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C.东方蜜蜂在体型与体色上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 B.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K值的大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4.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A.H2O和CO2 B.酒精和CO2 C.乳酸 D.酒精或乳酸5.物质甲能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和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过量误食会导致心率减慢,注射适量肾上腺素可使心率恢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B.物质甲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后,Na+内流受阻C.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D.肾上腺素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使心率加快6.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中正确是()A.在某个典型的患者家系中调查,以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B.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生物C.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D.基因中一段DNA的缺失或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7.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8.(10分)下列对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B.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C.膜对K+有通透性,K+内流 D.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二、非选择题9.(10分)黑带食蚜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幼虫(无翅)喜食各种蚜虫。经变态发育为有翅的成虫,可以成群地长距离迁飞。研究者以我国某岛屿为试验站,对黑带食蚜蝇的迁飞行为展开研究。(1)黑带食蚜蝇幼虫与蚜虫间具有_____关系,该试验站内所有的黑带食蚜蝇形成的集合称为______。(2)研究者在试验站逐年捕获并统计黑带食蚜蝇成虫数,以获知其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和图2。①采用黑光灯诱捕黑带食蚜蝇成虫是由于该昆虫具有________性。根据诱捕昆虫的数量可估算它们的__________。②由图1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析图2可知,该昆虫的迁飞活动会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表现出明显的_____性。(3)测定变态昆虫翅中12C与13C的比值,可反映其幼虫期的食物来源,进而判断变态昆虫的虫源地。研究者检测了观测站捕获的黑带食蚜蝇成虫翅中12C与13C的比值,并推算出不同时间所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幼虫的宿主植物占比情况,结果图3所示。区域与试验岛屿的关系主要作物A农业区,位于试验岛屿北侧40km玉米、水稻B农业区,位于试验岛屿南侧60km小麦、水稻①已知该岛屿上无可用耕地,且不进行农事操作。试说明研究者选择该岛屿作为本实验观测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合图3与表信息,推测该昆虫的迁飞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要证明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均为迁飞而来,你认为还需提供的实验证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4)上述研究的价值不包括()A.探索黑带食蚜蝇在我国相关地区的迁飞时间和路径B.为预防蚜虫大规模区域性爆发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C.为深入明确黑带食蚜蝇特殊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D.证实黑带食蚜蝇具有应对不良环境因素的短期反应10.(14分)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该兴趣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2)在取样前应轻轻______试管。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填“前”或“后”)滴加样液。(3)在计数前,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只有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个。(4)比较图乙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填“A>B”“A=B”或“A<B”)。(5)图乙中,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可能的原因为______。t2之后,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减缓甚至下降的原因是______。(6)图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b→c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D.a点和c点种群数量不同11.(14分)据科学家研究试验,一束由蜘蛛丝组成的绳子比同样粗细的钢筋强度还要大,它能够承受比钢筋还多5倍的重量而不会被折断;蜘蛛丝还非常富有弹性,一条直径只有万分之一毫米的蜘蛛丝,可以伸长两倍以上才会拉断。天然蜘蛛丝主要来源于结网,而且蜘蛛具有同类相食的个性无法像家蚕一样高密度养殖,所以要从蜘蛛中取得天然蛛丝产量很有限。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了“蜘蛛羊”,该羊的乳汁中含有蛛丝蛋白,高强度的蛛丝蛋白在国防、军事(防弹衣;战斗飞行器、坦克雷达、卫星等装备的防护罩等)、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请回答:(1)为保证实验成功,产生蛛丝蛋白的基因最好从__________(填“基因组”或“cDNA”)文库中获取。若要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可采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扩增过程需使用__________酶。(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中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需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目的基因应与__________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组合在一起;基因表达载体需通过__________技术导入羊的__________。(3)若所得到的“蜘蛛羊”乳汁中没有检测到蛛丝蛋白,应先采用__________技术检测“蜘蛛羊”乳腺细胞中是否含有蛛丝蛋白基因(目的基因),若已确认此步成功,则应该继续检测是否__________。12.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①~⑦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其染色体数量和核DNA数量与图2中_______细胞相同。(2)图1细胞中的基因h可能是_______的结果,该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3)图2中,肯定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有_______,可能会出现四分体的细胞是_______(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3所示。若在形成图2中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它变异和性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_______,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作用是使植物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增长,尤其能刺激茎内细胞纵向生长并抑制根内细胞横向生长的一类激素。【详解】植物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引起的,单侧光照射引起的是植物向光生长,A选项错误;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B选项正确;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方,使尖端下方的细胞伸长,C选项错误;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一定不同,D选项错误。【点睛】生长素由尖端产生,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输送到尖端下部对细胞的生长起作用,单侧光的照射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导致背光侧的细胞生长速度快,引起植物的向光生长。2、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基因频率不变,故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错误;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共同进化,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种生物,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C、东方蜜蜂在体型与体色上的差异,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C错误;D、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因此,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D。