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记叙文阅读过关训练(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舞动的醒狮林延军①村庄的气息,从“咚咚咚”的鼓声里开始。②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在村庄的上空回荡。一阵熟稔地拾掇,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头顶着狮头,有人弯腰当狮尾,带头小哥与几名青年小伙摇身一变成为“狮子班”,他们脚踩着土地,双手举起狮头,在人群里舞动起来。③“狮子”时而抬头扭脖,时而腾挪翻越,时而眨眼踢腿,刹那间,“狮子”又向前奔跑,像是听到谁的呼唤,踢腿,抬头,突然间又摆头晃脑。此时,鼓声从轻快转为慢悠,紧跟着又从慢转为快。④一会儿狮子“高兴”了,一会儿狮子“生气”了,一会儿狮子“悲伤”了……从步伐到动作,从表情到性格,舞狮人在“狮子”的世界里,靠默契和心灵相通等配合,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刻,狮子像生长在村庄的精灵,为百姓带来欢乐,祥瑞,辟邪。⑤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他们在村庄穿行,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星星点点,在南方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跳跃起来。⑥每次舞狮前,都会有一段击鼓演奏。“咚咚”的声音从低到高,变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又似乎要把“狮子”唤醒。随后,醒狮闻鼓起舞,或睁眼,或洗须,或舔身,或抖毛。渐渐地,鼓声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又像狂风暴雨,排山倒海。小孩儿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如病如醉。⑦霎时,握鼓槌者用尽力气,擂出浑厚的鼓声,“狮子”又弯了一下头,似沉思,似惊悚,尾巴随之摇摆起来。鼓声、镲声和鞭炮声回荡在房舍、村庄和草木之间,地面不时扬起一阵土灰,围观的老老少少如追星,久久不忍离去……⑧舞狮,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⑨相传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后来出现一只神兽,神兽所到之处,瘟疫便很快没有了,后来百姓为了纪念神兽,称神兽为“年兽”。家家户户用竹篾、纸等材料制作“年兽”,配合锣鼓,并用一张桌子放置家门口,准备好“年兽”喜欢吃的青菜,等待年兽采食。由于年兽与狮子的样貌相似,经常为老百姓带来祥瑞和喜气,故年兽被称为“瑞狮”。⑩在广东,因粤语“瑞”与“睡”读音相同,老百姓比较忌讳,认为“瑞狮”是带来福瑞,后又将“瑞狮”改称“醒狮”。直至明代,醒狮出现在广东的一些村庄,百姓为祈愿兆丰年,风调雨顺,把愿景守托在醒狮的身上。村民用醒狮的威严驱赶邪恶,祈盼来年事事顺心。⑪记忆中的童年,许多小伙伴都有“功夫梦”“狮子班梦”。一听到鼓声响起,小伙伴们就像着了魔,拔腿就跑,直奔村中央的那片空旷地。“舞狮子啦!快!”成为我们奔走相告的口头禅。但每次看完舞狮表演,伙伴们都意犹未尽,回家又找来棍子到处敲,模仿击鼓。⑫是的,醒狮一动,沉寂的村庄就被唤醒。它们威严,它们凶猛,它们祥瑞,它们从乡野走进城市,又从城市走出国门。醒狮要将舞蹈、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从世界的东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间,醒狮登上异乡的舞台,在华丽转身之间,在万千景象之中,醒狮一跃登上非遗的榜单,万物景仰。⑬醒狮,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还有记忆。它舞动的走向,又像一条辽阔的河流,支流所到之处,连着根脉,滋长乡愁。1.醒狮是音乐和舞蹈配合的艺术。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醒狮表演的过程。2.文中第⑤段画线处描写醒狮表演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3.小语向《民俗》杂志推荐本文,有人建议删去第⑪段。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4.如果你是《民俗》杂志的编辑,会收录本文吗?请结合栏目“前言”,说明理由。前言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刊的文章,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答案】1.①正月日子祈祷风调雨顺②鼓声咚咚,敲锣打鼓
③奔跑呼唤,摇头摆尾
④睁眼洗须,舔身抖毛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舞狮的队伍比作“音符”和“田畴里的庄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狮子班”为村民舞狮,在村庄穿行的情景。舞狮动作和鼓声配合巧妙,让整个村庄灵动起来,给村民带来欢乐、祥瑞。抒发了作者对舞狮这种民俗活动的喜爱及怀念之情。3.示例:不赞同。第⑪段回忆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听到舞狮班鼓声的兴奋喜悦以及看完后的意犹未尽之意、模仿表演,突出表现醒狮给沉寂的乡村注入活力与生命,同时也表现舞狮对孩子们的影响,为下文写醒狮将舞蹈、武术和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传承下去,并走向世界埋下伏笔。同时,寄寓着作者对往事的依恋和淡淡的乡愁。4.示例:我认为会收录本文。理由:①舞狮是民俗,它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符合民俗的特点;②醒狮表演,来自古老的传说,源远流长;③舞狮主要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劳作之余宗祠舞狮,二是正月里舞狮祈祷风调雨顺,人们用醒狮祈盼来年事事顺心;④舞狮是音乐和舞蹈配合的艺术,展现广东地区的民俗风情;⑤醒狮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是有生命的。通过醒狮这种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多彩的地域文化,更深入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干提示,筛选文章内容,概括作答。第一空,结合第⑤段中“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的内容可概括为:正月日子祈祷风调雨顺;第二空,结合第②段中“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在村庄的上空回荡。一阵熟稔地拾掇,有人敲锣打鼓”的内容可概括为:鼓声咚咚,敲锣打鼓;第三空,结合第③段中“时而抬头扭脖,时而腾挪翻越,时而眨眼踢腿,刹那间,‘狮子’又向前奔跑,像是听到谁的呼唤,踢腿,抬头,突然间又摆头晃脑。此时,鼓声从轻快转为慢悠,紧跟着又从慢转为快”的内容可概括为:奔跑呼唤,摇头摆尾;第四空,结合第⑥段中“每次舞狮前,都会有一段击鼓演奏。‘咚咚’的声音从低到高,变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又似乎要把‘狮子’唤醒。随后,醒狮闻鼓起舞,或睁眼,或洗须,或舔身,或抖毛”的内容可概括为:睁眼洗须,舔身抖毛。2.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成语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他们在村庄穿行,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星星点点,在南方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跳跃起来”的内容,由“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可知,本句把舞狮的队伍比作“音符”和“田畴里的庄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狮子班”为村民舞狮,在村庄穿行的情景。联系上文“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的内容可知,舞狮动作和鼓声配合巧妙,让整个村庄灵动起来,给村民带来欢乐、祥瑞。表达出作者对舞狮这种民俗活动的喜爱、怀念的情感。3.考查对句段内容的理解和作用分析。结合第⑪段“记忆中的童年,许多小伙伴都有‘功夫梦’‘狮子班梦’。一听到鼓声响起,小伙伴们就像着了魔,拔腿就跑,直奔村中央的那片空旷地。‘舞狮子啦!快!’成为我们奔走相告的口头禅。