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复习资料汇编:知识梳
理部分
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22.伟大的悲剧
【文学常识】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传
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小说代表作有
《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等。
【重要词语】
【辜团负】【钦画佩】【毡国EJ鞋】【保佑网】【厄司运】【拯|zhdng
救】【告|罄遍】
【拽zhuoi]拉。
【凛叵]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shi|】吞食;并吞。
【销蚀shi】消损腐蚀。
羸"i|弱】瘦弱。【无垠yin】没有边际。
【癫didn狂】言行举止不庄重、轻佻。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丽(shanshan都是一声)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ji6】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己尽。形容极度疲乏。
【闷闷不乐men)因有不开心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园然画】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怏(yd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ch6ng】忧愁的样子。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鲁莽画]大胆】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莽撞。
【畏缩不前】害怕而不敢向前。
【语无盥(lu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海市圈楼hdishi|shdn|lou]蜃:哈喇,传说中的蜃能吐气成楼台形状。实际上是
大气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
【主题解说】
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
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用饱含深情地用
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
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
撼人心。
【重点突破】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文
中哪句话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
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奔向南极一绝望而归一带信做证一归途遇险一悲壮覆灭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它的作用是:①点题;②揭示文章的主旨;
③点明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的原因
2.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
“伟大”又指的是什么?
明确:“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一一“失败之悲”,
“悲”在要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的阿蒙森团队做证一一“做证之悲”,“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
部被冰雪吞噬一一“死亡之悲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
但却显示了人类献身科学、团结协作、坚忍不拔、超越私利的崇高品质。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说明。
明确:(1)坚毅、执着、不懈探索未知领域,勇于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负责科学
研究的威尔逊,在只有寸步之遥时,还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在暴风
雪中向死神走去;最后剩下的三人爬进睡袋,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
叹过一声;斯科特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斯科特一行对探
险的执着、坚毅与勇气。
(2)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
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奥茨选择走向暴风雪以减
轻同伴的负担,就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3)诚实、守信。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
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无私、博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
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而
看不到丝毫的恨意。
4.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了这悲壮的一
幕?
这可以从课文最后两句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
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
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上
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
的思考。
5.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明确: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
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他
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明确: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心情。此时,在痛
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
扬威、扬扬得意。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
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
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
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永远尊敬。
(4)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一一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
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怎样理解“劳伦斯•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奥茨直面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5)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
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明确: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
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
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6)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
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
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壮美
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写作特色】
L细节描写,令人感动。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充满了感情。例如“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
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斯科特坚忍不拔的毅力、
为人类探索献身的伟大精神令人敬佩。
2.语言饱含深情。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对于人物的一言一行乃至心理
的描写,也都是精雕细琢,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23.太空一日
【文学常识】
L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2.《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杨利伟以坦率而
真挚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
行员的经历,以及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为航天员的经历,同时讲述了自己
乘坐太空飞船时的感受。
【重要词语】
【蜒同形】【网热(国)】【轮|廓(ku6)|】【模艇司】【遨游画】【严
S(jh)]]
【阚密|(ch6u)|】【概率(gdi回)】【烧灼(硬)】【五脏|zGng]六腑(fu)]
【负f£i荷h©】承受的重量。
【千-jUn|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惊心动魄P。】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俯鱼瞰k词】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无虞】不用忧虑。
【耐人寻困】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
【屏息凝神bingxlningshen]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
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主题解说】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
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
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重点突破】
1.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明确:(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一一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一一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一一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一一返回阶段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
活动或举动?
明确:(1)第一次意外: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心理或举动:非常痛苦,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2)第二次意外:飞船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产生了“本末倒置”的错觉。
心理或举动: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
应的过程,靠意志调整过来。
(3)第三次意外:不时出现一种像木头锤子敲铁桶的声音。
心理或举动:开始很紧张,趴在舷窗听,并没有发现什么。
(4)第四次意外:左右舷窗出现裂纹,舱内温度升高。
心理或举动:起初非常恐惧、害怕,当发现左边也出现裂纹时,稍微放心一点儿。
(5)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飞船抛出降落伞盖,并迅速带
出引导伞,一系列迅速剧烈的动作,对身体的冲击很大,很受折磨。
心理或举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航天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
得如此准确?
明确: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行漫长的14圈;幸福的时刻,
激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启我国太空探险的新纪元。
4.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
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
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
②对太空中敲击声的确认也非常严谨,试听一年多,总觉得不像,所以就一直未签字确
认。
③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利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让他成为了航天英雄?
明确:①他敢于做中国太空第一人,可以看出他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他在面对太空意外情况时,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用意志力战胜紧张,可以看出
他镇定自若,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③他在太空遇到神秘的敲击声,回来后技术人员用很多办法模拟它,他觉得不像,拒绝
签字,可以看出他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④他在回来时准确无误的说出每一项所遇到的情况,为航天事业提供宝贵资料,可以看
出他实事求是,对事业认真负责。
6.课文是杨利伟用第一人称讲述的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种写法好在哪里?
