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成考(专升本)考试重点试题精编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均在试卷末尾)

一、选择题

.

.

汉1、"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

常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独立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3、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4、"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下列哪个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来的()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是()

"

W,

A.动机

B.需要

C.目标

D.理念

6、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7、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

C.《礼记?学记》

D.《理想国》

9、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

A.认知活动

B.情绪反应

C.价值观念

D.心理倾向

10、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1、在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B.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C.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D.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12、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1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特性的()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14、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A.深刻维度

B.强度维度

C.中性维度

D.外显维度

15、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1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影响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同一因素是()

A.知识经验

B.刺激强度

C.兴趣爱好

D.视觉线索

18、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

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19、集体舆论是指()

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论和意见

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

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

20、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1、人们对所感知的对象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周围其他的事物只是当作陪衬和背景,这是

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

B.自然

C.留有余地

D.克服羞怯

23、己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哪一个环节()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24、心理学研究有多个目标。其中,"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

明”这一目标属于()

A.陈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26、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7、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道德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政治素质的活动

D.法纪观念的活动

28、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个人教育

D.家庭教育

2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和泛化

B.兴奋和抑制

C.集中和抑制

D.集中和泛化

30、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动作整合

D.原型内化

31、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体地位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执行作用

3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34、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称()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泛化

D.遗忘

35、教师以自身作为教育手段是教师劳动的()

A.主体性

B.连续性

C.示范性

D.间接性

36、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37、在心理咨询的性格A-B-C理论中,B代表的是()。

A.诱发事件

B.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

C.行为结果

D.对非理性信念的辨析

38、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39、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40、"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遵从

B.服从

C.众从

D.从众

41、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2、理性一情绪疗法的创始人是()

A.卡尔・罗杰斯

B.华生

C.马斯洛

D.艾里斯

43、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为()

A.人格

B.态度

C.需要

D.情绪

44、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其中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D.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46、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分配

47、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是智力技能形成哪一阶段的特点()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启发

48、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应变能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想象力

D.直觉思维能力

49、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为()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

5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做好家长工作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多选题

51、在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52、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意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

有“魅力"。这属于印象形式的()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总和模式

53、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B.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C.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D.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54、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55、保持时间为0.25〜1.2秒即消失的记忆为()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56、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5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A.认知技能

B.运算技能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58、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

A.分析、比较

B.分析、综合

C.综合、抽象

D.分析、抽象

59、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60、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61、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民族本位论

62、由刺激物的新颖性、运动变化等特点引起的注意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63、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64、下列选项中被看作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的是()。

A.理想

B.信念

C.兴趣

D.需要

65、集体舆论是指()

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论和意见

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

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

66、有目的、无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67、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

A.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B.识记、保持、再认记忆

C.形象、逻辑、情绪记忆

D.意义、机械、联想记忆

68、技能水平随联系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69、把个性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阿德勒

C.罗杰斯

D.弗洛伊德

70、把个性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阿德勒

C.罗杰斯

D.弗洛伊德

71、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选好示范的榜样

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72、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哪一个环节()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73、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74、某人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别人也一定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这种现象所

体现的是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75、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76、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惰化

B.社会促进

C.社会干扰

D.群体规范

77、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平时的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

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7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9、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

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

A.抑郁

B.悲哀

C.焦虑

D恐惧

80、"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人际吸引中的()

A.能力吸引

B.性格吸引

C.相似吸引

D.互补吸引

81、"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

效果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下列哪种师生关系的作用?()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伦理关系

82、《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加里宁

D.马卡连科

83、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为()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

84、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

A.认知活动

B.情绪反应

C.价值观念

D.心理倾向

85、班主任王老师从自己长期的工作中认识到,凡是让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处处注

意言传身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长期性与间接性

C.主体性与示范性

D.连续性与广延性

86、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87、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

A.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B.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

C.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D.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8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

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8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90、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组织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

的教学方法是做中学。这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91、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92、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的事物归到一定的类别中去,是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A.具体化

B.抽象

C.分析与综合

D.系统化

93、分解的思维过程主要是()

A.分析

B概括

C.抽象

D.系统化

94、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分析思维

B.直觉思维

C.再造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95、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A.恒常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

96、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道德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政治素质的活动

D.法纪观念的活动

97、指向未来、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

A.理想

B.回想

C.幻想

D联想

98、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

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

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

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

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99、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100,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B.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本题解析:

晕轮效应是指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切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

更好的评价。概化晕轮效应,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从一个人的品质的存在推断出他还具

有其他一些品质。

2、答案:C

本题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为动物的本能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掩盖了剥削

阶级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不科学的观点。

3、答案:B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应试指导】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

的教育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给人

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故应选B。

4、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答案:A

本题解析: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可

以激起人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它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

6、答案:B

本题解析:

精神分析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

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常常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现出

来的思想意识,形成下意识。

主要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7、答案:B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动机理论中的成败归因理论。

【应试指导】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归因因素分为两个维度,即内外性和稳定性。人们把

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个人的能力、自己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及运气这四个

因素。其中,努力程度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

8、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了中国奴

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9、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

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10、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300多年后,西

