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类写作-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1页
思辨类写作-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2页
思辨类写作-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3页
思辨类写作-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4页
思辨类写作-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上海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15思辨类写作

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有关写作的考点内

容如下:

4.1准确把握题意,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选材恰当,内容充实,有独

到之处。

4.2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根据交流的需要,合理运用表达方式,语言通顺、准确、得体、生动。

4.4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以上考点,是以综合考查的作文形式来考查的,其中,4.1准确把握题意,主旨明确,

思想健康,感情真实,选材恰当,内容充实,有独到之处。主要强调扣题准确、选材恰当、

立意独特;4.2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主要强调作文结构和布局;4.3

根据交流的需要,合理运用表达方式,语言通顺、准确、得体、生动。主要强调语言表达;

4.4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主要强调书写规范。

复习时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素材积累,包括名人名言、时事素材、观点佳句等,做到素材取胜,语言出彩。

(2)注重思维训练,叙理成论,做到思路清晰,思辨独到、议论严密。

(3)注重广泛阅读范文和写作练习,重视作文结构,做到巧妙布局、结构严谨,书写规范。

考向一材料思辨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

【试题】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

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深度分析】

本题考查思辨写作能力。

题目保持了历年上海高考写作题注重思辨性的特点。

题目由一个问句构成,“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分析。

答案显然不能用“是”来作片面性或绝对性回答。题目围绕作为天性的“好奇心”进行发问,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联系社会历史实际,探究人们“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丰富的内驱力和原动力,最终归结为有关自身青年精神

成长的主题。因此,在立意上,面对‘陌生世界’的探索,“好奇心”往往是起始,还有求知欲、实践力、使命

感,责任感、兴趣、探索精神、更有家国情怀。在写作“为何探索”的过程中,还要体现新时代对于自主创新

人才的自觉与自省。

题目中,“乐意”“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等词语、概念与考生的成长阶段、实际生活十分贴近,

思考时,不要仅谈好奇心,还要将感性所悟与理性所思相结合,将文化文明、天文地理、历史演进、科技

发展相联系,凡古往今来种种“陌生世界”,名人成才、个人与历史文明的推进等案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

象和素材。

在论说“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内因”时,要注意辩证思维,因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与“好奇心”之间不

是单纯的一因一果的关系。不是说有了好奇心,必然就“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或者“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

就一定是因为好奇心。所以,需要一方面肯定好奇心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即简要论述好奇心如何促进人们“乐

意去探索陌生世界”,简要论述好奇心是人们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其一因素;另一方面,还要来论述除去好

奇心之外,“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的其他因素,可能是因为国家和时代需要,可能是因为民族发展的需要,

可能是一个人挑战自己的方式,可能是为满足社交需求的需要,还可能是出于追名逐利,沽名钓誉的目的

等等,这就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历史等多角度切入展开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时,如引用黑格尔“一个

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等名言,要从个人的个体行为与群体愿望或者时代主题、历史使

命等来论证探索未知世界不仅源于好奇心,更源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立意参考:

1、世界没有藩篱,好奇只是序曲

2、始于好奇,终于责任

3、曾经很好奇将来路漫漫

4、当初很好奇未来很遥远

5、始于好奇,成于责任

6、探索陌生世界,助力民族复兴

7、好奇+责任=生存发展

8、播好奇之种育青春之花

9、我突破,我探索

10、好奇诚可贵责任价更高

评分标准:

审题立意选材中心内容感情结构语言

能准确把立意选材恰语言流畅,

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握题意深刻当有文采

立意

选材较

类符合题意较深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恰当

卷刻

语言基本通

基本符合立意选材尚感情尚真结构基本

类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顺,偶有语

题意一般恰当实完整

卷病

四语言欠通

立意选材不结构不够

类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顺,语病较

不当当完整

卷多

五全文不

文理

类脱离题意足400*满足一项即为五类卷

不通

卷字

扣(1)未写题目扣2分。

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项(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

