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提取绿叶色素,研磨时加入70%的乙醇用于溶解色素B.将甘蔗研磨液过滤后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后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深色的染色体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通过观察是否变蓝判断有无目的PCR产物生成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B.植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不一定有溶酶体C.用盐腌制莴苣笋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的水呈绿色,此现象与液泡有关D.马铃薯中有质体,最好避光保存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和无机物都通过物理方式散热B.恒温动物从高温环境转至低温环境,散热量减少C.肌肉是人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之一D.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4.对人体内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B.信号分子合成后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C.向含有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的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呈紫色D.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5.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部分染色体,无突变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前期I,不会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B.乙为中期I,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2套遗传信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6.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发现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在核糖体中由色氨酸合成的B.幼苗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扦插枝条生根D.波森·詹森的实验可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人们通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转入山羊细胞中,并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从乳汁中获取人乳铁蛋白。以下为相关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_______,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山羊某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图中山羊某细胞通常为_____,该细胞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行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应含有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激素等营养成分和___________等。早期胚胎一般发育到_________时期,被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为提高效率,可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以选取_______(填公或母)羊。8.(10分)与花生不同,玉米固定CO2后首先会形成C4化合物,因此被称为C4植物。C4植物含有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把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供给植物体利用,科学家形象地把这种作用比喻为“CO2泵”,具体机制如图1所示。图2为夏季某地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光合速率测定值,请分析回答:(1)科学家获得图1所示CO2的固定机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2)花生叶肉细胞中的CO2在_____中被C5固定下来,该过程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NADPH。(3)花生在13:00时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称为“光合午休”,这是由于光照增强,温度过高,_____,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仍然有所升高,原因是________(4)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特定功能往往与特定环境相适应,据此分析玉米产地的气候条件一般是:_____。9.(10分)某实验小组将生理状态等一致的小球藻,分别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培养,并用适宜的光照分别照射1h和1.5h,测得小球藻氧气释放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球藻在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是在能量转化是在_________(场所)产生的。释放氧气的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2)当NaHCO3的浓度超过2.00%时,该植物氧气的释放量快速降低,原因是_________。(3)若用12C标记的NaHCO3做实验,追踪检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放射性,请用箭头和文字的方式简述碳原子的转移途径:_________。结合以上实验,利用NaHCO3培养的小球藻为素材,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而非二氧化碳(简要写出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有效措施。某公司在防疫期间推出一款新型免洗洗手凝胶。为衡量该凝胶的清洗效果,研究人员检测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凝胶洗手前的检测流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实验前需要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____________。如果培养乳酸杆菌,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2)为统计洗手前手部细菌的数量,应选择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利用该方法统计活菌数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图所示的步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请给出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4)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为了计算洗手前手部单位面积的细菌数量,除上图所给的信息外,还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2019-nCov是2019年在武汉首次发现导致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世卫组织将其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回答下列问题。(1)2019-nCov能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方面分析,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2)2019-nCov入侵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_____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病愈后的病人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再被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制备出的该病毒疫苗不一定能发挥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NA鉴定等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溶解色素,A错误;

B、甘蔗含有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而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B错误;

C、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后染色,再经龙胆紫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深色的染色体,C正确;

D、DNA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DNA,但不能证明是目的DNA,D错误。

故选C。2、A【解析】

A、线粒体需要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些液泡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B、溶酶体存在于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核糖体在所有细胞中均有分布,B正确;C、腌制莴苣笋时流出的水呈绿色,水的渗透与液泡有关,C正确;D、质体分白色和有色体,马铃薯中所含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最好避光保存,D正确。故选A。【点睛】熟记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详解】A、人体和无机物都通过物理方式散热,如辐射、对流、蒸发等,A正确;B、恒温动物从高温环境转至低温环境,散热量增加,但是机体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减少散热量,B错误;C、安静时主要靠内脏、脑、肌肉等组织产热,C正确;D、人体主要靠皮肤散热,D正确。故选B。4、C【解析】试题分析:只有蛋白质或者多肽类信号分子才在核糖体上合成,像性激素、绝大多数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都不是蛋白质或者多肽,A错。神经递质一般都是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错。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是胰岛素,它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激素等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B【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甲为前期I,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而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错误;B、乙为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此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B正确;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4套遗传信息,C错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B。6、D【解析】

