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10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其次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其次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一样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把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生疏到理性生疏的升华,对进展学生的类推力气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依据小数位的多少来推断小数的大小,简洁消逝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小数位数一样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把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育学生有挨次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学问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乐观的思维中获得知。
承受直观、启发、争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到达感知知、概括知、稳固和深化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把握一些根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看、比较、归纳,最终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育学生有挨次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育学生的自学力气。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展:①温故互查引入课;②设问导读学习知;③自我检测觉察问题;④稳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温故互查引入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一样时,从高位开头比较,按数位挨次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觉察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日开头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答复:“是”这时教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学问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习状态,教师利用这一时机,进展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习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知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争论,然后汇报争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展争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局部,由于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局部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格外位,由于8<9,所以2.8□米<2.9□米,得出小红和小莉没有小军跳得远。
最终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局部是2,格外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8,所以2.84米<2.88米,得出小红没有小莉跳得远。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其次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实行争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学问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局部,整数局部大的那个数就大,假设整数局部一样,格外位上的数就大,假设格外位上的数一样,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终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知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觉察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觉察问题,准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一样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假设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稳固练习总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承受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留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简洁产生错误)
稳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行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学问,形成技能、技巧,进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留意力简洁分散,要留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展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连续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赏识与设计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赏识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生疏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赏识秀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
通过赏识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生疏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赏识秀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预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学问,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汇报。
二、赏识图案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赏识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肯定能设计出秀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赏识与设计
2、图案赏识。出示课件,学生赏识图案。
3、说一说。
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
小组争论,再进展沟通。
4、想一想。
出示课件。
认真观看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沟通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连续画下去。
设计图案图案前,让学生说说要留意哪些?
三、设计图案
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2、沟通并赏识。说一说好在哪里?
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四、练习稳固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学问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期望同学们寻常留意观看,成为出色的设计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赏识与设计
轴对称与平移
学生设计作品展现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3、例4,练习十六9---14题。
教学目标:
1、经受沟通、争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依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娴熟地解方程。
2、把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依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3、能依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育分析数量关系的力量,进展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较娴熟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一样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4、出例如3学生沟通。
5、出例如4学生沟通。
二、创设情境,引出学问
1、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打算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2、提出问题
这是我们生疏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学问。
三、分析学问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学问
小组汇报学问,要求依据由浅入深的挨次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展板书。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学问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主动理解并获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得数;能依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量有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能应用已有学问和直观操作说明想法、沟通算法,进展简洁的分析、推理等思维力量,积存计算阅历;能应用计算阅历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步进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展探究问题的意识,通过探究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用与两、三位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估量问题结果。
教具学具:
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
2、口算:2×3=4×5=2×8=5×6=6×9=8×7=
3、填一填:5个十是〔〕。7个百是〔〕。10个十是〔〕。
18个十是〔〕。56个百是〔〕。70个十是〔〕
二、探究口算
1、出示问题,列出算式。
课件出例如1独立阅读、观看。指名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黑玉米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想,怎样列式?
指名沟通想法,口答算式。〔可能有:20+20+20xx×3或3×20〕
〔依据学生答复,进一步指出:20+20+20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0×3或3×20。〕
〔板书算式:20×3=〕
2、探究沟通,明确算法。
提出要求:20×3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操作、思考后全班沟通。
〔1〕20×3=20+20+20=60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3〕2×3=6,20×3=60。
依据沟通状况适当板书。
追问:由2×3=6,推出20×3=6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争论,全班沟通。
指出:把20×3看作2个十乘3,这里2个十乘3,其实也是按2乘3来推算出6个十。所以只要按2乘3等于6,推算出20乘3等于60。这样的算法既便利又简洁记住。
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三种算法。
学生齐说第三种算法。
提出要求:请你把算式的得数和下面的答句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完成例1的算式与答句。
3、学生尝试,延长算法。
出示“试一试”,学生先算一算,再和同桌沟通想法。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得数各是多少?
提问:你觉得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可以怎样算?
4、稳固练习,小结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得数。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觉得第一组题40×2、400×2可以先按几乘几来口算?其次、三组的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呢?
指名说说。
小结:刚刚我们学习的是几十、几百乘几,都可以先按几乘几来推算得数,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来算一算:出示口算条,指名依次口算。
三、学习估算
1、理解题意,选择估算方法。
出例如2。学生看图说说条件和问题。
引导:要知道“张大叔带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你觉得应领先算什么?
