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原卷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1页
内能(原卷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2页
内能(原卷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3页
内能(原卷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4页
内能(原卷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

—划重点之精细讲义系列

Q

知识点1: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D物质的构成: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分子的大小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CT%为单位来度量分

子,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由于分子太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

出它们,但可以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原子。

①物质粒子从大到小排列: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恒星(太阳)>地球〉分子〉原子〉原子

核〉中子〉质子〉电子〉夸克

②即使很微小的物体,也不是分子,而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小颗粒。比如我们看见的花粉粒、

扫地时扬起的灰尘、烟囱冒出的烟尘等都不是分子,而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而成的小颗粒。

3.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4.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①不同物质扩散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最慢。

②扩散快慢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果因搅拌、风力、重力等外在因素使物体发生了宏观运动,这样

的现象不属于扩散现象。

④热运动是分子运动,属于微观运动,不可能停止,而机械运动是整个物体运动,属于宏观运

动,可以停•止。

⑥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5.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且是同时存在的:

(2)当压缩物体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拉伸物体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引力和斥力均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

的减小而增大。但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分子直径的10

倍),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5)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

被压缩。

(6)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

形状,具有流动性。

6.分子动理论内容:

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O

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分子间分子间被压缩的

图示形状体积流动性

距离作用力难度

固有一定有一定

较小较大很大无

体鬻形状体积

液无确定有一定

较大较小很大有

体形状体积

oO

O几乎无确定无一定

很大很小有

体O没有形状体积

O

实验1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

V-匚

.一y

实验图示——►

1I

下面瓶子内装有红棕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

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水,用细管在水的下

实验操作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上面瓶子装有空气,面注入蓝色硫酸铜溶

室温下放置五年

撤去中间玻璃板液,静置30天

一段时间后,上面瓶量筒内液体上半部分

子内呈现红棕色,下变蓝,下半部分颜色将它们切开,发现它

实验现象

面瓶子内颜色变浅,变浅,上下颜色趋于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上下颜色均匀均匀

上半部分的清水进入

下面瓶子内的二氧化

下半部分的硫酸铜溶

氮进入上面瓶子,上铅进入了金片,同时

实验分析液中,下半部分的硫

面瓶子内的空气进入金也进入了铅片

酸铜溶液进入上半部

下面瓶子

分的清水中

①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时,均能彼此进入对方,一切物质

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结论

②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实验2扩散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滴管同指在盛有冷水和热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水的烧杯中各滴人一滴墨水烈,扩散得也越快

目典例分窗

【典例1】端午节民间有戴香包的习俗,香包内有艾草,远远地就能闻到艾香,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D.分子间有斥力

【典例2】2022年3月22日,“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如期举行。在液桥演示实验中,水将两

个塑料板连接起来,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形成了一座桥,即液桥,如图所示。在地

面上,两手指沾水,可形成一段很小的液桥。关于液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桥实验说明水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液桥实验说明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液桥实验说明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D.液桥实验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引力

【典例3】如图甲,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

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有关。如图乙,将两个

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了分子之间

存在0

【典例4]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我们在使用酒精湿巾进行手部消毒的过程中,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这是现象。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O

重退点理嵬

知识点2: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因为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任何物体

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其内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影响一个物体内能大小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解释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另外由于热胀

温度冷缩,温度升高,物体体积变大,分子间势能也变大,所以物体的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质量反映了物体内分子数目的多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内分

质量

子个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就越大,即内能越大

体积体现了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变化引起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

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也就影响了内能大小

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结构都不同,在温度、质量相同时,尽管它们的分子平

种类均动能相同,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分子势能不同,物体内分子个数也不同,

所以内能不同

物体的物态不同,分子间距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分子势能就不同。因此

物体的物态影响内能的大小。比如50g、0°C的水的内能比50g、0°C的冰

状态

的内能大。同种物质质量、温度都相同时,处于气态时内能最大,液态时次之,

固态时最小

巨敲黑板

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是一个宏观量,单纯考

虑一个分子的内能是无意义的。

②不能测出一个物体具体的内能,只能通过物体的前后变化判断内能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或

者变化了多少。

③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a.高温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b.低温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是差数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化,热传

递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移。

①仅凭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一现象,不能断定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还是做功的方式

实现的,因此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②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对物体做功都会改变物体的内能。比如举高物体,此时人对物体做功,但

物体的内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③物体的机械能和内能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可以相互转化

3.温度、内能、热量: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

的);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您逆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状态改

