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统计,并能评价统计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2、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2、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按指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早饭吃过了吗?早餐吃了什么?早餐吃了几种食物?用手势表示今天早

餐吃了几种主要的食物?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食物

3、板书:一天的食物

师: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活动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今天的早餐大家吃得很丰富。那昨天一整天吃的食物肯定更加丰富,

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吗?那么,怎么交流呢?

2、讨论交流方法

怎样将我们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你有什么好方法?看看书上有什么方法。

(如按早、午、晚餐进行记录。)

3、明确提出记录要求

(1)、记录要实事求是,记录不是比谁记得多,吃得好;

(2)、不漏写,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抓紧时间写。

4、小组记录:对昨天一天所吃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5、生汇报,展示记录单(生出示记录单,放在展示台展示)。

教师帮助解决记录时所遇到的问题。

6、让学生从表数格据中,分析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与规律。

(1)、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2)、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3)、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小结:我们从统计中发现了,一天中要吃很多种食物,吃得最多的是谷类,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盐和糖等。

三、探究怎样给食物分类

1、从刚才大家记录来看,同学们一天所吃的食物实在是太丰盛了,这么丰盛

的食物,在商场里或者菜场里买卖可不是乱放的,有同学留意到了吗?(除了可

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你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2、组织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分类,

3、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分食物,就请你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这些食物分

分类(出示食物图片:苹果、署条、萝卜、鱼、蛋、米饭、玉米、笋、炸鸡腿)

4、谈谈各自分类结果,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5、生活中,人们常常给食物分类的方法有:

(1)、按吃的喜好分类;

(2)、按味道分类,如分为酸、甜、苦、辣、咸等;

(3)、按生活习惯分类,如分为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

(4)、按食物来源分类,可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素食: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瓜类菜类水果类)

荤食: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家禽野兽水产品)

6、思考:肉包、蛋炒饭、榨菜肉丝是素食还是荤食?还是既不是素食也不

是荤食。为什么?

师:其实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像肉包、蛋炒饭、榨菜肉

丝就是荤素混合类的,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是荤素混合类的。

7、学生活动:给自己记录单上的食物分类

师:选择你认为最科学,最实用的方法,给你们自己的记录单上的食物分分

类。

四、小结

1、对于食物你还有想研究的问题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食物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

一类。

五、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有关食物资料,可以深入的研究食物与我们健康的

关系。

教学反思

2、我们的营养

一、教学目标

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能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

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实验记录;能用较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对食物营养的研

究过程和结果。

对食物的营养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乐与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与

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矿物质和水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

主要营养素及其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对食物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中包含的营养,

增加对食物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常见食品(如米饭、馒头、土豆、黄瓜等)、几根头发、白纸、铁

丝、酒精灯(或蜡烛)等,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

教师准备:碘酒、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食物能给我们提供什么?

(二)探究学习

1、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1)出示关于人类需要的营养成分的资料。

(2)师生交流人类需要哪些营养成分。

(3)教师介绍各种营养成分的典型作用。

(4)教师总结。

2、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提出问题: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饮食在哪些食物里?

(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实验提示卡。

(3)师生研讨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4)学生探究活动。

(5)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6)教师小结,学生反思检测方法。

(7)学生检测更多的食物,判断各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8)教师总结。

3、自由活动: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营养信息?

(1)提出探究的问题,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卡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师生交流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

(3)甄别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4)师生共同评判活动情况。

4、课堂总结,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3、饮食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1、能反思并合理评价日常饮食;调查访问,查阅书报、网络搜寻多渠道获取

饮食与健康的信息。

2、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用科学饮食常识指导生活。

3、了解合理饮食结构,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材料

四组(肉、腌、炸、甜)配餐;调查自家一周食谱;搜集各种食品包装袋。

饮食与健康资料。

三、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认识科学饮食结构,科学搭配饮食,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

四、活动过程

探讨我们的饮食科学吗?

出示四种配餐,研讨它们的优缺点,(渗透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引发合理搭配

食品的观点。)如:人过量吃肉,身体会酸性过高,维生素缺乏,胆固醇过多,容

易引起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疼风等病。

怎么搭配食物才合理?

