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从先秦到今天史学一直连绵不断。为什么史学能够存在几千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勒高夫在谈到当时热议的“史学危机”问题时指出,“我们希望继续存在和发展,静止等于死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史坛上“新史学”运动连绵不断。从19世纪中后期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提出的“科学化历史”,到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鲁滨孙提出的“新史学”,再到20世纪70年代勒高夫提出的“新史学”,“新史学”运动一波接一波地出现。每一波“新史学”都认为现有史学有重大缺陷,必须改进。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新史学”运动也一浪接一浪。“新史学”这个口号是梁启超在1903年第一次提出的,接下来有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兴起,以后又是新中国的“革命史学”,到了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海峡两岸都出现了新一波的“新史学”。在21世纪,更新的“新史学”仍然不断涌现,比如全球史、加州学派、华南学派等,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史学家希望创新的意识和努力。“新史学”之所以不断出现,是因为史学家们深有同感:现在的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对过去的最好解释,所以必须创新。史学的创新,包括史料、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史学和文学、哲学不同,史学研究必须以充分、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在史料方面,今天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可以称之为“史料革命”。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史料,在数量上是以往学者能够看到的史料的若干倍。这些前人所不知的史料也可称为新史料。新史料的大量出现和继续大量出现,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诸多前人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面相。要创新,就要使用新方法、新理论。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里倡导史学革命,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史学“徒知有史学,而不知史学与他学之关系也”。因此,“新史学”研究应当“取诸学之公理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那么,新方法、新理论从何而来呢?一个人不可能关在房间里自己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说:“一个人如果经常去了解他所在的社会或今天的全球经济中产生的新思想,他产生新创意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反之,被隔绝起来的个人或许能在某些时点上突然产生一些创意,但此后就少有了。经济学家兼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用鲁滨孙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社会中获取灵感,一个人能产生的思想少得可怜”。史学要创新,就要摒弃封闭心态,充分利用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知识。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真正的创新,必须以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财富为基础。就中国经济史来看,中国过去只有食货学,没有经济史学。中国经济史学是1903年以后才有的,由海外引入。只有把握国际经济史学的主流学术,才能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学术资源。应当强调的是,国际经济史学的主流学术并非一成不变。一方面,它具有西方渊源与西方背景;另一方面,它在长期发展中也在不断科学化,这一科学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超越西方局限的过程。可见,国际主流学术往往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态度是充分汲取其合理部分,同时对其不合理部分加以改进。(摘编自《创新是史学发展的主旋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史学能不断发展,原因在于学者借鉴了西方的史学研究,并敢于质疑现有的史学。B.新史料的出现可以打破人们对历史的固定看法,还原历史真相,这是史学创新的前提。C.传统史学忽略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但梁启超认为研究学科间关系是史学研究的关键。D.国际经济史学的主流学术具有西方局限,虽在发展中不断科学化,但仍需辩证看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介绍中西方“新史学”的发展,同时也点明了“新史学”运动不断出现的原因在于史学家具有创新意识。B.本文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首段引用勒高夫的话为“新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C.文章从史学与它学的关系和了解社会以及社会上产生的新思想等角度,论述了创新时使用的新方法、新理论的来源。D.文章先从中西方“新史学”运动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创新之于史学的必要性,然后再论述史学创新的基本途径和要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学长期存在、“新史学”不断出现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史学的生命力已成共识。B.史学家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且可以为之不断努力,这能够促进未来新史学运动的发展。C.史学如果要想创新,需要史学家关注新的史料,运用新的理论,并摒弃封闭的心态。D.传统史学家拒绝接受国际史学影响,导致中国1903年前只有食货学而没有经济史学。2.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A.①纸②砚③笔④墨 B.①笔②纸③砚④墨C.①墨②砚③笔④纸 D.①笔②砚③纸④墨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离骚》)。4.下列各项中有关划线句子的修辞表述有误一项是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此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主观主义者“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形象。C.《红楼梦》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形容宝玉,此处运用借喻,“纨绔”指富贵子弟所穿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贵子弟的华美衣着;“膏粱”喻指贵族子弟。D.