学生争论后明确:要知道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应领先算出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再把算出得结果与200元进展比较。
提问:要求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48〕
追问:你会计算4×48的得数吗?
大局部小朋友都不会计算4×48的得数,这该怎么办?
提示:假设不计算4×48,还有其它方法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争论。
指出:也可以通过估算解决问题。〔补充课题板书:和估算〕
2、争论沟通,明确估算过程。
提出要求:你打算怎样进展估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沟通。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沟通。
全班争论,明确:由于48接近50,把48看作50来思考。又由于4×50=200,所以4×48肯定小于200,说明买4箱西瓜的钱肯定少于200元。因此,200元买4箱西瓜够了。
再次提出要求:同桌相互说说上面的估算过程和方法。
3、尝试应用,体会估算价值。
出示“试一试”,提出要求:你能通过估算答复这个问题吗?
学生分组争论,并选择适宜答案。
追问:要知道300元够不够买5箱哈密瓜,应领先算什么?你是怎样算的?你是怎样想到把62元看作60元来算的?
小结:要知道300元够不够买5箱哈密瓜,应领先算5箱哈密瓜一共要多少元;由于62接近60,所以把62看作60来算;由60×5=300,可以知道62×5肯定大于300,因此买5箱哈密瓜的钱肯定多于300元,也就是说用300元不够买5箱哈密瓜。
组织比较:用估算方法解答上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争论,沟通。
指出:把48看作50,算出得结果肯定比原来的大,也就是说结果估大了,原来的积肯定小于估算结果;而把62看作60,算出的结果肯定比原来小,也就是所结果估小了,原来的积肯定大于估算结果。
四、稳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得数,集体校对。
追问:你是怎样计算2×50的?8×800呢?
小结:计算2×50时,可以先算2×5得10,再在10的末尾添上1个0,得100;计算8×800时,可以先算8×8得64,然后再在64的末尾添上2个0,得6400。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尝试完成书上的填空,集体校对。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2时等于120分的?你又是怎样想到8分等于480秒的?
争论沟通。
明确:由于1时=60分,2时就是2个60分,2个60分是120分,可以用算式2×60=120来计算。由于1分=60秒,8分就是8个60秒,8个60秒是480秒,可以用算式8×60=480来计算。
3、做“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他买的是哪一种火车票?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要付1000元,就是3张火车票的钱肯定在900元以上,不超过1000元。我们来看每种火车票各接近几百元:一般列车票接近200元,3张不满200元;特快列车票接近300元,3张比900元多一些;动车组列车票接近400元,3张超过1200元。所以买的应当是每张312元的特快列车票。
五、总结收获
引导:今日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怎样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怎样估算?
你还有哪些体会?
六、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七、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20×3=60〔根〕把48看作50
〔1〕2个十乘3得6个十,〔2〕2×3=64×50=200
6个十是60。20×3=604×48<200
答:一共有60根。答:200元够了。
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生疏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力量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局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沟通反响,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挨次。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相互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看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实行竞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翻开保险箱的门。
今日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做口算玩耍。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争论:指名答复。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看,分组争论,说说觉察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察。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当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学问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20以内数的生疏与计算教学设计是我们细心为大家预备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识别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识别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看对象外形的变化。
2、能正确识别以正面、侧面、上面观看一组立体图形的外形。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终看到什么?观看四周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看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留意四周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四周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沟通一下。
3、师:刚刚同学们沟通了很多观看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翻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局部。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识别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沟通,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活动2
1、师:依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挨次。
与同伴沟通,说说你的想法。
师:由于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终看到什么?〔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动3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看、填写,再用相像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沟通想法
小学数学教案篇7
课题:练习十三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把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在练习过程中,能敏捷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规律分析力量。
3.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问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生疏与理解。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问再现
1.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局部学问,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展复习和整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沟通状况完成下面的板书: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个角是直角
〔按角分〕钝角三角形:1个角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揭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学问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根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三”。
1.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沟通。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展比较和优化,最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题。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生疏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对称轴上,并把握对称轴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操作,沟通时教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3.第8题。
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局部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学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依据露在外面的角推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沟通争论。
组织汇报沟通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其次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
1.第9题。
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和沟通找出规律,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两种状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第11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180,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360。
3.第13题。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因此需要依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推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边长就是:10米、20米、20米。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沟通各自的想法,最终进展解答。
4.第14题。
〔1〕让学生取出小棒摆一摆。
〔2〕在小组内沟通各自的摆法。
〔3〕全班沟通。
师提示学生留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状况不能摆成三角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计算、争论,使学生经受数据收集、整理过程,稳固统计根底学问,培育数感;
〔2〕通过真实的数据,结合自然学问的渗透,使学生生疏到白色污染的严峻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转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进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力量、观看思考力量和自主探究的制造意识。
教学预备:
〔1〕硬件方面:网络教室〔40台以上计算机并连接Internet〕