3、B【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在0~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解】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A正确;B.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因此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C正确;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主要受环境的影响,D正确。4、C【解析】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正确,故选C5、D【解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兴奋后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后突触后膜仍旧为外负内正,但电位差可能进一步加大。【详解】A、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A正确;B、物质甲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后,Na+内流受阻,B正确;C、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过量误食会导致心率减慢,C正确;D、肾上腺素不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6、A【解析】1、染色体变异:指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2、基因突变:指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基因,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性状。【详解】A、推测某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典型的患者家系中,通过家族遗传系谱图进行调查,A正确;B、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B错误;C、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基因中一段DNA的缺失或重复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7、A【解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产生新基因,A正确;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C错误;D、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D错误。故选A。8、C【解析】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2)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详解】A、处于静息电位膜的神经细胞,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A正确,B正确;C、膜对K+有通透性,K+外流,C错误;D、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捕食②.种群③.趋光④.种群密度⑤.黑带食蚜蝇成虫的捕获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最高和最低捕获量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3年⑥.季节⑦.避免观测站内作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⑧.5、6月从南向北飞,8、9月从北向南飞⑨.确定观测岛上无C3、C4植物、确定观测岛上无黑带食蚜蝇的幼虫⑩.D【解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法。2、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1)已知黑带食蚜蝇幼虫(无翅)喜食各种蚜虫,故黑带食蚜蝇幼虫与蚜虫间具有捕食关系,该试验站内所有的黑带食蚜蝇形成的集合称为种群。(2)①由于该昆虫具有趋光性,故采用黑光灯诱捕黑带食蚜蝇成虫。根据诱捕昆虫的数量可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②由图1可看出:黑带食蚜蝇成虫的捕获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最高和最低捕获量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3年。③分析图2可知,该昆虫的迁飞活动会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3)①已知该岛屿上无可用耕地,且不进行农事操作。为避免观测站内作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研究者选择该岛屿作为本实验观测站。②结合图3可知5、6、8月份该昆虫的幼虫主要以C3植物为食,9月份该昆虫的幼虫主要以C4植物为食,A区域(北侧)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B区域(南侧)主要作物是小麦、水稻,故可推测该昆虫的迁飞方向为:5、6月从南向北飞,8、9月从北向南飞。③确定观测岛上无C3、C4植物、确定观测岛上无黑带食蚜蝇的幼虫,即可证明捕获的黑带食蚜蝇均为迁飞而来。(4)A、分析题意可知,上述研究可以探索黑带食蚜蝇在我国相关地区的迁飞时间和路径,A正确;B、上述研究可以为预防蚜虫大规模区域性爆发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B正确;C、上述研究可以深入明确黑带食蚜蝇特殊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C正确;D、上述研究不可以证实黑带食蚜蝇具有应对不良环境因素的短期反应,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黑带食蚜蝇的为背景,考查种群特征、种群研究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10、(1)温度、营养物质(培养时间)(2)①.振荡②.后(3)①.不需要②.5×109(4)①.A>B②.A<B(5)①.不同②.B批次先达到K值,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③.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6)ABD【解析】本题中表格是解答(1)小题的根据,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找出自变量。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计算时,要善于利用公式:25格×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小问1详解】据表格可知,A和B对照,自变量为温度,A和C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培养液,即营养物质(培养时间)。【小问2详解】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小问3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台盼蓝染液染色,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细胞为死细胞,不需要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活酵母菌20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0÷16×400×10000×100×10=5×109(个)【小问4详解】由图乙可知,曲线A、B均为“S”型增长曲线,在t1时曲线A正处于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K/2时的增长速率,故A>B;而t1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A<B。【小问5详解】图乙中t2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因此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不同。若在t2后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等,使环境阻力增大,最终使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小问6详解】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A、据图可知,a→b段λ>1,因此种群数量逐渐增多,A正确;B、d点以前,λ>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d点以后,λ<1,种群数量减小,因此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正确;C、b→c段虽然λ数值在下降,但λ>1,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减慢,C错误;D、a→c段λ>1,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c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两者种群数量不同,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①.cDNA②.PCR③.热稳定DNA聚合(Taq)④.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⑤.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⑥.羊的乳腺蛋白⑦.显微注射⑧.受精卵⑨.DNA分子杂交⑩.转录出了蛛丝蛋白的mRNA【解析】1、cDNA文库和基因文库的比较:文库类型cDNA基因组文库文库大小小大基因中启动子无有基因中内含子无有基因多少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可以部分基因可以2、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详解】(1)cDNA文库是利用mRNA反转录获得的,除去了基因结构中内含子等结构的干扰,实验容易成功;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中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为让目的基因在羊的乳汁中表达,应在目的基因前加上羊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受精卵,获得重组细胞。(3)表达载体已进入细胞,但乳汁中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