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潭头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潭头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潭头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潭头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潭头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潭头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傻

弟胡炜循着傻弟爽朗的笑声,他穿过一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来到小区外那片宽阔浓密的草地上。仲秋的阳光清澈明亮,刚刚离开浓荫的他,感觉眼睛被晃花了。揉揉眼睛,他看清楚了,动作笨拙的傻弟正在草坪上追着一个花皮球疯跑。父亲坐在草地边上,满头银发,目光只专注地追随着傻弟转动。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父亲看到傻弟的样子,竟然也像个孩子,露出一脸单纯的笑。他走过去,坐到父亲身边。父亲侧过脸,微微点头,算是招呼,之后,又将目光转到正将皮球高高抛起的傻弟身上。秋天温暖的阳光没有改变他阴郁的脸色。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爸,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必须出面帮帮我。”他掏出烟来,深吸一口,说道。话音低沉而浑浊。“帮你什么?”父亲脸也不回。“姓杨的那家伙,不知道连上哪根线,把已经铁板钉钉的事情给搅乱了。”“你是说单位里的事?”父亲问,语气显得轻描淡写。“是啊,三个副职,老马年纪大了,就我跟姓杨的一直在等扶正的机会。好不容易,正职升级。本来,我任正职的事,就要水到渠成。没想到,姓杨的竟耍了诡计,让事情变复杂了。”他将烟头重重地摁在草地上,一脸深仇大恨,仿佛,他手里死死掐住的,不是烟蒂,而是那个姓杨的家伙。“听说,上面有位管人事的领导,是姓杨的一位远房亲戚。小时候,得过姓杨母亲的照管,如今知恩图报,下了力气帮姓杨的。他的话,下面的人不能不听。”他也不管父亲是不是在听,只顾着一个劲往下说。“爸,你也知道,我跟姓杨的一直明争暗斗。都死掐对方不放。他晓得,一旦我扶正,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我也知道,万一他当了正职,我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现在只有你亲自出面帮忙,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了。”父亲灿烂的笑容又一次僵住了。父亲侧过脸来,看看一脸阴郁的他,又回头,看看天真傻笑着的傻弟,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意味深长。“你以前的老上级刘伯,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在上面说话的份量还很重。我打听过了,只要刘伯肯出面,认认真真地给管人事的说句话,那姓杨的亲戚就只能算小菜一碟了。”父亲侧过脸来,瞧瞧一脸阴云的他。又赶紧扭过脸去,看看如阳光般单纯快乐的傻弟,摇了摇头,之后,说了句不着边际的话,“唉,你要是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该多好呀。”父亲的话,像火一样,深深烧痛了他。他满脸诧异地看着父亲,不太相信这样的话竟会出自父亲口中。从小,他一直都是父亲的骄傲。每次,父亲带着傻弟,看着他在学校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长大后,每当他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父亲总会看看他,又遗憾万分地看看在一旁傻笑的弟弟,说,“唉,要是傻弟能有哥哥你一半的聪明就好了。”父亲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他看看父亲,又看看草地上,像个孩子般无忧无虑疯玩的傻弟,蓦地,他觉得,头顶那湛蓝无云的天空,也变得虚幻起来了。“爸,时间不多了,无论怎样,你都得帮我这个忙。晚了,姓杨的拿到任命书,我在他手下,只有被他活活压死的份了。”他说的是真心话。一想到平时两人之间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紧张气氛,他有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父亲又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来。盯着一脸阴郁的他看了看,父亲说,别再来烦我了,那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早在退休前,我就已经厌烦透了。这些年,我更不想再去参与那种事。一想起来,就觉得烦心难受。你就放我一马,自己去处理自己那些鬼事吧。我要陪弟弟玩儿去了!说完,父亲沐浴着灿烂的秋阳,朝着傻弟大步走去。他的脸色更加阴沉,阴沉得像暴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父亲不愿出面,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姓杨的家伙也当不了。他愤愤地转身,又踏回了那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羊城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他”觉得“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表现了他对儍弟的鄙视、不屑。B.父亲不愿出面帮助儿子的真实原因是担心自己已退休,人走茶凉,即便找到退居二线的老上级也无济于事,反倒失了面子。C.作者从日常生活截取片段,通过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社会中人情冷漠,小人物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D.在小说中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而是把主观倾向寓含于艺术描写之中,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E.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小说虽然没有细致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但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仍能看出其内心的活动和变化。(2)小说多次提到秋天的阳光,有何作用?(6分)答:

(3)小说中的“他”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4)为什么父亲以前希望“傻弟能有哥哥一半的聪明”,后来却希望“他”“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参考答案:(1)【知识点】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大方面的能力。【答案解析】D3分,E2分,A1分

