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这样就形成了主观意识很强的用色方法和原则,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画家的色彩理论。因此“随类赋彩”中的“类”字不能简单解释为“固有色”,而是含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意象色”,其真正含义即大家现在所认同的“随意赋彩”。⑤绘画艺术中最具感情因素的是色彩,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强烈的情绪,在色彩处理上不简单摹仿自然色彩,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在色彩上倾注了强烈的主观因素,因此,这种主观意象色彩深刻地体现着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色彩磨炼和探究而形成的。⑥中国画“随类赋彩”的方法,在历史上早有其例,如历代画家的墨荷、石窟壁画等等。20世纪70年代绘画大师林风眠敢于使用各种颜色,用意象色彩来展现中国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中可以看出林风眠将“随意赋彩”作为中国画色彩的理论指导和用色原则,并以此作为中国画创新的途径。⑦中国画是色彩绘画。唐朝达到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水墨画成为绘画主流,重墨轻色,以色彩为重要艺术语言的重彩画退居次要地位。改革开放后,审美观念进一步拓展。重塑中国画的当代形象,以色彩为主要载体的重彩画要充当重要角色。古典重平画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像水墨画那样充分展开,为当代的重彩画家留下了可以充分拓展的语言空间。而“随类赋彩”仍是当代中国画色彩的用色指导。(摘编自巫维轩《随类赋彩与意象色彩》,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赫所提出的中国绘画“六法”得到理论家、画家地普遍认可,但大家对其中的“随类赋彩”的理解和看法却有不同。B.在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最为重要,其他“五法”都以这一点为目标,并最终服务于表达画家的思想。C.自宋元以来,重彩画逐渐退居次位。当代重彩画家应当秉承“随类赋彩”的方法,以恢复重彩画的主流地位。D.艺术家想在绘画中用主观意象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非朝夕可就,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探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运用了类比论证,并借“幼稚、简单”“含糊推诿”“经典训条”等词寄寓了明确的情感倾向。B.文章主体部分先阐述了如何正确理解“随类赋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随类赋彩”中“类”的含义。C.文章从“随类赋彩”与“气韵生动”之间的关系,以及颜料获取不便两个方面分析了画家主观用色的原因。D.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举“墨荷”“石窟壁画”等例子,为论证观点“中国自古就有‘随类赋彩’的画法”。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章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宋朝郭熙在《山水训》)B.“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南朝宗炳《画出水序》)C.“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明代董其昌《画旨》)D.“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以入画。”(清朝沈宗骞《芥舟学画编》)4.请根据文章内容信息,为“随类赋彩”下定义。5.请简要分析文章探究“随类赋彩”这一概念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行车(节选)李娟多年来我总是沦陷于同一个梦境——坐在飞驰的夜行车上,苦苦忍耐,等待天亮,等待终点。除了等待,什么也不能做。我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我嫉妒所有一上车就立刻呼呼大睡的人。他们用睡眠轻松对抗漫漫旅途,对抗一切枯燥和身体的不适。而我,我总是一上车就焦虑又激动,睡不着,怎么也睡不着。我曾在深夜坐过完全陌生的人的顺风车。那一次实在是急着回家,又实在是买不到车票了。台阶票都买不到。只好在客运站四处打听,黑车的价格令我迟疑。这时,有人看出了我的窘迫。他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正好这两个小伙子的车要去富蕴县,你去找他们吧。他们的车便宜。我不认识那个人,更没法了解他所说的那两个小伙子。但还是打出了电话。对方是维吾尔族,汉话说得不太清楚,我们好容易才完成沟通。他让我某时去某处等他。我答应了。但挂了电话又后悔了。实在不敢。那时我还年轻,单独一个人,女性,又是深夜的出行,几百公里的路程,怀揣现金。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都没法相信陌生的人吧。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打来了电话,问我为什么还没到。又说他等不了我太久,那个地方不让停大车了。不知为什么,这通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我赶了过去。真的是完全的陌生——陌生人介绍的陌生人,走的路也完全是陌生的,在我印象里从来没走过。天色越来越暗,道路越来越偏僻。荒郊野岭的,我越来越不安。无数次想问旁边两个人:“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大路?”但都拼命忍住了。因为我知道他的问答。他必然会说,这条路不收费。不能让他们看出我的怀疑和不安。如果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种怀疑就是对别人的伤害。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怀疑屁用也没有。把一切捅开了闹大了之后我还能怎样呢?难不成跳车吗?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选择继续信任,他俩和所有年轻的少数民族货车司机一样,也拧开最大音量播放着本民族流行音乐。这让我有了一种奇异的安心,觉得他俩真的就只是普通的年轻人。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情……明明难以信任别人,又总是在替别人的合理性寻找依据。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往往不是逃避,而是不断说服自己不用逃避。感到害怕时,又努力伪装成不害怕。我心怀惧意,高度清醒,异常疲惫。我不知道那两人是否感受到了我的情绪。他们始终在激烈的音乐声中平静地交谈,似乎从来不在意我的存在和我的感受。虽然是深夜,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车辆的行驶方向不对。确实不对。我们应该笔直往北走,可他们一直往东开。开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拐弯。终于,在凌晨两点,我忍不住了,装作刚睡醒的样子,问出自己的疑惑:“我们现在去哪里?”司机说:“先去另一个地方办点事。”却再没有别的解释了。口吻依然那么平静,神态看上去好像也没觉得我这个问题有什么突兀的。我接着问:“哪个地方?”他说出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我一路以来的怀疑和恐惧终于达到了顶点。