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参考范文一

世界没有藩篱好奇只是序曲

如果有人问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乐意去探

索陌生世界,可能最初源于一点点的好奇心,但更多的,还源于责任心、源于梦想,源于不断进取的探索

精神。

不可否认好奇心的确是人类探索陌生世界的源头,古今中外,在很多科学家的案例中,也可以找到好

奇心的因素。比如牛顿因为好奇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法布尔对昆虫产生好奇从

而写出了《昆虫记》。但这不能说明,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让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并最终成为科学家。

好奇心人人都有,牛顿、法布尔却只有一个。不是每一朵花,都有迷人的芬芳,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可以

展翅翱翔,不是每一个人,都因为一个好奇心,最终将陌生世界变成熟知的经验。

好奇心只是一时的热情,而探索却需要持续的动力和探索精神,只有一时的热情,探索会随时中止。“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目前所知仅是陌生世界极小的一部分,而每个人好奇的事物也可能无限多,

但乐意去探索的,却是很小的一部分。

没有“好奇心”,人类就不“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吗”?那些孜孜不倦常年埋头于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每天

在做的,都是在探索陌生世界,这仅靠好奇心无法解释。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东海,是15世纪

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人数船只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如果说第一次还可以用“世界还很大,我

想去看看”来解释,那么,先后七次直至郑和因劳累过度死在返航途中,就只能归因于责任心和担当。微光

成炬,向前而行,“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探索陌生世界,舍我其谁。

为了国家、民族和时代需要而踏上探索陌生世界征途的,何止郑和一人。面对必经之路还在敌国控制

之下,目的地尚是未知,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国家需要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一人穿越戈壁沙漠,历

时17年途经138国行程五万里,玄奘西行源于对他对佛教真理的追求,更是引进西方佛法真经的时代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钱学森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隐姓埋名,在几乎完全陌生的核物

理领域进行艰苦的研究和探索,为的是国家需要,民族振兴的梦想。“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

才有希望。”探索陌生的领域,源于好奇,更源于对国家的爱与责任心。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世界首富马斯克用一次次“放30亿的烟花”般的火箭发射

失败,追求他要将人类送往太空的梦想,好奇心可能只是在他童年种下了种子,更多的还有马斯克对成功

的渴望、对利益的追求,对现状的不满、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实现需求等等。

世界没有藩篱,好奇只是序曲。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探索无休止。面对世界的纵深与浩瀚,面

对民族振兴的时代主题,面对人类即将跨入“火星时代”,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我们只有不断努

力,“好奇”又不“猎奇”,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才能在将来肩负起探索更多陌生世界的时代重任,

国家重托。

参考范文二

探索未知世界,助力民族复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人生海海,勤于探索,方能有所收获。探索未知的世界,不仅是好

奇心的驱使,更是责任的使然,成长的必然。

雅各布斯曾言:“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心才是。”诚然,人类丰硕的文明成果,往往都建立在好奇

心所激发的求知欲上。好奇心是强劲的智慧,是科学之母。然好奇心也不是一切之源。正如材料中所问“一

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们愿意探索未知的世界,固然有

好奇心的驱使,但也源于探索所带来的无限乐趣,更源于探索者的勇气、热爱、责任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未知的世界,源于好奇,更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实现个人

价值的追求。

生之须臾,求索以诚。探索未知世界是个人获得成长的不二法门。培根曾言:“一看见汪洋就认定没有

陆地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诚哉斯言,真正的探索者应该有对理想的执着,对真理的坚守。且看香

港本土记者陈贝儿,在面对他人对大陆的质疑与偏见时,毅然深入大陆,穿梭全国六个省份去探索陌生的

世界,从热带雨林到云贵高原再到西北戈壁,拍出口碑载道的《无穷之路》,宣传了中国形象,也实现了个

人价值。青年一代也应如此,以勇气为灯,以热爱为杖,探索未知,实现价值。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探索未知的领域,源于好奇,更源于对国家的爱与责

任。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探索陌生世界是肩负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一如于敏,放弃已经卓有成绩的基

