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_第1页
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_第2页
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_第3页
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_第4页
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内蒙古赤峰中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2024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

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板块一】厚积淀传文化基因(30分)

学校开展“经典之‘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字析“望"知内涵

①甲骨文“望”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睁大眼睛远眺。金文加上了“月"形,更明

显地表达了“远望”的意思。发展至小篆,“望"的字形基本确定

②《辞海》中,“望”的基本义是“向远处看"。常用的义项

wang

还有“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盼望、希望"声望、名望”等。

③“望”,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篇章里灿如星火,熠熠生辉。其

中有自然界的大漠弧烟,长河落日;有岁月的斗转星移,季节变

迁:有个人的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有家国的兴衰荣辱,薪火相

传;有科技的更新dié代,持续发展…

④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使“望”宇的义项逐渐增多。在文人的笔墨里,以它的基

本义为圆心发散开去,演y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向外观到向内求的过程。

1.请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远跳

(2)薪火相传

(3)更新dié代

(4)演y

2.选出下列成语中“望"字的含义是“声望、名望”的一项。(3分)

A.望洋兴叹

B.德高望重

C.望子成龙

D.望文生义

3.小语在阅读文本时作了如下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常用的义项"是主语部分,“常用的”是定语。

B.第③段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C.选文中“睁大眼晴"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兴衰荣辱”都属并列短语。

D,选文第④段里“望"加引号的作用是:标示“望”字,表示对它加以强调。

4.小文觉得第④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2024·赤峰中考语文第1页(共8页)

任务二:品文悟“望"通诗意

5.小文梳理了教材中有关“望”的古诗文,并进行了深入探究。请帮她把空缺的句子补

充完整。(8分)

“望"在古诗词中的呈现

探究发现

王绩《野望》领联“树树皆秋色,①”

描绘了诗人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余晖的晕

“望"见的自然风光:

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

人“望"中所见的自然景物,

“溪云初起日沉阁,②”,放眼望去,溪

都是诗人彼时内心情感的真实

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营造出

写服,借文字寄情于笔端。

了萧条苍凉的氛围。(许浑《威阳城东楼》)

“望"中的个人际遇:

《登飞来峰》“③,自缘身在最高层”

同为登高望远所写的诗

表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抱负和大无畏的精神。

作,《登飞来峰》自信昂扬,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前代贤君已

《登幽州台歌》则悲伤沉郝。

成历史,后世明君无缘相见。一句“④,⑤"

它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调怅和弧寂跃然纸上。

“国一,悄怆幽邃”都表现

出了作者的孤寂与落寞。

杜甫用“国破山河在,⑦"呈现了“望”

“望"里的家国情怀:

中所见:国都沦陷后残破不堪,而山河依旧是原来

杜甫和辛弃疾都经历了国

的样子。这一联虽是写景,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

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

国伤时的感清。(《春望》)

聊生的时代。他们诗、词中的

“⑧?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登楼远

“望"超越了视觉意义上的

跳,忧国忧民,思接千载。(《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看”,演化为渴望为国尽忠

的伟大理想。

亭有怀》)

“望"字在诗文里,走过九万里山河。山川河流入字,文墨精神入字,铮铮铁

骨入字,朗朗乾坤入字。“望”,在血脉的传承里,历尽黄沙始见金。

6.赏读《寻南溪常道士》,完成诗歌后面的问题。(6分)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荐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屐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山路静谧,路上莓苔遍布,可见常道士隐居之处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

B.颈联诗人并没写出雨后松林的具体颜色,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C.尾联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痕迹,诗人陶醉于美景物我两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