但是,在这辆奔驰的夜行车上,在无尽的黑夜中,无边的荒野上,面对两个年轻的男人……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丝毫无从抵抗,无法自保。于是我还是咬牙选择相信,强迫自己继续相信。总不能跳车吧?果然,半小时后车辆驶入了一个黑乎乎的村庄。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车在村子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家人的院门前停下来,熄火。两人招呼我一起下车,然后大力拍打院门,呼喊主人。我毫无办法,别无选择,和他们一起站在黑暗中。逃都没处逃,这个陌生的地方,哪边有墙哪边有路都搞不清楚。恐惧感和坚决要求信任这一切的意念在身体里激烈对撞。我想要更理智一些,但最终发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不久男主人过来开了门。他手持手电筒,披着外套,看得出刚刚从床上爬起。三个男人在门口寒暄了几句,然后招呼我一起走进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女主人一边系外套扣子一边从内室走出。不停地向两人繁琐地问好了全套的问候的礼仪。最后又看向我,多问了几句。我不懂维吾尔语,但是关于我的这几句话恰好都听懂了。因为和哈萨克语很像。女主人问:“她是谁?”司机说:“搭车的。”“她去哪里?”“哦丹。”“哦丹”就是富蕴县。至此,像是终于得到了最大的保证,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已是深夜,但女主人还是架锅烧水揉面,给我们准备起食物来。三个男人坐在旁边的床榻上商议事情。我如同梦游一般,帮着女主人添柴烧火。在这个不知何时的深夜里,不知何处的小村庄深处,毫不相识的一个家庭,毫无关系的四个人——想想都觉得神奇。直到那会儿才终于感到疲惫。并且终于感到了平静。大家在昏暗的光线里吃完一顿简单的餐食。男人们又往车上装了些大件的东西后和主人告别。这回车辆调头笔直向北。仍然是音乐声震天,仍然是长夜漫漫。我靠着座位,终于渐渐有了睡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买不到票,黑车价格又太贵,“我”才在陌生人的建议下联系了两个小伙子。B.“我”不敢相信陌生人,但他们打来的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于是赶了过去。C.开车的小伙子们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大音量播放流行音乐,“我”也因此而安心。D.司机和女主人的问答终于使“我”放下心来,“我”竟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神奇。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我”上车就睡不着,最后又写“渐渐有了睡意”,前后反差表明这次夜行对“我”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B.女主人深夜起床,用全套的礼仪欢迎客人,生火做饭招待客人,对她美好形象的刻画强化了文章对美好人性的表达。C.心理描写贯穿全文:“我”先是没有办法而无奈搭车,然后觉察方向不对而焦虑恐惧,最后听懂他们的对话而释然。D.黑暗是文章环境描写的主色调,天色越来越暗,村庄黑乎乎的,农家屋子的光线昏暗等都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8.“我”为什么觉得“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9.在文章的其他章节,作者将乘车夜行分为四步:离别、忍耐、抵达、回想。你认为作者将“回想”列入乘车夜行的步骤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财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节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材料二: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注】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客刺:名刺、名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对应的字母。然A人B有C坎壈D失于E盛F年G犹当H晚I学J不K可L自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填平,此处词类活用的用法与“木受绳则直”中的“直”的用法相同。B.《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后来出现的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C.孤,指幼而无父,与“鳏寡孤独”中的“孤”相同。“孤”还可用于古代王侯自称,如《孙权劝学》中的“孤常读书”。D.“为国常侍兼记室”和“为孝元所礼”两句中,“为”的用法和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蓉书房里有一块洼地,开始踩上去,总会被绊倒;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后来填平了,反而感到不适应。B.材料一从读书之思到人生之悟。因“思有弗得”而“绕室以旋”,由“旋”引出下文在生活小事中得到的感悟。C.材料二以皇甫谧、刘绮等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D.材料二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如耕种时带上经书、手抄《汉书》等突出了古人求学之勤奋。13.翻译下列句子。(1)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4.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读出了哪些“学习之道”?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江楼夕望招客①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①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此诗作于长庆三年,为登楼远眺即兴之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傍晚时分,诗人登楼远眺,海天一色,暮色苍茫,山接水,水连天,气象阔大,意境高远。B.诗歌前四句画面组织独具匠心。以“东望”领起后三句,由远及近,整个画面显得飞动,有跳跃性。C.诗的最后两句,运用问答点明情境,为全诗的小结,衬托出江楼夜景的美丽动人,表现了诗人眷恋故乡茅舍的真挚感情。D.整首诗前六句写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结尾则由景及情,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情趣,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16.本诗颈联出语不凡,向为历代行家所称颂。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的高妙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是仁的发端;“”,是义的发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吗?心理学上,将总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让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高兴的行为称为“讨好”。