础物理研究,转向陌生的氢弹技术理论领域,从一张白纸开始,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对国家的热忱,在

陌生的领域里不懈探索,直至氢弹问世,惊诧了世界。一如姜文汉,为了国家发展需求,多次改行从头开

始,用十几年的坚持不懈在陌生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在国内开拓自适应光学研究方向,使我国自适应光学

研究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清澈的爱与肩上的使命,是新征程路上的号角,激发我们去自愿探索陌生的世界。

路源心始,心并路长,我们秉持探索的信念,在一次次前行中不断历练成长,从暗夜沉沉走向天光初

透。探索陌生的世界是一段颠簸之路,考验着每个行者,幸而我们有热爱为灯,有勇气为伴,有责任为剑,

纵然前路崎岖也缓缓迈向未来,走向复兴!

【知识建构】

一、审题立意

1、常见的立意角度

(1)正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

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

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

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2、常用立意方法

C1)题眼悟神法。诗有诗眼,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眼就是题干中关键的词、词语或句子或关键论题。

审题立意要紧扣材料中关键的词语或关键论题展开议论,不能脱离,另起炉灶,转换话题。

(2)类比联想法。作文命题,有许多材料、话题或标题,提供的是自然现象或物体,若仅就其本身“原地踏

步”,很难立论。

(3)探求原因法。就是不停留在材料(含话题及标题前面所提供的材料)所述事情的表象上,而是探求表

象背后的原因,或根据材料所述之果,探寻形成此“果”之“因”。

(4)逆向思维法。即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观点转换角度思考。如“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俗语含有贬义,

若逆向思维,可以写为“把眼光投向更高处”,赞扬那些不满足现状、不断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呢?同理,面

对‘班门弄斧"我们可写成‘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等。

(5)辨证析理法。避免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因果不明”、“全盘肯定”等立意上的误区。

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把握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整体局部、现象本质、主流支流、普遍

特殊、主观客观、对立统一等哲学原理,以联系的而非孤立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实质的而非表象的、

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对立而又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事理,准确立意。特别是对关系类的材料作文,如“走与停”、

“忘记与铭记”等关系类的命题,更应该“辨证析理”,让辨证法贯穿于立意和行文的始终。

3、立意常见误区

(1)思想肤浅,立意平: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常常只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罗列和叙述上,不去挖掘事物的本

质,缺乏深度,缺乏创新,他们的作文也只能是人云亦云,毫无特色

(2)贪多求全,旨不明:在写作时不能集中于一个主题,而是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已经确立的中

心不能贯穿始终,主旨含糊,给人东拼西凑之感使人无法理出头绪。

(3)盲目求新,观点误:为了刻意求新,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不遵从社会公认

的伦理道德,不符合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也是不可取的。

二、谋篇布局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提出论点或论题)

第二部分: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就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

1.总分式:包括“总一分”式、“分一总”式、“总一分一总”式。

2.并列式:也称平行式结构,既几个论点或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排列的。

图示一并列式结构

【结构图解】

]分论点(I)+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并N并列关系

式*H分点论述,证明论点晶点(u)+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N并列关系

•+分析论证I

2.递(层)进式:即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图示二层进式结构

【结构图解】

|引论H提出问题,点明论点I。分论点(IH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I

式因析向呼,正明喇(I分论点(口)+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正|

一0|递进关系

|结论H解决问题•总结全文IU分论点(MH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3.对照(比)式:即把一种事物(意思和观点)同另一种事物对比,以突出一种事物(意思和观点)的正确

性,多用正反对照。

图示三对比式结构

【结构图解】

«分论点(IH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对比

|分论点(n)+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构|分论点(此+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对比

J分论点(w)+论据①+论据②……+分析论证|

4.引议联结式:

图示四引议联结式结构

【结构图解】

(回卜|引述材料,提出论点|

引0,,

议画T针对问题,分析议论

结画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I总结全文,解决问题

引:引述或精选材料,议: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联:联系实际,个人社会历史,全方位论证,结,解决

