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强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文,完成5-9题。(14分)文化的梅岭徐怀谦①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②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③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④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⑤宋哲宗绍圣元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⑥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⑦《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头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⑨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⑩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⑾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5.(2分)第③段,作者从口口口口和口口口口两个角度,描写梅岭关隘比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6.(2分))第②段,面对他眼前出现的梅岭,作者写道:“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7.(4分)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全文以游览梅岭为主线,将游梅岭、忆往昔、品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B.开头一段,作者以排比的句式,表达出梅岭文化对他的吸引。C.第④段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从介绍驿道历史转到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D.文末赋予“梅”友谊、刚强、高洁的象征义,这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E.写张九龄奉旨开辟梅岭驿道,主要表现开辟的艰难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F.全文多处引用古人诗歌,但无近人诗歌,在表现梅岭文化传承上似嫌不足。8.(2分)文中既已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4分))文末,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参考答案:5.(2分)
环境幽静
驿道宽阔
6.(2分)
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出他见到魂牵梦绕的梅岭的欣喜与激动
7.(4分)(
B
)(
C
)
(说明:A错在以游览梅岭为主线;D错在作者托物言志,表达心声;E错在表现开辟的艰难;F错在无近人诗歌)8.(2分)
(1)因为苏轼和戚继光是两个朝代的人,选用不同朝代的例子表现贬官文化历史长久
(2)因为苏轼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选用不同身份的官员表现贬官文化涉及的对象广泛9.(4分)其一,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使文章首尾衔接,浑然一体;其二,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梅岭深厚的文化的关注、热爱,想进一步地体悟、消化2.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窗外人生王呈伟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一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韬,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的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拢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是狭隘多了。清人是背着一种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有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16.临窗极目,“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唐人、宋人、清人的人生气度各有哪些特点。(6分)唐人
。宋人
。清人
。17.下列各句在语言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任选两句答题)(6分)①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②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③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答:
,
。
,
。18.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答:
。19.人为什么要有开窗向外看的勇气?凭着历史的大窗,历史人物的窗外人生给你什么启示?(5分)答:
,
。参考答案:16.唐人:开放大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宋人:视野狭隘,伤情敏感,精致细腻。清人:封闭守旧,感伤无奈,冷眼旁观。17.(1)“放飞”运用比拟方法,把“心情”当作“会飞翔”的事物加以描绘,形象具体地展示临窗极目时人的心情的畅快与愉悦。(2)“晒”“思想”,“思想”不会“霉掉”,运用比拟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当作具体的事物加以描绘,形象生动。“晒”即“解放”,“霉掉”即“腐化变质”,这种形象化的说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3)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手法,显示人临窗极目的必要性,语气强烈,语意酣畅。其中“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都市人生活与视野的狭隘。“只有勤奋一种底色”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表现了只知道勤奋伏案工作的单调。18.曹雪芹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间审视封建社会,他的小说反映了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发展轨迹,融汇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意思对即可,要突出对“天窗”、“沧海桑田”、“风花雪月”的理解。)19.开窗向外看可以突破樊篱,克服心智的衰竭,放飞郁闷的心情,显示人生的大度,让思想远行;囿于一室,视野狭隘,心智衰竭,心情郁闷,思想陈腐,心扉日益紧密。(综合第2段和最后一段,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启示:透过历史人物的窗外人生可以看出,人只有胸襟开放,开阔眼界,才能显示人生的气度与自信,才能彰显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参考答案:1.D2.A3.D1.试题分析:D话题不一致。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范围缩小。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文学传统”错误。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6—9题,每小题2分,共8分;10题10分,共18分。)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B、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行也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的节操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参考答案:6、D(病:担心,忧虑)7、C(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D助,主谓取独,/近指代词,可译为“这”8、B(疑问句,其余为倒装句)9、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10、参考译文文言文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5.文言文阅读(14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祖父王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挑出错误B.勃属文
属:连缀,写作C.勃往省,渡海溺水
省:视察D.数献颂阙下