①交流自己的食物结构,参照金字塔食物搭配资料卡,均衡营养。中国人一

般饮食结构以谷类食物为主,蔬菜水果为辅,适当增加豆类、乳制品、动物性食

品(饭、菜对半,肉、蛋、油、奶二份)。

②设计一日三餐。在了解食物金字塔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特点(身高、

体重、运动量、遗传状况等),考虑食物营养均衡与特色相结合。

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卫生无毒;②均衡搭配;③定食定量。

拓展课堂知识,继续探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利用好各种信息资源,交流表达饮食与健康的认识,可以编写科学小诗,编

辑手抄报,认真评比。

拓展材料

世界卫生组织对饮食与健康的指导;缺少维生素C牙龈容易出血,缺少维生

素A眼睛会生病,缺少维生素D骨骼发育不好,缺少维生素B12容易生口疮。

牛奶中含有很多钙。芹菜中有许多铁。桔子中含有的维生素C比较多。胡萝卜里

有较多的维生素A。豆腐含钙多,蛋白质也很多。海带、紫菜含有碘。

缺钙了,要多吃豆腐和牛奶这样的食物,还要常晒太阳。“粗脖根”病,是缺

碘引起的。她应该多吃紫菜和海带。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

教学反思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

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

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

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

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食盐、白糖、红糖、面粉、沙子、粉笔末、洗衣粉、豆奶粉、土、锯末、铁

末、冰糖、咖啡、淀粉、塑料杯(每组10个)、药勺(每组2个)、筷子(每组

2支)、水、彩粉笔、彩笔等。

【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评比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好好表现,为自己

的小组争画小标志(小红旗、小五星、小树、小花等)。教师提示操作方法:表

现好的同学自己在小组空格内画上一个彩色的标志,出现失误或表现差的擦掉一

个小标志,本课结束,哪个小组得的标志多,即为优胜小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指黑板)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反应:水变咸了)

水为什么变咸了?

(学生反应:因为放了盐)

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学生反应:尝一尝)

(教师指着讲桌上的一杯水)讲桌上有一杯水,谁来尝一尝?

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准备品尝。在这时,教师拦住他:“等一等,他这样

做对吗?”

(学生反应:不对,不能随便尝,万一有毒;最好用筷子蘸一点品尝等)

大家说得很好,在不知道一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品尝。不过今

天讲桌上的水是可以饮用的,你可以放心地品尝。

(学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你想不想也做一杯盐水和糖水?(想)怎么做?说说你的方

法,并说一说你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实验桌上有盐和白糖、红糖,老师这里

还准备了筷子、塑料勺和清水,看你能不能用到。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

谁来提点建议或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提建议)

师:老师也有三个建议:1、制作时一杯水中只能放一种物质;2、往水中放

盐或糖时要适量,一般『2小勺即可,可以先放一小勺,观察现象,然后再放一

小勺,再观察;3、认真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谁来重复一下老师的建议。

(学生重复教师的建议,教师要抓住认真听讲的典型,用奖励标志的策略进

行评价和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倾听)

2.动手制作,配制溶液。

师:下面就按照我们刚才提到的方法做一做,看哪一个小组发现得最多,小

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取材料。

(组长取实验物品——学生制作——展示)

3.汇报交流。

师:制作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盐(糖)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水变咸了(甜了),长时放

无沉淀等等。)

4.过程反思,理解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说:“化了”“溶化了”“不见了”,我们科学上称为“溶

解”(板书)。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制作过程讨论一下什么是溶解?并以小

组为单位填写这张表格,也可以在这张纸的背面用你喜欢的其他方式写出你们对

溶解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发放表格)

我们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盐(糖)在水中的变化颗粒变小,最后看不见了颗粒变小了,还能看见没有

变化

水的变化底下变咸(甜)了上面变咸(甜)了全变咸(甜)了

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一些盐(糖)沉淀下来没有沉淀盐(糖)全部沉淀下来

其他补充

注:在你们认为正确的现象处用喜欢的方式做标记。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对活动积极、组织有序、发现较多的小组进行奖

励)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溶解有以下几个特征。

5、其他材料的溶解实验。

(1).猜想与假设。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溶解盐和糖,那么,水还能溶解其他物

质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质,请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拿下去。(提醒

学生只能看,不能动)

塑料盘中有哪些物质?