王涯《秋思赠远》中望月怀人:“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把“新月”比作“蛾眉”,仿佛弯弯的新月牙就像娇妻的蛾眉。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今全球化的最尴尬之处是其几乎让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感到不满。全球化引起了最广泛的不满,这种复杂情况在历史上倒是从未有过,故当前切不可在战术层面小视中美贸易摩擦为“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当然,各方不满的原因是不同的:很多尚未搭上高速增长快车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满,是因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华盛顿共识等政策建议无法让其跃出低收入陷阱;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国内矛盾的加剧;中国等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满,是因为既有的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限制其依靠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国力和改善人民福祉。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不满,旧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给不出有效解决方案的,因为这些不满恰恰是在旧体系下积累和爆发的。平息不满需要有新的关于全球化的制度安排。中国正在追求一种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的新制度体系,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应该如何实现,恐怕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发扬先试验、再推广的务实精神。历史是一座免费的试验场,而新一轮全球化需要有不同于以往的制度安排,否则就可能被逆全球化潮流吞噬掉。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全球化发展路向:中国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合作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美国则继续坚持一家独大的制度构建原则(美国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且正在向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向与“全球化”渐行渐远。美国在十九世纪所保护的是处于上升期的幼稚产业,而现在保护的却是处于滑坡期的落后产能。这种消极的保护主义从长期看只会阻碍美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且与整个世界的利益背道而驰。两种国际贸易领域的制度竞争在全球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经互会只能算是拒绝全球化,不能视作关于全球化的制度竞争)。按照经济学的标准看法,竞争是个好东西,且竞争激烈些好,因为较为激烈的竞争会创造出比垄断时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社会福利。但是再深入一些,如果所有参与竞争的备选方案都是坏选项呢?在挨饿与挨揍之间似乎选什么都不好。于是,看起来一个让人乐于选择的全球治理的新制度体系有赖于中国的奋斗。中国奋斗的成功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良币驱逐劣币,否则就是劣币与劣币之间菜鸡互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自称完全掌握了破解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的方法恐怕是“理性的自负”,但历史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大致的奋斗方向。中国的奋斗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立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合理的平衡点意味着中国应该承担起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在美国正在放弃这一责任的情况下(如美国退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中国更应该积极提供全球公共品。但是,中国主导的全球化需时刻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霸权主义全球化拉开距离,后者既不符合中华传统的天下观,从历史的教训看也是不可持续的。旧的全球治理体系引起广泛的不满,总的原因是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异,以及国家利益至上和国内政治诉求优先(如减少失业、缩小收入差距、维护高水平社会福利)在全球化面前所展现出的刚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选择,那么面对上述约束条件,中国主导的新型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在原则上应该给予各国更充分的政策空间和自由度。就是说,新的制度体系应该起到的是交通规则的作用,在限速范围内,一个司机愿意开得快些还是慢些,就交给人家自由选择吧。(摘编自汪毅霖《“逆全球化”的历史与逻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化的最尴尬之处是其引起了最广泛的不满,几乎让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感到不满,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B.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满足一些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强国力和为人民谋福祉的需要,引起了其不满。C.以往的历史经验说明,新一轮的全球化需有新的制度安排,不然就会被逆全球化潮流吞没。D.在全球化发展路向方面,美国坚持的一家独大的制度构建原则与各国利益相背离,也会阻碍美国经济发展。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当今全球化引起广泛不满为背景,论述了全球化的可能路向及当下中国在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奋斗中所应起到的作用。B.文章兼顾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性。既有立足现实中已存在问题的叙述,还有立足于经济学原理的理性分析。C.文章在比较中美在全球化发展路向上的区别后,点明了全球治理的新制度体系有赖于中国的奋斗。D.最后一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阐释了中国在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中的创新成果还是要根据各国实际国情选择应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破解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但是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先试验,再推广,逐步探索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B.