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作业指导书TOC\o"1-2"\h\u7453第1章绿色发展理念与三农经济 3107301.1绿色发展的内涵及其在三农经济中的应用 31181.1.1绿色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393161.1.2绿色发展在三农经济中的应用 498791.2三农经济发展现状与绿色转型意义 4266181.2.1三农经济发展现状 4220271.2.2绿色转型意义 457861.3国内外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441811.3.1国外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 476471.3.2我国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 4159321.3.3启示 45799第2章农业生产与绿色发展战略 5254922.1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5128532.2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推广 5159432.3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 510654第3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647763.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23773.1.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6141673.1.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6168453.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与措施 7177213.2.1治理策略 7287953.2.2治理措施 7134003.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795393.3.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7134833.3.2绿色发展 722759第4章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升级 8189544.1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875684.1.1产业结构现状 8114864.1.2存在问题 895404.2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策略 8157004.2.1优化路径 8217084.2.2优化策略 813044.3农村产业绿色升级实践案例 838514.3.1案例一:某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8255644.3.2案例二:某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99874.3.3案例三:某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995354.3.4案例四:某村绿色创业孵化基地 926332第5章农村能源转型与绿色能源利用 9293965.1农村能源消费现状与问题 9219985.1.1能源消费结构 9274685.1.2能源消费问题 9133435.2农村能源转型策略与路径 9123115.2.1转型目标 995495.2.2转型策略 912765.2.3转型路径 10306955.3绿色能源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与推广 10147085.3.1太阳能 10300375.3.2风能 1045525.3.3生物质能 1059155.3.4地热能 10220895.3.5推广措施 1019900第6章农村金融支持与绿色投资 1084726.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与问题 11122476.1.1现状概述 1118766.1.2存在问题 11233256.2农村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11247566.2.1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11240806.2.2绿色金融服务创新 11186316.3绿色投资在三农经济中的作用与意义 11308966.3.1作用 1139636.3.2意义 1213175第7章农村人才培养与绿色技能提升 12150027.1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与绿色技能需求 1218807.1.1人力资本现状 1221357.1.2绿色技能需求 12262727.2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1289977.2.1人才培养目标 12137967.2.2人才培养体系 12310887.2.3人才培养措施 13321007.3绿色技能培训与农民素质提升 13327507.3.1绿色技能培训内容 1378227.3.2培训方式与手段 1370727.3.3农民素质提升策略 1330340第8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绿色发展 1363368.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 13240088.1.1现状概述 13322968.1.2存在问题 13139668.2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策略与重点工程 14186858.2.1改善策略 1415938.2.2重点工程 14150098.3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 14153658.3.1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础设施建设 14294928.3.2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发展 1456348.3.3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 149525第9章农村社会治理与绿色发展 1424252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绿色发展要求 14212389.1.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 14208059.1.2绿色发展要求 15197269.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与绿色发展 1578119.2.1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方向 1584229.2.2绿色发展路径 1597049.3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路径与措施 15248479.3.1能力提升路径 15176699.3.2政策措施 1515632第10章三农经济绿色发展评估与监测 163189410.1三农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1965010.1.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产品加工产值等,反映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经济基础。 162430510.1.2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农业用水效率、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等,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 162137210.1.3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农村居民就业率、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医疗保健水平等,反映三农经济绿色发展对农村社会发展的贡献。 16691910.1.4政策支持指标:包括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绿色农业发展政策实施情况等,体现政策对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16859410.2三农经济绿色发展评估方法与实证分析 162056810.2.1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指标的熵值,进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161203410.2.2层次分析法调整权重:在熵权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微调,使权重分配更加合理。 163161810.2.3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对其三农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16825110.3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 161187110.3.1监测机制:建立包括指标监测、数据收集、信息处理等环节的监测机制,对三农经济绿色发展进行定期监测。 161577610.3.2预警机制:通过构建预警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觉三农经济绿色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发出预警信号。 173033410.3.3预警等级划分:根据预警程度,将预警信号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三农经济绿色发展。 17第1章绿色发展理念与三农经济1.1绿色发展的内涵及其在三农经济中的应用1.1.1绿色发展的定义与特征绿色发展是指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核心特征包括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和谐性。在三农经济中,绿色发展旨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全面转型。1.1.2绿色发展在三农经济中的应用绿色发展在三农经济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二是农村生活方式绿色化,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三是农村生态环境绿色化,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1.2三农经济发展现状与绿色转型意义1.2.1三农经济发展现状当前,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等。1.2.2绿色转型意义绿色转型对三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三是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3国内外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与启示1.3.1国外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国外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主要包括:美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计划,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欧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日本推进农业环境保全型经营,提高农业环保意识。1.3.2我国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我国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农业技术。1.3.3启示国内外三农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以下启示: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农业绿色转型;二是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四是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发挥其在绿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2章农业生产与绿色发展战略2.1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农业生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质量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耕地质量恶化。(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3)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化肥残留、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4)生态系统破坏: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行为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降低。2.2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推广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主要发展模式包括:(1)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循环农业: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延伸等手段,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3)低碳农业:采用低碳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4)有机农业:遵循有机农业生产规范,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需加强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提高农业绿色生产能力。2.3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产能、资源和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产品。(2)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政策支持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对绿色农业发展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农业。(2)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监管。(3)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积极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第3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3.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3.1.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概述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生态退化等。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活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3.1.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农业生产方式不当,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当,加剧水体和空气污染;(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影响农村生态环境;(4)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生态退化;(5)政策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3.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与措施3.2.1治理策略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以下治理策略:(1)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效率;(3)优化乡镇企业布局,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4)提高农村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绿色发展;(5)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3.2.2治理措施具体治理措施如下:(1)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2)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污染;(3)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4)严格乡镇企业环境准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5)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6)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3.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3.3.