(学生汇报:面粉、土、沙、粉笔末、洗衣粉、奶粉、锯末、铁末、冰糖、

淀粉、咖啡。

讨论一下,这些物质能不能在水中溶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要让大家认可应该怎么办?

(学生反应:具体做一做,验证一下。)

这么多的物质实验起来容易混乱,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学生提建议:彩笔编号、贴标签、对应、分类验证等。)

老师这里还有清水,你们打算要几杯?

(组长回答)

你们觉得多长时间能验证完。

学生反应:3分钟、5分钟等。

给大家5分钟时间,5分钟一到,全都停下来。看哪个小组能够完成任务?现

在请组长将塑料盘中的物质取出来一一放到桌子上,然后拿空盘上来取水。

(2).实验验证。

下面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想,并做好实验记录(大屏幕展示)。

我们的实验记录组

实验物质实验现象

溶解不溶

面粉

洗衣粉

粉笔末

豆奶粉

铁末

锯末

冰糖

淀粉

咖啡

我们的做法O一人做,大家观察,最后做记录。一人做,一人记录,其他人

观察O大家一起做,最后做记录O大家一起做,一人做记录O材料和人分组分

别做,最后合并做记录我们用的是下面的方法:

注:在相应的位置划

(学生实验一填写表格,对照猜想)

为什么有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没有完成呢?

(学生交流。主要从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与方法上进行评价,并对表现好的

小组奖励标志)

3.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开始汇报,汇报的同学要清楚地阐明小组的验证结果,其他同学要

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补充、质疑。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你们

的实验成果?

(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看黑板,先看一下有争议的这几种物质(面粉、粉笔末、黄土等),

它们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

(学生交流。仍有异议的,可启发学生放到课后继续研究,如面粉、豆奶粉

等)

对照刚才的猜想和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学生交流。要敢于大胆猜想;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猜想上,要学会通过

实验验证猜想等等)

三、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不错,请大家评一评谁表现得更好。

(学生评价——说明理由——奖励标志)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

你想给同学或老师提点什么意见和建议。

(学生交流)

四、布置课下探究

①了解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②用量筒分别取200ml水倒入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里,然后分别加盐和糖,

直到饱和,看能溶解多少盐和糖?比一比谁溶解的量大?

教学反思: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

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

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变量控制的讨论(相同条件下)。

2、难点:实验时的变量控制。

【课前准备】

西瓜霜含片、小刀、小鲫头、白纸、搅拌棒、杯子、热水、冷水、水槽、脸

盆、记录表、抹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杯饮料里有什么?这是一杯透明饮料,喝

一口,发现它是甜甜的。(生答)

2、对的,饮料中是有糖。我们再来观察这杯饮料能看到里面有糖吗?为什么

糖到水里就不见了呢?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溶解现象。除了刚才讲的糖会溶解在

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会溶解在水中呢?

3、师出示西瓜霜含片,它在水里会溶解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现在我们用

含片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中?

二、探究怎样使西瓜霜含片溶解得快。

1、宣布规则,进行比赛

(1)规则: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第一名产生后其余各小组立即停止活动,并

把实验材料交到讲台上。

(2)各小组开始比赛

2、汇报比赛结果,交流经验。

(1)请第一名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使它溶解的快的?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热水、搅拌、碾碎)

3、小结提问:大家的意思是不是:加热水比加冷水快;进行搅拌比不搅拌快;

碾碎比不碾碎要快。(板书:冷水不搅拌不碾碎)大家都这么认为吗?

4、比较分析对比实验:a、讨论分析条件

b、进行实验

c、汇报总结

5、选择其他两个中的一个对比实验进行研究:a、分组实验

b、汇报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物质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的快,碾碎比不

碾碎溶解的快,搅拌比不搅拌溶解的快。

7、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怎样加快溶解》

三、课外延伸:研究加快食盐的溶解。(此环节可放课内也可放课外,看时间

而定。)

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物质呢?比如:糖食盐之类的。

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研究。

实验记录单

实验班级_________实验小组_________记录员_________

探究含片溶解快慢的实验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用,,快”,,慢”表示)

