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古诗三首_第1页
【课件】古诗三首_第2页
【课件】古诗三首_第3页
【课件】古诗三首_第4页
【课件】古诗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1.会认7个字,会写8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教学目标学生字,我来认芙蓉

洛水单于笔砚

乾坤fúróngluòchányànqiánkūn学生字,我来写芙蓉

洛阳水壶

大雁

砚台乾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今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作者简介:注释1.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3.连江:满江。4.吴:古代国名。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5.平明:天刚亮。注释6.客:指诗人的好友辛渐。7.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8.孤:独自,孤单一人。9.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10.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注解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刚亮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解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前两行写景,写了哪些景物?从中看出作者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能看出来?楚山孤连江寒雨表现了诗人凄凉的心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中心思想

公元前136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是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中国唐朝中期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诗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边塞诗气势不凡,尚有盛唐气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数首最为有名。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骑,骑兵。7.逐:追赶。8.满:沾满。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注解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解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得官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古诗赏析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元]王冕注释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2.头:边上。3.痕:痕迹,留下的印记。4.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5.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注解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解

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

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古诗赏析诗言志

《尚书·尧典》中有言:“诗言志,歌永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