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与中国主导的全球化不同,前者带有霸权主义倾向,后者主张合作共赢。C.虽然激烈的竞争能够创造比垄断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社会福利,但是如果参与竞争的备选方案选项不佳,就需要调整既有方案。D.想要平息当下全球化造成不满就要有新的关于全球化的制度安排。中国主导的给予了各国更多政策空间和自由度的制度体系就是这样的制度安排。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从而确立起无偿献血制度。中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实现了连续20年持续增长。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的30万,2018年则有近1500万。1998年全国采血总量不足500万单位,2018年则有2500余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我国建成了以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为主体,边远县级中心血库为补充,覆盖域乡、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世界卫生组织评价称,中国在无偿献血、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金球前列。尽管无偿献血人次数保持连续增长,但从参与无偿献血的人群结构来看,也出现了明显分布不均。2016年,公务员、高校学生、军人和医务人员每千人口献血率(每千人口中拥有献血人数)分别为69.2、78、55.8和52.5,远高于全国水平。2017年度北京市团体无偿献血前100名中,高校超过一半,前10名中,高校占据9席。而不少民众仍然对献血有诸多误解。很多人表示,不去献血,是担心献血对身体产生副作用。“献血伤元气”“献血上瘾”“献血发胖”“献血传染疾病……各类说法五花入门,“献血损害健康”的观念仍根植在不少人心中,这也使得很多人没有勇气参与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摘编自《中国无偿献血人次20年连增,为何仍有人存献血误区?》)材料二:2019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市血液中心举行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到4月,北京市无偿献血人次数、采血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1%和20.8%,千人口献血率17.3,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北京市无偿献血70%以上来自于全市各个街头献血点,为进一步提升对首都临床用血的保障能力,全市增加和优化献血网点布局,调整了原有的重在商业中心、电子文化市场和中心城区选址建点的传统模式,加强了在交通枢纽、旅游景点、新兴城区增设固定采血点,在季节性的春节公园庙会、大型活动等地点设置临时采血点,同时,不断改善提升采血点设施环境。目前,本市的无偿献血点已有70余个,献血志愿服务站点增加至34个,血液中心接近50个。北京市血液中心还与百度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首都献血”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百度互联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无偿献血小程序、科普短视频、地图导航等多种形式,在线宣传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摘编自蒋若静《千人口献血率北京全国第一》材料三:2019年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活动倡导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张立峰指出,目前,广东省采供血量居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首,千人口献血率为12.5,高于全国10.7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去年,广州市基本保障了全市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实现了年度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采供血量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广州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付涌水指出,“献血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推动着全市医疗事业的发展,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肯定”。他表示,今后几年,广州市将加强尊重和关爱献血者服务工作,加强智能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简化流程;推动无偿献血便民惠民措施,优化血费报销流程,落实《广州市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办法》,实行医院直接减免报销。他还建议,应出台更多对献血者的优息政策,把最实惠的社会资源给予为社会奉献的献血者享有,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推进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摘编自符畅《推动无偿献血便民惠民措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确立无偿献血制度B.输血救人要求民众献血不足献血人群结构分布不均等C.北京市血液中心与百度合作做法搭建“首都献血”服务平台目的宣传无偿献血公益事业D.广州血液中心采取为献血者报销住院费等保障了2018年广州市临床用血量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建成了微盖城乡、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在无偿献血、血液质量安全等方面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B.我国高校师生、医务工作者的献血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受教自程度与无偿献血理念的接受程度呈正向关系。C.受错误观念影响,现阶段有此人仍对献血存在诸多设解,担心其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怕伤元气、怕感染其他的疾病等。D.北京市增加和优化献血网点布局,在交通枢纽等增设了固定采血点,在大型活动等地点设置临时采血点,取得了成效。3.我国应如何推进无偿献血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我国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资源占6%,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年1月)材料二:“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材料三:《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5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2014—2017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B.我国粮食目前仍无法做到完全自给自足,而且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又不断升级,导致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C.