但每次看完舞狮表演,伙伴们都意犹未尽,回家又找来棍子到处敲,模仿击鼓”的内容可知,本段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听到舞狮班鼓声的兴奋喜悦以及看完后的意犹未尽之意、模仿表演等内容,突出表现了醒狮给沉寂的乡村注入活力与生命,同时也表现舞狮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联系第⑫段中“是的,醒狮一动,沉寂的村庄就被唤醒。它们威严,它们凶猛,它们祥瑞,它们从乡野走进城市,又从城市走出国门。醒狮要将舞蹈、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从世界的东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间,醒狮登上异乡的舞台,在华丽转身之间,在万千景象之中,醒狮一跃登上非遗的榜单,万物景仰”的内容可知,为下文写醒狮将舞蹈、武术和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传承下去,并走向世界埋下伏笔,同时还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解答时,结合对“前言”内容的理解,明确“民俗”的具体要求,联系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结合第⑧段中“舞狮,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的内容可知,舞狮是民俗,它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符合民俗的特点;结合第⑨段中“相传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后来出现一只神兽,神兽所到之处,瘟疫便很快没有了,后来百姓为了纪念神兽……”的内容可知,醒狮表演,来自古老的传说,源远流长;结合第②段中“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第⑤段中“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的内容可知,舞狮主要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劳作之余宗祠舞狮,二是正月里舞狮祈祷风调雨顺,人们用醒狮祈盼来年事事顺心;结合第⑥段中“每次舞狮前,都会有一段击鼓演奏”,第⑨段中“相传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的内容可知,舞狮是音乐和舞蹈配合的艺术,展现广东地区的民俗风情;结合第⑬段中“醒狮,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还有记忆。它舞动的走向,又像一条辽阔的河流,支流所到之处,连着根脉,滋长乡愁”的内容可知,醒狮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是有生命的;醒狮这种民俗活动,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多彩的地域文化,更深入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会收录本文。(2022春·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巷斫琴人刘学刚(1)“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大舜的胞衣地,听农耕时代的《南风歌》,我觉察到时光的接续,以及空气中南风和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温润呼吸。(2)弹唱者是位叫李加涛的斫琴人,渐次响亮的弹唱声暴露了他的栖身地,城中村一个简朴幽静的民居。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守护的小院,东植荷花,西育芭蕉。南屋外墙上挂着三五竹筒,竹筒开裂处有马齿苋探出许多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就像在乡野上那样,坦然率真,健康茁壮。(3)一个清瘦的男子迎了出来。他四十出头,脸庞瘦长,看上去很像文弱的书生。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4)李加海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后来,夫妻双双下岗。妻子的满面愁容和儿子的无邪笑容犹如两张碟片反复播放,尖细的唱针划痛的是他的心。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他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小区,打家具、搞装修。他起早贪黑,午饭冷馒头蘸热水,晚上铺儿块木板。就在个人创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手术,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5)A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6)多年以后,大李依然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开学第一天,儿子报名参加了古琴社团。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他要给儿子所一张吉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7)吉琴的研制时间漫长,所制、灰胎、推光等每一步均须精细打磨。大李告诉我们,他把儿子用过的那张古琴命名为“凤来仪”,那是他斫木求音的初始。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那张耗时半年的古琴经由儿子的手进入校长的视野时,校长就像看见了传说里的大舜古琴一样,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诸城人斫制的古琴!(8)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一间北屋是琴房,排列着蕉叶式、落霞式、虞舜式等六张古琴。他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9)两间南屋为斫琴室。B琴房和斫琴室就像蕉叶的两面,颜色深浅有别,纹理相同,质地一致。斫琴室内墙上悬挂的几组琴板,生动地呈现着开料刨平、手工雕刻图样、裹麻布、上中灰、涂漆糊等时间段落。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其中,髹漆最为耗时。(10)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髹漆是将鹿角霜灰和大漆调和,擦涂在裹了麻布的琴胚上。鹿角霜粉碎,用筛子分出粗、中、细三种,灰胎也依次分粗灰、中灰、细灰三次,每次都须用那双千锤百炼的手细细打磨,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平,再用手掌将珍珠粉、橄榄油在古琴表面慢慢推光。干燥的大漆灰胎坚硬如铁,经常磨破手指,流出殷红的血。(11)初学斫琴的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12)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木头是斫琴人和丝弦唤醒的,而木头和丝弦又唤醒了一个木匠。他在琴胚上精心雕刻着图案,雕刻着美好生活。(《散文百家》2022年第四期有删改)【象征巧妙】5.同学们发现文章中李加涛作为诸城斫琴第一人,他和琴已经合二为一,他的人生经历和木头息息相关。请你根据这个发现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原文李加涛的人生经历(限8个字)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①______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刺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②______③______斫琴十年,涅槃而生6.这篇文章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插叙等),但是有同学对第(2)段关于民居的介绍提出了异议,认为是多余的,请你说说对此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语言唯美】7.这篇文章的请言优美,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进行赏析。A.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据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B.琴房和斫琴室就像蕉叶的两面,颜色深浅有别。纹理相同。质地一致。我选择______(填写英文字母),赏析:______【意蕴丰富】8.班级讨论后,准备给文中的李加涛写一个颁奖词,想用古诗文名句(前后两句)做标题,你觉得哪两句合适呢?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说明。【答案】5.