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第01期)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第01期)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第01期)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第01期)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能源(第01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化学与能源

考点预览2024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端

考点0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

考点02燃烧条件的实验

考点03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试题汇编2024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

1.(2024安徽,10)如图是我国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示意图。灯油燃烧时,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

内水中,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灯使用的青铜是一种金属材料B.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C.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D.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合金,青铜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灯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碳

粒等烟尘,B正确;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目的,所以转动灯罩

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C正确;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D错误。

2.(2024湖南,14)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第1页共23页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风箱拉动

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B选项说法正确;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

改变,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选项说法不正

确。

3.(2024福建,5)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答案】C

【解析】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利

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水汽化吸热,用水浇灭炭火,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原理,C符合题意;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4.(2024甘肃白银,6)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自理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

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甲醛有毒,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A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霉变的大米

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高温蒸煮也不能消除其毒性,不能食用,B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遇到

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可减少有害气体吸入和防止吸入高温气体灼

伤呼吸道,C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但不能涂上氢氧

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也有强腐蚀性,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应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

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5.(2024江苏苏州,11)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第2页共23页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燃烧除了要接触氧气,温度也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将将木材架空可以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B错误;电线短路起火应该先切断电源,且不能用冷水

浇灭,不然会引发触电,故C错误;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故D

正确。

6.(2024山东滨州,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

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B.火上浇油C.立竿见影D.杯弓蛇影

【答案】B

【解析】刻舟求剑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回到那个位置

找回剑;这个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火

上浇油描述了向燃烧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势更加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新物质,B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立竿见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过程

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C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描述的是

一个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了恐惧。这个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现象,此过程中没

有新物质的生成,D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7.(2024山东滨州,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D.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A说法错误;炒菜时,油锅

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B说法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说法

错误;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D说法错误。

8.(2024四川眉山,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第堡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第3页共23页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C

【解析】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达到

灭火目的,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

的,需要调大灶具进风口,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

立刻用湿抹布扑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9.(2024四川南充,4)化学与生命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甲状腺肿大B.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木材燃烧引起的火灾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亚硝酸钠用于腌制蔬菜、鱼、肉等食品

【答案】B

【解析】甲状腺肿大是因为缺乏碘元素,所以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预防甲状腺肿大,A,不符合题意;

木材不是精密仪器且不与水反应,可以使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B符合题意;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

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不符合题意;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腌制蔬菜、鱼、肉等食品,D不符合题意。

10.(2024山东烟台,3)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一一

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可能因过度充电、高温环境或存在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或爆炸,所以电

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故A正确;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抽油烟机可能将泄露的天然气吸入,

并在其内部或排气管道中遇到火星或电火花,从而引发爆炸,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疏

散室内人员,到室外通知燃气公司进行故障处理,故B错误;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以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C正确;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洗,然后涂上酸性较弱的硼酸溶液,故D正确。

11.(2024四川成都,5)“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第4页共23页

选项实例方法原理

A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C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毛巾盖灭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图书馆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答案】B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使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故A选项说法正确;家用电

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危险,故B选项说法错误;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毛巾盖灭,可

以起到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

持燃烧,图书馆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起到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D选项说法正确。

12.(2024四川广安,4)安全责任重如山,防火防灾记心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因为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

化碳有毒,如果不注意通风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产生头昏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甚至丢失生命,

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电线因老化短路而起火时,先关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B选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熄灭原理是隔绝氧

气,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

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3.(2024河南,21)给某液体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

(1)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请纠正。

第5页共23页

(2)请从以下所给问题中佳选7个回答。

①酒精灯被点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

②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

(1)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

(1)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则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

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观

察图示,则图示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2)①可燃物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灯被点燃,说

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②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4.(2024江苏盐城,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引用的“淘金”过程发生的变化,从化学的视角看属

于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纤维(选填“天然”或“合成。

(3)姜夔“高花未吐,暗香己远”蕴含科学道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暗香已远”的原因是o

(4)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中“投泥泼水”反映的化学原理是C+HzO望CO+H2,“愈光明”指的是一

(填写物质化学式)燃烧的结果。

(5)《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滴水,可燃”。消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

