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故意有所不辟也()

⑵非独贤者有息心也()

⑶赫尔而与之()

(4)是亦不可以自乎()

⑸当为身死而不受()

(6)故不为带落也()

⑺此之谓失其未4()

2.本文的作者是,名,字,是时的

家、家、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

—的思想,与之并称为“"。有之称。其思想核

心、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4.一词多义考查

(1)下列选项中“得”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二者不可得兼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得之则生

D.既出,得其船

(2)下列选项中“与”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呼尔而与之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吾与徐公孰美

D.选贤与能

(3)下列选项中“为”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为宫室之美

5.分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

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7.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标题不超过15个字)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期间会见中外记者时

强调,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能够

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李克强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李章军提问时说,书籍和阅读

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

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生受益。我

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名的阅读

量能够逐年增加,这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

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相结合,不仅会增加

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道德力量。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语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

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薜也患:辟:

(2)蹴尔而与之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选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

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

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

势。

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

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谈一种即可)。

二、比较阅读

(一)《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

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

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齐大抗(饥饿)

B.黔敖力食于路(作为)

C.蒙袂塞屐(整理)

D.从而谢焉(感谢)

2、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与《不

食嗟来之食》中饿者不食黔敖施舍之食的行为都体现了坚守道义、

不随便接受施舍的品质。

B.《鱼我所欲也》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不

食嗟来之食》则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饿者的气节。

C.《鱼我所欲也》中的“义”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不食嗟来

之食》中的“义”主要体现在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D.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1、下列对《苏武牧羊》中“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一句理解正

确的是()

A.苏武心中想着汉朝的江山社稷,即使旄节掉落了也不愿意回去。

B.苏武心中装着汉朝的国家,虽然旄节掉落了但始终没有回去。

C.苏武心中挂念汉朝的朝廷,即使旄节掉落了仍然没有返回。

D.苏武心中记挂汉朝的天下,虽然旄节掉落了依旧不肯回去。

2、比较《鱼我所欲也》和《苏武牧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强调了在面临生死抉择时要坚守道义,《苏武牧羊》

则体现了苏武在困境中对国家的忠诚,两者都体现了高尚的品德追

求。

B.《鱼我所欲也》中的“义”和《苏武牧羊》中苏武的“忠”有

相似之处,都是一种坚定的价值取向。

C.《鱼我所欲也》主要通过议论来阐述观点,《苏武牧羊》主要通过

叙述苏武的经历来表现其精神。

D.两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主题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

答案

《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

1.⑴祸患,灾难⑵这、这样(3)踩踏⑷停止,放弃

⑸同“向”,从前,先前(6)苟且取得,文中是“得以苟且偷生”

的意思

⑺天性,天良

2.孟子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散文孔子儒家“孔孟”

“亚圣”“仁义”

3.(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能够生存

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⑵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⑶用脚踢着(践踏或踩过)(的东西)来给别人(人家)吃,(即使是)乞

丐也轻视而不肯接受。

⑷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华丽的住

宅却接受了。

⑸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天性。

4.(1)BoA、C、D项中的“得”都是“能够获得、得到”之

意;B项“得”通“德”,感激。

(2)B。B项“与”通“欤”,语气助词;A项“与”是“给

予”之意;C项“与”是“和……相比”之意;D项“与”

是“推举”之意。

(3)CoC项“为”读wei,介词,为了;A项第一个“为”是

介词,为了,第二个“为”是动词,做;B项“为”是动词,

做;D项“为”是介词,为了。

5.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

“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6.“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

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

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就接受了

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7.标题:总理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氛围(或:李克强总理非常重视

全民阅读)理由:它强调了总理对读书阅读的高度重视,概括了新

闻的主要内容。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

一、1、(1)祸患,灾难;同“避"躲避(2)踩踏

2、(1)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高官厚禄

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然后提出作者的

观点。

4、B(解析:原文说的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贤人有这种

本性,每个人都有。)

5、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