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一一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11、答案:B

本题解析:

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由皮亚杰提出,结构

主义教学理论由布鲁纳提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

12、答案:C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应试解难: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

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

就是终结性评价。

13、答案:B

本题解析: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医生借助观察、号脉、听诊来诊断病情正是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特点。

14、答案:A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态度的雏度。

应试解难:社会态度的雏度包括:指向维度、强度维度、中性维度、外显维度、深刻维度。

其中,深刻维度是指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

15、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

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韦纳及其同事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

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个体

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即归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内外性和稳定性。

16、答案:B

本题解析: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

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7、答案:A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

【应试指导】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影响知觉选择性

的因素:第一,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第二,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三,对象的活动性;

第四,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第五,人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影响知觉

理解性的因素:第一,人的知识经验;第二,个人的动机与期望;第三,情绪与兴趣爱好;

第四,定势。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第一,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第二,对象各部分的

依存关系;第三,人的知识经验。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第一,被知觉的对象的变化范围;

第二,参照物;第三,人的知识经验。

18、答案:A

本题解析: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

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

19、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答案:C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长时记忆的存储。

应试解难: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

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21、答案:B

本题解析:

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

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

觉的选择性。

22、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青少年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

23、答案:B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记忆的基本过程。

应试解难: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

-4-H

Tlo

24、答案:B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解释心理现象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

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其中解释心理现象是对已知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因

果关系。故应选B。

25、答案:A

本题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

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6、答案:D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应试解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

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27、答案:B

本题解析: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8、答案:B

本题解析: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其他两个教育辅

助,三者形式互补、协调一致。

29、答案:B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应试指导】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

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

管它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它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30、答案:D

本题解析: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就是智力活动离开原型中的

物质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

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31、答案:D

本题解析:

教育方针: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力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答案:B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教师的作用。

应试解难: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

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3、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答案:A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遗忘理论。

应试解难: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

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35、答案:A

本题解析:

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是凝结在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思想品德。这是教师劳动

的主体性。

36、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答案:B

本题解析:

性格的A—B—C理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

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38、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答案:D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

应试解难: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40、答案:D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社会影响中的从众心理。

【应试指导】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

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就是从众心理。

41、答案:C

本题解析:

教育的起源学说一般有四种: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其中,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并非起源于

生物的本能,而是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性的,而

是遗传性的。模仿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

42、答案:D

本题解析:

理性情绪疗法是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

43、答案:D

本题解析: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情绪,这种态度体验是以某事物是否

符合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44、答案:D

本题解析: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45、答案:A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的目的。

【应试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选A。

46、答案:A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

应试解难: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其中.注意广

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

47、答案:A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应试解难: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

动作次序。这一阶段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可以使学生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

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48、答案:B

本题解析:

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是智力的核心。

49、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0、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

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

51、答案:D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应试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

方式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说",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

律。故应选D。

52、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3、答案:B

本题解析: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即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方式的情感化、方法的

多样化。

54、答案:D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

应试解难: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是指一个人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

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均属于陈述性记忆。

55、答案:C

本题解析:

三个记忆系统中,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0.25〜1秒,短时记忆为5〜20

秒,长时记忆为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56、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

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57、答案:D

本题解析: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动作活动方式是动作技能,而智力技能则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

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58、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

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59、答案:C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应试指导】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其中,教育在人的发

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

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第

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60、答案:C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意志品质的特征。

应试解难: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是意志机敏的表现,是善于辨明是非真伪,善于抓住时机,善

于应付复杂情境,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盾的能力。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冒失。

61、答案:B

本题解析:

社会本位论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

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62、答案:A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不随意注意的概念。

【应试指导】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

注意。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都是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故应选

Ao

63、答案:C

本题解析:

教育的起源学说一般有四种: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其中,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并非起源于

生物的本能,而是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性的,而

是遗传性的。模仿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

64、答案:D

本题解析:

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65、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6、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记忆的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

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

的度可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68、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9、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把他的无意识假说贯彻到个性结构之中,把个性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70、答案:D

本题解析:

弗洛伊德把他的无意识假说贯彻到个性结构之中,把个性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71、答案:D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的教学方法。

应试解难: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它的关键在

于创设特定的“情境",这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精细而复杂的工作,对教师的事业心、教学艺术、

教育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72、答案:B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记忆的基本过程。

应试解难: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

Tlo

73、答案:C

本题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应试解难: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

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

就是终结性评价。

74、答案:D

本题解析:

投射倾向

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投射倾向对他人的感情、意志往往做出错误的评价。

75、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

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韦纳及其同事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

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个体

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即归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内外性和稳定性。

76、答案:B

本题解析: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是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它是一种

十分复杂的现象。

77、答案:A

本题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

【应试指导】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

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

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其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78、答案:A

本题解析: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存在人类社会,教育就存在。教

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职能决定的。

79、答案:A

本题解析: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抑郁、焦虑、恐惧、狂躁。抑郁是一种复合性负情绪,它表现得强烈

而持久。抑郁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沉、沮丧、失望无助的状态之中,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

面影响。

80、答案:C

本题解析:

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

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81、答案:C

本题解析:

在师生关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