问题,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5.起承转合式: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分别是“引入背景、阐述主题、转换思路、总结观点”的过程。

图示五起承转合式结构

【结构图解】

(起一揭示中心,提出论点

转承一承接上文,弓伸中心

互相依存

式U_____互相作用

结套]T联系实际,提升认识逻辑严密

构°

3U归纳总结,升华主旨

6、六字连珠式

图示六六字连珠式结构

【结构图解】

店H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同一I正面举例,分析说理

连反面举例,分析说理

珠蝉联而下

式步步为营

结深入分析,明辨是非

重申论点,发出号召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正:正面举例论述

反:反面举例论述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化分析、开掘

联:联系现实绽开谈论;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周先慎《简笔与繁笔》是类似结构:

点:点明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正:从用简、使繁两方面各举两例证明论点;

(反)

深:用引证法阐明繁简适宜的标准和方法;

联:批评现今创作中的一味求长的不良现象;

总:最后说明写作目的(提倡简练为文),首尾呼应。

三、拟题法(以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

1、好标题的定义

(1)准确鲜明,突出主旨:题目能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如:知知与共,美人之美

(2)简洁形象,富有意蕴:简短生动,新颖别致。如:识广寻根以致妙/跳出箱子思考

好标题是传达给阅卷老师的接力棒,因此通过审视作文标题,即可快速了解以下水平:

(1)考生立意是否准确(2)考生文体是否懂得(3)考生语言是否有功底

2、拟题常见误区

(1)标题偏离材料的限定。如《探索陌生世界的奥妙》

(2)标题与内容不符。

(3)标题过大、宽泛,没有针对性。如《谈认识》

(4)标题过长,显得松散。如《以好奇心为起点,更有意识地去探索陌生世界》

(5)过于平白直露。如《谈好奇心》

(6)标题存在观念、逻辑、语意、语法上的毛病。如《探索世界的乐趣》

(7)无题,不拟题。

3、拟题的主要原则

(1)吃透材料,准确立意,忌“离材”万里;

(2)态度明确,观点鲜明,忌故作高深

(3)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忌泛泛而谈

(4)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忌拖沓冗长

(5)含蓄生动,新颖独特,忌平淡苍白。

4、拟题的方式

(1)点题拟题法:从材料中提炼的中心话题直接或适当添加或修改词语拟题。

这种拟题方式的作法一般是以“材料中的论点或关键词”作题目。

注意:A如果只是论题,不要直接照抄,要加词表明观点B如果是材料中的论点之一,可选一种观点作题目。

(2)添加前后缀法:寻找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用添加前后缀法,以观点作为题目。

《始于好奇,成于责任》

(3)修辞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是充分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拟题以达到求新求美目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仿拟、对比、对偶、夸张、引用等,如果是名言名句或古诗词,常通过逆转拟题法、化用改装拟题法。

如比喻:《世界没有藩篱,好奇只是序曲》、对偶《源与好奇,成于责任》、《播好奇之种育青春之花》变形

《好奇+责任=生存发展》、化用名句《我求知,我探索》《好奇诚可贵责任价更高》等

(4)六字拟题法

也称人民日报拟题法,即学习《人民日报》社论的写法,主要用“让”、“是”、“用”、“把”、“不”、“动”

这几个动词构成祈使句或否定句,表达鲜明的立场或观点。如《让好奇心成为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等等。

(5)模版拟题法

即用通用的议论文前后固定词语结构组成标题,多用于现象类,思辨类也可以借鉴但需要慎用。

如表达肯定:为……点赞,……又何妨?