被迫下岗,自主创业创业艰难,拖垮身体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6.示例:不多余。这部分介绍了李加涛居住地的大致布局以及院内和外墙的植物,展现他居住地环境的清幽,简朴优雅,古朴自然,显示出主人情趣高雅、追求自然恬淡的生活,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背景(或:作了铺垫)。(作答时结合居住地特点、人物性格、结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7.示例一:A运用比喻瑜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李加涛通过努力找到了斫制古琴的契机,发现了斫制古琴的魅力,开始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诚实生活”“投入”等词赞美了他面对困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生活态度。本句单独成段,完美过渡,同时引人深思。示例二: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琴房和斫琴室不同的用途:琴房是放古琴的地方,还供举行古琴会;斫琴室是制作古琴的场所。两个地方用途不一样,却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李加涛对古琴事业的热爱,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作答时结合句子的形式特点、内容、表达的效果分析,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的意思是恬淡寡欲方可明确志向,宁静专一方可达到远大目标,用来形容文中的李加涛非常合适。这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一开始,他的志向是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为此,他在下岗后艰辛创业,通过努力获得了小成功。在经历病痛的折磨后,他又专注于斫琴事业,并将发扬诸城斫琴传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热爱这个工作,专注于这个工作。斫琴工序复杂,他坚持;斫琴让他的双手手指被磨破,令他过敏窒息,他也无怨无悔。他淡泊名利,栖身于一个古朴的民居,终日忙于斫琴、弹琴,不时召开古琴雅会,分文不取,只为将古琴传统发扬光大。示例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话的意思是竹子经受多大的折磨击打,依然坚定强劲。这句话用来形容文中的李加涛很合适。在经历下岗的困难后,他勇敢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自主创业,起早贪黑,历尽艰辛,让自己的事业小有成就。在身体被累垮的情况下,他又开始了斫琴事业,无论在斫琴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他始终坚持着,只为将斫琴传统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男人,在困难面前,永远像竹子一样挺立着。【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注意字数限制。已知信息:“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对应文章第(4)段;“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刺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对应文章第(4)段;“斫琴十年,涅槃而生”对应文章第(8)段“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第①空:分析已知信息,根据文章第(4)段“李加涛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后来,夫妻双双下岗”“他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小区,打家具、搞装修”可概括李加涛的人生经历为:被迫下岗,自主创业;第②空:根据文章第(4)段“就在个人创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手术,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可概括李加涛的人生经历为:创业艰难,拖垮身体;第③空:根据文章第(7)段“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可知原文即为: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首先表明态度,不多于。在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根据“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南屋外墙”等词语可知,本段介绍了李加涛所居住的民居的布局;“东植荷花,西育芭蕉”“马齿苋探出许多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等语句写出了李加涛居住的地方院内和外墙上的植物,突出了李加涛居住环境的幽静、清雅,为人物的的出场设定了背景;根据第(8)段“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一间北屋是琴房,排列着蕉叶式、落霞式、虞舜式等六张古琴”可知,此处描写幽静的生活环境也为下文李加涛潜心斫琴埋下伏笔,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李加涛追求恬淡的生活情趣。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A.根据句中“像铁锯那样投入”可知,把李加涛比作铁锯,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铁锯在锯木头的时候只有专注于一个方向最后才能把木头句段,写李加涛像铁锯一样投入,突出了李加涛努力生活的状态,“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代表着李加涛通过努力找到了斫制古琴的契机,发现了斫制古琴的魅力,步入了新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李加涛勤勤恳恳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本句话独立成段,进一步强调了李加涛的华丽转身,引发读者思考。B.根据句中“像蕉叶的两面”可知,把琴房和斫琴室比作了芭蕉叶的两面,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颜色深浅有别”通过写两片芭蕉叶的不同写出了琴房和斫琴室的不同用途:琴房:排列六张古琴,举办公益班;斫琴室:悬挂琴板,见证着斫琴过程。“纹理相同,质地一致”说明了两个地方虽然用途不同,但是都代表着李加涛的生活态度,代表着李加涛岁古琴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李加涛的赞美之情。8.本题考查主旨理解。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这两句话用来概括李加涛的人生非常的合适。原本生活在城中村的李加涛,在夫妻双双被迫下岗之后,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曾一度因为自己的过度劳累而累垮了自己的身体,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辛苦摸索。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几经周折之后寻找到了斫琴的契机,于是潜心斫琴十数年,终于让他在生活中华丽转身,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心灵上的享受和满足。(2022春·浙江金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麦浪滚滚逢锦科①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②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鸥鸟翩翩;丰草争茂,流水潺潺;田畴如毯,麦浪绵绵。目力所及,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斑斓的田园图画!③自从参军入伍,近三十年了,我离故乡与庄稼已渐行渐远。眼前这片一望无边的滚滚麦浪,于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哺育我成长,须臾不可分离;陌生,是因为在拥有它的日子里,几乎从来没有仔仔细细地端详过它的模样。④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心灵手巧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批注①⑤割小麦是庄稼人一年中的重活,但晒麦子并不比割麦子轻松。