解析:A项,“表现了他对傻弟的鄙视、不屑”分析不当。B项,真实原因是父亲厌恶了争权夺利的人际关系,不希望儿子继续深陷其中。C项,对文章主题分析有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结合全篇文章,分析描写方法看是否是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对小布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分析人物语言,读出语言的内涵;分析故事情节,看小说情节是否完整;结合题干,看与文本是否有出入。(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答案解析】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②与“他”阴郁的脸色和心性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了傻弟单纯清澈的心性。③秋天的阳光象征单纯、光明正大的生活,与“林荫道”象征的阴暗、争权夺利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思路点拨】开头的方法:1、设疑法(悬念法)。这种开头的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作用是营造氛围、环境。(3)【知识点】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答案解析】①出类拔萃。父亲带着傻弟看他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②争强好胜。a.与姓杨的明争暗斗,想由副职升为正职。b.落于下风时,请父亲出面找刘伯帮忙。③内心阴暗。遭父亲拒绝后,愤然打算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让对方当不了。(每点2分,共6分)解析: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思路点拨】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对主题的作用要将文本与术语紧密结合,注意题目中“深化主题”的方向暗示,不能跑偏。(4)【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究能力。【答案解析】①曾经,“他”出类拔萃,父亲希望傻弟像“他”一样优秀;如今,“他”深陷权力争斗的漩涡不可自拔,父亲希望“他”像傻弟那样单纯快乐些。②这体现出父亲人生追求的变化。从前追求权力地位,退休后看穿名利。父亲厌恶了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希望儿子及早醒悟。③突出了小说对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人际关系的批判。④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即可。【思路点拨】注意从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结合人物的作用。人物的作用往往是体现主题,结构上往往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推进情节要结合形象的社会意义。一、结合全文,要注意文本的整体;二、答题步骤要全:观点,结合文本的分析即理由。

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势,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1.下列关于“中国茶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B.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C.“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D.“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B.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在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伤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D.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法”,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发展为“五行调和”,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D.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标志就是,日本茶道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不拘一格,重视获得生活、精神享受。参考答案:1.B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2.C。

A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B项,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D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的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3.C

陆羽只是借用五行理论阐述自己的茶道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陆羽发展为‘五行调和’”。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顸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梁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梁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顸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目艮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0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

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

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C.“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

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

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E.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

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2)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是怎样叙述老太太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B、E(B给3分E给2分C给1分。A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C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D项“那个地方衬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2)①淳朴善良。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

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大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放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乞李氏以归。(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参考答案:11

C.“怪”应为“奇怪”之意。12.D

解析:例句“之”的用法应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A项“之”为代词,指“故书”。B项“之”为结构助词,意思为“的”。C项“之”为指示代词,意思为“这”。13.C

解析:A项“斯文”,文中指“这些文章”,指韩愈的文章;今义指“文化或文人”。B项“上下”在文中指“左右得了“之意;今义为方位名词或动词。D项“势利”文中指“权势和钱财”之意;今义指“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C项“磨灭”古今义相同,都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之意。14

D

解析:D项中“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错误,可参看最后一段。15.(1)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2)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3)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游文山观大水记文天祥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有删改)【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B.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岂以昔而乐B.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C.洲故垤然隆起

故自今而言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B.有偃蹇不伏之状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C.以庶几其万一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13.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

之兴,

之兴和

之兴。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9.D

10.A

11.D

12.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都背走了。

13.参考答案:观水

赋诗(唱和,同游)

感物

14.第一问:王羲之:情感随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客: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发自内心,与外界无关。第二问,答案略。参考译文: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6.

参考答案:8、B(除,拜官授职,任命)9、D(题干中的“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A、介词,用、拿;B、介词,和;C、介词,因为)10、B.(“文天祥领兵入卫,并且倾尽家财为军费,因此得到了朝廷的信任,连续升官职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原文意思不符。)11、(1)只是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赋分点:①关键词:第,深恨;②介词结构后置,“深恨于此”)(2)期望(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赋分点:①词语——庶;②句式——定语后置句)(3)(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赋分点:①两处省略;②古今异义词“左右”;③虚词“遂”和“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①

,大部分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又由于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较脆弱,②

,所以大多数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方式,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非法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对于一些已经开放旅游的森林公园和保护区,③

,严格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旅游活动,正确处理好旅游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答案:答案:①人为干扰破坏程度相对较轻;②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破坏;③应提倡生态旅游.【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解答】第一处根据“大部分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这表明受到破坏较轻,故可以填写“人为干扰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第二处根据后文“所以大多数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方式,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非法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故可以填写“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破坏”;第三处根据“严格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旅游活动,正确处理好旅游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生态旅游的做法和依据,应该填写“应提倡生态旅游”.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丙】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丁】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17.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 D.【丁】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B.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参考答案:17.B