(6)《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主要成分是KNCh,KNCh在

肥料中属于(选填“复合肥料”或“农家肥”)。

(7)《三国志》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o

(8)《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CaCCh,“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为,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1)物理

(2)天然

第6页共23页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CO、H2

(5)不可再生

(6)复合肥料

(7)移除可燃物

(8)CaCO3里:CaO+CO2T分解

【解析】

(1)“淘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化学的视角看属于物理变化。

(2)“蚕丝”属于属于天然纤维。

(3)“暗香已远”的原因是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到我们周围,闻到花香。

(4)“投泥泼水愈光明”中“投泥泼水”反映的化学原理是C+H2O望CO+Eh,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可

燃性,使燃烧更旺,“愈光明”指的是CO和H2。

(5)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6)KN03化合物中含有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7)灭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

燃物。

(8)“烧石成灰”是指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Ch

名CaO+CChf,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5.(2024江西,1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用火历史。

(1)火的利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下列有关火的利用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是o

A.驱赶野兽,开拓家园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

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D.冶炼金属,发展生产

(2)《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

(3)《天工开物》记载有关炼铁过程:“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或用木炭”。该过程中

炭的作用是,炼出的铁可锻打成薄片是利用了铁的性。

(4)火的利用促进燃料的发展,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部分地区对家用燃料进行了“气代煤”改造,用天

然气代替煤的意义是(任写一条)。

【答案】

(1)B

(2)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第7页共23页

(3)作燃料(或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等)延展

(4)更环保(或污染更小等)

【解析】

(1)用火驱赶野兽,开拓家园,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A正确;火攻水淹,夺城掠地,是对人类文明

的破坏,B错误;用火取暖照明,改善生活,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C正确;燃烧提供热量,冶炼金属,发

展生产,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D正确;

(2)“木与木相摩”是木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使木头达到着火点,则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着火点;

(3)《天工开物》记载有关炼铁过程中炭的作用是作燃料(或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等);铁有延展性,

则可锻打成薄片;

(4)天然气是气体,气体燃烧更充分,污染小,则用天然气代替煤的意义是更环保(或污染更小等)。

考点2燃烧条件的实验

16.(2024重庆B卷,12)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a处物质为白磷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答案】C

【分析】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解析】a处物质能燃烧,为白磷,故A说法正确;b处物质没有燃烧,是红磷,跟氧气接触,没有燃

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故B说法正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达

到着火点,故C说法错误;c处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故D说法正确。

17.(2024四川乐山,10)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

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页共23页

被细沙

覆盖的

白磷红磷红磷氧化钠

A.当温度为60℃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260℃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500℃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答案】D

【解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当温度为60℃时,温度

只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氯化钠不属于可燃物,只有①处白磷燃烧,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控制变量的原

则,该实验只有“物质种类”一个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B选项说法正确;

当温度为260℃时,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②处红磷接触了氧气,该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被细沙覆盖,

隔绝了氧气,该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选项说法正确;氯化钠不属于可燃物,当温度升

至500C时,④处氯化钠不可能燃烧,D选项说法不正确。

18.(2024云南省卷,15)下列实验不熊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实验目检验产生的气体探究水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实验室制取比较火焰各层温

的的组成爆炸CO2度

X------>

4A|4A内焰

国1鼓空气rri心

实验号火柴梗

?1:一水稀盐酸1J

石灰石

面粉0

【答案】C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尖嘴管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正

第9页共23页

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将点燃的木条放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尖嘴管口,观察到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有水珠产生,证明负极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面

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子,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子,会听到“砰”的一声响,

伴随一团火光,塑料盖被掀起,说明面粉发生了爆炸,故B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C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将小木棍横放

在火焰处,约1s后取出,外焰处炭化最明显,焰心处炭化最不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故D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19.(2024河北,16)老师在课上演示了两个趣味实验。

(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

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

甲乙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选填字母)。

A.使酒精的着火点降低

B.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铁花飞溅”。将铁粉抖撒到酒精灯火焰上方,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宛如美丽的“铁花”。铁

