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之思想情感价值观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1页
诗歌阅读之思想情感价值观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2页
诗歌阅读之思想情感价值观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3页
诗歌阅读之思想情感价值观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4页
诗歌阅读之思想情感价值观 答题模版-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24诗歌阅读之思想情感价值观

@@@@

【考纲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价值观”主要是指:①理解全诗的主旨。看全诗表

达了什么感情,或阐述了什么哲理,或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有什么总结性的

句子。②评价诗歌的意义。可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或指出该诗的时代局限,或

就前人对该诗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考查其实是逢年必考的,只是它提问的方式各种各样,读懂一首诗歌你首先

就要弄清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无论是鉴赏形象、语言还有

技巧,诗歌都是为表达情感和价值观来服务的。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从知人

论世、标题、意象、奠定感情基调的首句、卒章显志或者以景结情的尾句、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间接抒

情的诗句等等,都可以分析出诗歌的思想情感价值观。

年份卷别篇目/文本情境题号考点素养要求

题材

2023新高考《答友这首诗诗人说明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①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

1卷想获得学问的真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

人论需要回归本源。的能力

16

学》哲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②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

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

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

理诗能力。

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

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新高考《湖上通过景物描写来表15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①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

2卷达诗人自己内心的能力

晚归》宁静闲适。项是②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

林逋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

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

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

新高考《醉落这首诗由南山寻春,15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①掌握古代诗歌基本知

2022I卷魄•人鼓励人们对幸福和项识,鉴赏其语言的独有特

日南山美好的不息追求,要征。

约应提懂得长幼之序,懂得②具备形象思维、直觉思

刑懋天理人伦等做人的维能力,能结合古代诗歌

16下阕发表议论,简要分析

之》哲道理。“言简义丰”的特点展

做人的道理

理诗开合理想象,读出古代诗

歌丰富的意蕴。

③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

能力,概括诗歌表达的做

人道理。

新高考《寄江这首诗写杨巨源委15理解诗句内容,赏析写法①掌握古代诗歌基本知

I卷州白司婉劝告有人白居易整体理解诗人的情感态识,鉴赏其语言的独有特

2021马》/寄不要因贬谪而消沉,16度征。

赠诗身处盆浦江仍要豁②具备形象思维、直觉思

达乐观。维能力,能结合古代诗歌

新高考《赠另这首诗写杜甫赞赏理解诗句内容,赏析诗歌“言简义丰”的特点展

I卷郑炼赴郑炼的诗作,为与友15的情感和语言风格。开合理想象,读出古代诗

襄阳》/人离别难以再见而歌丰富的意蕴。

赠别诗悲伤,同时表达了诗③掌握古代诗歌的常用

16景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

人为国家战事担忧艺术手法及诗人常见的

面的作用。

的情感。艺术风格,并具有一定的

理解和鉴赏能力。

新高考《赠赵这首诗是韩驹赠给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

2020④感受诗歌中的形象,热

n卷伯鱼后学赵伯鱼的,全诗15的形象、写法。

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节较长,节选部分以谈

文精神,达到发展个性及

选)》/诗为主,除肯定赵伯

健全人格的目的。

赠别诗鱼勤奋好学、方法正

确外,韩驹阐明了他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根据

学诗的方法,那就是16要求概括要点。

“学诗如初学禅”。

一、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常用语汇

L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苦、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孤寂、报国无

门之激愤(愤懑)、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壮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

之怡然自乐、黑暗官场之揭露、离别思念之感伤、贬官谪居之怨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伤等。

2.悲情:感伤、忧愁、伤感、恫怅、怅惘、寂寞、孤独、烦闷、郁闷、抑郁、激愤、愤懑、悲愤、怨

恨、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蔑视权贵、借古讽今、愤世嫉俗、怀古伤今、惜春伤秋(互文)、羁旅

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等。

3.乐情:愉悦、欣喜、激昂、奔放、乐观、豁达、迷恋、恬淡、闲适、欢乐、仰慕、坚守节操、归隐

田园、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4.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

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等。

二、诗歌情感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三、思想感情的四种考查方式:

1.概括。考查途径:①理解诗歌特定语句的含意;②根据诗歌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复

杂的)思想感情;③总结、归纳诗歌的主旨。概括思想情感为考查重点。

2.分析。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3.评价。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4.启示。对诗歌阐释道理的认识及受到的启示。常用提问方式: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

有何启示?诗中阐明一个……道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诗中,作者认为……,对此,你是如何认识

的?