①亲身经历,真实可感,使文章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②用第一人称叙述层
次清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7.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言语中流露出了浓浓的中国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
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大家看到杨利伟经历震动之后还活着时的欣喜、激
动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
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直接抒情,写出了杨利伟在太空上面依然心系祖国,心系首都,表达了他对祖国
无限热爱以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想念之情。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写出作者
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写作特色】
L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
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
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
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24.带上她的眼睛
【文学常识】
L刘慈欣:首位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多次获得“银河奖”。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
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
碑之作。
2.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
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
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重要词语】
【点圈(didnzhui)】【阚步(应|b£i)】【蒙胧(m6ngl6ng)】【拍摄
(pai|shfe|)]
【合拢(h616ng)】【吟唱®Uhdng)】【孤零零(gill叵矶ing)】【/蓝
(|w司Idn)】
【迟围chi画】(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凸现园xidn】清楚地显现。
【闲|W|xidn|xid】闲空。
【不(3)阚(qi)而(er)至(zhi)]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xin)有(ybu)灵园(11ng网)]指彼止匕心意相通。
【天园海角(tidnydhdijido)】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主题解说】
本文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
的核心。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
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
《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重点突破】
1.理清小说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我”要带着“她”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6〜23),故事的发展:草原上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24〜31),故事的高潮:“我”知道了真相,却无能为力。
第四部分(32〜45),故事的结局:“她”永远留在了地心。
第五部分(46、47),故事的尾声:“我”感受到“她”的心跳,“我”离“她”不会再远
To
2.读完这篇小说,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明确: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我”与“她”(小姑娘)。“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
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
感的另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
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
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
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即:“我”一一善良、富有爱心。小姑娘一一坚强勇敢、有毅力、不怕牺牲、敢于为科
学献身。
3.文中多次运用心理描写,描写“我”和小姑娘的心理感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小姑娘”在地心虽然身体被围困,心灵却是敏感的,是诗意的;而“我”在地
球上,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却是封闭的,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心灵的空
虚和乏味。从而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荒芜的心灵需要爱心、善良的灌注。
4.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奇特,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作者善用悬念,使读者充满好
奇。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本文巧妙的构思。
明确:(1)巧设悬念:
①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一一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令读者对她奇怪的表现感到好奇。
③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
一一她身处的环境不得不令人深思。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①“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
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
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②“我太怕封闭了”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③“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④“热,热得像……地狱。”
一一“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
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银!”
5.科幻小说的特点是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请
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1)科学的语言。
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
以铁银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
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镣!
——对地航飞行的想象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令人感到真实。
(2)奇特的幻想:传感眼镜、地心探险
(3)环境描写,语言优美。
(4)心理、语言描写传神,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
【写作特色】
L双线并行,脉络清晰。
理清整篇小说脉络,不难看出,故事起于请假旅行,在目标地点的商量中缓慢发展,在
草原游览中迎来首个小高潮,在回归时归于沉寂,又陡起于一次看壁画的偶然,于人类对地
幔的探测背景中展示真正高潮,悲凉无奈却又温暖感人地于伏地倾听里交代出结局。以“我”
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
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
2.巧设悬念,前后照应。
文中多处设置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科学的语言与奇妙的幻想相结合。
课文运用科学的语言向读者讲述地心的特点,既有科普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
25.活扳
【文学常识】
L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精通多学科知识,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其
代表作有《梦溪笔谈》《良方》等。
2.《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
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这部作品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共收录记述609
条(其中自然科学类189条,人文科学类420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化
学、物理、水利、建筑、医药、文学、艺术、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
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
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白对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用雕版印刷(EP)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冯瀛王(时期)才(用雕版)
印刷五经,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版印书籍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
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叫毕昇的平民,(他)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制法是:(先)
用胶泥刻字,
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
字印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
的上面用松脂、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
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面,(在铁模子内)
密密地排上字
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
印,排满铁模子就成为一块印版,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
块平板按在(排
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
版好的)字印上面,(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
简便的;如果是
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
印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
了,这块印刷
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
才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
个字都有好几
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
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
用的时候,就用
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
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
生僻字,随即
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
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
有密,一沾水就
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
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印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木刻的字印)
不像用胶泥
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
烧制的字印,印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搏,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根
本不会被药物
沾污。
弄脏。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重要文言词汇】
1.字音
毕昇(shCng)蜡和纸灰(hub)切之(ydng)字平如雁(di.)奥互(g@ng)
以纸帖之(ti»贮之(zhti)燔土(fdn)用迄(qi)群丛(c6ng)宝摩(cdng)
2.通假字
①活圾(同“版”,指印刷版)
②药稍修(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③己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
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④若」上印三二本(同“只”,仅)
3.古今异义
唇:古义:边缘。例:薄如钱后。今义:人或某些动物口的
周围的肌肉组织。
群从:古义:指堂兄弟及诸子侄。例:其印为余群丛所得。今义:指许多人跟从。
4.一词多义
就:持戡火炀之(动词,靠近)瞬息可感(动词,完成)
帖:则以纸帖之。用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5.词类活用
①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②名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③用讫再次令药铭(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主题解说】
本文以活字印刷术为说明对象,紧扣“活”这一特点来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
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以及其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重点突破】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明确:第1自然段:简述活字印刷术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
第2自然段:交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具体叙述活字印刷的制作、效能、
使用、贮存情况及不用木刻字印的原因。
第3自然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2.第1自然段,说说本文开头为什么要先介绍雕版印刷。
明确:在介绍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作者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字印刷术对
雕版印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劳务合同范例
- 公司合并协议合同范本
- 全职合同范本
- 医院物业招聘合同范本
- 加盟快递押金合同范本
- 单位电线更换维修合同范本
- 声学顾问合同范本
- 单位车棚工程合同范本
- cpvc管购买合同范本
- ul认证合同范本
- 2025电力物资检储配一体化建设技术导则
- 新学期 开学第一课 主题班会课件
- 民法典合同编讲座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7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转专业高等数学试卷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公司厂区保洁培训
- 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防盗门销售合同范本
- 支付令申请书(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