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它与酶、动物激素一样都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有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作用有: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②促进子房发育;③促进生根。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A错误;B、幼苗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C、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乙烯,C错误;D、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可以检验达尔文的“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假说,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遗传给下一代表达和发挥作用显微注射法受精卵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能发育成个体动物血清桑椹胚或囊胚母【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2、体外受精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3、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详解】(1)基因工程中,不能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而是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能发育成个体,故常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3)进行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需添加的营养成分有各种有机盐、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激素、核苷酸和动物血清等。由于桑椹胚或囊胚的胚胎还没有和母体建立联系,故早期胚胎一般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进行移植。乳腺生物反应器应选取母羊。【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及操作,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8、同位素标记法叶绿体基质不需要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玉米含有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把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供给植物体利用,在进入植物内的CO2减少的情况下,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促进光合作用加强高温干旱、光照强【解析】

由图1可知,C4植物含有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把浓度很低的CO2固定形成C4,C4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与C5固定形成C3,C3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分析图2:在13:00时花生出现了“午休”,光合速率降低,而玉米的光合速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详解】(1)科学家获得图1所示CO2的固定机制,需要研究CO2的转移途径,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2)花生叶肉细胞中的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C5固定形成C3,该过程不需要消耗NADPH。(3)花生在13:00时出现“光合午休”,这是由于光照增强,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玉米含有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把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供给植物体利用,在进入植物内的CO2减少的情况下,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并且此时光照强度增强,促进光合作用加强,所以此时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升高。(4)由于玉米能在较低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固定并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暗反应,所以气孔关闭对其光合速率影响不大,据此可知玉米产地的气候条件一般是高温干旱、光照强。【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C3和C4植物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能根据题意推测某些现象产生的原因。9、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NaHCO3的浓度过高导致小球藻细胞失水,降低了光合作用NaH12CO3→12CO2→12C3→(12CH2O)实验设计:将用NaHCO3溶液培养的小球藻分为两组,甲组提供NaHC18O3溶液,乙组提供H218O,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分析两组小球藻释放的氧气预期结果:甲组释放的氧气是O2,乙组释放的氧气是18O2【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NaHCO3溶液分解获得CO2,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提供CO2,故随着NaHCO3溶液浓度升高,小球藻的氧气释放量增加,但NaHCO3溶液超过2.00%时,溶液中NaHCO3浓度过高,使小球藻细胞失水,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详解】(1)小球藻释放氧气的阶段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光解水释放氧气并产生还原氢NADPH和ATP,故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据图可知,当NaHCO3的浓度较低时,随着NaHCO3的浓度升高,小球藻氧气释放量上升,但当NaHCO3的浓度超过2.00%时,植物氧气释放量快速降低,可推断是盐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本身发生细胞失水现象,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氧气释放量减低;(3)12C标记NaHCO3,则12C会随着NaHCO3水解产生的CO2进入植物碳循环,合成C3后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即12C的转移途径为NaH12CO3→12CO2→12C3→(12CH2O);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而非二氧化碳,则需要NaHC18O3提供C18O2和H218O分别作为实验组变量进行实验,故实验设计为:将用NaHCO3溶液培养的小球藻分为两组,甲组提供NaHC18O3溶液,乙组提供H218O,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分析两组小球藻释放的氧气,预期结果是甲组释放的氧气是O2,乙组释放的氧气是18O2。【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各个阶段与其对应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并精确到元素的转移,依据所学知识设计相关实验,合理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途径。10、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无机盐维生素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①同一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②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稀释倍数和涂布平板时所取的稀释液体积【解析】

1、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氧气的要求。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般培养基中均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在培养乳酸杆菌时还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2)平板划线无法得知稀释倍数,因此不能用于活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活菌计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3)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因此需要的改进措施有:①同一种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②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4)菌落的特征包含菌落的大小、性状、颜色和隆起程度。洗手前手部单位面积的细菌数量=(平板上的菌落数÷涂布时取样的体积×稀释倍数×10ml)÷取样的面积,因此,除图中所给信息外,还需要知道稀释倍数和涂布平板时所取的稀释液体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过程的理解与运用。1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效应T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体内存在有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