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含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含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含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含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含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镇含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惹祸的大衣

李显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得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递到我面前。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我”倍感紧张,表明“我”有点神经质。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在过河的危急时刻,“大胡子”救了“我”是为了向我宣泄大衣被水冲走的不满。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表明“大胡子”最在意的是钱财。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展示了人物关系,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2)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参考答案:(1)ED(答E给3分,答D给2分)解析:A项中“表明‘我’有点神经质”错。B项中“‘大胡子’救了‘我’是为了向‘我’宣泄大衣被水冲走的不满”错。C“最在意钱财”错。(2)①大衣被水冲跑是误会加深的结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为下文“我”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作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①“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③被大水冲跑的大衣里装着“大胡子”为妻子做手术准备的钱,这让“我”倍感自责,从而决定免费为其妻子做手术,深化了主题。④题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满分。)(4)观点一: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大胡子”看到“我”冷,主动把大衣给“我”穿;误解他的“我”在逃跑途中遇险,还是“大胡子”救的;大水冲跑大衣,让“大胡子”丢了为妻子治病的钱。这些都是围绕“大胡子”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品的好坏,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大胡子”就是一个内心品质好的人。③从人物关系看:正是“大胡子”内心的善良与“我”内心的多疑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所以说“大胡子”是小说的主人公。观点二:小说主人公是“我”。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做手术,途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③从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了“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成都的春天刘大杰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B.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第③段写无锡梅园苏州邓尉的梅花和林和靖就通过对比来表现了成都的梅花品种多而且好的特点。C.第⑤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D.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E.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12.文章是抓住成都的春天的哪些特点来描绘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13.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1)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2)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14.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8分)参考答案:11.C、D(选C给2分,选D给3分;C“写…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错,文中说的是“好像”。D“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12.(6分)①成都的花木品种多,无一不好,春天来得早;②成都花会的盛况;③成都人轻松、悠闲的生活。(一点2分)13.(6分)(1)“悠悠”,本意为从容自得,用在这里,传神地描摹出了杨柳柔媚的长条的飘摇自在之态,同时具有一种音韵美。(3分)(2)“摇动”含有人为的动作,用来写微风过去,柳条的尖子在水面拂出的层层波纹,既形象贴切,又富有情味。(3分)14.(8分)情感:对成都的喜爱之情。从文章内容看,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或:情感:既有对成都的喜爱,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但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共8分,感情,2分;理由,6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搏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C.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B.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B.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C.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D.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参考答案:1.B

2.A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概念理解的试题,考生在作答本题时先要看清让理解的概念是什么。然后通过认真阅读文章的内容与考项进行逐个比对即可得出答案。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选项偷换概念把“书法”换成“文字”,文不对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意理解的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章的内容,然后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题干: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考生一定要注意题干是围绕着书法艺术设问的,选项A“所答非所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意思的推断和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认真研读文本,然后根据对文本的推断和理解准确解读各个选项中的内容。A“全本公民”扩大范围,应是“中青年书法家”;B“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属于无中生有;C递进关系颠倒。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20分)(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翻译.(共20分)(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5分,牺牲2分,加2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5分,“一鼓作气”2分,“再”2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3)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4)现在事情危急才求您帮助,这是我的过错。略5.(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高考资源网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矢其所与

与:同盟者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其还也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尽失其度

若入前为寿C.

敢以烦执事

D.

邻之厚,君之薄

常以身翼蔽沛公

北蛮夷之鄙人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先示弱,说郑已知要亡。再为秦分析,为进一步打动秦君提供了可能。

B.接着烛之武从秦的立场分析了亡郑的坏处和存郑的好处,从利益上动摇秦君。C.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从历史出发,指出晋君曾言而无信,挑拨秦晋关系。

D.最后烛之武从历史角度分析,指出晋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参考答案:4.答案D

解析“与”应该是动词结交、亲附。所与构成所字结构。5.答案C解析A第一个其是语气副词,第二个是代词B第一个若是如果,第二个是你D第一个“之”是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C两个都翻译为介词“用”6.答案D解析:从“历史角度”分析,说法有误,应是从现实的角度;指出晋灭郑之后“必”犯秦,“必”字太绝对。原文是“若不阙秦”。只是可能。略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一)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5.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素:本来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亲戚:亲朋好友C.臣等不肖,请辞去。不肖:不才D.或怯懦而不敢发

发:发作,表现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谢罪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①鄙贱之人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①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B.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C.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D.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B.“廉蔺交欢”将矛盾写得剑拔弩张,山摇地动。相如一方写得惊涛骇浪,廉颇一方写得风平浪静——一动一静,交相辉映,不仅为廉颇负荆请罪蓄势,而且为廉蔺化干戈为玉帛张本。C.选文选取了“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D.廉颇炫耀自己的地位、战功,羞辱蔺相如,表现出他的居功自傲和等级观念。9.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参考答案:5.答案:B亲戚:近亲及姻亲6.答案:C助词,“的”A“凭借”/“来”

B“经由”/“于是”

D“他的”/“真是”7.答案:A8.答案:B

应该为“廉颇一方写得惊涛骇浪,相如一方写得风平浪静”。9.答案:(1)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2)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3)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微博的用户数是庞大的,这些用户可能是企业的现有受众,也可能是企业的潜在受众,可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其在微博上进行活动的数据都是可测量的。微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形成了巨大的商业价值。A.拥有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B.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存在其中C.多种数据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D.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进行商业活动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语言表达连贯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横线前文的主语是“微博”,再联系后文“这些数据”可判断,此空的内容应与数据相关,而且与前文“微博”相衔接,据此得出答案为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6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

,

,

,

。参考答案:⑴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⑵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9.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情景对话:“家父今天八十高寿。”“恭祝令堂福寿安康!”B.请柬用语:大喜之日,略备菲酌,敬请光临。C.回函用语:如无特殊情况,本人定会拨冗出席。D.接受赠品:本来无功不受禄,但盛情难却,只好敬谢不敏了。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语言表达得体应关注谈话对象、情境。A“家父”是令尊不是令堂;B正确;C拨冗,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来,是敬辞;D“敬谢不敏”是说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做某事,婉辞。10.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B.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C.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D.核心技术攻关,要打开大门,吸纳全球智慧,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参考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在把握句子主干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主谓宾的搭配、其他成分与主谓宾的关系。A项主干为“核心技术是安全”,很明显缺“是”的宾语,在句末加“的保障”。故选A。六、写作(60分,共1题)11.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参考答案:读你因为读你,所以懂你;因为读你,所以想你;因为读你,所以知你。“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你的诗歌里,我读出了很多。窗外的秋反常地被绵绵的细雨浸透了。今日明媚的阳光却让人觉得如此难得。我知道它是在眷顾茅屋下祈求阳光的大地之子--农民。因为丰收的稻谷离不开阳光,辛劳的农民离不开稻谷,飞翔的我们离不开农民。作为农民的儿子,你说教我如何读懂你?我想起你那古铜色的皮肤,那是土地的颜色。十多种元素的杂烩,百来种矿物的交融,千万道色光的编织,构成这雄浑的泥土色.这曾经代表着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这也曾经诉说着一个百姓辛酸的日子。这是勤劳者为勤劳而涂上的重色,这是光子一层层扒开的颜色。从前,我对这是多么的熟悉,连这种颜色的味道都似乎能够闻到:汗水的味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