数:多次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子是(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③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A.②③⑤B.③④⑥C.①⑤⑥D.①②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C..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D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参考答案:4.C5.D(④⑥分别是都督,崔融与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论③是沛王的举动,间接表现王勃的文才)6.C("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否公认不能从崔融与张说等人评语中看出,其次,杨,卢等人的文采远不及王的说法也不合原意)7.(1)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抵、匿、辄各1分,大意2分)(2)于是拿出纸笔逐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承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因、莫、辞各1分,大意2分)附文译文: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时就擅长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作注的《汉书》,读后便写了《指瑕》一文来指摘其中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祥道(极为欣赏)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对策中成绩优异。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当时,诸王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高宗看到后大怒:“这是想要挑拨诸王们的关系。”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听说虢州多药草,就请求补任虢州参军。因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诛,恰逢遇赦仅免除了官职。勃父福畤,担任雍州司功参军,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贬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视,渡海溺水,惊悸过度,回来后不久死去,终年二十九岁。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事先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逐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承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都督很生气,起身换衣服去休息,派下属等候他的文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报告几次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到惊奇,于是惊讶他说:“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请他完整地写成,最后非常高兴地结束宴席。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精心构思,先磨上数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上脸就睡,睡醒了,拿过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需要
改动,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欢著书。当初,王勃祖父王通,隋末居住在白牛溪的教授门徒,其门人众多。曾经从汉魏到晋作书一百二十篇,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失了序文,仅留下名录而没有书(内容)的有十篇,王勃补写了缺失亡逸的,最后定稿二十五篇。曾说(会医术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曹安有秘术,王勃跟他学,完全学到了他的精髓。曾经读《易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醒后就写下了《易发挥》数篇,写取《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论王勃等人时说:“王勃的文章气势宏大奔放,不是一般人所能赶得上的,杨炯、卢照邻还可以企及。”
略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D.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摄”均表示代理官职。C.“清泰”属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B.张敬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C.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被契丹军队包围,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参考答案:10.D
11.B
12.C
13.(1)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快。”(2)敬达军中有夜间出去的人,立即被契丹军捉去,因此关门不敢再出来。【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兵”“太原”“敬达”“长城连栅”“云梯飞炮”“风雨”“水”,虚词“为”“以”“之”“所”,“敬达”作“为长城连栅”的主语,意思是“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栅”,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BC两项,“坏之”的原因是“水暴至”,意思是“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意思独立,其前断开,排除A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栅,用云梯飞炮进攻,城栅将要造成,就遇上了狂风暴雨,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句子可以断开为: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说法错误,文中,“领”应为“兼任官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是赵延寿、范延光有二心不去救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报”,回答;“远来”,指远道而来;“势”,气势;“方”,正;“要在”,关键是,关键在;“速”,快;“不必速也”,不必太快。(2)中“夜出者”,指夜间出去的人;“辄”,立即;“为……所”,表被动;“辄为契丹所得”,被动句,立即被契丹军捉去;“由是”,因此;“复”,再;“闭壁不敢复出”,指关门不敢再出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张敬达,字志通,是代州人,小字生铁。年轻时因擅长骑射效力于唐庄宗,任厅直军使。明宗时,担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钦州刺史,连续升任彰国、大同军节度使,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唐废帝让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驻在忻州,屯驻的士兵聚众鼓噪围住敬瑭高呼“万岁”,敬瑭斩杀三十多人才制止他们。唐废帝怀疑敬瑭有二心,就派敬达担任北面副总管,用这种办法分散石敬瑭的兵权。第二年夏天,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任用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造反。废帝任命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栅,用云梯飞炮进攻,城栅将要造成,狂风暴雨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石敬瑭向契丹求救。九月,契丹耶律德光率军从雁门入关,旌旗前后相连五十多里。耶律德光先派人派人告诉石敬瑭说:“我想在今天破敌行不行?”石敬瑭派人回报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盛,关键是要成功,不必速战。”使者还没有回报,两军已经交战。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凭着羸弱的骑兵三千人,皮革做的马鞭,木头做的脚蹬子,人马都不披上铠甲,来向唐军进攻。唐军争相追逐他们,契丹军队逃跑,追到汾曲,契丹伏兵出击,把唐军截成两部分,在北面的唐军都被杀死,死了一万多人。张敬达集合军队在晋安扎寨,契丹军队包围他们。唐废帝派起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起延寿屯驻在团柏谷,范延光屯驻辽州,距离张敬达都有一百多里。契丹兵包围张敬达的军队,从晋安寨往南,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张敬达从军中望去,只见帐篷相连,如同冈峦起伏,四面用毛绳贯穿,挂上铃铛做警报,放出狗来回巡逻。张敬达军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军抓获,因此封闭军营不敢再出来。赵延寿等人都有二心,没有援救张敬达的意思。张敬达还有士兵五万人、战马一万匹,时间久了,粮食吃完,只能削树木筛粪来喂马,军士吃死马,不久马吃完了。副招讨使杨光远劝张敬达向晋投降,张敬达自以为不忍心背叛唐,而且救兵快到了,杨光远不断催促他,张敬达说:“各位为什么逼我呢?为什么不杀了我然后向晋投降?”杨光远就杀死张敬达投降晋。契丹主耶律德光听说张敬达死了,哀怜他的忠诚,派人收葬了他的尸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仿照下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结构,仿写一句话,与前文构成排比句。(5分)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人生。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国电信吉林延边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建筑股份限公司岗位招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华能集团限公司所属在京单位招聘9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东航合规风控经理助理东方航空产业投资限公司合规风控主办招聘(上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上海康桥镇人民政府下属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种业集团限公司权属企业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电商与快递企业绿色物流合作合同
- 2024年度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合同
- 2024年度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合同
- V-ed分词作状语课件
- 《装配式钢结构》课件
- 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
- 造价-人员配备方案1
- 中学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
- 化学中考模拟测试卷5份含答案
- 医院药房二维码溯源管理
- (完整版)A4作文格纸可直接打印使用
- 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 《简述公平理论》课件
- 打地鼠游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调研报告(202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