四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一一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诗词的标题往往会隐含某些信息,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判断诗词的题材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

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托物言志诗等),从而初步判断诗词的情感方向。如《送子由使契丹》,

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诗,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这类诗歌通常抒发的情感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安慰勉励,借友人

表达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该诗的作者是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

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再如《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

进士就试”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

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

【技巧点拨】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

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

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

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

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

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

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

只有看了题目一一《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

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

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一一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

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

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

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

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

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

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

又是解题的要素。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是指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诗词的情感内容。

①情感词,指能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如2020年全国I卷“不怕江花不满枝”中“不怕”一词,表达了

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展望。②意象词,指诗词中表示意象的词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明诗词的情感态度。抓住

诗词中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内容。如2019年浙江卷“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中的“竹”“书”等意象,表明主人品味高雅;2019

年全国H卷“吹木风传雁夜魂”中“雁”这一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取得功名的渴望。③修饰词,指对诗词中的

意象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找到这些词语,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给我们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意境;2020年全国H卷“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

千秋纸上尘”中的“岂”“独”二字,强调了作者对“史书”的态度,认为史书不过是故纸堆,并不能真正表达

出历代高贤的品格;2019年天津卷“我生苦飘零”中的“苦”字,写出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

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及情感基调。有一些高考试题会出现序文,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

序文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同样,作品的

注释对作品的理解也会起到关键作用,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它们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甚至还可

能暗示题目答案。作为高考试题,如果注释对诗词的解读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会出现在试卷中。

5、看关键句,

诗词中的关键句是指诗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句子。如诗词中作者进行抒情、议论的

句子,使用某些典故的句子,等等。通过对诗词的分析,结合对这些关键句的理解,就可以确定诗词所表达的具

体情感。如2019年全国n卷《投长沙裴侍郎》的后三联,特别是“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一联,

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2019年江苏卷“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雕名”,用反问的语气表

达了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一、常见诗歌的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

鉴赏、评价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古诗常见的题材分类如下:

1.离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

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

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二首》等。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

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2.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

《定风波•沙湖道中遇》等等。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可归

人咏怀诗大类之中。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

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

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

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诗经》

中的《硕鼠》《伐檀》,自居易的《卖炭翁》,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4.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涛人有高适、

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顽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

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

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

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

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卜李白的《白鹭》、杜甫的

《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

己心志的名篇。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

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李商隐

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卜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等等。

8.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

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

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9.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薮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

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

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

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

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

北固亭怀古》

5.

借助提示诗歌情感的关键词,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找出“情语”,是最准确、快捷的路径。这些“情语”有哪些呢?

①直接标明情感的词语。如“喜”“愁”“悲”等字眼。

②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字眼,它们委婉地提示情感。③描摹色彩、

形态的词,提示了情感内涵,如“绿”“红”等暖色调词,表明心情愉悦。“白”“黄”等冷色调词,暗

示心情伤感。不过,这些词语所标明的乐景有时会反衬哀情。④典故词语暗示深刻复杂的情感。⑤具有独

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时间词:春(含生机或暮春伤春)、秋(常见悲秋)、西风(秋风,含愁情),

节日(向往团圆),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地点词:塞外(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

他乡(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之地(仕途坎坷之意)。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横布②,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

梓州。②槿布:槿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

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

的境界。

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

阔大。

C.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

似的。

D.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槿布”“巴人”“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

非常贴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答:...............................................................................