记得小时候,打完麦子扬完场,把新麦子运回家,父亲又带着哥哥、姐姐急急忙忙回到地里抢墒犁耙,安插好秋作物,才匆匆返回城里的建筑工地。剩下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⑥新麦子打下来,要经过连续几天的暴晒才能不生虫不发霉,每年三伏天还要倒缸返晒。以前我家院子地面是土的,庭扫后,等太阳把地面晒得灼烫,母亲就把旧草席、旧被单铺在地上。她踩着凳子趴在缸沿上,一瓢一瓢把麦子挖出来,倒在地上均匀摊开,再光着脚板,双脚交替向前挪动,把麦子犁成麦垄,半个钟头的工夫就重复翻拢一遍。烈日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双脚奇痒。后来我家院子铺了水泥地面,再晒麦子就方便多了。那时,每到暑假我都要帮母亲晒麦子。太阳直刺得头皮发烫发木,我不情愿地爬到麦缸里,这边一瓢一瓢地挖,母亲就一簸箕一簸箕地接。缸挖空了,母亲给我擦擦身上的汗,炒个鸡蛋,哄着我吃了后到炕上歇着,她又转身去忙。我一觉醒来,已过晌午,窗外烈日当空,只见母亲正在太阳底下端着簸箕娴熟有节奏地颠簸着麦子,稗子、麦糠、秸秆等随之被筛出,留下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母亲满脸通红,汗如雨下……年复一年,母亲白皙的脸庞上渐渐有红褐色的晒斑皲裂,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苍白,硬朗挺直的腰板越来越弯曲了……而今天,院子里只剩下那几口空空的麦子缸还孤寂地蹲在那里,炽热的阳光也只能在香椿树和鸟儿身上跳跃了。⑦新麦子入仓后,一部分置换成家庭开支以及我们的新衣服、书本费,剩下的就成了口粮,这时满屋子开始飘荡甜丝丝的麦香。母亲心灵手巧,善于调剂生活,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面钱龙、面鱼、面荷叶等,一则庆祝丰收,一则解我们的馋。那时发面不像现在用酵母,而是用自制的“老面引子”。母亲制作的各色面食花样,光滑、白皙、香甜、暄软,奥秘除了揉面有技巧,其他全在“老面引子”的发制、存贮。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等,总是要找母亲帮忙,她制作的大饽户户传看,赞不绝口。母亲总是说:“不就是抚弄个面团嘛,只要邻居乡亲不嫌弃就行!”这对母亲来说,大概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艺术吧!参军以后,我在天南海北的很多城市里吃过很多有特色的面食,面粉更精,造型更美,但怎么吃都找不到记忆里的感觉。⑧布谷——布谷——在一阵清脆的布谷声中,我缓过神来。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恍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批注②麦浪滚滚,故土情深。有泥土般厚重的自信,有麦穗一样饱满的情怀,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会愈发蓬勃粲然!(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11日08版)【散文·寻景物】9.从文中摘抄相关的词句,补全下面的“小麦”思维导图。【散文・品语言】10.请为文中划线句写些赏析性批注。每条字数不超过40字。(1)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2)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恍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散文・析形象】11.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请结合文意,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散文・悟情感】12.袁隆平爷爷有一个“禾下乘凉梦”,这寄予了袁爷爷希望水稻高产,每个人都能吃饱饭的殷切期望。而我面对麦浪滚滚,寄予了哪些情感?【答案】9.A.麦香
B.起起伏伏,绵延向远方
C.鼓胀饱满,密密匝匝
D.简约朴素(不起眼或半悬半挂)10.(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花在自然环境中孕育麦粒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麦花简约、朴素品质的赞美,也流露出作者对麦子丰收的期盼。(2)例1: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金黄的麦粒比喻成碎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黄的麦粒的宝贵,是故乡人民珍贵的劳动果实,表达了作者对丰收麦粒的珍视。例2:“满地跳跃闪烁”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麦粒蓬勃生长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麦大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故土的深情。11.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人,她不辞辛苦地晒麦、挖麦、摊麦、簸麦;母亲是一个疼爱子女的好母亲,她给“我”擦汗,给“我”炒鸡蛋,让“我”歇着,自己一个人接着忙;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人,她可以做出各种精美的新麦面食,还热心帮村民的忙。12.面对麦浪滚滚,由物及人,通过回忆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感恩与怀念;同时这片故土也赋予了我厚重的自信和饱满的情怀,赋予了我对未来、对生命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力量,表达了我对故土的感恩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根据第④段“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可知是:麦香,沁人心脾;B.根据第④段“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可知:麦浪,起起伏伏,绵延向远方;C.根据第④段“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可知,麦粒,鼓胀饱满,密密匝匝;D.根据第④段“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可知,麦花,简约朴素(不起眼或半悬半挂)。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根据第④段“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麦花人的特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花在自然环境中孕育麦粒的过程;根据第④段“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可知,表达了作者对麦花简约、朴素品质的赞美;也流露出作者期盼麦子丰收的心情;(2)根据第⑧段“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恍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可知,“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金黄的麦粒比喻成碎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黄的麦粒的宝贵、珍贵表达了作者对丰收麦粒的珍视;“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布谷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粒蓬勃生长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麦大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故土的深情。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⑥段“母亲就把旧草席、旧被单铺在地上。她踩着凳子趴在缸沿上,一瓢一瓢把麦子挖出来,倒在地上均匀摊开,再光着脚板,双脚交替向前挪动,把麦子犁成麦垄,半个钟头的工夫就重复翻拢一遍。