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D.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这种资源与人口不对等的现状,使粮食供应格外重要。B.个别普通粮食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和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反映出我国粮食供应的结构问题,需要优化我国粮食供给结构。C.“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D.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平答。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河阳乌重胤表o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想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等同进曰:“道路皆言陛下追光颜等,将与百官高会。且个珂未改,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同轨之会适去,远夷之使未还,遏密弛禁,本为齐人,钟鼓合飨,不施禁内。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憩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开成中,杨嗣复得君,引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固言皆善。三人者居中秉权,乃与郑覃、陈夷行等更持议。一好恶,相影和,朋党益炽矣。珏数辞位,不许。帝尝自谓:“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所当立,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帝新听政,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以本亍寒专分司东都。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俄署淮南节度使。江淮旱,发仓廩赈流民,以军羡储杀半价与人。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节选自《新唐书•李珏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恕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B.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想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C.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懇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D.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恕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在唐代,明经是考试科目,主要考查传统经书的内容,与进士科是并列科目。B.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被召入幕府的人士称幕僚。C.元朔,旧历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文中的“元朔未改”指的是还没改年号。D.太子宾客,是居东宫的太子延请的一批陪同自己从事游赏、宴饮、作诗活动的客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珏相貌非凡,深被赏识。他尚未成年,参加明经科考试,华州刺史李绛认为他额角宽阔,天庭饱满,应该参加进士科考试,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B.李珏劝谏新君,晓以情理。刚登基的穆宗打算将一些地方要员请入朝中宴饮,李珏认为先君去世不久,坟土尚新,大宴群臣违背丧制,是不应该的。C.李珏请辞要职,远离朋党。深得新君信任的杨嗣复将李珏安排在权力的核心位置,与政敌郑覃、陈夷行等人形成对立,李珏几次辞职,但未被批准。D.李珏为政一方,体恤百姓。他任河阳节度使时,停止征收额外和拖欠的赋税;任淮南节度使时遇旱灾,他开仓济民,还将多余的粮食折价卖给百姓。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2)帝新听政,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晟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金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选自陈鳣《续唐书》)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蹈绳墨绳墨:法度B.造次不能道寒暄造次:仓促C.会暑雨班师班师:出征D.倡言重进反倡言:扬言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晟擅长写诗,少举进士,到洛阳,因与洛阳进士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放弃功名,客居赵、魏。B.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被送到金陵后,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因而参与了烈祖受禅称帝之事。C.元宗即位后,孙晟升作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溥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免。D.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周主恼恨他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将他扣留。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2)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4.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述。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D2.B3.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中国史学能不断发展,原因在于学者借鉴了西方的史学研究”错误,第一段“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从先秦到今天史学一直连绵不断。为什么史学能够存在几千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可知在于它是不断创新的。B项,“新史料的出现……这是史学创新的前提”错误,第二段“新史料的大量出现和继续大量出现,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诸多前人不可能看到的历史面相”,可知这是史学创新的前提,没有依据。C项,“但梁启超认为研究学科间关系是史学研究的关键”错误,第三段“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里倡导史学革命,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史学‘徒知有史学,而不知史学与他学之关系也’。