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用前注意保密
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
号(高考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释名》云:“名,明也,名
实事,使分明也。”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因此,给事物命名在
古人看来绝非小事。《尚书•吕刑》谈及远古时期尧初建社会秩序,派诸官分掌各项事务,大禹命名山川
即其中重要举措之一。
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
及异域地产,皆用“名目XX”或“其名曰XX”句式。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
余”“有木焉,其名目迷毂”。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
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
一些特点。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
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
给其命名。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目:“水有罔象,丘有
宰,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
条件限定也欠严密。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即认为“名”
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
认知模式。
《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
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
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口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飨射礼时穿戴的,而“羹冕”则
为群祭山川湖泊时所用。周礼之所以如此关注“名物”,正因为“名物”有“用事”之目的,此小者关乎
地位、财富,大者事关尊卑、等差以及社会秩序,此即周礼之核心目的。
周代乃礼仪大邦,其礼仪制度和文明建设的高度发展与名物学息息相关。仅《周礼》所涉名物类型就
有二十余种,这些名物根据名称范畴、功能属性、职官归属等作了更细致的区分。名不同则其形制、功能
也随之各异,体现出时人清晰的思想逻辑,远远走出了早期先民浑朴的命名状态。后人常以周礼皆为“繁
文海节”,对此多有讥刺,认为其繁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诸多“名物”的区分和配用上。其实,正是借
助于“辨析名物”使得相关名物各有所用、各有象征,周代才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进入一个相对
较高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名实、名号、名分、名序、名目等格外敏感重视,也正是由此而来。
(摘编自王静、郝文倩《从“命名识物”到“辨物刻物”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知识技术和思想观念》)
材料二:
张定浩《文学与名物》一文讨论了名与物在文学当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文学的基本相对性,在于
使人“从观念的重重罗网中挣脱出来,重新透过坚实的万物去观看事件,并被万物和事件所观看”。如何
做到这一点呢?①“单是知道这些事物抽象和普遍的名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它们在彼时彼刻具体
的、被唤出来的名,将那些被湮没的具体的名和同样被湮没的具体的物相连接,如此它们才可能复活,像
密码锁的开启,咯哒一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生活世界,而非我们带着今日眼光所以为的那个现实世界,
才得以呈现。”
什么是“抽象和普遍的名字”,什么又是“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呢?唐宋之际,某种芜杂琐碎的
名物记录开始悄然渐增,人们热衷于为寻常事物巧制“文呼”,为已有常名之物另取新名;至于在北宋兴
起,在南宋自成一类的谱录,乃至热衷于名物记录的小说,则更是风气已开之后的产物了。此类作品对名
物的记录,并不以训诂与考证为目的,它们与巧制“文呼”的风气一样,与其说是为了准确指称某物,不
如说是出于审美与娱乐之动机。牡丹,有鹤翎红、倒晕檀心、九蕊真珠;砚之形制,有仙桃、玉台、月
池;酒,有瑶池、兰芷、千日春……在牡丹、砚、酒等“类名”底下,它们提示的差异微乎其微,难道没
有它们,或者说没有这些差异,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与交流会受到影响吗?②然而,正是它们,能够打破
“简单固有的符号化认识”。“抽象和普遍的名字”,是牡丹、砚、酒,而有心人在千百年间孜孜不倦地
记录下的九蕊真珠、月池、千日春等繁冗琐碎的“无用之名”,才在当时的生活(而非生存)当中具体地
被唤起。此外,张定浩还借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来说明,“人的真实的活动与感情,需要一个具体的物
的世界来安放,并通过那些物的名字来保存”,而“一切的人类,最终都是生活在沉默却有名字的物的怀
抱,而非意见和观念的喧嚣中”。
(摘编自鄢虹《注目于“名”:“名物学”的另一条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典籍为物怪命名会描摹其声音或记载其活动场所,以准确识别归类,建立秩序。
B.借助“辨析名物”构建起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周朝才成为礼仪大邦,进入较高的文明。
C.“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既能保存真实存在的历史,还能安放人真实的活动与感情。
D.从“命名识物”到“文呼”,中国古代的名物观呈现出从实用性到审美性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等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辨析名物的重视。
B.《周礼》中“名物”承载着抽象伦理象征意义,可见周人的认知模式远优于早期先民。
C.《周礼》中对名物区分细致、配用明确,近于繁缗,是因为“名物”有“用事”目的。
D.张定浩《文学与名物》借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来说明当代名物研究与文学密切相关。
3.下列《红楼梦》情节,最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刘姥姥在宴会上以庄稼人的本色语言巧妙应对牙牌令,连比带划,逗乐贾府众人。
B.宝钗设宴,提议咏菊作诗,黛玉连作《咏菊》《问菊》《菊梦》三首,最终夺冠
C.在斗草报花草名的游戏中,豆官以“姐妹花”难住众人,香菱则以“夫妻蕙”应对。
D.宝玉生日宴上,众人以抽签的方式行酒令,每支签上都画有一种花,并附有诗句。
4.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两个画线问句的论证效果。
5.孔子重视《诗经》,除了其社会作用与教化作用外,还特别提到“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请根据材料
概括孔子提出“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这一主张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上学路上的“新鲜事儿”
沈从文
