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_第1页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_第2页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_第3页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_第4页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TOC\o"1-2"\h\u10552第1章引言 4281661.1背景与意义 4216671.2目标与任务 4146301.3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523612第2章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5297062.1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542562.2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 664782.3发展策略与建议 61187第3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 64216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6106693.1.1成果识别与筛选 6300473.1.2成果评价与示范 792193.1.3成果转化策略与政策支持 771303.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 7159303.2.1推广主体与职能分工 7148103.2.2推广渠道与平台建设 7239153.2.3推广人员与能力提升 7131453.3推广模式与案例 791833.3.1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广模式 778803.3.2“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777603.3.3示范基地与示范户推广模式 835503.3.4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模式 830703第4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8179154.1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8214504.1.1系统收集国内外农业新品种信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新品种。 8113834.1.2建立新品种引进筛选平台,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评价,保证筛选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新品种。 837344.1.3加强与国际农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新品种选育技术,提高我国新品种选育水平。 814.2新技术试验与示范 8271324.2.1遴选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农业新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试验与示范。 888424.2.2建立农业新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试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8168484.2.3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新技术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8173774.2.4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踪评价,及时发觉问题,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8117624.3示范效果评价 9120614.3.1评价指标:包括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 9319884.3.2评价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评估等方法,对示范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9125664.3.3评价结果运用:根据评价结果,优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策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9180954.3.4定期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示范内容和方法,保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93864第5章精准农业技术示范 9319165.1精准农业概述 9307725.2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设备 9119675.2.1信息技术 9281355.2.2遥感技术 9116485.2.3地理信息系统(GIS) 9182295.2.4智能控制技术 10167755.2.5农业机械设备 10187975.3精准农业应用案例 1096265.3.1变量施肥 10276895.3.2精准播种 1090005.3.3植保无人机 10190275.3.4农田信息管理 1027596第6章设施农业技术示范 1041376.1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0244876.1.1发展现状 10303676.1.2发展趋势 10122446.2设施农业关键技术 1178216.2.1环境控制技术 1113546.2.2育苗技术 11293206.2.3水肥一体化技术 11224946.2.4病虫害防治技术 11113596.3设施农业示范项目 11159416.3.1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11172886.3.2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 1118666.3.3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 11297116.3.4设施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1111669第7章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示范 12188687.1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126887.1.1微灌与滴灌技术 12146957.1.2农田水分调控技术 1249097.1.3降水高效利用技术 12254177.2农业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1254097.2.1土壤改良技术 12106907.2.2保护性耕作技术 12315687.2.3轻简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12282957.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 12232167.3.1生物育种技术 1231937.3.2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技术 13320627.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37618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示范 1351698.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3224318.1.1生态缓冲带建设技术 13197308.1.2农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 13209188.1.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3266898.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319828.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394518.2.2化肥减施与替代技术 13281878.2.3农药减施与生物防治技术 13137038.3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147688.3.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4187628.3.2低碳农业技术 14236738.3.3生态农场建设技术 1423097第9章农业信息化技术示范 14160679.1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 14114519.2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4126069.2.1农业大数据 1453459.2.2云计算 15166799.3智慧农业应用示范 15303929.3.1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599989.3.2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15251859.3.3农业遥感技术 1519737第10章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政策与措施 162913010.1政策体系构建 162569010.1.1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政策目标、责任主体和政策措施,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供法制保障。 163205210.1.2制定政策规划。结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制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62706110.1.3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政策合力,保证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政策的有效实施。 16945710.2资金投入与支持政策 161618010.2.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财政资金投入,保证资金规模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需求相适应。 162508010.2.2优化资金分配。根据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162578310.2.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16723810.2.4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摸索设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专项贷款,降低融资成本,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供金融支持。 162953710.3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63204110.3.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能力。 162283510.3.2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 16943910.3.3完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在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企业之间流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63243210.3.4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172616010.4示范推广成效评估与优化建议 17371910.4.1建立成效评估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示范推广成效进行评估。 173275510.4.2开展成效监测与评价。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发觉问题,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17602710.4.3优化政策调整。根据成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政策,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71935610.4.4加强经验总结与交流。总结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成功经验,加强地区间、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深化。 17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剧,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产业升级。1.2目标与任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计划的主要任务包括:(1)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3)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覆盖率和到位率;(4)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助力农业现代化。1.3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为保证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的有效实施,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相关政策和实践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实地调查法: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保证科技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专家咨询法:邀请农业科技、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为计划实施提供指导和建议;(4)试验示范法:在典型区域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验证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施步骤如下:(1)筹备阶段:成立研究团队,明确研究任务,制定研究方案;(2)研究阶段:开展文献分析、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等活动,形成研究结论;(3)实施阶段:根据研究结论,制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计划,并开展试验示范;(4)总结评估阶段: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第2章农业科技发展趋势2.1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农业科技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技术的突破。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2)数字农业的崛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3)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得到广泛关注。(4)精准农业的推广。通过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环保。2.2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生物技术、数字农业等领域。(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效果不理想。(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较低,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发展。(4)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不足。2.3发展策略与建议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与建议:(1)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经费占比,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3)优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教育质量,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5)推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农业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第3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3.1.1成果识别与筛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首先需要对潜在的科技成果进行识别与筛选。此过程应注重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潜力。通过专家评审、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保证筛选出的科技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3.1.2成果评价与示范对筛选出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包括技术成熟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开展成果示范,验证成果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依据。3.1.3成果转化策略与政策支持制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策略,明确成果转化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同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激发各方的积极性。3.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3.2.1推广主体与职能分工明确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包括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协会等。根据各主体的优势,合理划分职能,形成协同高效的推广体系。