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2.某生态农场尝试散养山羊以提高羊肉的品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分析该农场生物种间关系时绘出图甲,并进一步分析出了鼠的能量流向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B.大量捕杀鼠,会造成蛇的数量减少C.图乙中B表示鼠的同化量D.图乙中下一个营养级摄入的能量约占鼠摄入量的10—20%3.下图为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操作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应在豌豆自然成熟开花时进行B.步骤①、②操作完成后,植株A无需套袋,植株B需要套袋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由F1得到F2的过程无需进行步骤①②操作D.图中操作体现的杂交组合是含♂高茎×♀矮茎4.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皮肤上常会长出“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的细胞内()A.代谢速率加快 B.色素积累增多C.细胞核的体积减小 D.水分增多5.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A.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B.调节代谢 C.携带遗传信息 D.储存能量6.如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温度的关系。反应中最适温度是图中()A.a点 B.b点 C.c点 D.d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地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颤”,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不同浓度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所示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①00.181.5622.7②0.050.291.3723.1③10.571.0826.9④21.050.7636.4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第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变化。(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长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_____有关。9.(10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联系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各序号所示的含碳物质中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序号和物质),为了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的两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C同化的能量除了呼吸消耗量,剩余的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我国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院士曾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某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_____。(2)退耕还林后的地区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其中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其意义是_____。(3)请依据曲线图,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_____。(4)经研究调查发现,群条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____。11.(15分)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3)突变是指______和_____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痛觉是由于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拔牙时注射的局部麻醉药可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从而使神经冲动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也就无法形成痛觉。,故选A.2、B【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解】A、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大量捕杀鼠,会导致蛇的食物减少,同时猫头鹰会更多的捕食蛇,从而造成蛇的数量减少,B正确;C、图乙中A表示鼠的同化量,B表鼠自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D、图乙中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占鼠同化量的10—20%,D错误。故选B。3、C【解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豌豆的特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题图分析,图中①为去雄操作;②为授粉操作。【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因此,杂交实验中,须在花蕾期(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①操作,A错误;B、步骤①、②操作完成后,植株A需套袋,植株B无需套袋,这样可以避免母本接受外来的花粉,B错误;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由于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因此经过F1自交获得到F2的过程无需进行步骤①②操作,C正确;D、根据接受去雄操作的是母本,可推测图中操作体现的杂交组合是♂矮茎×♀高茎,D错误。故选C。4、B【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细胞衰老后,细胞中色素逐渐积累,因此老年人的皮肤上会出现“老年斑”,B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A正确;B、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B正确;C、核酸携带有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不属于脂质的功能,C错误;D、脂质中的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D正确。故选C。6、A【解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题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温度的关系。反应速度越快说明酶活性越高,温度在d→a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温度为a时,酶活性最强;温度在a→b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故反应中最适温度是图中的a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等于(3)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4)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当病毒刺激机体细胞,使机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该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其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随后下丘脑分泌激素甲,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激素乙,即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下丘脑还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骨骼肌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和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收缩,减少散热。【小问1详解】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通过骨骼肌收缩产热,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同时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因此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小问3详解】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小问4详解】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8、(1)①.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②.④(2)①.突触间隙②.电位(3)慢(4)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解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出前膜,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神经递质作用完后,会被相关的酶水解,产物之一是胆碱。2、分析图表:实验自变量为醋酸铅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测的指标为大鼠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小问1详解】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④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最弱。【小问2详解】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ACh发挥完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胆碱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小问3详解】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小问4详解】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点睛】本题以实验为出发点,考查学生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只要认真读题和审题,在题干和表格中可以找得到相关的答案,对突触的考查十分基础,学生只要牢固掌握了,便可回答正确。9、(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生产者和分解者(3).①②③④⑦为二氧化碳、⑤⑥为含碳有机物(4).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增加A的量加强二氧化碳的固定(5).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6).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7).生物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减缓温室效应的核心内容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要减少来路,增加去路,即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植树造林,增加值被,或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另增加去路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以增加光合作用的的消耗,从而使二氧化碳减少。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题图分析: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E为大气中CO2库。【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其中生产者将光能固定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或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两者是联系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成分。(2)图中指向E的箭头最多,所以E代表大气中CO2库,而E只指向A,故A代表生产者,D、C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B代表生产者。由于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碳循环的形式为CO2,所以①②③④⑦代表二氧化碳,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因此⑤⑥代表含碳有机物。(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而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4)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只有A→D→C,生物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不能有效抵抗外界的影响,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10、(1)①.次生②.物种数目(2)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a间丰富度下降,30a后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4)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导致群落演替过程中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小问2详解】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