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①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本尊夕您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
头来在那里磨针。
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
大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
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看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
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
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较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
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
我还必需经过一个豆粉作坊,远远的就可听到骡子推磨隆隆的声音,屋顶棚架上晾满白粉条。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叠着十几本旧书,尽管书页被我翻得皱巴巴的,但
书皮都被我用彩纸仔仔细细地包好。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拿到手上,
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
既然到了溪边,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书篮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一只手照料
裤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
再过去一点就是边街,有织篮子的铺子,每天任何时节皆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钢
刀破蔑,有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织篮子。(我对于这一行手艺所明白的种种,现在说来似乎比写字还在
行。)
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
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
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②这个小东西,赶忙殍利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
后衫举,在身面前为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时看到
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
嵌进熟饮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
有段时间我经常做梦,我曾梦到自己变成了铁匠,为每户人家都制作了农具,村里的生活越过越好。
还梦到自己变成了教书先生,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上学,听到悦耳的读书声。
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
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③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通
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我最欢喜天上落雨,一落了小雨,若脚下穿的是布鞋,即或天气正当十冬腊月,我也可以用恐怕湿却
鞋袜为辞,有理由即刻脱下鞋袜赤脚在街上走路。
但最使人开心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所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
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
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
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定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
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
定,自己使快快的向下游岸边泅去。
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
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河水里扳曹,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
④一涨了水,睡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规矩,一落雨就得穿上钉鞋,我可真不愿意
穿那种笨重钉鞋。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
味。
(节选自《沈从文别集•自传集》有删改)
文本二:
对于理性始终的追求和对于社会始终的责任,也许是我们同情地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关键。生在中
国已经不再是天朝大国,而是积衰积弱的时代,在战乱中一边上学,一边观察社会,上学也许既是一个学
知识,成为有技术的专业人员的过程,可也是一个成为有社会关怀的知识分子的过程。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
神和思想上的满足。可是,这种精神生活需要从小开始,让它成为心底的基石,而不是到了成年以后,再
经由一阵风似的恶补,贴在脸面上挂作招牌。
(节选自葛兆光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上学记〉序》)
【注】2006年出版的口述历史作品《上学记》,讲述了何兆武流在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
间的求学经历,也显示出他对自己见证的几乎整个中国二十世纪历史的反思。在为《上学记》撰写的序言
中,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从何兆武的故事出发,谈到了那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的命运。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对不同身份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童年强烈的好奇心,他也从中了解到了现实生活的多元
化。
B.铁匠铺小孩子一系列动作、风箱发出的吼声以及火炉放出的臭烟和红光,表明打铁难度大和小孩子的
慌张。
C.文中多次写到作者喜欢赤脚走路,故意走入深水区,这表现了孩子的天性,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的生命状态。
D.沈从文写上学路上的见闻,同他在《边城》里写湘西的风情一样,都是运用白描的方法刻画乡村风
貌。
7.下列对文中句子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永远必须”既突出了针铺的特征,也展现了老人稳坐门前的安然,岁月一片宁静。
B.“舞动”显轻松优美,“扬起”显举得高高,“落下”显精准熟练,学徒动作一气呵成。
C.干鱼与酸菜散发着诱人的味道,“我”大快朵颐,写出了孩子好吃的天性,充满童趣。
D.涨水对于成人世界是一种灾难,童年“我”却在人们打捞物资中看出了无穷的乐趣。
8.在文本一中,原本是一条普通的上学路,作者是如何写出“新鲜”之感的?