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o

【答案】

(1)延展B

(2)3Fe+2O2点燃Fe3()4

【解析】

(1)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选

B;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Ch旦Fe3O4o

第10页共23页

20.(2024山东烟台,16)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安全高效的制氢和储氢是氢能成为主要能源的关键。

(1)电解水制氢气可用铁作电极,是利用了铁的0氢气在与电源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2)高压气态储氢是通过恒温高压将氢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从微观角度解释此过程主要发生改变的

是O

(3)氢化物储氢是利用氢气与金属(如AD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如Al:4),从而进行氢的储存,该

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结构,可用作储氢材料,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5)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天然气(CHQ制氢的突破,在400℃条件下,将天然气与水蒸气直接转化为

氢气与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

【答案】

(1)导电性(或良好的导电性)负

(2)分子之间的间隔

(3)化学变化

(4)吸附

(5)CH4+2H2O-CO2+4H2

(6)产物无污染

【解析】

(1)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电解水制氢气可用铁作电极,是利用了铁的导电性;

电解水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2)高压气态储氢是通过恒温高压将氢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从微观角度解释此过程主要发生改变的

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3)氢气与金属(如A1)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如Al%),从而进行氢的储存,有新物质生成,该过

程属于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结构,具有良好吸附性,可用作储氢材料,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水蒸气在400℃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

方程式CH4+2H2O驾CO2+4H2=

(6)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21.(2024云南省卷,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11页共23页

(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锈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B装置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

的物理性质是.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填“熄灭酒精灯”或“把导管移

出水面”)。

(3)用上述收集的02完成如图C所示的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白磷

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烧

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由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o

【答案】

(1)铁架台

(2)2KMnO4△K2MnO4+MnO2+02?氧气不易溶于水把导管移出水面

(3)变浑浊

(4)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高锈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锌酸钾、二氧化锦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044

K2MnO4+MnO2+O2t,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可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从而体现了氧气的物理

性质是不易溶于;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把导管移出水面;

(3)木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

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12页共23页

(4)甲中液面降低后,白磷与空气接触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乙中白磷与空气接触不燃烧,

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2024四川成都,19)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o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0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

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第13页共23页

氧气/%

压强/kPa

(4)图4中氧气含量从&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o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

原因是O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

替代药品有(写一种)。

【答案】

(1)汞液面上升汞与氧气反应,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2)④①③②

(3)氮气

(4)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5)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19.37

(6)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

红磷熄灭,所以氧气消耗不完(合理即可)

(7)铜粉

【解析】

(1)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导致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玻璃钟罩内汞液面上升;

(2)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

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

弹簧夹;故答案为:④①③②;

(3)由于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

分是氮气;

(4)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并放出热量,而其他气体不变,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小,但反应结束后,温度下

第14页共23页

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或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导致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大;

(5)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装置内压强增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

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所以BC段压强增大;用如图所示数据计算,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

(6)红磷燃烧发热,但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

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导致氧气消耗不完;

(7)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不会造成污染。

考点3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23.(2024湖北,12)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下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冷而干

内壁涂有

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

甲烷

甲烷

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甲烷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A说法正确;甲烷燃烧生成水,则左侧干冷烧杯内壁有小

液滴产生,故B说法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右侧烧杯内壁石

灰水变浑浊,故C说法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氢

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说法错误。

24.(2024湖北,13)《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

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

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答案】C

【解析】“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A不符合题意;“铁片为胆

第15页共23页

水所薄”,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不符合题意;“上生赤煤”是因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

红色的铜,不是红色的煤,C符合题意;“浸铜之法”中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活泼,D

不符合题意。

25.(2024甘肃白银,4)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的是

A.随意焚烧秸秆B.乱丢废旧电池

C.发展清洁能源D.提倡毁林造田

【答案】C

【解析】随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

乱丢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减少

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选项符合这一主题;树木具有净化环境,防

风固沙的作用,提倡毁林造田,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故D选项不符合这

一主题。

26.(2024河北,8)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防沙降尘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答案】B

【解析】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地球植被的面积,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提高大气的氧含量等等,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A不符合题意;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白色污染,

不利于推动绿色发展,B符合题意;回收废旧电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节约资源,有利于推动绿色发

展,C不符合题意;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推动

绿色发展,D不符合题意。

27.(2024河南,4)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千保护环境的是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答案】C

