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讲:山水之美-《三峡》(学生版)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讲:山水之美-《三峡》(学生版)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讲:山水之美-《三峡》(学生版)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讲:山水之美-《三峡》(学生版)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讲:山水之美-《三峡》(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理解】

山水之美一一《三峡》

3学习目标

1、了解《三峡》相关知识,背诵《三峡》;

2、积累相关实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熟悉《三峡》解析及主题思想,领略三峡的壮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3、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

叁;知识预热

思考:你知道这是哪吗?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建设水电站呢?

肆>知识链接

基础知识

一、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

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

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

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

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二、《三峡》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

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

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

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

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

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

多。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三峡》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

四季风光所作。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

(1)自:在,从。

(2)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

里。

(3)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4)嶂(zhdi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5)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6)苧午:正午。夜分:半夜。

(7)曦(xT):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注释

(1)襄(xidng):上,这里指漫上。

(2)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3)沿:顺流而下(的船)。

(4)溯:逆流而上(的船)。

(5)或:有的时候。

(6)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7)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8)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9)朝:早晨。

(10)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1)虽:即使。

(12)奔:奔驰的快马。

(13)御:驾着,驾驶。

(14)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

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译文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蹴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

(1)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

(2)绿潭:碧绿的潭水。

(3)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4)绝联(ydn):极高的山峰。绝:极。喊:高峰。

(5)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6)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7)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8)良:很。

译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2)霜旦:下霜的早晨。

(3)属引:连续不断。属(zhU):动词。连接。弓I:延长。

(4)凄异:凄惨悲凉。

(5)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噤”鸣叫。

(6)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7)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8)沾:打湿。

(9)裳(chang):衣服。

译文

知识拓展

一、《三峡》中特殊用法:

1、古今异义

①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崛多生怪柏(极)

(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5)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6)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7)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

3、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唠”鸣叫。

4、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②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二、《三峡》理解性背诵: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

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包;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三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与《汾水》中的“水流潭涨,波襄转泛”都写出了水势之大。

B.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与《天池》中“澄淳镜净,潭而不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在《三峡》和《汾水》《天池》三文中都引用文献资料进行佐证,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本文和《丹水》《汾水》《天池》四篇文章都通过描写自然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和赞美之情。

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螂的一项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常有高猿长啸,鸟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带久绝。

A.肃:肃杀,凄寒B.属:连接C.弓|:延长D.转:同“唠”,鸟鸣

3.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日",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

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

B.本文以大笔点染的手法,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C.本文通过对三峡的整体风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非宁静无以致远

B.承口多生怪柏哀转久箪

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D.回演倒影演荣峻茂

6.对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理解不亚确的一项是()

幸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申乘上御风,不以美也。

A.或:有时B.虽:即使C.奔:飞奔D.疾:快

7.下列各组加点词中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日非亭午夜分

B.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C.有时朝发白帝每至晴初霜旦

D.良多趣味感慨良深

二、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洞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选择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

A.略无阚处(同“缺”,空隙、缺口)B.回演倒影(清澈)

C.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D.林寒涧琅(肃杀,凄寒)

9.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自三峡七百里中目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哀转久箪

C.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儿狼首

D.春冬之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翻译成汉代汉语正确的是()

A.如果不是中午或夜晚时分站在亭子上,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自从不在中午和晚上时分,就没有看见过太阳和月亮。

C.如果不是在中午或晚上,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D.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11.选择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

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C.本文句式骈散相间,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语言精致、洗炼,充满生气。

D.在文章的节奏上,本文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梢、石楠、横、

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醪•串葛①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②众草,纷红骇绿,蓊筋©香气;冲涛旋漱,退贮溪谷;摇扬蕨蕤

④,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节选自柳宗元的《袁家渴记》)

【注】①例幅(jiAogG):交错纠缠的样子。②掩苒(rM):风吹草靡的样子。③蓊筋(w&igbo):香气浓

郁。④蕨蕤(weirui):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王之蕨甚矣

B.更王命急宣吸遇其叱咄

C.其间千二百里又何呵焉

D.阜多趣味有阜田美池桑竹之属

1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15.语段【一】中是用什么手法描写山高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6.语段【一】第三自然段和语段【二】是怎样体现写景动静结合的?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喉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阚处(宫殿)B.不以球也(快)

C.展引凄异(连接)D.每至晴初霜耳(早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箪箪崛多生怪柏

C.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索琴

D.墓间千二百里飞漱基间

1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0.选文第4段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