表达否定:……可以休矣;对……说不;……不可取;……不应该;反对……;……应该缓行;……堪

忧!;悲哉,……;

表达中立:……之思辨……之思考……的冷思考

5、开篇常见误区

①开头冗长,入题太慢。开头动辄用很多的笔墨绕弯子,烦琐而冗长,但与题目不沾边,主题千呼万

唤出不来。

②语言平庸,平铺直叙。开头语言平庸乏味,既缺少情感,又缺少美感,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趣。

③草草收束,虎头蛇尾。有的文章开头写得尚可,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应付几句

就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凑字数。

④画蛇添足,拖泥带水。有的作文本可自然结尾,却偏偏把无须交代的人物一一交代清楚,把本可悟

出的含意一语捅破,或者信马由缰,无法刹住话题,拖泥带水,游离于文章主旨和话题之外。

6、论据使用方式

(1)两种论据类型

A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B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

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2)论据选用要求

A、选例要新颖、丰富、真实、典型;

选用名人名言大众熟知的新颖材料,舍弃我邻居叔叔或同学朋友或过时旧材料等;

所选材料不能捏造、张冠李戴,不能出现错误或漏洞百出;

所选材料要丰富多方面,如正/反、单一/众多,古/今,中/外,点/泛,详细/简略,形成论据链。避免简

单罗列重复。

B、选例要紧扣题目或自己论点;

C、选例要叙议结合,“立摆议”紧扣,夹叙夹议,避免以叙代议,避免出现“两头议,中间叙”。

立,就是亮出论点;摆,就是摆出事实;议,就是讲明道理。其中,议中扣题至关重要。

(3)事实论据使用方式

1、详述法。对读者可能不太熟悉或不太知名的人、事例总体概括,局部详述。针对扣题部分详述。

2、简述法。对大众熟知的名人名事,寥寥数语,重点议论。多用排比形式形成气势。如《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3、点述法。对更为大众熟知,仅人物名字或事件关键词即可展开议论。

(4)理论论据使用方式

1、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原文原句。

2、间接引用。概括说明原文含义或内涵。

(5)论据分析方式

1、揭示实质法

也称“归纳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

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最为常见。

[例]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

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

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

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2、探因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论点]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

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

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举例]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

的非常之人。[归纳]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

3、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举例后再向其相反的方向作假设的方法。

[例]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岁时,父母离异。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

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

动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

毁他父亲,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反面假设】也许我们就

看不到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这一奇迹了。

4、对比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例](宽容)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宽容就像是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

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小肚鸡肠,不懂宽容,一再用“战俘”讥讽臣子的宋闵公,最终死于被讥讽臣子之手;

而内心善良宽和的林肯,代表国家总统宽容了一名年轻的临阵脱逃的士兵,最终为国家赢得了该士兵的英

勇奋战,直至为国牺牲。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而刻薄失去的却是未来。宋闵公用自己的死验证了刻薄的

下场,林肯却用国家的胜利证实了宽容的力量。(分析+小结)

5、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释阐发,证明论点的确凿。

[例]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靠主观努力,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其次,也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这是必不可少的外因。只强调主观努力,不承认条件的作用;或者过分强调条件,而忽视了主观

能动作用,都是片面的。

6、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对立统一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内在联系,又要

分析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部的矛盾,

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

[例]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

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

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

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

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己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

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7、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例]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

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立了志,并且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有

可能取得成功。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

7、开篇、结尾、论证方法

(1)正向论证法

【解说】所谓正向论证,就是段落起首句即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面句子与中心论点保持同一方向,直截

了当展开议论。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段落方法,也是议论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

【运用场景】文章任意位置。如用在开篇如材料作文,则先提出论点,后复述材料内容。如用在开篇,也

称开门见山,如用在结尾,则称画龙点睛或卒章显志。

【参考模式】观点句+支撑句(1、2、3、4……)

【优点】论证快捷,观点明确。用凝练简洁的语句提出/归纳、引出下文/总结全文,起到直接了当,简洁有

力、效果。

【例】(君子文化)弘扬君子文化,作时代新人。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是炎黄子孙的身

份标识和遗传密码,是血脉之根,也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如果说,在物质创造层面最能彰显中华文化显著

特点的是长城和故宫,那么,在精神创造层面最能代表中华文化鲜明标识的就是君子文化。如果说圣徒、

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做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