烈日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双脚奇痒”、“只见母亲正在太阳底下端着簸箕娴熟有节奏地颠簸着麦子,稗子、麦糠、秸秆等随之被筛出,留下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母亲满脸通红,汗如雨下……年复一年,母亲白皙的脸庞上渐渐有红褐色的晒斑皲裂,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苍白,硬朗挺直的腰板越来越弯曲了……”可知,她不辞辛苦地晒麦、挖麦、摊麦、簸麦,表现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人;根据第⑥段“母亲给我擦擦身上的汗,炒个鸡蛋,哄着我吃了后到炕上歇着,她又转身去忙”可知,母亲是一个疼爱子女的好母亲;根据第⑦段“母亲心灵手巧,善于调剂生活,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面钱龙、面鱼、面荷叶等,一则庆祝丰收,一则解我们的馋”和“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等,总是要找母亲帮忙,她制作的大饽户户传看,赞不绝口”可知,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人。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⑤段“记得小时候,打完麦子扬完场,把新麦子运回家,父亲又带着哥哥、姐姐急急忙忙回到地里抢墒犁耙,安插好秋作物,才匆匆返回城里的建筑工地。剩下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可知,面对麦浪滚滚,由物及人,通过回忆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感恩与怀念;根据第⑧段“麦浪滚滚,故土情深。有泥土般厚重的自信,有麦穗一样饱满的情怀,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会愈发蓬勃粲然”可知,这片故土也赋予了“我”厚重的自信和饱满的情怀,赋予了“我”对未来、对生命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力量,表达了“我”对故土的感恩之情。(2022春·浙江金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13.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1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15.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16.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答案】13.“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14.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15.①“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②“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16.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解析】13.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一段分析即可。“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通过这个句子可以总结得出。其原因也可以用原文回答: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可以总结出,包容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原因。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文章某一语段的作用,需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在分析时,一定要看该段在文中的具体位置,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理解其作用。本段话,交代了浇地和下文父母冲突的原因,为下文等情节做了铺垫。15.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本题中,通过句子可知,第一句中的“急”是生气的意思,表现了母亲的不满。第二句里的“急切”,突出了兴奋之感。16.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写出了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阳光”既指现实中的太阳的光,也指父亲的心情,母亲的理解,邻里之间的和睦等。(2022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两只蝴蝶苏沧桑①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甲午重阳,我从浑浊的中游逆流而上,回到了娘家的院子,最清澈的生命源头。②母亲将自己酿的米酒热好,把刚采做的桂花糖融到酒里,满上三盅花瓷酒杯,摆到桂花树下的小桌上。阳光从桂花树叶间漏下来,在米色桌布上一毫米一毫米微微移动,假如一毫米阳光是一段时光,我便随着这时光移动到了我的少年。那时,父母还年轻,我还如这阳光般烂漫。③三杯酒静立在明明暗暗的光晕里,琥珀般静默。一阵风吹过,桂花落了下来,与融在酒里的熟桂花相遇。我听到了两个生命的叮咚脆响,如同我们常常与祖先在梦里相遇。④父亲撑开一把红伞将它倒挂在桂花树枝上,说,这样,我们吃饭,桂花就不会掉碗里了。⑤桂花落在碗里,是一件诗意的事,可是娘家院子里和我同龄的桂花树太大了,一阵风,一阵花雨,满地满头满桌都是了,可是,搬到房间里吃又是多么浪费,所以,是要撑着伞吃饭的。⑥这是2014年重阳节,我小病渐愈后回老家小住。这场病虽有惊无险,却着实让我和家人受了一番惊吓,也惊觉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是该放下的。我已多年没有陪父母过重阳节,多年没有在老家陪母亲过生日,多年没有看到娘家院子里的桂花盛开。忙,总是忙。此刻,我们围坐在树下,喝酒,吃母亲烧的海鲜面——我写过的一碗“乡愁”,母亲依然是在厨房里忙好后,一坐下便把自己碗里的浇头都夹到我碗里,堆得小山一样。父亲则说,这个蟹是熟人摊上买的,野生的,那个虾是硬壳的,鲜甜,这个鱼丸是你最爱吃的……我如一个孩子一样被他们宠溺。⑦三十多年前,在很多人不解的目光里,父亲携全家从日渐喧闹的楚门镇南门街搬来冷清得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后浦村,为自己亲手新建的家园写了一副对联:依金山千朵红花似锦艳,面银市万家灯火如画妍,横批:山乡乐园。此后多年,娘家的大门上就总是这副对联。一家五口常坐在阳台上联诗,母亲起过一句“月移南窗影”。当时的父亲,和我如今一般年纪,真的是不惑了,简单了,慢了,知足了。我希望我也是。又喝了一大口酒,心说,多么幸福。⑧这时,两只蝴蝶来了。它们总来,但似乎并不喜欢桂花树,更喜欢从墙外伸进来的一棵臭泡桐,在那些淡紫色的花朵上忽高忽低地翻飞。一只黑白相间,红色的喙,一只黑蓝相间,翅膀斑纹冷艳。我们叫它们梁山伯祝英台,永远是这样的两只,而不会是三只或者四只。它们会忽然飞进来,在草地上低空盘旋,又绕着院子,依次在石榴花、桂花和月季上停留,形影相随,不知道是觅食,还是恋爱,或是交配,却好像故意飞给我们看,又躲着不让我拍。⑨忽然想,昨晚它们在哪儿?也和我一样酣睡在娘家的院子里?它们有家吗?蝴蝶的生命很短,今天这两只,是昨天前天的那两只吗?明天后天的两只,会是今天这两只吗?⑩时光一毫米一毫米移动。时光是个身怀绝技的贼,会偷一些好东西回来,却也会让一些好东西消逝,反复无常,我爱它,也怕它。⑪北京朋友在微信里问,这两只蝴蝶的照片是PS的吗?他大概无法相信天还能这么蓝,蝴蝶的花纹能如此清晰可辨。⑫我说,是真的。你要相信,还有真的。(选自《水下六米的凝望》)17.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18.从上面思维导图看,插入搬家、写对联等往事有什么作用?19.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完成书摘卡。书摘卡(一)书摘卡(二)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甲午重阳,我从浑浊的中游逆流而上,回到了娘家的院子,最清澈的生命源头。“阳光从桂花树叶间漏下来,在米色桌布上一毫米一毫米微微移动,假如一毫米是一段时光,我便随着这时光移动到了我的少年。”示例:“浑浊”表现了中年生活的忙碌迷茫,“清澈”则写出作者对纯真美好童年的怀念与留恋,两词对比,更能表现“我”回到家乡后内心的平和宁静。____________20.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及链接材料写出你的理解。我说,是真的。你要相信,还有真的。链接材料:最让我欣赏的是,高的立意,大的思想,都从小处自然得来,不出狂言,不升虚火,就这样避免了现在流行的空、麻、酸、腐、假的散文病。我很喜欢苏沧桑的这样子的散文。关于散文的写法,说法很多,如果让我说,那就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觉。至于写什么,是次要的,有真乃大,有真乃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沧桑的散文并不小。——莫言(著名作家)【答案】17.(1)喝酒、吃海鲜面
(2)三十多年前
