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江苏省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二)(必修,含解析)一、选择题:1.流感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和成分上的区分是没有()A.核酸 B.蛋白质 C.核膜 D.细胞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只能营寄生生活。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按其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详解】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无核膜。在成分上二者均有核酸和蛋白质,因此二者在结构和成分上的区分是有无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D。2.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中心体【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袱,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袒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详解】A、蓝藻细胞不具有叶绿体,但能利用细胞膜上的光合酶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蓝藻为自养需氧型,没有线粒体,但有需氧呼吸酶,可以在细胞质里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核糖体是蓝藻有且仅有的细胞器,C正确;
D、只有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蓝藻为原核细胞,不具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C。3.下列细胞器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的辨识与其对应功能的记忆。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区分各个细胞器的特征。【详解】A、图A表示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中心粒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A错误;
B、图B表示线粒体,为双层膜细胞器,一般呈短棒状或圆球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细胞需氧呼吸的场所,B错误;
C、图C表示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基质上有基粒堆叠而形成的类囊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
D、图D表示粗面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膜表面有核糖体附着,与蛋白质的合成相关,D错误;
故选C。4.细胞中能分解苍老和损伤的细胞器的结构是()A.溶酶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苍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方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详解】溶酶体中有很多的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苍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没有核膜B.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C.遗传物质是DNA和RNAD.在无氧环境中不能生存【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A错误;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也能生存,D错误。故选B。6.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物质由②转运至③体现了生物膜具有()A.流淌性B.选择透过性C.稳定性D.功能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图中显示的是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过程。【详解】①为核糖体,其上进行的是多肽链的合成过程,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经过初步加工的蛋白质由内质网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行进一步的再加工,在高尔基体加工后的蛋白质经过囊泡运输到不同的部位完成其功能,明显在该过程中蛋白质由②转运至③的方式是通过囊泡运输完成的,囊泡运输的完成依靠膜的流淌性,即A正确。故选A。7.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成分是()A.纤维素 B.蛋白质 C.胆固醇 D.磷脂【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故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化学物质是磷脂。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驾驭状况。8.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均能产生的物质是()A.水 B.[H] C.CO2 D.ATP【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产生两分子丙酮酸和四分子还原性氢;其次阶段,两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反应,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和20分子还原性氢;第三阶段,24分子还原性氢与氧气结合产生12分子水。其次、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详解】A、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一和其次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不产生,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其次阶段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D。【点睛】熟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发生场所即可答题。9.在提取和分别叶绿素的试验中,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答案】D【解析】【详解】叶绿体中色素分别的试验结果:
说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
故选D。【点睛】考查色素分别与提取试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的实力。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汲取发生在叶绿体的()A.外膜 B.内膜 C.类囊体薄膜 D.基质【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色素和酶,基质中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少量的DNA、RNA和核糖体等。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汲取、传递、转换光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分别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中。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汲取光能,而色素只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要求学生驾驭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及反应场所。11.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历时最长的是()A.间期 B.前期 C.后期 D.分裂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裂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起先,这个时期为细胞分裂期打算了条件,细胞内部会发生很困难的改变。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打算阶段,因而其占用的时间比分裂期长。【详解】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90%~95%,而分裂期只占了5%~10%,细胞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打算阶段,历时最长,A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明确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的地位和时间。12.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行为中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是()A.核膜解体 B.DNA复制C.蛋白质合成 D.同源染色体联会【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渐渐解体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匀称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渐渐解体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匀称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核膜的解体和重建,A错误;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DNA的复制,B错误;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驾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改变规律,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答题。13.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时期为()A.前期 B.中期C.后期 D.末期【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渐渐解体,核膜渐渐消逝;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心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楚,便于视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逝;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干脆从中部凹陷)。【详解】图示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核膜重新形成,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驾驭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改变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做出精确的推断。1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点 B.4条染色单体C.4条核苷酸单链 D.4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两个着丝点,A错误;
B、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8条核苷酸单链,C错误;
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1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缘由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同源染色体分别C.姐妹染色单体分别 D.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缘由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驾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改变规律,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缘由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再选出正确的答案。16.下列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详解】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A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即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D正确。17.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验证假说所设计的试验是()A.杂交 B.自交C.测交 D.回交【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觉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试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确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假如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当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试验验证(测交试验验证,结果的确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别定律)。【详解】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检测F1的基因型,是检验某个生物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验证假说所采纳的试验方法就是测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试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比较基础。18.下列试验中,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试验D.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证明白遗传因子的遗传规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采纳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探讨DNA的结构。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并证明白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发觉其化学本质,A错误;
B、摩尔根的果蝇试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不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历程中,一些科学家的试验过程、试验方法及试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19.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其次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其次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有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实力和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的实力。20.由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排列依次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420种。这体现了DNA分子的A.多样性 B.特异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2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排列依次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420种,这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A正确。故选A。21.下图某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改变曲线。形成de段的缘由是()A.染色体的复制B.同源染色体的分别C.着丝点的分裂D.细胞的一分为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时间的改变曲线,其中ac段形成的缘由是DNA的复制;cd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形成的缘由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加倍,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分别,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不变,B错误;