最理想的中国人。

(2)反向论证法

【解说】作文时,常常有这种情况:自己要论证的观点与传统的、一般人的观点相对或相反,而那些观点

从某个角度说又没有错。为了不引起误解,作文段落先“反向”肯定那些观点,然后再回头提出自己的观点。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这是一种“反弹琵琶”的段落方法,常用来写感受独特,具有“反弹琵琶”

新意的作文段落。与正向论证相反,同样起到开门见山或画龙点睛的效果。

【参考模式】观点句+支撑句(1、2、3、4……)

【优点】观点新颖,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例】(社交“卡顿”)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社交大概也算是个正面词汇。但是,年轻人不会

社交、不善社交,却也在说明他们不需要社交,或至少是对传统意义的社交如饭桌、酒局的一种排斥。我

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于更加透明的规则,而不是灯红酒绿之间的魅影浮动,哪怕社交变得有些“卡顿”,但社会

顺畅了许多。

(3)释义论证法

【解说】释义论证法就是将标题或有关材料或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在解释中提出或暗示出自己的观点。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

【参考模式】释义支撑句(1、2、3、4……)+观点句

【优点】扣题准确,观点明确,便于展开议论。

【例】(慎终追远)“慎终追远”是中华传统美德。“慎终”是指按照丧礼慎重办理父母丧事;“追远”指春秋祭祀,

以示怀念追思祖先。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重举行逝者的丧礼,按时举行

祭礼追思祖先,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归于淳朴厚道。“慎终”贵在有真情,“追远”贵在培育感恩之心。

(4)引言论证法

【解说】引言论证也可称引用论证。先引用一句别人的话(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用这话作为作文的

中心论点或从中引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

【参考模式】引言支撑句(1、2、3、4……)+观点句(弓|+析一结)或(引+析—引+析一结)

【优点】引用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趣闻可以增强论

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需要注意引用不可过长,概括需要简明,联系主题要紧密。

【例】(惜时)西汉刘向在《师旷论学》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道出了人的学习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的真谛。青年人抓住宝贵时间学习恰逢其时,若不珍惜时

光,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唐代诗人孟郊在《劝学》中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代诗人

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中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诗《金缕衣》中说“劝君惜取少年

时。”宋代朱熹在《劝学诗》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明代《增广贤文》中记载:“枯木

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这些诗文都告诉我们,青春一去不返,需要倍加珍惜,提升自己。

(5)复述论证法

【解说】作文段落先简要、概括地复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与正向论证法的区别是:正向论证法先提出论点,后复述材料内容;复述论证法是先复述材料内容,

后提出论点。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如果所复述材料与题目所给材料仅有类似或相反关系,不适宜直接复

述,需要先复述题目所给材料,再展开别的例子进行对比或类比。

【参考模式】复述支撑句+观点句(例+析一结)

【优点】通过简要的复述摆出论据,使观点得到有力论证,使议论更切合主题。用在结尾,则起到照应文

题或开头,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的效果。

【例】(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生活的艺

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国重印40多次,被翻译成

10多种不同的文字。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

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6)设问论证法

【解说】设问论证就是用或疑问或反问或设问的方式展开段落。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

【参考模式】设问支撑句(1、2、3、4……)+观点句

【优点】用问答引人思考,论点清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用在开篇引发悬念,用在结尾则发人深思。

【例】(家国情怀)为什么每当电视上播放《歌唱祖国》时我们也心潮澎湃?为什么奥林匹克竞赛时当国歌

响起时我们也莫名的与体育健儿一样慷慨激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

为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质朴情感。常怀家国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前

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交融在一起。

(7)类比论证法

【解说】类比论证就是在作文的段落,摆出一个或几个属性相类的观点或事物,或陈述意义、陈述对策、

陈述原因,通过类比或对比或并列,经常结合比喻,提出自己的论点或要议论的论题。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通常表现为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排比句。

