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钢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湘钢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湘钢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湘钢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湘钢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钢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为大分子物质,释放方式为胞吐B.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膜面积增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下列相关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的生态缸需要密封,放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环境B.调查古树木、跳蝻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在计数室上放置盖玻片后再滴加培养液D.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B.体内激素、抗体都依赖体液运输而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主要和其内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4.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C.DNA的半保留复制 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5.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6.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运输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2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根据下面绿色植物叶绿体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和[②]的结构名称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___。(3)在③结构的薄膜上分布有色素,含量占四分之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占四分之一的是_______________。8.(10分)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由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a会增多,经_____运输到靶细胞。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转换成动作电位传至_____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同时刺激_____释放_____(填激素b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3)运动员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_____;运动后,下丘脑分泌的_____减少,导致激素c、激素d合成和分泌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4)机体内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9.(10分)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联系紧密.图1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对免疫活动的调节示意图。(1)图1中虚线所示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即当糖皮质激素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得_________。A.对免疫活动的抑制作用增强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2)在HPA途径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脾神经轴”,如图2所示。①图2中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_(细胞免疫/体液免疫)。②据图2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在抗体的合成过程中,须经历两次与碱基配对有关的生理过程,进行这两个生理过程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③科研人员欲用手术法验证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操作:将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_____________,对照组小鼠_____________,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对照组小鼠。10.(10分)下图是研究脑、脊髓功能及下肢活动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四个位点是供试验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位点,每次试验只阻断一个位点(当阻断位点功能恢复后,再进行第二个位点的试验)。请据图回答:(1)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2)刺激⑤处,可引起踢腿动作,这种应答________(填“属于”“不属于”)反射。(3)给受试者大腿一个适宜刺激,没有感觉,若医生让其踢腿,受试者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如果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如果既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4)大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在人类的不同形式的记忆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_,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________的建立有关。11.(15分)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并回答:(1)图甲生态系统中,____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其中丙表示_____。(2)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的形式传递。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乙中未显示出_____、_____两大成分。(3)狼与北极狐的种间关系为_____。北极狐处于第_____营养级。(4)狼只能得到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狼的体重每增加2kg最多消耗植物_____kg。(5)调查该冻原生态系统中雷鸟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与热带雨林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反复分枝,分子末端膨大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详解】A、神经递质为小分子物质,A错误;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会导致突触后膜膜面积增大,C错误;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2、D【解析】1、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在制作生态缸的最后,需要封上生态缸盖子,置于通风、光线良好但要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以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A正确;B、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古树木、跳蝻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B正确;C、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在计数室上放置盖玻片后再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正确;D、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D错误。故选D。3、B【解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B、体内激素依赖内环境的运送而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它没有特定的靶细胞,B错误;C、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主要和内环境内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D正确。故选B。4、B【解析】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不是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主要原因,A错误;B、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C、DNA的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特点,C错误;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是其复制过程的特点,D错误。【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名师点睛】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5、B【解析】由题目给的信息“在光下给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B错误,C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6、C【解析】据图分析: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是红细胞,3是毛细血管,4是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血浆渗透压过低可以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由红细胞携带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点睛】熟悉题图中各部分结构和液体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基础。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叶绿体外膜(2).叶绿体内膜(3).④叶绿体基质(4).叶绿素(5).类胡萝卜素【解析】据图分析:①为外膜,②是内膜,③为类囊体薄膜,④为叶绿体基质。【详解】(1)图示为叶绿体,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①和②分别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2)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故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④叶绿体基质。(3)③为类囊体薄膜,其上含有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占3/4;类胡萝卜素占1/4。【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题图各字母含义,并与光合作用的过程联系作答。8、(1)①.胰岛A②.体液③.神经调节(2)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③.垂体④.抗利尿激素⑤.神经-体液(3)①.散热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减少(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失水过多时,图中的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3、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小问1详解】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a会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小问2详解】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上述过程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细胞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的速率减慢,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机体需要不断产生激素。【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识记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9、(1)BD(2)①.体液免疫②.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③.细胞核、核糖体④.手术切除脾神经⑤.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⑥.低于【解析】1、分析图解:图中1虚线所示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即当糖皮质激素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其含量维持稳定。2、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3、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小问1详解】图中1虚线所示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即当糖皮质激素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得对免疫活动的抑制作用减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故选BD。【小问2详解】①图2所示的免疫活动有抗体参与,故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②据图2分析,乙酰胆碱可与B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进而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故乙酰胆碱在该免疫活动调节过程中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抗体属于蛋白质,其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③实验目的为“验证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脾神经的有无,因变量为抗体的数目,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将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手术切除脾神经,对照组小鼠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单一变量原则);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无关变量一致);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因预设条件为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实验组小鼠切除脾神经,故预期结果为实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体液调节、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人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掌握负反馈调节,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10、①.大脑皮层②.不属于③.①④.③⑤.②⑥.重复⑦.新突触【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题图分析:①是传入神经纤维,②是脊髓的上行传导束,负责将兴奋传导大脑皮层,引起感觉和意识,④是脊髓的下行传导束,③⑤是传出神经。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分析可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位于大脑皮层。(2)刺激⑤传出神经处,可引起踢腿动作,这种应答不属于反射,因为发射弧不完整。(3)病人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病人的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正常,给予一个适宜刺激以后,病人没有反应,说明传入神经有可能受损,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①;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是正常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③;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脊髓的上行传导束被麻醉剂阻断,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②。(4)大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在人类的不同形式的记忆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重复,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点睛】神经冲动的含义: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过程:过程:轴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