18.C

19.D【17题详解】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其次应注意标点本身的用法及上下文的连贯。B处是并列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不当,应该用分号。故本题选B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病句辨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该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重复,排除B项;二是结构混乱,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我”,应统一主语,排除A项、D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括号后的句子是补写内容的主要依据,下文语境为“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诗仙”对应李白,这句话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描绘,D项“峨眉”一词正与之照应。故本题选D项。【点睛】对于诗歌鉴赏,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学生在注意分辨感情的同时应注意强化书面表达。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以山水为主体的中国园林,①____,如颐和园中有谐趣园,北海中有静心斋等。这些小园是园中精华所在,宜静观盘桓。②____,使景物曲折多变,如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很多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③____,《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①大园中往往还包有小园

②园林多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

③有时还配上了很好的对联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所举的例子“颐和园中有谐趣园,北海中有静心斋”分析可知,大园中往往还包有小园;第②处,结合“多变曲折”分析,园林多运用对比手法;第③处,结合后面《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对联后的赞叹分析可知,很多园林亭阁还配上对联。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日获悉,中国计划于2020年左右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2021年火星探測器着陆火星,至2030年前后,中国还将实施小行星、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測任务。B.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在正义之名的背后,是否有一种同样暴戾的情绪在骚动,企图撇清自己,审判他人。C.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咋日在武汉時川阁开展,展出了楚天书画院老中青书画家的近百幅作品,视角独特,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成就。D.5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季刊上的研究显示,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它几乎只由宇宙大爆炸喷射出来的物质构成,年龄大约为135亿岁。参考答案:B【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实现2021年火星探測器着陆火星”成分残缺,“实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以“火星”后面加上“计划”一词。C项,中途易辙,“视角独特”和“热情讴歌”前面没有主语,语法上默认承前指,前面的主语是“作品展”,而实际上,这两处动词前面的主语应当是展出的书画作品。因此可以“视角独特”前面加上主语“这些作品”。D项,“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句式杂糅,应改为“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恒星,它可能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之一”。故选B项。【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下列人物是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网友评论他们才能代表国家精神。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都在追‘星’,而他也是我们一代代航天人最应该追的‘星’。过去几十年间,在老一辈航天人的带领下,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我们的许多梦想逐一变成了现实。”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为国铸核盾卫和平,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不赞成被人称为“氢弹之父”。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让我们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在几天前,袁隆平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上万名学子变身“粉丝”夹道欢迎。这“火爆”的追星场面,令人动容,这本就是追星该有的样子,因为他们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不久前,袁老刚过完90大寿,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依旧心系“稻香”扑在田间地头,退休对他而言,尚且早呢!屠呦呦在当时科研条件十分艰苦,都是土法上马,做临床试验时,屠呦呦和另外两个同事先试服,她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他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她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青蒿素的中国女性。就像一株挺立的青蒿,顽强、倔强、执着地向高处生长,拥有着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李保国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他被誉为“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不懈地努力,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推广36项实用技术,使山区增收35.3亿元,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前南裕生态经济沟,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一串闪光的名字。在旁人看来,哪怕建好一个科技扶贫基地都不容易,可他却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10万亩苹果生产基地、百里核桃产业带、万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这一切,源于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要求: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追星之我见追星在当今的少年之中早已成了普遍现象,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追星。青少年把当红明星当做自己的偶像,早就成为了一种现象。但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最能代表国家精神的,应该是这些人: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的,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的孙家栋。他是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氢弹之父”于敏。他是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她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他是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李保国。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几乎是造福人类,几十亿生活受益,但是目前科研经费及奖励也就个几百万,还不如明星参加个真人秀,拍个广告赚钱,没那几个明星的电影和节目可以说对生活毫无影响,可是生活中,缺少了某项重要发明真的极为不便的,现在价值观是不是扭曲了,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这是一个国家时代的悲哀。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渗透,娱乐圈野蛮生长,就像一朵奇葩,绽放异彩。媒体成天都是明星八卦,追星成了孩子们的全部,偶像的崇拜成了孩子的最高目标。由三个十几岁的小孩组成的”TF-Boy“组合,火遍全国,每次下飞机都有一大群已成年的二十多岁的女性跑到机场接机,围在三个小弟弟后面尖叫、呐喊,这种场景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价值观的导向出现了问题。在我们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列强就对我们虎视眈眈。是科学家不懈的努力,是两弹一星的发射上天,让我们成了军事强国,列强们从此不敢再小视我们,我们的国防有了坚实的盾牌。那个时候,人们崇尚科学,迷恋科学。孩子念书的最高目标就是当科学家。也因为那个时候的倡导,带来了今天科技的繁荣。不可否认演艺圈为人们奉献了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部分国人的追星行为已经到了病态疯狂的地步,整个社会的娱乐化氛围也太过浓重。反倒是最该重视的科研行业却无人问津。也许我们真的需要深思,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是对还是错?【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多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一些事迹,有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的,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的孙家栋;有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氢弹之父”于敏;有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