水量一样热水

不碾碎、不搅拌

杯大小一样冷水

加含片一样多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教学反思:

6做一杯饮料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作品;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制作饮料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更深一层认识溶解的过程,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物质,还能溶解液体、

气体物质。

三、活动准备

学生自带一种喜欢喝的饮料,并准备以下制作材料:小勺、量杯、白糖、纯

净水、吸管,再选1—2种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粉,如奶粉、橘子粉等。

四、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三杯不同的饮料,指名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品尝,并说出是什么饮

料。

(二)自主探究

1、品尝饮料。

(1)提出问题:品尝自带饮料,说出饮料是什么制成的。

(2)学生分组品尝带来的饮料。

(3)交流汇报,对饮料的成分做出初步的判断。

2、制作饮料

(1)想一想:我们需要做一杯什么口味的饮料,做这杯饮料需要哪些材料?

小组讨论,制定出初步的配制方案。

(2)开始做饮料。

①配制饮料,并记录每种配料的份数。

②品尝配制的饮料,找出不足并调整配制方案。

③再次配制饮料并记录。

④品尝,调配,直至满意为止。

(3)品尝饮料,比较:物美价廉的饮料是哪一杯?

展示各组的饮料及配方,通过品尝和计算成本,找出物美价廉的饮料。

(4)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自己配制饮料,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

(三)自由活动

给自己的饮料定个“品牌”吧。

根据自己配制的饮料的特点,给自己的饮料起个名字。

(四)拓展活动

课后搜集汽水饮料的配方,学着做一杯汽水饮料。

教学反思:

7水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

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

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

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烧杯、明矶、玻璃棒。

3、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

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

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

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

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

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

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矶,明矶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

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

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矶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

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

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

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

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

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

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

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学生汇报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

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

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

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板书设计

一、水里有什么

杂质: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

二、净化办法:

1.沉淀

2.过滤

3.消毒

4.设计自来水加工厂

教学反思: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

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

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知,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

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

(如:《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

(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

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图画内容

为第23页的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

道?(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指出:你们

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

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

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

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

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

(用实物投影机,出示第23页插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

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

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⑸、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番茄,丝瓜,南瓜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三、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

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植物的“身体”

四、布置课下探究

1、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请你快速找出

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2、作业:

1、将你的画补充完整。

2、观察周围的植物,辨认它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教学反思:

9植物的根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并能举出几个例子。

2、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培养探究植物的根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研究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区分。

四、课前准备:

带根植物数棵、放大镜、镶子、直尺、量筒、烧杯、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让大家采集的带根植物都带来了吗?

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你带来了哪些植物?

〈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回顾采集情景及该植物的生长环境〉

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根,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发

现的最多。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植物根的特点〉2、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深入开展观察、探究活动,研究根的作用〉

3、根据课前我们准备的各种实验用品,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我们采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4、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由活动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几种变态根和变态茎〈地瓜、芋头、萝卜、洋葱、姜、

土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谁是根?为什么?

2、关于植物的根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为什么在我们各组的实验中,有的水位下降多,有的下降少呢?根吸收水分

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六、教后反思:

10、植物的叶(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做叶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能够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能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排出的过程。

3、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在认识到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之后,很容易想到根吸收水分怎样排出

的问题,本课就是遵循这一思路设计编排的。

三、教学准备

1、盆栽月季两盆、塑料袋两个、显微镜、蚕豆叶玻片标本。

2、挂图一一叶气孔的结构。

3、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走在树林里会感到空气比较湿润,这是为什么?调动学生的生活

经验,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

(二)实验探究,初步发现

1、展示活动准备中所做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塑料袋是密封的,内壁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3、观察活动:利用显微镜观察气孔。

(1)师讲解观察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用一只眼睛通过目镜进行观察;不

要动显微镜;可以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等。

(2)学生边观察边画。

(3)汇报观察发现,展示观察后画出的图,讨论:看到的是什么?

(4)教师出示某一植物叶的气孔放大图,让学生认识气孔。

(5)根据观察,想象气孔的作用,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植物体内水分运输

的路线画出来。

(6)将学生画的图进行展示与交流,针对不同的图画给予恰当评价。

4、小结:植物是通过叶子中的气孔排出水分的。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水蒸气

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蒸腾。

(三)自由活动

1、解释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为什么走在树林中感到空气比较湿润?