因此,‘新史学’研究应当‘取诸学之公理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可知“关键”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错误,第一段“我们希望继续存在和发展,静止等于死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可知不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是揭示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D项,“传统史学家拒绝接受国际史学影响,导致……”错误,最后一段“史学要创新,就要摒弃封闭心态,充分利用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知识”“真正的创新,必须以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财富为基础。就中国经济史来看,中国过去只有食货学,没有经济史学。中国经济史学是1903年以后才有的,由海外引入”,可知“拒绝接受国际史学影响”错误,无中生有。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2、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对联的内容,找到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信息。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中取“梦笔生花”之典,可知是笔联。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中“贵重三都”是巧借“左思《三都赋》出,人皆竞抄,以致洛阳纸贵”之典,可知是纸联。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中以砚喻人,喻人似砚台一样沉稳,是砚联。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用浓雾淡云作喻,俗中见雅,把名墨的特色和用墨者的乐趣表现得极富情韵,是墨联。故选B。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湍、潭、倒、横、太、涕、兮、艰。【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4、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划线句子的修辞表述有误一项”,然后回顾常见修辞的特点,再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分析。C项,“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形容宝玉,此处运用借喻”错误,此处应该是借代手法,“纨绔”是衣着服饰,“膏粱”是饮食,用这些来代指富贵子弟或贵族子弟,体现的是相关性,而不是相似性。故选C。5、1.C2.DE3.示范:《登鹳雀楼》是一首景理交融的小诗。诗歌前两句写所见(即景),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的群山渐渐西沉,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在远处流归大海。画面开阔辽远,气势雄浑。后两句写所思(即理),要进一步看尽远方景物,就需要站得更高些,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景物描写为哲理抒发做铺垫,哲理抒发升华了景物描写的意境,景理交融,天衣无缝。【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错误,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根据题干,此修辞方法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A项,此香指的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B项,此香指的是菡萏香,是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C项,此香指的是海棠花香,是从嗅觉上的感觉,没有用通感的修辞。D项,此香指的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E项,此香指的是雨香,但实际上从嗅觉的角度雨并非香的,此处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故选DE。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和理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①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②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如: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正奔流不息。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6、(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2)士贰其行二三其德(3)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常作客、繁霜鬓、贰、倜傥、发愤、参差。7、1.B2.D3.D【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全球化的最尴尬之处是……”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当今全球化的最尴尬之处”,选项扩大范围;C项,“……不然就会被逆全球化潮流吞没”错误,原文中说“新一轮全球化需要有不同于以往的制度安排,否则就可能被逆全球化潮流吞噬掉”,选项漏掉“可能”,说法太绝对;D项,“……美国坚持的一家独大的制度构建原则与各国利益相背离,也会阻碍美国经济发展”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是“消极的保护主义”阻碍美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利益背道而驰。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最后一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新的制度体系应该起到的是交通规则的作用,在限速范围内,一个司机愿意开得快些还是慢些,就交给人家自由选择吧”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中国主导的给予了各国更多政策空间和自由度的制度体系就是这样的制度安排”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国主导的新型全球治理的制度体系在原则上应该给予各国更充分的政策空间和自由度”可见中国主导的新型全球治理制度体系正在构建过程中,且“给予各国更充分的政策空间和自由度”是建议或设想。故选D。【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8、1.D2.B3.政府政策上:①政府应制定、落实与之相关法律政策,建立激励机制;②加强尊重和关爱献血者服务工作,加强智能化服务、人性化服务;③推动无偿献血便民惠民措施,优化血费报销流程。宣传教育上:①加强科普宜传教育,改变群众对献血的错误观念;②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宣传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硬件建设上:增加和优化献血网点布局,改善提升采血点设施环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为献血者报销住院费等保障了2018年广州市临床用血量”错误,首先“为献血者报销住院费”于文无据,原文表述为“实行医院直接减免报销”;第二,“保障了2018年广州市临床用血量”的原因文中并没有说明。