变造成的,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因为吸收热量有可能改变

物体的状态。

(4)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传递热量: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般

说具有内能;温度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升高或者降低温度)

国共儡1支东

【典例1】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

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典例2】下图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典例3】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锯木头锯条发热B.阳光下路面发热

C.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D.搓手时手掌发热

【典例4](2022•湘潭)磨刀时刀发热,此过程中主要是(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改变了刀的内能;用相同的力切菜时,刀口越薄,对菜的压强越(选填“大”或“小”)。

【典例5】(2022・德州模拟)水饺是山东人民比较喜爱的传统美食,如图所示。饺子放在水平桌面

上,受到的重力与是一对平衡力。煮水饺时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水饺的内能的;水

饺出锅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真空包装的水饺从德州带到北京,

其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里睢点理簿

知识点3:比热容

1.比热容:

(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或者降低1量所放出的热量叫做

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蜃生,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

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水的比热容是4.2X10\j/(kg•9),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

热量是4.2X10》。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比如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

(3)水的比热容较大,为4.2X10\j/(kg・℃)。

2.热量的简单计算

热量的计算:(1)吸热:Q«=cmAt=cm(t-to);(2)放热:QQcm2^t=cm□

其中:Q吸一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出的热量。

c一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m一质量,单位:千克(kg)

△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C);t。一初始温度、t一末温。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1)用水取暖或冷却(2)用水调节气温

目索脑濯酸

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吸放热能力(或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大小)

★1.相同热源的作用:在相同时间内,使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2.实验的控制的相同量:物体的质量,初温,热源,实验装置

★3.实验的控制的不同量:物体的种类

★4.实验方法:

①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是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5.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可用玻璃棒或搅拌器对物质进行搅拌。注意不能用温度计代替搅拌器。

★6.结论:物质吸热能力的判断: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时,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越多)的

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升高得越少的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

7.注意:

(1)实验中的吸热物质除食用油、水或煤油等液体外,还可选用固体物质如沙子,但仍要保证

所选用的不同物质质量相同。

(2)若加热装置选用酒精灯,应调节两只酒精灯的火焰一样大;还要注意使用石棉网,使烧杯

受热均匀;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位置确定石棉网的位置,根据容器内物质的多少确

定温度计玻璃泡的位置,所以必须自下而上依次组装实验装置。

(3)若对冰进行加热,探究冰在不同状态下吸热升温的性质,可得到冰的吸热能力弱、水的吸

热能力强的结论。

8.测量的比热容偏大,原因:①燃料无法完全燃烧②不同物体吸收的热量不等于热源放出的热

量,存在热损失。

■■例分窗

【典例1】(2022・泰安)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水温上升,直至沸腾一段时间后,

会看到试管口的橡皮塞被冲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B.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D.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典例2】(2022•海门市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小虎同学将质量为20g的木块(p太<pQ轻轻

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水停止外流时接水杯的水量如图乙所示(接水杯为内径均匀的柱形容器)。

假如将这个接水杯倒满开水,这杯水温度降低到与体温相近时饮用,则水放出的热量最可能是【水

的比热容为4.2X10\j/«g.℃)]()

A.1.0X104JB.1.5X104JC.2.5X104JD.3.5X104J

【典例3】(2022・西藏)“母亲节”这天,扎西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将装汤的碗放在有5kg

水的盆子中进行降温。扎西同学用水进行降温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大,过了一会儿,水温由

15℃升高到20℃,水吸收的热量为J„[c*=4.2X103J/(kg.°C)]

【典例4](2022.宜昌)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kg的水和0.3kg的另一种液体进

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J,另一种液

体的比热容为J/(kg・°C)。[c水=4.2X1()3J/(kg.℃)]

6O

5O

4O

3O

2O

1O

°48121620时间/1111n

【典例5](2022-大庆)“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

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

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o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

为=

a取国统5

一、单选题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白糖慢慢溶解于水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D.弹簧用手压缩后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A.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一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八月桂花飘香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结成冰一分子停止运动

D.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

3.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所示放置,抽

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空气

二氧化氮

A.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该现象不仅能发生在气体之间,也能发生在固体、液体之间

D.该现象发生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4.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

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最长潜伏期是8天。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60~140

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构成奥密克戎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B.温度一定时,构成奥密克戎病毒的所有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

C.奥密克戎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是因为口罩具有吸附和过滤的作用

5.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故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6.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铁块受压时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人可以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范围不断有猴痘病例报告。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猴痘病毒,

该病毒直径在200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不是分子,因为它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病毒随飞沫传播过程是杂乱无章的分子运动