①,被称为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特点通常是这样的:个人观点容易被他人左右、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委曲自己、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而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可悲的是,就这样委曲求全,却往往事与愿违,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②:性格上过度敏感,同理心过强;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肯定;不正确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个在担惊受怕或否定中长大的人,往往有严重的认知和人格缺陷,以至于他们认为,讨人喜欢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做“讨好型”的人,弄清楚两点非常重要:首先,“与人为善”不等于“讨好”。讨好是隐藏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他人,没有原则和底线;与人为善是会恰当地表达自己,虽然会为他人着想,③。其次,“控制”不是“爱”的表现形式。爱是“爱其所是”,是鼓励独立和成长;而“控制”是搅乱是非观念,否定、摧毁人的认知。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自己价值,一个真正会欣赏你,永远欣赏的是你最真实的样子,而不是你委曲求全和讨好对方的样子。所以,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需要隐藏、否认自己的感受,也不必把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讨人喜欢当成最重要的事情。18.下列句子中的“其”和“爱其所是”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其真无马耶?C.或者不如说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D.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人【①】,欢喜之外也会生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于是乡愁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感情。“若为化得千身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是柳宗元的期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告白;“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的深情。中国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人不免,留下的乡愁文字【②】。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故乡被视为生命的根,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人都是恋家的,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在今天实现共同富裕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可一旦远离家乡,乡愁还是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③】。近十来年,生活快速发展变化,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懂得乡愁,记住乡愁,也便有了家国情怀、世纪情绪。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请将文中画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材料一: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说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材料二: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许地山《落花生》以上材料对我们正确认识“藏”与“露”的关系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C2.A3.B4.“随类赋彩”是指中国画家在色彩处理上不简单摹仿自然色彩,而是倾注强烈的主观因素,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绪的用色方法(原则)。5.①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②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进行明确的指导。③廓清古代画论的精神实质,探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意味着对先哲的尊重与学习。④在此基础上开创中国画创新的途径。6.C7.D8.①“我”处在恐惧之中,如果他们真是坏人,“我”没有任何反抗和逃脱的可能,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济于事;②“我”又选择相信他们是好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他们的怀疑和伤害。9.①回想是情感的释放和延续,作者在回想中再次感受到当时夜行车上的焦虑和恐惧,以至于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②回想是旅程的提炼和升华,作者回想的不只是一次夜行的经历,而是融入了更为复杂的人性思考。③回想是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这次夜行的经历成为了作者宝贵的经验,让她更加从容地应对人生中的不确定性。10.DGJ11.D12.C13.(1)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看到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2)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3)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类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那真是奇怪啊!14.①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②读书要趁早。③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④读书要勤奋。15.C16.①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江楼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②诗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充溢其中,为下文借景招客作铺垫。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恻隐之心羞恶之心18.A19.①具有“讨好”特点的人格;②讨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