〔2〕软件方面:WEB课件、《聚焦环保》网站、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
教学过程:〔以下字体加粗的内容突出表达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
1、教师角色转换为记者,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公平的课堂气氛。
2、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监控系统向学生播送一些实地拍摄的照片,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感想,教师依据其答复的状况做适当的点评,渗透有关环境学问,引出课题白色污染〔板书〕,同时提出要和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过渡:要使这篇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必需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了解我们四周的白色污染状况。
2、教师现场采访学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状况。
3、学生依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一,在线绘制统计图一〔课件支持〕。教师准时点播学生的作品,进展展现。
小学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探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换算;
2、培育目测与估量的力量,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预备:直尺、米尺、课后延长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我们已经生疏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究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预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70毫米
20厘米2分米
7厘米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由于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争论,并小结:由于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争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一样的单位再进展比较。
2、揭题
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稳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全都的单位,再进展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舞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展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展估量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每个合作小组课前预备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装得下吗?第小组
能装下
装不下
目测
通过测量
进展推断
实际装一装
教师出示一只乒乓球:请同学们观看一下,你估量你们这组的盒子能装得下教师手中的乒乓球吗?小组争论,将目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给出数据:这只乒乓球的直径是37毫米。让学生合作通过测量进展推断。
每组发一个乒乓球,实际装一装,对前两次的推断进展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长
出示一个发了芽的蒜瓣:将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不久,它就会发芽,就像教师手中的这个蒜瓣一样。听说,植物也像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假设你每天都去和它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给它听,它就会长得更快,更好。教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想做一个这样的试验吗?
从同一个蒜头中,选两个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水,放在不同个两个地方,你认定一盘,每天都去关心它,而另一盘则不去管它。每天记录它们发芽的状况:
蒜叶生长状况比照记录
天数
A蒜叶长度
B蒜叶长度
小学数学教案篇10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把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受探究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展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说明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终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削减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根底。因此教材仍保存了原义务教材这局部口算内容,并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把握了笔算除法的根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需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样,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简单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依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挨次、突出根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承受“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简洁把握,并且在大多数状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根底上,教材还留意教学在特别状况下,敏捷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之后,为学生供给丰富、好玩、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觉察、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热联系,同时培育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究计算方法。
计算学问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进展起来的,原本是格外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乐观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受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原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进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供给了丰富的素材。教学时,应利用教材供给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生疏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受觉察、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育学生从数量观看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开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供给了探究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空间。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根底上,适时组织争论、沟通,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生疏,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经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数学学问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时机,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3.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展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初步概括力量。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把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看:图中告知我们哪些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依据学生的答复师板演〕
42÷2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提醒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2〕比较一下,你宠爱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宠爱地一种算法,简洁、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宠爱其次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其次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挨次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其次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协作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局部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宠爱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响。
第一种其次种
2626
2)522)52
524
0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争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当用其次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指其次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情愿当小教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分,强调:笔算除法时,假设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响P20做一做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AI智慧园区平台方案
- 2024-2025年(室内设计师)职业技能从业资格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利乐包装培训》课件
- 《影视专业用语》课件
- 风温-温病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
- 《统计案例指数》课件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天津市静海区运河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
- MOOC 家庭与社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课件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课件(3课时)
- 《番茄病虫害防治》课件
- 叙事护理心得体会
- 校园安全员培训课件
- 先兆早产不伴分娩的护理查房
- 电子商务法课件
- GB/Z 43410-2023无损检测自动超声检测系统选择和应用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科学思维方法论 060053》形成性作业三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