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证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2)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农村生态系统功能;(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农村生态平衡;(4)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3.3.2绿色发展(1)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2)推动农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发展生态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5)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第4章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升级4.1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4.1.1产业结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相对薄弱的特点。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农业内部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特色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农村第二产业以农产品初加工和部分轻工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4.1.2存在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2)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4)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不足。4.2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策略4.2.1优化路径(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多样化农业。(2)推动农村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3)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2.2优化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4.3农村产业绿色升级实践案例4.3.1案例一:某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4.3.2案例二:某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该市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4.3.3案例三:某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该县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同时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产业绿色升级。4.3.4案例四:某村绿色创业孵化基地该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绿色创业。通过提供技术培训、政策支持等服务,培育一批绿色产业项目,助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升级。第5章农村能源转型与绿色能源利用5.1农村能源消费现状与问题5.1.1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以传统能源为主,主要包括煤炭、薪柴和秸秆等。这些能源消费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5.1.2能源消费问题(1)能源资源浪费:农村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大量能源浪费现象。(2)环境污染:传统能源消费方式产生大量污染物,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恶化。(3)能源供应不稳定:农村能源供应受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能源供应不稳定。5.2农村能源转型策略与路径5.2.1转型目标实现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经济发展。5.2.2转型策略(1)发展绿色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消费。(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政策引导与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村地区开展能源转型。5.2.3转型路径(1)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减少煤炭、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费,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2)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强绿色能源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3)政策实施与监管:加强政策实施力度,保证能源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5.3绿色能源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与推广5.3.1太阳能在农村地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5.3.2风能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5.3.3生物质能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3.4地热能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地热能供暖和地热能发电技术,减少传统能源消费。5.3.5推广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绿色能源。(2)技术培训: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绿色能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3)示范项目:建设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引导农村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应用。(4)宣传推广:加强绿色能源宣传,提高农村地区绿色能源消费意识。第6章农村金融支持与绿色投资6.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与问题6.1.1现状概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公司等多元化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格局。但是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境。6.1.2存在问题(1)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范围有限,金融服务覆盖率低,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2)信贷支持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贷款审批流程繁琐,贷款额度受限。(3)金融产品单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绿色发展的需求。6.2农村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6.2.1绿色金融产品创新(1)绿色信贷。金融机构针对农业、农村企业绿色发展需求,推出低息贷款、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2)绿色保险。针对农村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开发绿色农业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金融产品。(3)绿色债券。鼓励农村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用于绿色产业投资。6.2.2绿色金融服务创新(1)金融服务方式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2)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建立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协同发展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6.3绿色投资在三农经济中的作用与意义6.3.1作用(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投资有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高效方向发展。(2)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绿色投资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绿色投资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6.3.2意义(1)提升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能力。绿色投资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2)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绿色投资有助于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3)提高农村抗风险能力。绿色投资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农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农村整体抗风险能力。第7章农村人才培养与绿色技能提升7.1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与绿色技能需求7.1.1人力资本现状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素质等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女性化和低素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另,农村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1.2绿色技能需求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推进,农村地区对绿色技能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技能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培养具备绿色技能的农村人才,有助于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7.2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7.2.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农村实际,以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为导向,培养具备绿色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农村人才。7.2.2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培养格局。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2.3人才培养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人才培养的保障水平。(2)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3)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绿色技能水平。(4)引导企业参与农村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7.3绿色技能培训与农民素质提升7.3.1绿色技能培训内容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绿色技能水平。7.3.2培训方式与手段(1)采用现场教学、实践操作、远程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2)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网络、手机APP等,拓宽培训渠道,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3)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7.3.3农民素质提升策略(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3)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民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发展意识。(4)激发农民内生动力,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第8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绿色发展8.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8.1.1现状概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方面。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8.1.2存在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农村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设施仍然薄弱;(3)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导致设施损坏、老化严重;(4)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较低,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8.2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策略与重点工程8.2.1改善策略(1)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2)优化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3)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提高设施使用效益。8.2.2重点工程(1)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提高农村道路硬化率,实现村村通、户户通;(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高自来水普及率;(3)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提升信息服务水平。8.3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8.3.1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础设施建设(1)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意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推广绿色技术和材料,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水平;(3)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8.3.2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发展(1)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绿色产业发展;(2)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助力农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推动农村绿色发展。8.3.3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1)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绿色发展倾斜;(2)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评估机制,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绿色发展要求;(3)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与绿色发展的合力。第9章农村社会治理与绿色发展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绿色发展要求9.1.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结构变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9.1.2绿色发展要求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导向。农村社会治理应遵循以下绿色发展要求:(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4)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机制。9.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与绿色发展9.2.1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方向(1)政策创新:制定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引导农村社会治理转向绿色发展;(2)技术创新: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3)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加强农村环境监管;(4)模式创新:摸索绿色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9.2.2绿色发展路径(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