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广元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血红蛋白、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2.甘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开启Cl-通道,使Cl-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使膜内负电荷增多。已知甲神经细胞内Cl-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甘氨酸作用于甲神经元时,会使该神经元兴奋B.甘氨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启动的Cl-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与人体肠道吸收甘氨酸的方式相同D.甘氨酸发挥作用后会存在于突触间隙,等待下一次被利用3.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某小组取小麦胚芽鞘切段(4mm)若干,分别浸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进行预实验,相同条件下培养24h后测量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见下表),据表中数据可推知()生长素溶液浓度(mg/L)00.0010.010.1110切段平均长度(mm)6.56.88.210129.7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生长素促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0.1~1mg/LC.应围绕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D.可使切段长度达到10mm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为0.1mg/L4.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5.图是突触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兴奋在该结构的传递方向是()A.N→M B.M→NC.MN D.M→N→M6.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30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占30%B.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80个C.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复制5次后,放射性DNA所占的比例为D.该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连接7.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8.(10分)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A.25% B.50% C.75% D.100%二、非选择题9.(10分)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在维持血浆渗透压、抗凝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如图是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获取的HSA基因可以利用________技术进行快速扩增,这一过程需要以HSA基因的一段序列合成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酶等条件。(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需添加________物质。为了提高Ⅱ过程的导入成功率,通常用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________构建(填“Ⅰ”或“Ⅱ”)获取rHSA更有优势。(5)为了鉴定宿主细胞中是否产生rHSA,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进行检验。10.(14分)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TRPV1是位于疼痛感神经末梢的一种阳离子通道蛋白,它可以控制相关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能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促进Ca2+内流,继而引发局部炎症组织疼痛,其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实验证明,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可以激活TRPV1,并打开TR-PV1通道。请回答下列问题:(注:gp130-JAK、P13K、AKT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物质。)(1)如图所示,膜蛋白gp130最可能是_____(填“载体蛋白”或“受体蛋白”)。Ca2+进入神经细胞方式是_____。(2)据图分析,PI3K一方面促进_____蛋白的合成,一方面促进_____的融合,进而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促进Ca2+内流。从炎症因子IL-6与gp130结合到产生疼痛的调节方式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吃辣椒时,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内的疼觉感受器并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钠离子通道的开闭情况是_____,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体内的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产生疼觉。(4)吃辣味火锅时,若再喝热饮料,则疼觉会增强,试解释其原因:_____。11.(14分)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效应器指的是____________,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数字)。(2)刺激A处,在B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刺激B处,5也会有反应,该反应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若图中的反射弧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手指被针刺以后既会缩手也会感觉到疼痛,痛觉是在____________中产生的,缩手和产生痛觉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4)兴奋在C处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1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GABA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种神经递质,它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通道打开,使Cl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移动。大量的阴离子导致细胞膜内电位降低,使突触后神经元更加稳定。所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药剂师偶然发现了一种镇静药物——地西泮,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安定”,它的功效是消除焦虑、镇静、安眠等。这种抑制神经兴奋的作用与GABA非常相似。它是与GABA一样的神经递质,还是只增强了GABA等抑制类神经递质的作用?两位美国科学家用膜片钳测定了地西泮对GABA导致的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前20秒在突触后神经元周围加入GABA,会引起细胞膜表面Cl通道打开,Cl内流,表现为跨膜电流增加。40秒后(GABA作用消失)在细胞膜周围加入地西泮,发现神经元电流并没有变化。5秒后,再加入GABA又出现了电流变化,并且比之前只加入GABA时电流的变化幅度增加,说明地西泮不能直接起神经递质的作用而是增强其作用。后来,科学家分离得到了纯化的地西泮受体,并通过实验确定地西泮受体上存在GABA结合位点。至此,这个受体就可以被称为GABA-地西泮受体了。紧接着科学家又验证了GABA-地西泮受体本身就是Cl通道,即Cl通道蛋白上分别有GABA和地西泮的结合位点。由此提出了GABA-地西泮受体-Cl通道复合体的模型。后来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模型的正确性。(1)GABA等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_____中,作用于后膜上的受体,使后膜发生电位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导致后膜的电位改变为_____。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2)“40秒后在细胞膜周围加入地西泮,发现神经元电流并没有变化”说明_____。(3)用文字和箭头组合写出药物“安定”的作用途径_____。(4)用细胞膜中缺乏Cl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验证GABA-地西泮受体就是Cl通道”的实验。请从①~⑥中选择实验组应包含的处理及预期结果_____。①向卵母细胞中注射Cl通道的mRNA②向卵母细胞中注射GABA受体的mRNA③细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④细胞外溶液中加入地西泮⑤Cl内流导致后膜内电位降低⑥Cl内流导致后膜内电位升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②功能物质:抗体、维生素、神经递质、激素等;③代谢产物:CO2、尿素等。【详解】A、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释放到组织液,进而进入血浆中去,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被运输,进而进入血浆中,尿素是细胞内的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从而可以进入血浆中,血浆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A正确;B、麦芽糖是植物体特有的二糖,只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浆中,B错误;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C错误;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没有,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D错误。