典例1解析:(DA项,“清新、明快”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

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

雨,树杪百重泉”给人以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

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

句应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2)解答此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丰富的情感

有哪些,“如何表现”一一用了哪些技法。需要注意的是,这首送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语,

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答案:(DA

(2)①前两联写景。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

任的无限欣羡。②第三联叙事。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

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用典。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

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颔联选取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答:...........................................................................

典例2解析:

(1)B项,“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分析错误。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渚是静的,白

云、春草也是静的。门“闲”,寻而不遇,诗人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

默契,不受丝毫纷扰。这里的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充满了静穆淡逸的氛围。

(2)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其情感变化可追随诗人的行走路线去梳理。(首联)诗人顺着莓

苔履痕,一路寻来,履痕屐齿给来访的诗人带来希望和猜想,这时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颔联)然而蓬门

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诗人怅然心绪油然而生。但渚“静”门“闲”,来访的诗人不期然而然

的心境也平静、恬然。(颈联)以景带叙,一路景观,随山转折,缘山探源,林空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

个“随”字引人神游,启发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别有趣味。(尾联)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

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答案:(DB

(2)首联写清幽山径上的履痕给诗人带来会面在即的喜悦,颔联则蕴含着诗人寻访不遇产生的怅然,颈

联则写诗人观察山景后又找到了另外的乐趣,尾联写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味到深层的精神愉悦。

技法点拨

1.知人论世。对人物的身份、经历进行分析,包括诗人自己和诗中描述的对象。诗人的情感一定要含

有诗人对描述对象的情感态度,并且从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句;描述对象的情感一定要立足诗的关键点,

如人物的行为动作等细节。如【典例1】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作为山水田园诗人,诗人描写优美的自然风

光,直接显露的就是对其的赞美和向往,又因为这是友人将要观赏游览到的,诗人自然含有羡慕的情感。

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因为要去任职,所以要恪尽职守,有所作为,从诗人的角度看,这应该是诗人期许的

内容。

2.借景观情。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情感的类别和深浅。

多数景与情有相似性,当然少数也有乐景衬哀情,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需要联系作

者的经历进行分析。

3.咏物传情。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物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如舟、长亭、潘陵、柳岸、镜,

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之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浮云,比喻

在外漂泊的游子;松、竹、梅,象征高洁超俗的品行。

4.缘事析情。①据“事”探“情”。考生要根据“事”的属性,探究“情”的类别。通常情况下,“事”

喜则“情”喜,“事”悲则“情”悲。②按“点”索“技”。如果选的“点”与“点”之间有对比度,那

就用了衬托、铺垫或者对比等表达技巧;如果叙述中还穿插了评论,那就是述评结合。③“细”中见“奇”。

考生要抓住叙事中的细节去窥探诗人丰富的情感,欣赏其与众不同的奇特效果。

5.典故抒情。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首先需要增加积累,尤其是熟悉、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等;其次是将典故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同时,要特别注意典故的正用和反用。如【典例1】

中的典故就是正用。

6.时空显情。①一定要分清是现实还是往昔,或者是设想将来。②分清是此地诗人自己面对的景象还

是另一个地方友人面对的景象,即分清景象的虚实。如【典例1】,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是诗人畅想友人

将要面对的,诗人自然含有羡慕和勉励之情。③分析情感的变化,尤其要注意表现时空变化的词语。如【典

例2】,“经行处”“静渚”“闲门”“松色”“随山”“水源”这些词语都表明诗人“寻”的地点的变化,

其情感变化也要沿着诗人的脚步进行分析。

7.题材明情。结合诗歌题材了解惯常表达的情感,并利用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来推测作者的情感。如送

别诗,常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关切、安慰、担忧、勉励等情感,而【典例1】《送梓州李使君》这首诗

中,描写的景色是优美的,叙述的事件是美好的,所以整首诗没有不舍和担忧,而是勉励。

8.词语定情。诗歌中表达情感的词,大都起到奠定诗歌感情基调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如[典例2]

中的“闲”,冲淡了来访不遇的惆怅。

实践体会: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其五十九)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步骤一)

②以荷花自喻,描写了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高洁的品格,空前绝世的美丽,却因“结

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凋零之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