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高校师生”错,原文为“高校学生”,并不包括高校的教师;且医务工作者献血率高,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与职业认知有一定的关系。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应如何推进无偿献血工作”。通过材料一“不少民众仍然对献血有诸多误解。很多人表示,不去献血,是担心献血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和材料二中“北京市血液中心还与百度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等多种形式,在线宣传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可知,应加强献血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改变群众对献血的错误观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通过材料三中“今后几年,广州市将加强尊重和关爱献血者服务工作……实行医院直接减免报销。他还建议……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推进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可知,应采取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尊重和关爱献血者服务工作,推动无偿献血便民惠民措施,优化血费报销流程等措施让献血群众得到实惠。9、1.A2.C3.①严守耕地面积底线,保护耕地质量;②加强国际合作,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③发展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生产。【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选项所说“多年连续增产”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中只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并无涉及“多年连续增产”。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C项,曲解文意,据材料,“补足”指补充耕地,“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是保护耕地质量的措施。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材料一,主要讲述了全球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如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第三自然段“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第四自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材料二,主要讲了农业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的问题。答案第一点在材料二中有明确的表述:一是“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即要保证足够的农业耕地面积建设。二是“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修养生息”即是在开发利用耕地的同时要保证耕地质量不受污染损害。材料三,主要讲了农业科技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如“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2012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即开发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10、1.B2.D3.A4.(1)治理天下十四年,虽然没有达到最好的治理,不过看今日天下太平也是少见的呀!(2)皇帝刚刚临朝听政,李珏多次称扬《无逸篇》来勉励。【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帝王的举动,都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不可不慎重。再说李光颜、李想是忠诚有功的大臣,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策,托付边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怎么能把吃喝之乐看作是对他们的优待呢?”“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法”在语境中属于动词,“学习”的意思,作“举”的谓语,故应在“法”与“不”之间断开,排除A、D两项;“可也”是对“召之”的评价,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故选B。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是居东宫的太子延请的一批陪同自己从事游赏、宴饮、作诗活动的客人”错误,太子宾客,官名,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调护侍从规谏等。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尚未成年”错误,“甫冠”是“刚成年”的意思。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临”,治理;“至治”,最好的治理;“承平”,天下太平;“希”,少。(2)“新”,刚刚;“听政”,临政;“称道”,称扬;“劝”,勉励。【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李珏,字待价,幼年成为孤儿,因为孝顺母亲而闻名。刚成年,参加明经科考试。李绛任华州刺史,见到李珏,说:“你额角宽阔,天庭饱满,不是一般人的相貌。参加明经科考试不会有什么作为,不是你该做的事情。”于是李珏改考进士科目,最后高中。河阳乌重胤上表将李珏安排在自己幕府。李珏因才能出众补任渭南尉,又升任右拾遗。唐穆宗即位,耽于酒色,景陵唐宪宗的陵墓刚刚建好,就将在邠宁的李光颜和在徐州的李想召回朝中,约定九月九日大宴群臣。李珏与宇文鼎等一同进谏道:“人们都说陛下召李光颜等回朝.将同百官宴集。况且还没有改年号.先皇刚刚入葬,服丧三年的制度,是天下普遍的丧制。如今前来送葬的各方镇节帅刚走,外国来吊唁的使者还没有离开,放宽了皇帝死后停止举乐的规定,本来是为了方便百姓,鸣钟击鼓大宴宾客,不应该在宫内举行。帝王的举动,都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不可不慎重。再说李光颜、李想是忠诚有功的大臣,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策,托付边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怎么能把吃喝之乐看作是对他们的优待呢?”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话,但大加慰劳。开成年间,杨嗣复得到君主的信任,引荐李珏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俩与李固言关系都友好。三个人居官朝中执掌大权,于是与郑覃、陈夷行等人相互争执议论。三个人统一好恶,互相应和,结党的气氛更盛了。李珏多次辞职,没有得到批准。皇帝曾经自称:“治理天下十四年,虽然没有达到最好的治理,不过看今日天下太平也是少见的呀!”李珏说:“治国如同治身,当身体健康的时候,也应当自己调养,如果仗恃健康而有所忽视,那么病就会乘虚而入。