(3)看蝴蝶形影相随18.【示例1】插叙三十多年前父亲从喧闹的小镇搬到冷清的山村,为房子作对联,一家人在阳台联诗,写出山村生活的简单温馨、富有诗意,意在表达对乡村朴实宁静生活的追求(对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的认同),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行文富有变化。【示例2】内容上,回忆搬家、写对联等往事,交代说明娘家院子的昔日情况,表现父亲当时找寻到生活本真的幸福和知足。结构上:为下文我偶遇蝴蝶,发现生活之美做铺垫。19.“一毫米一毫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移动速度缓慢,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一毫米”的重复运用,使画面富有动态之美,也暗含时光的流逝,作者借此表达对当下温馨美好生活的享受,对逝去童年的怀念。20.这句话中,第一个“真的”肯定了照片中蓝天的纯净、蝴蝶的美丽是真的,第二个“真的”表明作者确信,桂花树下吃饭、喝酒,搬离喧嚣的小镇至清冷的山村等诗意、纯净的生活是真的;父母的宠溺与陪伴、两只蝴蝶如影相随等,这些温暖的情感也是真的。这些生活中真切的小美好,给人安如磐石的幸福感,也正是这些寻常小事,回荡着深情的呼唤,寄寓着作者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对朴实安宁、闲适从容生活的向往。以小见大,立意高远,体现了散文的真与美。【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本情节的梳理。(1)根据第⑥段“这是2014年重阳节,我小病渐愈后回老家小住”,“我已多年没有陪父母过重阳节,多年没有在老家陪母亲过生日,多年没有看到娘家院子里的桂花盛开。忙,总是忙。此刻,我们围坐在树下,喝酒,吃母亲烧的海鲜面”可知,应填“喝酒、吃海鲜面”;(2)根据第⑦段“三十多年前,在很多人不解的目光里,父亲携全家从日渐喧闹的楚门镇南门街搬来冷清得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后浦村,为自己亲手新建的家园作了一副对联:依金山千朵红花似锦艳,面银市万家灯火如画妍。横批:山乡乐园”可知,应填“三十多年前”;(3)根据第⑧段“这时,两只蝴蝶来了。它们总来,但似乎并不喜欢桂花树,更喜欢从墙外伸进来的一棵臭泡桐,在那些淡紫色的花朵上忽高忽低地翻飞”,“它们会忽然飞进来,在草地上低空盘旋,又绕着院子,依次在石榴花、桂花和月季上停留,形影相随”可知,应填“蝴蝶形影相随”。18.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分为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插入搬家、写对联等事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根据第⑥段“这是2014年重阳节”,第⑦段“三十多年前”可知,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插入搬家、写对联等往事,在内容上写出山村生活的简单温馨、富有诗意,意在表达对乡村朴实宁静生活的追求;由第⑦段“当时的父亲,和我如今一般年纪,真的是不惑了,简单了,慢了,知足了。我希望我也是”可知,我希望到了不惑的年纪,也像父亲一样要知足;下文写我偶遇蝴蝶,看蝴蝶形影相随,发现生活之美,正是我知足的体现。插入搬家、写对联等往事,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为下文做了铺垫,使行文富有变化。19.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作答时先解释词的本义,再解释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最后写出词的表达效果。“一毫米”表示速度极慢,原句中,“一毫米一毫米”表面上用来形容阳光移动的速度缓慢,营造出一种安宁温馨的气氛;由“假如一毫米是一段时光,我便随着这时光移动到了我的少年”可知,“一毫米一毫米”暗含了时光流逝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温馨美好生活的享受,对逝去童年的怀念;而且,阳光“一毫米一毫米”的运动,“一毫米”一词的重复运用,使画面富有动态之美。2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连接材料中莫言的话体现出他对写作中使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欣赏,他认为散文在于一个“真”字,这样文章才会“美”。而本文的作者苏沧桑写的就是这样的散文。语句“我说,是真的。你要相信,还有真的”,这句话用两个“真的”,根据第⑪段“北京朋友在微信里问,这两只蝴蝶的照片是PS的吗?他大概无法相信天还能这么蓝,蝴蝶的花纹能如此清晰可辨”可知,作者的话肯定了照片中蓝天的纯净、蝴蝶的美丽是真的;同时也肯定了重阳节在桂花树下吃饭、喝酒,三十多年前搬离喧嚣的小镇至清冷的山村等诗意、纯净的生活是真的;父母对“我”的宠溺与陪伴,“我”看到的两只蝴蝶如影相随等,这些温暖的情感也都是真的。这些生活中真切的小美好,寄寓着作者对朴实宁静、温馨美好、闲适从容生活的向往,是作者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正像莫言所说“有真乃大,有真乃美”,本文以小见大,立意高远,体现了散文的真与美。(2022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灯祭迟子建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③每年除夕,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④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⑤“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⑥“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至极。⑦除夕夜,院子里里外外都是光明。不仅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唰唰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⑧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⑨年一过去后,新衣服就脱下来了,灯也收了,【A】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时候我就会望着窗外的雪花发怔。心想:原来一年之中只有几天好日子啊。人为了那几天充满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嗨。⑩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⑪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B】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⑫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⑬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我们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捎)了些钱。弟弟把新家的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⑭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⑮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母亲推起自行车,哄孩子般地对父亲说:“慢慢跟着走,街上热闹,可别东看西看的,把你丢了,我可就不管了。”我心想:这回母亲要把父亲丢了,一定是丢到街上的酒馆了。⑯初三过后,父亲要被送回去了。我愿意请他回来,而永远不希望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风湿病,一个人朝回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⑰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⑱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⑲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⑳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㉑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选自《迟子建散文》,有删节)21.阅读全文,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2.揣摩散文语言的情味。(1)文中画横线的AB两句,同是环境描写,但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A.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时候我就会望着窗外的雪花发怔。(第⑨段)B.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第⑪段)(2)文中两处加点词“房子”改为“坟墓”是否更恰当?请谈谈你的看法。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第⑭段)“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第⑲段)23.小语认为,家人腊月廿七召唤父亲回家过年,大年初三过后,再把父亲送回。这些叙述实在太迷信了,是文章的“败笔”。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24.《散文百家》准备刊登此文,你认为放入哪个栏目最适合?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A.游历山川