C、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C正确;
D、细胞一分为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改变规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驾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改变规律,能精确推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缘由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22.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A.9/10 B.1/4 C.1/2 D.3/4【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每一粒种子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与其它种子无关,所以应是3/4开红花,1/4开白花。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2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性状分别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说明,其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确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说明:(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确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据此答题。【详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确定的,A正确;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互不融合,B正确;C、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C正确;D、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但没有提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的假设性说明,D错误。故选D。24.通过测交不行以推想被测个体的A.产生配子的种类 B.产生配子的数量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比例【答案】B【解析】【详解】A、测交可以推想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A正确;
B、测交可以推想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想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C、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C正确;
D、测交可以推想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正确。故选B。25.用纯种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亲本子代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黄雌性×灰雄性全部雄性为黄色,全部雌性为灰色A.黄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C.灰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D.灰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灰色果蝇与黄色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果蝇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限制果蝇黄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黄色雌果蝇与灰色雄果蝇杂交,后代全部雄性为黄色,全部雌性为灰色,因此可以说明限制果蝇黄色(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B、由分析知,限制果蝇黄色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C、由分析知,果蝇黄色(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D、由分析知,限制果蝇灰色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26.已知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试验中,最适合用来推断显隐性关系的一组是()A.紫花×紫花→紫花B.白花×白花→白花C.紫花×白花→紫花、白花D.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答案】D【解析】【分析】推断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杂交,具有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另一种是自交,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别,则分别出的新性状是隐性性状。设限制该花色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据此分析。【详解】A、紫花×紫花→紫花,若亲本紫花都是纯合子,无论紫花是显性或隐性性状,子代均为紫花,不能推断显隐性,A错误;B、白花×白花→白花,若亲本白花都是纯合子,无论白花是显性或隐性性状,子代均为白花,不能推断显隐性,B错误;C、紫花×白花→紫花、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不能推断显隐性,C错误;D、相同性状的紫花与紫花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别,说明亲本紫花为杂合子且紫花为显性性状,则白花为隐性性状,D正确。故选D。27.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受精作用时,等位基因的随机结合C.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过程配子结合的随机性,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畴,A错误;B、“自由组合”指的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受精作用时等位基因的随机结合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畴,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只能发生交叉互换,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28.DNA分子中与碱基A配对的碱基是()A.U B.T C.G D.C【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碱基A与碱基T配对形成2个氢键,而碱基G和碱基C配对形成3个氢键,B正确。故选B。29.1928年,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推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艾弗里通过试验证明白这种转化因子是()A.蛋白质 B.DNA C.RNA D.多糖【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试验,是以小鼠为试验材料,分别向四组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活细菌,发觉其次组和第四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第四组小鼠中分别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因此推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试验,是将S型活细菌中提纯出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育基中,结果发觉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并且若用DNA酶将DNA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因此证明白这种转化因子是DNA,B正确。故选B。30.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C.DNA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D.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一条链上【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信息隐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依次之中,碱基排列依次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依次,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B错误;C、基因是DNA中有着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DNA上还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C错误;D、基因指的是双链DNA片段,D错误。故选A。31.DNA分子中将互补配对的碱基连接起来的是()A.肽键 B.氢键C.磷酸二酯键 D.二硫键【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分子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总是跟另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由氢键连接,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两个氢键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通过三个氢键相连,B正确。故选B。32.下图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不行能处于()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D.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细胞中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明显是经过了间期DNA复制过程。据此分析。【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的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故图示中的数量比例可以表示该期细胞,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也处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的状态,故图示比例也可表示该期细胞,B正确;C、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也是处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的状态,故图示比例也可表示该期细胞,C正确;D、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经过了着丝点的分裂后每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不能用图示的比例表示,故图示的比例不能表示该细胞,D错误。故选D。33.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B.甲图中有8个DNA分子C.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D.完成此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分析,同源染色体分别,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分析,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的后期,据此答题。【详解】A、图示为减数分裂的过程,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A正确;
B、甲图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姐妹单色单体,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正确;
C、该动物细胞为雌性动物,乙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C错误;
D、卵原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分裂完成后的子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二、非选择题:34.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分别用①~⑤表示。请回答:(1)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2)图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有______(填序号),光反应可以为______(填序号)供应[H]和ATP。(3)光合作用所需CO2浓度降低时,短时间内C5含量将______。(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C3代表的物质是______。(5)能产生[H]的过程有______(填相关序号)。【答案】(1).细胞质基质(2).②③④(3).②③(4).增加
(5).丙酮酸
(6).①⑤【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③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供应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①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中。(2)图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有:②和③过程为C3的还原,④过程为CO2的固定。光反应可以为②和③过程为C3的还原供应[H]和ATP。(3)光合作用所需CO2浓度降低时,④过程CO2的固定速率变慢,C5的消耗量削减,而②和③过程C3的还原速率不变,C5的合成量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5含量将增加。(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C3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5)能产生[H]的过程有:①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⑤过程,细胞呼吸的其次阶段。【点睛】本题综合考察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解答本题最关键是要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模式图进行结合分析,试题常常以模式图的形式呈现。35.人类最常见的血型为ABO血型,受i、IA、IB基因限制。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下图是某一家族有关血型的遗传系谱。请回答:(1)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Ⅱ2除了可能为O型血外,还可能为______型血。(2)若Ⅱ2为O型血,Ⅱ2和Ⅱ3结婚生出Ⅲ1为A型血的可能性为______,再生一个O型血男孩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IAi(2).IBi(3).A、B、AB(4).1/4(5).1/4【解析】【分析】1、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版权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与规范
- 知识付费平台的版权保护与内容安全
- 舞厅租赁合同范本
- 蛋鸡养殖合同范本
- 小学一年级经典与阅读带拼音标注
- 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策略
- 2024年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氨气晒图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大豆采购合同范本
- 夜场劳务合同范本
- 阻燃更要消烟一文让你掌握无烟阻燃改性技术的方方面面
- 2024入赘协议书范本
- 2024届江苏省苏北七市(南通)高三二模考试英语试题读后续写思路分析My best examination 讲义
- 2024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
- 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复习用)
- 《提案与方案优化设计》课件-第二部分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
- 2024年黑龙江省专升本考试生理学护理学专业测试题含解析
- 奥特康唑胶囊-临床用药解读
- 认识统计年报基本概念与作用
- 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