【解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

合题意;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露天焚烧树叶、塑料

袋,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保护环境,C符合题意;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

第16页共23页

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28.(2024湖北,4)2024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行自该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B.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C.推广使用煤炭燃料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答案】C

【解析】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故A做法正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

工业废水净化达标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做法正确;推广使用煤炭燃料,会造成

环境的污染,故C做法错误;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故D做法正确。

29.(2024湖南,8)湖南大力实施千村美丽示范建设工程。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废旧家俱随意丢弃B.生活垃圾没有分类处理

C.全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答案】D

【解析】废旧家俱随意丢弃,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选项做法不合理;生活垃圾没有分类处理,不利

于环境保护,故B选项做法不合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很大,应合理使用农药

和化肥,但不能禁止使用,故C选项做法不合理;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

而产生的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选项做法合理。

30.(2024四川广安,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木质餐筷B.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合理开发使用新能源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C

【解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质餐筷,需要耗费大量的森林资源,不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A错误;

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水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B

错误;合理开发使用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C正确;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水土污染,不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D错误。

31.(2024四川泸州,2)《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滴水,可燃”。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治水”指的是

A.石油B.猪油C.矿泉水D.盐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从有机物质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骸。在这些有机物质死亡之后,它

们逐渐被埋在深层的沉积岩层中,受到地热和地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发生了化学反

应,最终形成了石油,石油为黑色液体,可燃,故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治水”指的是石油,选A。

第17页共23页

32.(2024四川遂宁,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农业B.化学与能源

①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①化石燃料使用便捷,我们无需开发新能源

②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②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生活

①垃圾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①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②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②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答案】B

【解析】①熟石灰氢氧化钙为碱性,能和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②

化肥中含有植物生长需求较多的氮磷钾等元素,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且可以避免因为过量使用引起

的土壤和水污染,A归纳正确;①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污染气

体和二氧化碳,导致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我们应开发新能源;②煤、石油和天然气短时间内无法得

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归纳错误;①垃圾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如塑料、金属等)再利用,节

约资源和能源,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②“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等不易降解产生的污染,推行使用可降解

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C归纳正确;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将油污分散为小液滴,形成乳浊液

除去,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②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利用隔绝

空气的原理灭火,D归纳正确。

33.(2024四川宜宾,2)宜宾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下列做法利于城市宜居的是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D.大量使用塑料口袋

【答案】A

【解析】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该做法利于城市宜居,故A符合题意;随意

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该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B不符合题意;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会造成水体污染,该做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C不符合题意;大量使用塑料口袋,会造成白色污染,该做

法不利于城市宜居,故D不符合题意。

34.(2024云南省卷,9)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

相管的是

A.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第18页共23页

B.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变废为宝

C.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节约水资源

【答案】D

【解析】践行“光盘行动”,可以节约粮食,节约资源,A不符合题意;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

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

境,C不符合题意;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处理达标后排放,D符合题意。

35.(2024重庆A卷,1)“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近平

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A.开发新技术新能源B.继续推进长江禁渔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D.生活垃圾露天焚烧

【答案】D

【解析】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与绿色发展相符,A不符合题意;禁渔可

以保护长江生物的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相符,B不符合题意;农药化肥能够帮助植物生长,合理施用,与

绿色发展相符,C不符合题意;垃圾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与绿色发展不符,D符合题意。

36.(2024重庆A卷,5)“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该燃料最有可能是

A.液氢B.液氧C.酒精D.石油

【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热值高,且产物只有水,清洁无污染,A符合题意;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

料,B不符合题意;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

化碳和炭粒等多种污染物,D不符合题意。

37.(2024重庆B卷,2)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B.氢能C.石油D.潮汐能

【答案】C

【解析】风能是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选项错误;氢气作为

能源,能用水来制取,故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选项错误;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它的储量是有限的,

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选项正确;潮汐能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

短时间内重新形成,因此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选项错误。

38.(2024江苏苏州,20)捕集空气中CCh加氢制甲醇(CH3OH),可实现CCh资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

其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9页共23页

^CHOH

反应①/应②3

oj

、H2/'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