当天下无事时,想想有没有缺失,祸患能来吗?”当初,庄恪太子逝世时,皇帝倾向于立陈王为太子。不久,皇帝逝世,宦官召来宰相商议册立谁为皇帝,李珏说:“皇帝已经遗命立陈王了!”不久武宗即位,人们都为他捏一把汗。李珏说:“臣下只知道奉行皇帝的遗言,怎能知道宫中的事?”皇帝刚刚临朝听政,李珏多次称扬《无逸篇》来勉励。宣宗即位,内移郴、舒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升任河阳节度使,停止征收额外的和拖欠的赋税一百多万口召回朝任吏部尚书,李珏离开军镇时,府库里的积蓄比当初增加了十倍。不久任淮南节度使。江淮发生旱灾,李珏打开粮仓赈济逃荒的百姓,将仓库中多余的储备粮折半价卖给百姓。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司空,谥号贞穆。11、1.C2.D3.(1)孙晟每次入宫拜见烈祖,过了一段时间才出来,特别注重谨慎保密,没有人能看出他的底细。(2)李重进献上金陵的密信,信中有很多离间的话,因此周主发怒。4.冒死承担出使重任;不愿劝降寿州守将;不肯吐露江南虚实;从容赴死以身报国。【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组,与之前常考的单个实词的解释不太一样,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C项,“班师”的意思是“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而不是“出征”。故选C。2.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说法错误,原文“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瞻。仁瞻望见晟,戎服拜(于)城上……”,意思是刘仁瞻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在城下的孙晟行拜礼。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句省略主语“孙晟”,翻译时补齐;“移时”,没一会儿;“乃”,就;“务”,注意;“其”,代词,他的;“际”,关系。(2)“上”,献上,进献;“书”,迷信;“反间”,诱人叛变;“是”,代词,这。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空间,概括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概括体现孙晟忠心的事件。梳理全文,可得:由文本“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可知得出事件一:孙晟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由文本“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可以得出事件二:孙晟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丢失一寸土地;由文本“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可以得出事件三:孙晟招降刘仁瞻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由文本“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以及“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可以概括事件四:孙晟始终不透露江南虚实。【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孙晟是高密人。他专心好学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年纪很轻就考取进士,去往洛阳。当时的进士有雕饰容貌的惯例,更崇尚名誉与礼法。孙晟举止行为豪放不羁,不(喜欢)遵循法度(或成规),于是就离开了(洛阳),渡过黄河,客居在赵地和魏地。唐庄宗建国,用豆卢革做宰相,豆卢素来了解孙晟,就征召他当判官,(不久)又授予孙晟著作郎的官职。(唐明宗)天成年间,再次做朱守殷的判官。朱守殷造反被杀后,(孙晟受到牵连)逃跑到了正阳。还未来得及渡河,追捕他的骑兵就突然到来,(追兵)看到他样貌伟岸而感到惊讶,就打量他,孙晟不回头,坐在淮河岸边捉身上破旧衣服上的虱子啮咬,追捕的人才舍弃他。孙晟渡过淮河到了寿春,节度使刘金抓到了他,延请(他)并和他说话,孙晟假装哑巴不能说话。在刘金处做宾客数日,忽然拜谒淮南王刘安的宗庙。刘金预先派人躲在神座的下面,全部听到了孙晟祷告的言语,就把他送到金陵城。当时烈祖正在辅佐吴,四方贤士真多来投奔(烈祖),孙晟口吃,遇见人仓促不能道寒暄,坐定后不久,健谈善辩话锋生动,谈古论今,听的人忘了倦怠。烈祖非常欣赏他,让他制定的条例法令很合烈祖的心意,于是就让他参与“禅让替代”吴的秘密计谋。孙晟每次入宫拜见烈祖,过了一段时间才出来,特别注重谨慎保密,没有人能看出他的底细。烈祖登基,孙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等官职。元宗继位,孙晟又多次升迁做了左仆射,和冯延巳并为宰相。孙晟轻蔑延巳的为人,(经常)侮辱讥笑冯延巳,最终孙晟先被罢免。保大十四年,周的军队浸入淮河以南,围攻寿春,又分兵攻破滁州,擒获了皇甫晖,江南(君臣震恐)。(后唐)排孙晟以司空的身份出使周,带着请降书,请求投降周,孙晟见到冯延巳说:“这次出使应当交给你,然而我若是推辞了,这就辜负先帝了。”孙晟奉命出使,深夜感慨叹息,对副礼部尚书王崇质说:“我这次出使必然免不了一死,但是我不能出卖永陵一抔土啊。”不久,周人用楼车把孙晟带到寿春城下,让他招降守城的刘仁赡。刘仁赡看到孙晟,就身着戎服在城上向孙晟行礼,孙晟在远处大声告知刘仁赡:“你蒙受国家恩惠,一定不要打开(严守)城门让敌人进去!”周的君主斥责孙晟。孙晟说:“我是唐的大臣,怎么可以让节度使对外叛变?”在这种情况下,周主就让王崇质回归南唐把孙晟扣留了下来。适逢夏日多雨后周班师回去,孙晟(被迫)跟从他们到了大梁,住在都亭驿。每次朝会,站班在东省官后面,后来每次召见,(孙晟)一定喝的都是醇酒。周主打探江南的情况,孙晟只说:“(唐)君主对(您)没有二心。”周的将领张永德与李重进相互猜忌,就扬言李重进谋反。金陵(南唐)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有机可乘,就送了内含密信的蜡丸给李重进。李重进献上金陵的密信,信中有很多离间的话,因此周主发怒。当时钟谟也奉使住在大梁,(周主)就把他和孙晟一起召见过来斥责,孙晟严肃地请求赐死毫无惧色。周主又向他打探江南的情况,最终什么也不肯说。等到他出去,(周主)就命令都承旨曹翰护送孙晟到右军巡院,陪他喝酒,酒过三巡,曹翰站起来说:“相公你得罪了周主,请你自尽吧。”孙晟神色自然,正其衣冠拿出笏板,望着南面而叩拜说:“我蒙受君恩深厚,只有以死来报答了!”于是自尽而死。元宗听说这件事为之痛哭,赠太傅官职,有追封他为鲁国公,谥号文忠,优厚抚恤他的家人。12、例文:“吃苦”与“快乐”哪种才是好教育“头悬梁,锥刺股”我国自古的“吃苦”教育名言,从孔子教育来说一直都是提倡“吃苦”教育,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都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是,社会教育发展的迅速,包括中国越来越发现西方教育更人性化、更加的能够使学生爱上学习。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提出了,对学生的教育是“吃苦”教育好还是“快乐”教育好?钱文忠先生一篇关于抨击“快乐教育”的演讲文章,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心扉。中国孩子诚然有很多言行、教养方面的问题,但关于“学不好”这一项,真的是教育本身“没让孩子吃苦”的原因么?对此,南桥提出和钱文忠先生颇不相同的意见,认为让孩子一味吃苦的“逼迫教育”,实际上是脱离孩子本身与实际的、因循守旧的教育方法。钱文忠先生曾在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质问:“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钱先生在抨击这个粗线条概念的时候,犯了和很多家长一样的错误:思维比较二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