2、提出问题讨论: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

3、小结:蒸腾作用不仅使空气变得湿润,而且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

和养分。

(四)拓展活动

1、提出问题: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

2、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3、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11、植物的叶(二)

一、教学目标

1、在了解科学爱所做的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认识到间接学习也是知识的有效

方法。

2、新生科学家收集的实验证据,但不迷信权威。

3、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知道绿

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叶的蒸腾作用之后,进一步研究叶的光合作用。由于叶

的光合作用学生研究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采取了描述科学家进行实验的过

程,让学生间接获取科学家所证实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间接学习也是获取知识

的有效方法。

三、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植物需要哪些养料,了解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四、活动过程

(-)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的食物来自于动物与植物,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植物。那么,

植物的养料来自哪里?是谁为植物制造了养料?

(二)开展探究活动

1、研究植物的叶。

(1)讨论: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设想:能不能把叶子的绿色去掉。如果能,再观察研究去掉的是什么物

质。

(3)演示实验:除掉叶绿体的实验。

(4)借助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知道叶子内含有叶绿体。

2、了解科学家的实验。

(1)出示资料卡:阅读了解科学家的实验。

(2)讨论: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展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并结合卡通图示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

(三)自由活动

通过实例让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拓展活动

1、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几个实验证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试试看。

2、引导设计实验方案。

3、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1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了解茎的多样性与它的功能

2.初步会根据茎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3.培养探究植物茎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茎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和茎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还是带来了葱和芹菜,我们要来研究一下植物的茎

谁来说说,植物的茎长在哪里?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挂图观察,得出结论

1.出示向日葵的图

观察向日葵的茎,它有什么特点?

2.出示番薯的图

观察番薯的茎,它有什么特点?

3.出示葡萄的图

观察葡萄的茎,它有什么特点?

4出示牵牛花的图

观察牵牛花的茎,它有什么特点?

得出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的结论:

(二).联系实际,拓宽视野

明白了什么是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你能不能说一说,我们P31课本

中,哪些植物是,匍匐茎,,,哪些植物是缠绕茎?哪些植物是攀缘茎?哪些植物是

直立茎?

指若干名说

(三).实验:茎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指名说)

植物的茎还有什么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P28:准备两个烧瓶,在烧瓶中注入

同样多的水,在一只烧瓶中加上几滴红墨水,并在烧瓶内插一支金叶女贞.20分钟

后,把枝条横切和纵切,可以看到切面上有许多染红的部分这是为什么?

有的植物的茎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叫变态茎,里面贮藏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如

仙人掌,马铃薯等.

还有的茎很奇怪把它折了,用杆插法还有再长的功能如杨柳,马铃薯等

三.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让学生口述这节课的内容

四.布置课下探究

调查了解,对植物实施环割技术有哪益处

教学反思: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

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

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科学。

3、学生能感知热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会上升的性质。

活动准备:

大塑料袋、纸蛇、纸伞、蜡烛、火柴、蒸发皿、瓶装酒精、实验记录表、课

件。

嘱生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录像,请大家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热气球图片和点火升空的录像。

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关于热气球,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

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关热气球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

来研究:点火后,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板书课题: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设计意图:把研究的问题定位在:点火后,热气球为什么升起来,缩小了

探究的范围,使探究主题更加明确。]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热气球会上升的秘密

一)提出猜想

1、谈话:同学们猜一猜,点火后,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

2、生猜测:点火后有热气,热气会把热气球顶上去。

为什么这样猜测?

[设计意图:1、让学生明白猜测也是需要依据的;2、唤起学生的一些生活

感知,比如:刚出笼的馒头热气腾腾,烟囱的烟向上冒出……]

3、师补充讲述:你的这种猜想包含有两个方面:

(1)点火后有“热气”

(2)“热气”会升上去板书猜想。

3、师讲述:猜测很重要,可是,科学研究不能光靠猜测,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充分感知热空气的存在。

1、谈话:点火后有“热气”吗?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呢?

2、鼓励学生大胆说方法:如用手感觉、用空瓶上套气球来观察……

3、一生上前示范用手感觉的方法,师提示:当未点火时,蜡烛上方有什么?