C.病毒由分子构成,且这些分子之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D.佩戴口罩可预防病毒感染,因为制造口罩的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8.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潜水艇的原理是通过排水和吸水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B.乙图中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丙图中从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A管中的液面会上升

D.丁图中向下开口的塑料瓶内倒水、瓶底的乒乓球不会浮起来

9.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0.物体温度升高,所含有的热量可能增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1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大小相等的两个物体不会发生热传递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做功只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11.图示的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1■加热,水温升高

搓手,手变暖和

12.下列关于内能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C.若物体对外界做功且没有发生热传递,则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D.刚烧开的水很烫,是因为此时水含有的热量较多

13.下面几个例子中,属于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用铁锤打铁块,锤头和铁块都发热

B.把一杯50℃的热水倒入一杯0℃的冷水里,冷水变热

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冬天站在太阳光下感到暖烘烘的

14.目前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普遍提高,主要是PM2.5值的问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

2.5u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

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0℃,PM2.5不具有内能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颗粒之间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D.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5.关于热和能,正确的说法是()

A.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放出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

D.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

16.以下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B,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的机械能

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内能不可能为零

D.热传递一定是从能量的物体传向能量小的物体

17.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B.汽车刹车时轮胎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0°C的水的内能一定比1°C的水的内能小

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19.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对我们城市气候有很大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

A.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B.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C.水具有较大的内能D.水具有较高的温度

20.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图中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是()

水食用油

A.除图示器材外,只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量筒

B.实验中应量取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C.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D.通过实验可以初步得出: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定不同

2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二、多选题

2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乙:悬挂很重的重物后两个铅块仍没有被拉开,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丙:用力推入活塞,活塞内的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T: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23.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鱼块能被油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B.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鱼汤温度升高

C.清蒸鱼是利用水蒸气液化吸热蒸熟的

D.黄烟鱼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鱼块的内能

2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25.小天阅读了下表,并经过分析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几种物质的比热容xlC)3j/(kg.℃)

水4.2煤油2.1干泥土0.84铅0.13

冰2.1水银0.14铜0.39砂石0.92

A.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比热容可能不同

B.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为1℃时,具有的热量为4.2X1()3J

C.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吸收相同热量,水温升高较多

D,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通常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要小一些

三、实验题

I铅柱

铅柱

钩码

,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现

象;

(2)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与有关;

(3)丙图中,压紧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悬挂钩码,这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

27.小伟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和酒精两种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

(1)小伟在该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使(选填“质量”或“体积”)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酒

精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判断

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2)图乙是小伟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选填“水”或“酒精”)的吸热能力强;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义1。3J/(kg•℃),则酒精的比热容为X103J/(kg•℃)o

28.小明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用

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温度计同时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加热时间/min02468

甲2022.2242628

温度/℃

乙20212223.124

(1)实验时应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里,用同样的两个酒精灯

对它们加热:加热时,上下缓慢地提拉玻璃棒,这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受热;

(2)在图甲、乙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3)经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格记录的两组数据,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

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选填甲或乙)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在物理学中,我们用

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特性;

(4)小刚同学对图中、乙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甲、乙液体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

加热,如图丙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

29.小明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温度QC

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以上各二个)、、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

油;

(1)在此实验中,加热时间代表物质吸热的(选填“多少”或“能力”);

(2)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选

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初温相同,质量相等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还可以用:“使的不同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观察加热时

间的长度,来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4)乙图中,如果在A、B两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水,且它们的质量相同,如在相同的热源下加热,

则(选填"A”或"B”)是水。另一种物质和水的比热容之比约是o

3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多少的关系。他用手表测

量加热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加热前后的温度。操作如下:

温度/℃

煤油

一水

自/煤油

加热时间/min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相等的煤油和水;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成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中,通过比较来反映煤油和水吸收热

量;

(3)根据图乙中图像可知,如果使煤油和水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变化大的是吸热能力较

强的是O

3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操作如下:

温度计厂温度计

/-玻璃棒i/-玻璃棒

时间/min

甲乙丙

(1)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我们还应该增加测量工具和;

(2)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

(3)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目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物体相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且

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o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4)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5)分析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

则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比较发现:的比热容大。

四、填空题

32.周末小亮同学的妈妈在家炒菜,在书房认真完成作业的兄妹俩都闻到了香味,这属于分子的

现象。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

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33.把两铅块表面削平、削干净,然后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起来,如图所示。

在压紧的过程中,两个铅块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

铅块分子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