故选A。2、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③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④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⑤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⑥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⑦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详解】A、甘氨酸能开启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Cl-通道,使Cl-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因此甘氨酸作用于甲神经元时,不会使该神经元兴奋,A错误;B、甘氨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启动的Cl-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人体肠道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D、甘氨酸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地分解或灭活,不会存在于突触间隙,D错误。故选B。3、C【解析】生长素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激素之一。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这称为生长素的两重性,而且生长素的作用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详解】A、对照(0)的切段长度为6.5mm,与对照相比,其余浓度的生长素下切段的长度均大于6.5mm,均表现为促进,故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错误;B、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生长素浓度为1mg/L时切段长度最大,为12mm,故促进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范围应在该浓度两侧,即在0.1-10mg/L之间,B错误;C、预实验可以为正式试验摸索条件,故实验浓度范围跨度较大,应围绕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C正确;D、在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浓度的作用效果相同,故可使切段长度达到10mm的生长素浓度不一定为0.1mg/L,D错误。故选C。4、C【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发生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去。【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图示分析,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交叉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根据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与③,①与④。C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详解】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单向,图中M为突触前膜,N为突触后膜,因此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M→N,B正确,故选B。6、C【解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详解】A、T=A=30,所以A1+T1=A2+T2=1/2×(A+T)=30,所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占30%,A正确;B、T=A=30,所以C=G=1/2×(200-60)=70,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是以4个DNA为模板合成8个DNA,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0×4=280个,B正确;C、DNA分子是半保留式复制的,该DNA在普通培养基中复制5次得到32个DNA,含放射性的只有2个,所占比例为1/16,C错误;D、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形成氢键连接,碱基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D正确。故选C。7、C【解析】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腐烂情况,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详解】A、分解落叶的微生物往往在含有落叶的土壤中较多,所以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A正确;B、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所以要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B正确;C、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D正确。故选C。8、A【解析】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根据题意,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女儿,所以双亲是杂合子,用Aa表示。【详解】双亲为Aa,即Aa×Aa→3/4A_,1/4aa,所以子代患病的概率为1/4。故选A。二、非选择题9、①.PCR②.引物③.Taq酶④.启动子⑤.终止子⑥.标记基因⑦.酚类⑧.Ca2+⑨.Ⅰ⑩.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获取的HSA基因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快速扩增,PCR过程中,需要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还需要Taq酶等条件。(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酚类物质会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故需添加酚类物质。将目的基因导入Ⅱ大肠杆菌细胞时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4)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I途径获取rHSA更有优势。(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形成蛋白质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①.受体蛋白②.协助扩散(2)①.TRPV1②.含TRPV1的囊泡与(神经)细胞膜③.不属于(3)①.开启②.突触小泡③.大脑皮层(4)较高温度刺激也能激活RPV1,促进Ca2+内流,使疼觉增强【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白细胞介素-6可以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则白细胞介素-6属于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白细胞介素-6能与膜蛋白gp130结合,故膜蛋白gp130最可能是受体蛋白。据图可知,Ca2+进入神经细胞需要TRPV1协助,TRPV1是通道蛋白,因此Ca2+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IL-6通过P1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一是促进上TRPVI的合成;二是促进含有TRPVI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进而使神经细胞膜上TRPV1通透性增强,促进Ca2+内流。从炎症因子IL-6与gp130结合到产生疼痛的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小问3详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含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感觉中枢是在大脑皮层,疼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小问4详解】由题意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可以激活TRPV1,并打开其通道可知,较高温度刺激能激活TRPV1,且TRPV1是位于疼痛感神经末梢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它可以通过开合控制相关离子进出神经细胞,使神经细胞膜产生快速的电位变化,电信号就会沿着神经细胞传至大脑,所以激活的TRPV1促进离子进出神经细胞,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疼觉增强。【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5(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4).不属于(5).大脑皮层(6).先缩手后产生痛觉(7).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分析题干示意图可以看出: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5是效应器。【详解】(1)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与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为5。(2)A在传出神经上刺激A处,B在传入神经上,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所以在B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因此5也会有反应,但是不是反射,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3)若图中的反射弧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手指被针刺以后既会缩手也会感觉到疼痛,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因此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缩手是脊髓控制的,因此先缩手后产生痛觉。(4)兴奋在C处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C是突触间隙,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