师故意问:没看见空气呀?为什么说有空气?

[设计意图:1、巩固学生对空气的感性认识,空气是看不见,它无所不在;

2、为学生认识“热气”就是受热的空气做铺垫]

4、各小组选择简单的方法来实验

5、汇报:说一说,在刚才实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小结:通过亲身实验,证明了点火后,确实有热气。热气也就是受热了的

空气,简称热空气。〈板书:热空气〉

三)实验探究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

1、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还感受到热空气在向上升〈顶〉,热空气真

的会向上升吗?

2、出示实验材料,并简介示范蒸发皿、酒精的用法:[提示注意安全用火。

一旦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住]

你能否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呢?

3、生设计方案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分组实验探究,填写实验记录表

现象

时间

塑料袋是怎样的?手有什么感觉

点火前

点火后

松手后

[设计意图:J用记录来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和感受空气受热后的体积变化、

轻重变化、运动情况等]

6、汇报:说一说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生带记录表于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7、小组讨论:点火后塑料袋胀大了,说明了什么?

塑料袋胀大时,手有种被向上拉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一一板书: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在上升〉

8、引导生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热

空气上升时就会让塑料袋升上去。

四)继续用实验验证热空气上升的性质

1、谈话: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出示实验材料),看哪组最

先利用它们让纸蛇、纸伞转动起来。

2、生实验汇报

3、讨论:纸蛇、纸伞为什么能转起来?

4、引导生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热

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纸蛇、纸伞转动。这组实验再次验证了热空气会上升的性

质。

[设计意图:单一的结论作为科学依据太单薄,科学结论需要多次验证。]

五)释疑:现在谁来解释一下,点火后,热气球为什么能升起来?

生答。师评价。

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讲述:热气球是利用了热空气的的原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这一

原理?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热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课件)

3、谈话:热空气为人类做了很多事情,你都搜集到哪些有关的资料呢?

4、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师补充展示相关资料课件。

四、拓展:

谈话:这节课,大家研究得很认真,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充分感受到了热空

气,还知道了热气球上升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

热气球上升除了需要热空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吗?课下可以通过实验或者

查阅资料等方式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热气球上升的秘密进行比较全面的探究。]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

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探究活动力图让学生通过玩充气玩具,观察玩具的特征,感受充气玩具里面

的科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知道科学并

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准备各种球和其他充气玩具,以及制作气球玩具所用到的材料,如:

各种球、布条、铁丝、废弃的光盘、塑料管、筷子、小刀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玩自己带来的各种充气玩具,选择几个玩得好的同学到讲台上表演,

从而提出有关充气玩具问题。

(二)探究活动

1、玩皮球。

(1)分别玩一玩自己带来的球,在玩时看有什么发现?

(2)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找两个同学到讲台前玩老师准备的球,一个充气多,一个充气少,其余同学观察,

看有什么发现?

(3)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寻找怎样才能使球弹得更高的方法。

(5)师生小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玩气球。

(1)提出活动任务一玩气球。

(2)学生玩气球。

(3)汇报交流玩法,说出自己的发现。

(4)师生小结。

(三)自由活动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充气物品。

生活中,有许多充气玩具和物品,你玩过或看过哪些?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他们

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活动

做个玩具手枪。

1、小组合作制作。

2、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3、玩一玩自己的小手枪。

4、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手枪射程最远。

教学反思:

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小火箭,并不断改进作品。

2、合作交流,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

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可乐瓶、双面胶、白乳胶、硬纸片、气筒等。(开放式的火箭做法,可以五花

八门)

活动过程

活动一:它们为什么能飞上天

利用多媒体展示:升空的飞机;正在发射的运载火箭;节日的礼花等视频。

(提示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反冲原理应用的资料,初步了解火箭的结

构,为制作火箭做铺垫。)