与铺陈论证法的不同是先类比或排比再总结归纳提论点。这也是引出材料或论据的一种方式。

【参考模式】(1)例+例+例—析+析+析—结(2)例+析一例+析一例+析一结

【优点】语言气势磅礴,类比丰富充实,论证充分有力。

【例】(文化)古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各民族复合型文化,今有“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各国文化融

合。古有“单打独斗”是英豪,今有“团队作战”显威力,文化在交融,时代在发展,万里路遥,且歌且行。

(8)铺陈论证法

【解说】在作文中,先对与论题有关的事物铺叙一番,然后切入论题来,这种段落方法就是铺陈论证法。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与类比论证法的不同是先提论点再铺陈。

【参考模式】观点句+支撑句+结论句(观点一例+析一例+析一例+析……一结)

【优点】语言气势磅礴,类比丰富充实,论证充分有力。

【例】(实干)实干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回望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一代

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大力发扬实干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震古

烁今的奇迹。毛泽东同志倡导:“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

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道至简,实干为

要”、“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为实现

伟大梦想而吃苦耐劳、苦干实干。“铁人”王进喜、“金牌工人”窦铁成、“当代愚公”黄大发……一个个

埋头苦干、忘我奉献的共产党员和劳动者,一成一瓦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伟大厦,一步一步推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向前发展。

(9)因果论证法

【解说】针对事实或论据,从“为什么”角度进行分析,以求因或得出结果,剖析实质,得出结论。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

【参考模式】观点句+支撑句+结论句(观点一例+析一例+析一例+析……一结)

【优点】逻辑严密,层层深入,论证明晰。

【例】(尊重过去)哲人曾言,遗忘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正因如此,司马迁才会在《史记》里以“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宗旨,司马光才会在《资治通鉴》中提出“网罗众说,成一家书”,正因为尊重过去,

德国领导人才在二战受难者纪念碑前道歉,尊重过去,并不意味着沉浸在过去,而是引导我们温故知新,

继往开来。

(10)假设论证法

【解说】也称条件论证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举出虚假事例来证明文章

论点,或者针对所举真实事例,制造虚假条件,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通常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在论述“为什么”时,常见的方式是“假

如……那么……”,"如果……就……”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如果是对需要论述“怎么做”时,常见的方

式是“要做到……需要……”,前者是结果,后者是条件。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

【参考模式】观点句+假设支撑句+结论句(明确观点-真实事例-虚假条件-后果假设一强调观点)/(明

确观点一虚假事例一后果假设一强调观点)

【优点】反向思考,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例】(担当)如果人人“莫管他人瓦上霜”自私自利,那么人与人之间将充满冷漠。世界了无生机;但是,

又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各自体现自己的担当,何尝又不是一种清晰的公民责任和社会担当呢?面对无边

黑暗,一己之力微不足道,但如果无数个人都“以己之光,烛照世界”,自立自强,不同流合污,那么,“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世界将扫却暗淡,迎来光亮。

(11)对比论证法

【解说】运用对比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正反两方面对照展开论证的一种方法。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

【参考模式】观点句+对比支撑句+结论句(观点,例+析->例+析->例+析……,结)

【优点】两相对比使观点、态度更加显明、突出、深化。

【例】(缺什么与做什么)抓住现实,在已有的层面不断思考,才能在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瑰丽的鲜花,相反,

一味着陆前行,不着眼于未来,不想想所缺之物,也极易陷入固步自封的果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把握现实的脚踏实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是勇敢面对未来的刚毅和坚定。如果坚持凭现有的

东西能做什么,那么汽车发明之前,人们能将马车装饰到极尽豪华;如果没有多思考一下现实缺少什么的

理念,那么就不会有马斯克从特斯拉到民企研发造火箭的颠覆世界性技术创新。没有创新的思想,没有“不

同凡响”的理念,凭着现有的东西也只是重复流水,难觅未来之光。所以,脱离放弃思考的蚁群,逃离自我

封闭的茧房,既要活在当下也要活向未来。亦深思而笃行,亦敢于不同凡响,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12)比喻论证法

