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四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定远县四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定远县四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定远县四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定远县四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四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DNA分子中有20%的胞嘧啶,以该DNA分子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链中有40个腺嘌呤,占该mRNA链的20%。若该DNA分子复制3次,则第3次复制需要的胸腺嘧啶数为()A.320个 B.560个 C.480个 D.840个2.牛胚胎移植试验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供体超数排卵→②配种→③胚胎收集→④________→⑤胚胎移植→⑥子代小牛A.①过程需要注射有关激素,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并完成减数分裂B.③过程是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与子宫建立了组织上的联系为前提C.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囊胚或原肠胚D.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受体生理状况是否一致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模型法,如“S”型曲线就是构建的物理模型B.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不会相同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很多,如阳光对优势植物的形成非常重要4.有资料显示,在非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有人认为这种人的血红蛋白可能与正常人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人的有一定差异。为证实这种猜想,需对携带者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而检测前需要分离得到这种血红蛋白。利用凝胶色谱法提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携带者(Aa)的血红蛋白时,不正确是()A.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不同大小的分子所经的路径不同而得以分离B.目前经常使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等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大分子物质后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先被洗脱出来5.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对害虫A的防治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对害虫A的防治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6.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的活化离不开病原体及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B.B细胞受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自身的增殖、分化C.突破第一、二道防线的病原体,只需要体液免疫即可及时清除D.当抗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7.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可以与细胞外液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B.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D.若婴儿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②处的液体会减少8.(10分)如图是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②③B.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大于②的渗透压C.②中含有甲状腺激素、多巴胺、氨基酸、消化酶等物质D.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进行治疗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图1中的哪一段?_____。(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段(填字母)。图一中C1D1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2中的_____段变化相同。(3)图3~图5能够在同一生物体内发生么?_____(能或不能)。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4)图3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①和⑤是同源染色体么?_____(是或不是)。10.(14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除了表中的各成分外,该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有______。(2)依表中数据可以确定:______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甲为______消费者;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3)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具有______的特点。(4)一年内输入该生态系统第四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包括______。11.(14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请回答问题:(1)IAV必须在_____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_____道防线。除此防卫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功能。(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并别如图1和图2所示。①实验组小鼠应用_____饲料饲喂。②分析图1结果显示_____,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_____,而γT细胞的数量_____。研究人员推测,_____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12.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由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a会增多,经_____运输到靶细胞。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转换成动作电位传至_____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同时刺激_____释放_____(填激素b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3)运动员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_____;运动后,下丘脑分泌的_____减少,导致激素c、激素d合成和分泌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4)机体内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结合,使DNA双链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RNA分子。转录时,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中的A(腺嘌呤)一定与RNA中的U(尿嘧啶)配对,T(胸腺嘧啶)一定与RNA中的A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复制时,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详解】分析题意可知,mRNA中有40个A,占mRNA链的20%,则DNA的模板链中有40个T,占模板链的20%,该DNA分子共有400个碱基。该DNA分子中有20%的C,由于T+C=A+G=50%,该DNA分子中含有T=30%,即共有T为400×30%=120。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需要的胸腺嘧啶数为(23-22)×120=480个,ABD错误,C正确。故选C。2、D【解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2)配种或人工授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4)对胚胎进行移植;(5)移植后的检查。【详解】①过程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但所获得的卵母细胞还未完成减数分裂,A错误;③过程是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为前提,B错误;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C错误;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供、受体生理状况的一致性,D正确。3、D【解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是演替的催化剂;(2)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模型法,如“S”型曲线就是构建的数学模型,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种群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B错误;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一段时间内单位水体中该鱼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C错误;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很多,如阳光对优势植物的形成非常重要,原因是优势植物因为吸收光能的能力强,所以生长更旺盛而成为优势种,D正确。故选D。4、D【解析】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2、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4、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5、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详解】A、凝胶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所经的路径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A正确;B、目前经常使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等,B正确;C、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C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应后被洗脱出来,D错误。故选D5、C【解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详解】ABC、由题目所给信息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有利于对害虫A的防治,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错误,C正确;D、由“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C。6、A【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B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B细胞受体与抗原结合;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相应表面受体结合,二者均满足时,B细胞可被激活,A正确;B、细胞因子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不是B细胞分泌的,B错误;C、突破第一、二道防线的病原体,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才能即可及时清除,C错误;D、当抗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故选A。7、A【解析】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详解】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人体所有组织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A正确;B、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C、据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错误;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②处组织液的液体会增加,出现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A。8、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④为细胞内液;①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①代表淋巴液,②代表血浆,③代表组织液,④代表细胞内液。②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A错误;B、红细胞应该生活在等渗溶液中,它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等于②的渗透压,B错误;C、②血浆中没有消化酶,C错误;D、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组织液中的水渗透到血浆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1)①.DNA分子的复制②.A1B1(2)①.E2F2②.D2E2(3)①.不能②.卵细胞和极体(4)①.4②.4③.不是【解析】图1所示的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当有染色单体时是2,当没有染色单体时是1。染色单体是伴随着间期DNA复制而形成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含量再从2变为1。图2所示的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最终数量减半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A2B2对应减数分裂I,C2D2对应减数分裂II前中期,D2E2数量暂时加倍的原因是减数分裂II后期着丝粒分裂,E2F2对应减数分裂II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图1所示的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当有染色单体时是2,当没有染色单体时是1,染色单体是伴随着间期DNA复制而形成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含量再从2变为1。所以,A1B1段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的时候,对应图1中的A1B1段;【小问2详解】图2所示的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最终数量减半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A2B2对应减数分裂I,C2D2对应减数分裂II前中期,D2E2数量暂时加倍的原因是减数分裂II后期着丝粒分裂,E2F2对应减数分裂II后期和末期。图5,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图5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II后期的图像,对应图2中的E2F2段。图一中C1D1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与图2中的D2E2段变化相同;【小问3详解】图3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图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为减数分裂I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则为初级精母细胞,而图5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图3~图5不能够在同一生物体内发生。图5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小问4详解】图3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①和⑤不是同源染色体,是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是相同的染色体。1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①.戊②.次级③.种间竞争(3)①.13.48%②.逐级递减(4)(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或流向分解者)以及未利用【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表中成分包含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小问2详解】分析题表,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乙和丙所含能量接近,应该同处第二营养级,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种间竞争。甲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小问3详解】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3.56,输入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为0.48,体现出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0.48÷3.56×100%≈13.48%。【小问4详解】戊为第四营养级,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其输入的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利用以及一年内未利用三个方向。【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1、(1).活细胞(2).二(3).监控和清除(4).高脂肪低糖类(KD)(5).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无明显变化(7).显著增加(8).γT细胞【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因变量是小鼠的生存率。分析图1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详解】(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IAV必须在活的动物细胞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除防卫功能外,免疫系统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2)①实验目的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因此实验组小鼠应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②由图1分析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由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据此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文信息,考查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效果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一步设计实验、分析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