B.情寄风物
C.巧撷人事
D.自然物语【答案】21.①称心如意/心满意足/满心喜悦
②提灯串门
③黯然神伤/悲戚心痛
④买灯祭父22.(1)A句写的是年后、灯收,满院漆黑如墨,与之前过年时灯火通明相对比,感慨物质凋敝下的生活不易,心生酸楚。B句写的是父亲过世当年院里未点灯,黑漆的院子较之别人家的灯火辉煌,心生父亡之悲,表达无尽怀念之情。(2)联系语境可知,这两处的“房子”的确指的就是“坟墓”。作者将其说成“房子”,而不忍心出现“坟墓”一词,可见他长期以来都无法接受父亲过世这一事实,从中流露出了无尽的悲痛与深切的怀念之情。因此,“房子”比“坟墓”更恰当。23.示例:我不赞同。召唤亡父回家及年后遣送等内容,虽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成分,但作为以写实为主的散文,作者如实记录当地家乡的民风民俗也无可厚非。况且这些内容,看似迷信,实则是情深所至,乃精心谋篇之笔。这种宽慰自我的迷信习俗恰是对逝者无尽的缅怀。24.示例1:选B,按栏目名“情寄风物”推测,本栏目的文章在创作风格上应侧重寄情于物。本文通过追忆儿时父亲做灯赠我、我提灯串门等美好往事,记述父亡灯灭、买灯祭父等酸楚经历,还插叙了父亲为我取乳名“迎灯”这一趣事,将所有情感寄托于“灯”这一小小物件,且故事因“灯”而生发,情感因“灯”而升华,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与深切怀念,同时让读者联想到亲情之于世人的弥足珍贵。因此,放入“情寄风物”栏目最为适合。示例2:选C,按栏目名“巧撷人事”推测,本栏目的文章应该是擅长选取典型人事以表现主题。本文追忆了儿时父亲过年做灯赠我、我提灯串门等美好往事,又以沉重的心情叙述了父亡灯灭、买灯祭父等酸楚经历,还插叙了父亲为我取乳名“迎灯”这一趣事,通篇以“灯”这一物件为线索串起诸多典型事件,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感恩、怀念与追忆,情深意切。因此,放入“巧撷人事”栏目最为适合。【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结合题干可知,梳理事件时,填空处应填四字词语,且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根据原文第③段“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可知父亲将灯做好赠予“我”后,便是“我”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了。根据第⑲段“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可知,最后是“我”买灯祭父。梳理心情时,也应填四字词语,根据第③段“每年除夕,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可知,父亲送灯,“我”感到心满意足。根据第⑪段“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以及此段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所烘托的一种悲伤的氛围,可知,父亲去世后,“我”的心情的黯然神伤的。2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A句是将过年后不点灯的环境与过年时点灯的环境做对比,结合第⑨段人物的心理描写“原来一年之中只有几天好日子啊。人为了那几天充满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体现了当时物资匮乏,生活条件的不尽如人意,表达对生活不易的一种酸楚的感慨,也体现了当时家庭中因为父亲在,大家也有对生活的期盼,故过年还是让人喜悦的。B句是环境描写,将别人家院子的“灯火辉煌”与我们家院子的“黑漆漆”对比,父亲去世那年家里没有点灯,是因为父亲去世让我们感到悲伤,用环境的悲凉气氛来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结合第⑪段句子“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表达对父亲的无尽怀念之情。(2)根据第⑱段“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可知,在遇见卖灯老人时,“我”便已经想念起父亲,怀念父亲在时给家里装上灯的情景,故第⑲段“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父亲的墓地就是父亲的房子,“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就让人联想到前文第⑦段“除夕夜,院子里里外外都是光明”,可见“我”多么希望父亲还在世,还能陪伴我们一起过年。而“坟墓”一词太过冰冷,也太残酷,用“房子”更显亲切,这样写更能体现作者无尽的悲痛与深切的怀念之情。故,“房子”比“坟墓”更恰当。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题可从“文段的作用”这个角度阐释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从“体现文章主旨”方面入手。本文前半部分写父亲在过年的时候不怕麻烦地给“我”做灯,在物资匮乏、生活条件一般、生活不易的时候,父亲撑起了一个家,给家庭成员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期盼。后半部分写父亲去世了,“我”祭灯,表达的都是对父亲去世的悲伤和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文中腊月廿七召唤父亲回家过年,大年初三过后,再把父亲送回的情节,是作者以及家人表现思念的一种方式,且与前文父亲与我们一同过年的情节形成对比,更突出对父亲的思念。24.本题考查拓展运用。“游历山川”栏目内容主要是对山川风景的记叙和描绘,不适合此文。“情寄风物”意思是借物抒情,本文本文前半部分写父亲在过年的时候不怕麻烦地给“我”做灯,在物资匮乏、生活条件一般、生活不易的时候,父亲撑起了一个家,给家庭成员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期盼。后半部分写父亲去世了,“我”祭灯,表达的都是对父亲去世的悲伤和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作者借灯表达对亡父的思念和感怀,适合。“巧撷人事”主要是写人写事,本文以灯为线索,记叙了很多有关于父亲的事,如:父亲为“我”做灯,“我”提灯串门,父亡灯灭、买灯祭父,父亲为我取乳名“迎灯”。从中流露出了无尽的悲痛与深切的怀念之情,事事真情,感人至深。合适。“巧撷人事”,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界中的事物,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事物,表达某种情感,与本文不适合。(2022春·浙江湖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当代作家刘绍棠,素有“京郊风俗画家”之称。同学们就其《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协助完成相应任务。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⑤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有删减)25.任务一:补写年景习俗,感受气氛之浓26.任务二:研讨巧妙构思,思悟民俗之美全文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文章开头却先写了“二十四节气歌”,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27.任务三:品析作家语言,领略民风之淳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请从下表中选择两个语言风格的词语,并结合文中相应句子进行品析鉴赏。苍凉乡土婉转豪迈京味雅致幽默飘逸28.任务四:体味民俗意蕴,探究内涵之丰“返老还童”是作者暮年回忆往事时的感受,其中蕴含的情味颇为丰富。请联系下面材料,并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材料】共同庆祝春节、感受“和”文化,能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能激发“和”的正能量。