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选择题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当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
)C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萌发
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2.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A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B4.《晋律》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轻,处罚越轻。这反映当时(
)AA.法律儒家化
B.伦理是定罪的最重要依据C.儒学法律化
D.以礼入法的特点开始出现5.《隋书·刑法志》规定:“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判,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这些律条的规定(
)AA.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
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C.存在着重罪轻罚的倾向
D.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6.《唐律疏议》《宋刑统》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即可以袒护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中国古代司法(
)A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D8.(2022·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D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9.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梁;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朱元璋(
)B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主张恢复礼乐制度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10.(2022·全国高考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了《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繁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的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律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答案]
主要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