【解说】比喻论证是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运用场景】开头,过渡段,结尾。运用比喻论证,需要紧密联系本体与喻体,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模式】观点句+比喻支撑句+结论句(观点->例+析->例+析->例+析……->结)

【优点】用比喻的方式使观点、态度更加显明形象、突出深化。以比喻方式开头或结尾,都会收到形象生

动,蕴含哲理,文采飞扬,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效果。

【例】(理想)人生似海上寻宝,每个人都紧握一张藏宝图,时代的滚滚浪涛中,青年是那最具活力与梦想

的“船长”,只有满怀希冀与理想,才能向着那耀眼的“宝藏”扬帆起航。

7、论证结尾法

(1)戛然而止式

文章结尾重在自然简洁,议论文主要是对所论之事的剖析和推理,当阐述的事理已经说清,文章就可

戛然而止,不另外再写结束的话,意完语完,不结为结,决不拖泥带水,显得干脆利落。

例:(适时改变)执着诚可贵,调整亦可嘉。飘摇在大海上,面对汹涌的波涛,握执着之剑劈波斩浪;

迎上潜伏的暗礁,扬调整之帆另寻航向.执着也好,调整也罢,都是时代赋予吾辈找寻耀眼“宝藏”的利器良

药。

(2)总结归纳式

为读者把握和理解文章的的论证思路和进一步增强论证力量,可以在论证完中心论点之后,作一个简

洁、明了的总结归纳,这样既突出了中心论点,还给人以深刻和鲜明的印象。

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同时也应该勇敢无畏地探索陌生世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和梦想。

(3)余音袅袅式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我们也可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

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比喻、象征及省略号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厚,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

无穷”。

例:(坚守)一段再苦不堪言的岁月,也需要有所坚持,相信有所守就会有所获。成长路上的百般波折,

终会化成惊喜的回馈;忧郁的日子终会过去,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心若向阳,何惧黑夜?

(4)前后照应式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

例:

(开篇)林徽因曾在《窗子以外》一文中指出,自我是一扇窗口,窗外是不同风格的生活与文化。有人说,

在倾听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后,他才深刻地了解了音乐的“中国味”

(论证)……进一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通过中国人的窗,去接触全世界的文化,以发展自身,是

我们都应思考的命题。“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我们看见了不同国家的国情,因而强化了我们在贸易中的优势。

这,不失为“守着窗儿,看遍千山万水”的最好例证。

(结尾)守着那扇名为“自我价值”的窗儿,看遍窗外的千山万水,我们才能点亮自己,点亮国家的这幢房

屋!

(5)号召劝诫式

以呼告的方式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或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号召,呼吁人们朝着某一个目

标去努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鼓动性强,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例:(探索)多情诗人徐志摩咏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如今,面对“青草更青处”的陌生

世界,理性而负责的我们,更应以百倍的热情,撑起好奇的长篙,勇敢地踏上探求的航程。

(6)抒情收尾式

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失去的,错过的,迟到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只是时光易逝,韶华易逝,

美好易逝。若只执着于细枝末节,便辜负了远方风景,辜负了匆匆年华。也许要等赏过各种风景之后,才

愿脱下红尘华服,细数平淡里的落花流水,以随遇而安的姿态,拥抱前程的美好。

(7)反复收尾式

相同语句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例: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予的阅历和经验;

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

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8)意旨升华式

对所论主要论题进行时代意义或国家社会意义的升华。

例: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砺意志,到风险挑战中去强筋健骨,把理想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用青春

的笔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烟火俗常中写就人生最好的时代篇章。

(9)修辞收尾式

利用修辞手法收尾。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引用进行收尾。可单用也可综合使用。

例: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

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

来”的收获!(《诗意地生活》)

(2023•上海杨浦•复旦附中校考三模)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回答,“符合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自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之间'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时,日本

学者上野千鹤子表示:“请一定要对自己保持诚实,过那种自己满意、认可的人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1.(2023•上海•统考三模)完成作文。

榜样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人或事物。生活中,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