——《人民日报·感知春节“和”文化的力量》【答案】25.(1)增温(更浓重)(2)喝腊八粥(3)祭灶王爷26.不多余。通过二十四节气歌来衬托春节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和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7.示例一:乡土,“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捅”是“塞”的意思,地方色彩浓郁;“土炕烫得能烙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灶膛的温度之高,表明炒的东西之多和人们在享受一年劳动成果时的喜悦程度之高,乡言土语中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醇浓的乡土风情。示例二:京味,“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芝麻秸儿”“小丫头儿”“小小子儿”,独有的“京味”语言,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亲切有味,鲜活生动地表现出北运河儿女在尊崇习俗过程中所流露的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示例三:雅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句子简短精炼,语言雅致有味,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渲染出“我”走遍百家拜年贺喜的热闹喜庆氛围,让读者强烈感受到乡村里浓浓的年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示例四:幽默,“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用糖“贿赂”灶王爷,叮嘱他要说甜言,语言机智幽默,趣味之余还让人感受到,乡民们在虔诚的习俗活动中所寄寓的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28.团团围坐吃炒食、阖家团聚包饺子、磕辞岁头拿红包、走家串户去拜年,在春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家人们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和谐友善,充满了纯真和欢乐,作者在暮年津津有味地回忆童年春节习俗片段,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家乡民俗生活的眷恋。春节的传统民俗,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搭建起心灵的桥梁,这正彰显出我们民族丰富而深刻的“和”文化,作者的回忆和抒写,也是对纯朴、和善、充满温情的春节氛围的呼唤,对“和”文化传承的一份期望。【解析】25.考查筛选信息。(1)根据题干提示“预热”,联系第③段中的“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可得:增温;亦或是根据第④段中的“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可得:更浓重;(2)根据题干提示“习俗:炒年货、吃炒食”,找到第④段中的“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可得:吃腊八粥;(3)根据题干提示“习俗:换门神、竖天地杆”,找到第④段中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可得:祭灶王爷。26.考查分析句段作用。联系首段中的“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可知,首段通过二十四节气歌来衬托春节最有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这是作者的认知,体现了春节在作者心目中地位之高,远高于二十四气节中的任意一个。另外,二十四节气歌大家都耳熟能详,以此开头,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7.考查分析语言特点。开放类试题,从文中选择相关句子,言之成理即可。乡土:如第④段中的“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就富有乡土气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春节临近,一家人炒制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然后围坐在一起吃的情形。“团团围坐,大吃大嚼”用语质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令人神往。幽默:如第④段中的“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把杀鸡说成是“开刀问斩”,大词小用。在作者笔下,“鸡”成了十恶不赦的罪犯,在年关要挨上一刀,成为人们的美食。即生动幽默,又让人体会到人们过年杀鸡时的喜悦心情。28.考查赏析文本主旨和阅读理解。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过年的一些习俗。腊月初一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各种炒食,初八的时候吃腊八粥,置办各种年货,二十三祭灶,三十晚上守夜。初一早上走家串户去拜年。一家人吃炒食、吃腊八粥、守夜等习俗体现了一家人的和谐团圆,其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走家串户去拜年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友善。此处写作于作者晚年,人生已到暮年的作者对儿时过年的情景依然记忆深刻,描写的亲切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家乡民俗生活的眷恋。这些春节的风俗,不仅体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也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接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如同材料中说的“能搭建心灵交流的桥梁”。作者写作此文,既是表现自己对于童年生活的回想,也表现了自己对于纯朴和睦、温情亲切的春节氛围的呼唤,对“和”文化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有序的期盼。29.(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班级开展“寻天地大美一一名家游记我推荐”活动,小组同学准备向大家推荐下面这篇游记,请你完成任务。冬季到云南去看海梁衡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氲缥缈,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十几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大约火山熄灭后地下的岩浆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悄悄地摸到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投资合作合同
- 成本分摊协议 2篇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全国范围内户外广告发布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供水系统不锈钢水箱采购与安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商标许可合同标的及许可条件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中的绿化景观配套协议
- 团课教练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标的详细介绍
- 合伙协议合同(2篇)
- 工薪贷款补充协议样本
- 第1项-中核集团高处作业安全指导手册
- 《安全生产法》修订、《刑法修正案》解读
- 人力资源尽职调查报告
- 智慧食堂综合解决方案课件【2022版】
- 职业性传染病:警察如何保持健康
- 钢结构安装临时支撑专项方案
- 苏教译林版四年级下学期英语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能力证明资料模板
-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 轴芯加工工艺过程
- DL-T 5605-2021太阳能热发电厂蒸汽发生系统设计规范-PDF解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