9.葛兆光虽是就何兆武的《上学记》展开评论,但其思考的却是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其中亦包括沈
从文。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文本二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胜其君丕为光究北面之道岂丕愿蔓其所吏匕匕隆隹住也遇千屈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
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
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
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
动。功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不余一。且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
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今运无还期,征求
口重,以降号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
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张,令殷浩、荀羡还据合肥、广陵,许昌、谯
郡、梁、彭城诸军皆还保淮,为不可胜之基,多根立势举,谋之未晚,此实当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
稷之忧可计日而待。安危之机,易于反掌,考之虚实,著于目前,愿运独断之明,定之于一朝也。地浅而
言深,岂不知其未易。然古人处闾阎行阵之问,尚或干时谋国,评裁者不以为讥,况厕大臣末行,岂可默
而不言哉!存亡所系,决在行之,不可复持疑后机,不定之于此,后欲悔之,亦无及也。殿下德冠半中,
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致隆当年,而未允物望,受殊遇者所以寤寐长叹,实为殿下惜之。国家之虑
深矣,常恐伍员之忧不独在昔,麋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暂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
亡为存,转祸为福,则宗庙之庆,四海有赖矣。
(选自王羲之《与会稽王笺》)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古人耻A其君B不为尧舜C北面之道D岂不愿尊E其所事F比隆往代G况遇千载一时之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文中指“如果不是”,与《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的“自非”意思相同。
B.区区,文中指“小小的”,与《陈情表》中“区区不能废远”的“区区”意思不同。
C.须,文中指“等到”,与《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的“须”意思不同。
D.宇内,文中指“天下”,与《过秦论》中“包举宇内”的“宇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认为当时的国势内忧外患,面对这样的局势,从古至今也没有能以举国之力、一己之能而挽狂
澜于既倒的人才。
B.王羲之认为千里运粮从古到今都是困难的,何况现在以东晋东南之地经营整个天下,即便是秦朝的弊
政都不会超过现在。
C.王羲之自谦自己地位低微却就国家大事发言,又认为即便平民百姓尚可筹谋国政,更不用说自己这
样跻身大臣之列者。
D.书信的最后,王羲之再次对国势表示忧虑,认为伍子胥对吴国的忧虑、繁华化为丘墟的现象有可能再
现于今天的东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
(2)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己,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
14.王羲之认为会稽王的优势以及对会稽王的期望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①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②,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
(宋)王禹傅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葛溪:今江西省戈阳县。②新火:古代风俗每年清明节前一日或前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
吃冷食,至清明节重新生火,是为新火。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诗写诗人漂泊他乡,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
B.王诗写诗人在清明节却没有花和酒,贫穷让自己的处境像一个野僧般萧瑟。
C.两首诗都写的是清明节,氛围都较为消冷萧瑟,但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D.权诗借景抒发动人之情,王诗借事抒发隽永之感,有较鲜明的唐宋诗之别。
16.两首诗都提到清明节的“新火”风俗,但却借此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姜夔《扬州慢》中“,”与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用笔相
似,都以草木的繁盛反衬城市的荒凉衰败。
(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
"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中有温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3)我国古代古诗词中常用衣服的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插头线接触顺序防触电测试仪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快闭消声止回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微生物菌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往复运动用液压密封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彩绣花边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广告经营管理系统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平板型分割器数据监测报告
- 2024年Adobe设计师考试注意事项全面解析试题及答案
- 电气工程师考试关键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CAD工程师认证考试要点题解及答案
- 罗马书1-3讲-罗马书的背景原因引言-唐崇荣牧师
- 《素描》教案-第四章结构素描
- 会计事务所内控审计所需资料清单
- 藏羚羊的介绍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人均GDP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及国际经验借鉴
- 电力铁塔基础施工方案资料
- GB/T 3235-2008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Unit 5 Poems
- GB/T 27549-2011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操作人员培训
- 国家移民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24名工作人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