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扬州市武坚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是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示意图,b、c处膜外装有两个电极,并将两个电极连接在电流表上(如图1),在a点给与适宜刺激(如图2),图3~6为接受刺激后膜电位的顺序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a点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由图2到图3,b点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C.图4中b点正在处于Na+内流阶段D.图示操作方法不能测得该段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2.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动素可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B.该实验设计只存在一组空白对照,符合对照原则C.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D.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3.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4.已知二倍体果蝇的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灰身果蝇与一只白眼灰身果蝇交配,F1雌果蝇中有3/8为白眼灰身,亲本果蝇的基因型()A.BbXDXD和BBXdY B.BbXdXd和BbXDY C.BBXDXd和bbXdY D.BbXDXd和BbXdY5.为探究密闭条件下,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利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计数时需要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取样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C.一段时间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培养液中的乙醇浓度过高D.培养初期,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出生率略大于死亡率6.下列与内环境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体温为37℃时,血浆渗透压约700kPaB.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浆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这些键易断裂也易形成B.若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C.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都储存在ATP中D.果糖+葡萄糖→蔗糖是吸能反应,需要ATP直接供能8.(10分)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7个肽键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D.变性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二、非选择题9.(10分)1952年,科学家博思威克等人将一批莴苣种子在黑暗中处理16小时,保持湿润状态,然后用红光和红外光依次照射后重新放回黑暗中。在20℃下放置2d后,对萌发的种子进行计数,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光照射处理方式种子萌发率(%)对照组无(黑暗对照组)8.5组1红光98组2红光→红外光54组3红光→红外光→红光100组4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43组5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99组6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54组7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红光98回答下列问题:(1)莴苣种子的萌发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光照提供能量。(2)光敏色素是接收光信号的一种信息分子,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_______,影响___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3)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红光和红外光属于___________信息,其影响体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博思威克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11.(14分)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物群落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这三大生物群落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1)研究人员现欲对涠洲岛南海湾的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群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需要调查比较的是群落的___________。(2)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CO2和N、P等无机盐。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_____关系。(3)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①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红树林的存在___________(“提高”或“降低”或“不影响”)珊瑚礁中体长较大的蓝仿石鲈的比例。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②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迁移路径:(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画出)______。③综合①②信息,下列能够解释图2两个地区结果出现差异的选项是___________(多选)。A.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B.红树林中存在大量捕食较小体长蓝仿石鲈的捕食者C.A地区控制蓝仿石鲈体型的基因发生了变异D.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避难所(4)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A与B两个地区中___________区珊瑚礁的体积更大。若从蓝仿石鲈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B的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若图B的①与③发生了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刺激a点后,钠离子内流,受刺激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相反,A正确;B、据图可知,图2中b点表现为外正内负,图3表现为外负内正,故由图2到图3,b点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B正确;C、图4中b点膜外电位为正电位,此时处于钾离子外流的阶段,C错误;D、图示方法两个电极均放置于细胞膜外,而静息电位是内外两侧测得的电位,故图示操作方法不能测得该段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C。2、C【解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解】A、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产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不能产生,A错误;B、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水分充足组与缺水组对照,激动素0单位与其他单位对照,因此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B错误;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D、据图分析,与0单位相比,其他单位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激动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C。3、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D。4、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F1雌果蝇中有3/8为白眼灰身,其基因型为BXdXd,其中一条Xd来自父本,即父本为白眼灰身,母本为红眼灰身。【详解】A、如果亲本是BbXDXD和BBXdY,F1雌果蝇都为灰身红眼,A错误;B、如果亲本是BbXdXd和BbXDY,F1雌果蝇都是红眼,B错误;C、如果亲本是BBXDXd和bbXdY,F1雌果蝇中白眼灰身占1/2,C错误;D、如果亲本是BbXDXd和BbXdY,F1雌果蝇中有3/8为白眼灰身,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遗传相关特点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D【解析】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2、利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计数。