3.2.2推广渠道与平台建设搭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平台。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信息快速传播;线下平台则通过培训、示范、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3.2.3推广人员与能力提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保证推广人员能够为农民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3.3推广模式与案例3.3.1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广模式以为主导,整合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等资源,搭建协同推广平台,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例如,我国某省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程”,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成功推广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3.3.2“互联网”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线上推广。如某农业科技企业开发的“智慧农业”平台,通过线上指导、线下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3.3.3示范基地与示范户推广模式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户的典型带动,辐射周边区域。例如,某地建立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吸引了大量农民参观学习,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3.3.4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模式针对农民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如我国某地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派遣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4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1新品种引进与筛选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本章重点对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进行探讨。新品种引进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如下:4.1.1系统收集国内外农业新品种信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新品种。4.1.2建立新品种引进筛选平台,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评价,保证筛选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新品种。4.1.3加强与国际农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新品种选育技术,提高我国新品种选育水平。4.2新技术试验与示范新技术试验与示范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针对新技术试验与示范的具体措施:4.2.1遴选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农业新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试验与示范。4.2.2建立农业新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试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4.2.3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新技术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4.2.4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踪评价,及时发觉问题,为技术改进提供依据。4.3示范效果评价为保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效果,对其进行全面评价。以下是对示范效果评价的具体内容:4.3.1评价指标:包括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4.3.2评价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评估等方法,对示范效果进行综合评价。4.3.3评价结果运用:根据评价结果,优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策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4.3.4定期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示范内容和方法,保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有效性。第5章精准农业技术示范5.1精准农业概述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精准化作业的新型农业模式。它通过集成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调控和科学决策,以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目的。精准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2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设备5.2.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精准农业的核心,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5.2.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信息,对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质量、水分状况等进行监测,为精准农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5.2.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技术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农田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为农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2.4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2.5农业机械设备精准农业机械设备包括变量施肥机、精准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实现精准施肥、播种和植保作业。5.3精准农业应用案例5.3.1变量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作物生长需求,利用变量施肥机进行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3.2精准播种利用精准播种机,根据作物品种、播种时间和土壤条件,实现播种深度、播种间距的精准控制,提高种子利用率,减少劳动力成本。5.3.3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搭载喷雾设备,根据作物病虫害监测结果,进行精准喷洒,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5.3.4农田信息管理利用GIS技术,对农田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为农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以上精准农业技术的示范应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6章设施农业技术示范6.1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6.1.1发展现状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设施农业大国。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设施类型日趋多样,包括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同时设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型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设施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1.2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设施农业将朝着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未来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6.2设施农业关键技术6.2.1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控制技术是设施农业的核心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设施内环境因子的精准调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6.2.2育苗技术育苗技术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质配制、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等。采用穴盘育苗、营养钵育苗等技术,可提高幼苗质量,促进作物生长。6.2.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准供应。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优点。6.2.4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应用生物农药、设置防虫网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6.3设施农业示范项目6.3.1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高效节能温室、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设施农业产量和品质。6.3.2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开展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建设示范园区,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推动设施农业技术进步。6.3.3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6.3.4设施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推进设施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提高设施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拓展设施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提升设施农业的综合效益。第7章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示范7.1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7.1.1微灌与滴灌技术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微灌与滴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进先进的灌水设备,实现水资源的精确分配,减少水分蒸发与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7.1.2农田水分调控技术针对不同作物生育期需水规律,采用农田水分调控技术,合理调配灌溉水源,实现农田水分的精准管理,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7.1.3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降水资源,通过保水剂、降水收集等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2农业土地资源高效利用7.2.1土壤改良技术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7.2.2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7.2.3轻简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轻简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7.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7.3.1生物育种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生物育种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效率。7.3.2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技术研发和推广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效益。7.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等,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示范8.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示范,旨在提高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8.1.1生态缓冲带建设技术通过构建生态缓冲带,降低农业污染物流入水体,保护水质安全。示范技术包括:植被缓冲带、湿地缓冲带、梯田缓冲带等。8.1.2农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绿肥等技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污染风险。8.1.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技术包括:间作套种、轮作、保护性耕作等,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8.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本节主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示范,以降低农业污染负荷。8.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农膜回收利用等,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8.2.2化肥减施与替代技术通过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微生物肥料应用等技术,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8.2.3农药减施与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技术包括:生物农药、天敌昆虫、性诱剂等,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8.3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介绍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示范。8.3.1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技术包括:稻渔共生、林下经济、循环农业等,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8.3.2低碳农业技术通过节能减排、优化生产方式等技术,降低农业碳排放,示范技术包括:节能温室、光伏农业、低碳种植等。8.3.3生态农场建设技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示范生态农场建设技术,包括:生态农田、生态养殖、生态林业等。通过以上技术示范,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9章农业信息化技术示范9.1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本章主要围绕农业信息化技术展开,介绍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示范。9.2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9.2.1农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大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业生产数据:包括土壤、气象、水文、生物、病虫害等数据;(2)农产品市场数据:包括农产品价格、供需、贸易、竞争等数据;(3)农业政策数据:包括政策法规、补贴政策、农业技术标准等数据;(4)农业资源数据:包括农业用地、水资源、农业人口、农业机械等数据。9.2.2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为用户提供按需分配的服务。在农业领域,云计算技术具有以下应用:(1)农业数据存储与管理: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农业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2)农业信息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农业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3)农业决策支持:通过云计算平台,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9.3智慧农业应用示范9.3.1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调控。主要包括以下应用:(1)农业环境监测:监测土壤、气象、水文等环境参数;(2)作物生长监测: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3)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水肥、光照、温度等生产条件。9.3.2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农产品在线交易、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金融服务等功能,促进农业产业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