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2024年统编版新七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1页
《论语》阅读-2024年统编版新七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2页
《论语》阅读-2024年统编版新七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3页
《论语》阅读-2024年统编版新七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4页
《论语》阅读-2024年统编版新七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讲《论语》阅读

T模块导航AT学习目标A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2.学习《论语》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六大考点)3.联系自身实际,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

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

《论语》介绍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之一。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

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曾子: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人物介绍物。

颜回: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论语》阅读卜子夏: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儒家学派产生于先秦,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汉代后,儒家成为中

儒家学派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后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

子、曾子。

读准节奏

文本解读------原文一注释一译文一一解读

字词标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一词多义一词的活用

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

主题归纳------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2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6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

一、《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

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合《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益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其

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

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

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

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

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名人之首。

子的含义: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子”是其中的一个爵位。

“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尊称。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

“孔门十哲”:子渊(颜回)、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端木赐)、子路(仲由)、子我(宰

予)、子游、子夏。

其他人物

1.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

名参(sh@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

字子渊,鲁国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

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3.卜子夏(前507年一前420)

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

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

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三、儒家学派

一儒家学派产生于先秦,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中国社会

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后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曾子。

四、《论语》选读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读准节奏(见上)

(-)文本解读

[原文1子旦:“学/而时习之,丕亦/递(yu®)乎?有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也/而不停亦

tin),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④[愠]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

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读】本章共三句话,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

与''习”结合起来。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

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原文]曾子旦:“晋耳/后覆查身:为人谋/面丕忠坐?与朋友交/而丕便士?佳/丕叉坐?”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解读】本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从“急目后覆至爱“为△■迷运丕、忠乎L”可以看出在修养

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从“与朋友久/池丕箧变?「’可

以看出古人也有朋友相处应讲究诚信,今人更应如此。

[原文]子旦:“吾土有互/而走于蒙,二十/面生,用土/而丕惑,互土/而先天金,左士/面耳顺,土

土/而丛,4所欲,丕遂筵。”

【注释】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⑦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

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解读】本章讲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

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原文】子曰:“温莒而知新,可必为师矣。二

【注释】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读】本章讲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和“知新”是紧密联系的。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

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用,思而不学/则举。”

【注释】

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解读】本章讲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

偏废。

[原文]子旦:“贤谈,国也!一堇食,一瓢饮,在牍巷,一人/不举其忧,一㈣也/丕政其医。一一18.度裁

旦也

【注释】

①[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③[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读】本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

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原文]子旦;___“知之翥/丕如拿之意2一龙之置/丕期盅之置

【注释】

①[好]喜欢,爱好。

②[乐]以……为乐趣。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的人。”

【解读】本章讲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学习有三种境界一一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原文]子旦::'饭琬食,饮左,图肱/面枕之,乐/亦在/其史矣。丕义/面/宣且贵,,我/如浮云

【注释】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②[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③[于]介词,对,对于。

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解读】本章讲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亦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孔子这是在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

有自警的意味。

[原文]子旦:「w人行,於有/我师焉。(111揉112]其善意/而丛之,其丕善意/而改之

【注释】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

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解读】本章谈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

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

“二人任,必有/我师遹”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一个“择”

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

自己需要的东西。

【原文】子在川上旦:“逝者如题夫,丕令昼夜。”

【注释】

①[川上]河边。川,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fii),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

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解读】本章讲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

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

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

[原文]子旦:."W军/可夺帅也,理夫/丕可奎志也。”

【注释】

①[三军]指军队。

②[夺]改变。

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解读】本章意在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

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原文]子夏日:“博学/而务志,切问/而近思,怎在其中矣”

【注释】

①[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④[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

其中了。

【解读】本章再次提到学习方法一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

“近思”中产生。

(三)字词梳理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1.学而町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4.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6.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泛指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志:志于学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

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承接)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三十而立表修饰

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5.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四)主题归纳

选读的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

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

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

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

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2.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

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

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3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

教材习题01.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6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温敌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为政》)

③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日:“博学而芍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考点一实词理解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旗:

(2)博学而写志:

考点二一词多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学则不思则罔/人不知画不愠B.择其善者而丛之/一狼仍丛

C.匹夫不可夺本也/非淡泊无以明有D.博学而笃志/非学无以广才

考点三句子翻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考点四朗读停顿

4.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考点五理解填空

5.阅读选文,我们可以概括:学习的方法是温故知新和—,学习的态度是—和谦虚。

G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

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它与《》《》《—》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者。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

3.(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书其不善者而改?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D.与人交则不信乎思加不学则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告诉我们认知和兴趣是成正比的,这里强调了“乐之”

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B.“一箪食,一瓢饮”,“三军可夺帅也''二则都是讲个人修为,前者讲的是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后者讲

的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则说明在孔子眼中,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

境。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则强调学习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发生。见人之善就学,是虚

心好学的精神;见人之不善就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境界。

5.根据《〈论语〉十二章》按要求填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o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o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o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三隹吾身

(2)四十而不零

(3)逝者如期夫

(4)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

7.选出下列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A.学而不思/则罔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三军可/夺帅也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请就选文第①则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论语•为政》)

子日:“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不之者

(3)诲汶知之乎

(4)审不知人也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

含义例句语句带来的启发

了解人不知而不愠(1)________

知道(2)________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智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吊。”(《为政》)

③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多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子日:“由咒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乃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③也。“(《为政》)

子贡问日:“孔文子④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⑤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

长》)

子日:“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注释】①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②女:同“汝”,你。③知:同“智”,聪明,智慧。④孔

文子:卫国大夫孔圉(口),“文”是谥号。⑤敏:敏捷,勤勉。⑥识(zhi):记住。⑦厌:满足。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故

(2)殆

(3)从

(4)为

1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两篇选文总体上都是从学习的A_______和B____________方面来表述观点,这是两文段的相同之处,

但是【甲】文中有一章观点的侧重点不同于其他章,请写出这一章的序号C,并写出这一章侧

重从D方面来表达的观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解,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军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节选自《论语・学而》)

【注释】①有子:孔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