【详解】A、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计数运用的是抽样检测法,计数时需要将培养液振荡均匀(目的是让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A正确;B、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不能直接往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B正确;C、因为是在密闭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浓度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使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D、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增长缓慢是因为酵母菌需要经过一段调整适应期,而不是种内竞争激烈,培养初期,出生率略大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D。6、C【解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错误;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先释放组织液中,然后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身体各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B错误;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D、机体进行正常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7、D【解析】ATP含两个高能磷酸键,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A错误;ATP和AD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有机物葡萄糖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约40%合成ATP,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物质合成时需要能量,属于吸能反应,需要ATP直接供能,D正确。8、D【解析】1、蛋白质变性的特点: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但肽键没有被破坏。2、方法:①化学方法: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②物理方法: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等。【详解】A、鹅膏蕈碱是环状八肽,是由8个氨基酸脱去8分子水形成的,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A错误;B、蛋白质不一定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也可能是由1条肽链构成的,B错误;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的,不是肽键的断裂造成的,C错误;D、变性蛋白质中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蛋白质变性是其空间结构的改变,不要误认为肽键的断裂。二、非选择题9、(1)不需要(2)①.细胞核②.特定基因的表达(3)①.物理②.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4)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而红外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当反复照射红光和红外光时,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是哪种光【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1详解】种子萌发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完整的活的胚和供胚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由表格可知,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能够萌发,所以莴苣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提供能量。【小问2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故光敏色素结构发生的变化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使特定基因进行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小问3详解】红光和红外光属于物理信息,该物理信息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体现了信息传递对个体的作用,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小问4详解】最后用红光处理时,种子萌发率高,而最后用红外光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明显降低,说明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红外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也说明了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是哪种光。【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10、C【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寒流对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故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C、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食物短缺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故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C。11、(1)物种组成(2)互利共生(3)①.提高②.海草床→红树林→珊瑚礁(多画出海草床→珊瑚礁不扣分)③.AD(4)①.A②.红树林丰富的地区蓝仿石鲈更多,珊瑚虫能更多的获得来自蓝仿石鲈排泄物中的有机物,生长更迅速;蓝仿石鲈排泄物等经分解者分解产生无机盐、CO2,有利于虫黄藻的生长,为珊瑚虫生长提供更多的无机物【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小问1详解】欲对涠洲岛南海湾的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群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需要调查比较的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小问2详解】因虫黄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因此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珊瑚虫与虫黄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因此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小问3详解】①A地区红树林丰富区,体长接近18cm的蓝仿石鲈的比例最高;B地区红树林缺失,体长接近18cm的蓝仿石鲈比例低,但体长为12cm的蓝仿石鲈的比例较高。因此说,红树林的存在提高了珊瑚礁中体长较大的蓝仿石鲈的比例。②蓝仿石鲈在海草床发育及早期生长,红树林内体长比海草床稍长,因此由海草床向红树林迁移,之后迁移到珊瑚礁。③A、石鲈生活在红树林中,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A正确;B、如果红树林中存在较小体长石鲈的捕食者,该区内的石鲈的数量会整体减少,B错误;C、由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任何地区都存在着基因突变,C错误;D、红树林内复杂的生活环境,可以为石鲈幼鱼提供躲避捕食者的避难所,D正确。故选AD。【小问4详解】红树林丰富的地区蓝仿石鲈生物量更大,珊瑚虫能更多的获得来自鱼类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借款协议印花税处理办法
- 2024年专业电缆敷设服务协议一
- 2024年住宅区拆迁改造工程承包合同版
- 2024年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协议
- 江南大学《高级英语(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B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全球贸易销售条款详细协议版B版
- 2024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合同范本
- 暨南大学《运筹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通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11T 1715-2020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测量技术规范
- DB11T 3034-202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
- 人教版 数学 九上 第25章《概率》课件
- 舞美设备租赁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题班会 进 享 未 来 博 采 众 长课件
- 一年级上册劳动《各种各样的职业》课件
- 2024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 2024年小学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中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新解读《JTGT 5214-2022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