活动二:制作小火箭

制作材料:用大号塑料白猫洗洁精空瓶1只,200X150(mm)卡纸1张,白胶,

即时贴。

制作方法

1、在卡纸上按图一画下火箭箭身的展开图后,剪下卷折成一个锥体。2、用

余下的卡纸照图二画图后折成尾翼,照样做3—4只,然后等距离粘贴在火箭筒圆

锥体的下端。3、用彩色即时贴给做好的火箭装饰一番,并给自己的小火箭起一个

有意义的名字,贴上命名的标记。4、把洗洁精洗净,甩去瓶内残留的水分,做发

射台。瓶内留有水分,发射时会喷潮箭体而影响发射效果。5、将做好的小火箭

套在作为发射台的洗洁精瓶瓶口上,手捏瓶身,火箭立刻“嗖”的一声窜上空中。

原理,瓶内充满着空气,手捏塑料瓶,瓶内空气受压迫,由细小喷嘴急速喷出,

产生强大的气流把火箭推上天空。

活动三:放飞小火箭。

1、选择空旷的场地,天气清朗,无风。

2、及时发现小火箭的不足,改进它。

活动四:拓展活动。师生约定时间,进行放飞火箭比赛。

(本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制作火箭的诱导。拓展工作很重要。)

教学反思: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研究过程

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

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实验导入。教师演示瓶子“吞”鸡蛋的实验,进而提出问题:瓶子为什么会

吞鸡蛋?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瓶子为什么会吞鸡蛋?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瓶子吞鸡蛋、倒扣玻璃杯、压力挂钩、钢笔吸墨

水的实验,让每个小组重点做其中一个实验。

(2)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3)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

(4)组间交流,总结大气压力的定义。

2、探究大气压力的方向。

(1)继续做倒扣玻璃杯实验,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

个方向。

(2)交流实验现象。

三、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1、师生小结: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人们利用大气压力做了哪些事情?

四、布置课下探究

你怎样让瓶子将鸡蛋“吐”出来?

教学反思:

17水流有力量

一、教学目标

(-)学生经过探究,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合理地利用这一点,可以

造福人类,流动的水还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知道小水轮转得快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兴趣,了解祖先

利用水的方法,渗透德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小水轮(水车)转动快的方法

难点:人类对流动水的利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一)水槽、小水轮、抹布、水杯、记录单、方座支架、底部开小孔和开大

孔的易拉罐等

(二)视频资料

2.洪水灾害。

七、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我今天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叶轮),观察它有几部分构成?

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小水轮转动?

学生思考、回答并演示,可能提出:用嘴吹、用手拨动、用水冲等。

学生观察(可借助投影介绍)请看这个装置(投影出示:水车),你认识吗?

它有什么用?怎样工作的?

为了让水车转动快一些,古人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过渡语:为了便于研究,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一只小水轮(出示)来模拟水车

提出问题:

教师问:谁能让小水轮转得快?

你打算怎样进行实验?小组内同学商量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教师的预设:

1、用杯子舀满水快速倒下;

2、慢慢倒下;

3^不急不慢倒下;

4、用杯子舀水冲在叶片上;

5、杯子拿高点;

6、几种方法一起尝试;

7、没有想到什么办法;

学生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尝试设计实验

教师谈话:请你们试一试,(1)指导、演示:用水冲时,为防止水溅到桌

上,可以把叶轮固定在方座支架上;(2)提示:把你们的做法和研究发现用文字

或画图的方式记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情况

汇报实验情况:

教师对学生汇报情况的预设:

1水量大、流得快,小水轮转得快;

2同一个杯子,抬得高水轮转动得快;

3水冲到叶片离轴远的地方,水轮转动得快;

4以上三种做法都用到,水轮转动得快;

5水冲到轴上水轮不转。

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发现?

(注:组织学生边汇报边演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给予板书及正确概念指导。)

思考、回答

教师谈话:通过你们的研究,你认为如怎样才能让小水轮转动的最快呢?

师生提炼、概括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研究中,你认为小水轮的转动需要力量(板书)吗?谁推动了

它转动?(水)

什么样的水?流动的水

教师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流动的水可以带动水轮转动,古人用这个道理制成水车汲水灌溉,流动的

水还有什么用呢?

关于人们利用流动的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看一看。

谈话:流动的水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途,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巩固应用

课堂小结:

流量大、水位高……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2.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传导。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

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一传导的方式传递;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本课

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壶、锅、熨斗等,哪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

哪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

分。

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四、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

导的应用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

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

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

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

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

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

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

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