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曲靖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曲靖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曲靖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曲靖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靖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心怦怦直跳是由于A.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C.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D.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2.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4.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B.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用来筛选尿素分解菌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6.蓝细菌拟核DNA上有控制叶绿素合成的chlL基因。某科学家通过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l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以研究chlL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连接酶C.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7.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8.(10分)下列物质,不可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有氧呼吸酶 B.抗体 C.递质 D.Na+二、非选择题9.(10分)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10.(14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042.3088.9095.90总初级生产量[t/(hm2·a)]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5014.5223.8826.00(提示: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从数据推测,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3)请在甲图上绘出生产者的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_____。(4)乙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情况,以研究群落的______________。(6)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人工干预(主要是砍伐成树)可能会增加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这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7)为什么重度人工干扰的森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____________。这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为探究“萌发的玉米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大小相同、数量相等的琼脂块分别浸入6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12小时,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玉米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图),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回答问题。分组待测样液生长素溶液浓度(mmol/L)00.40.81.21.62.0α角/度15071522.52415(1)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浓度为1.6m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2.0mmol/L的溶液α形成的角度变小,这说明了_____,由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上表可知,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如浓度0.8mmol/L和浓度2.0mmol/L)形成相同的α角,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4)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8mmol/L还是2.0mmol/L,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干咳、乏力、发热、缺氧低氧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大致路径为:鼻腔→口腔→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肺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下图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1)据材料分析,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____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能结合肺上皮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从而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功能。(2)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后,免疫细胞被激活,刺激下丘脑的____________中枢,导致身体发热。(3)图中细胞①的功能有____________。A.能够特异性识别病毒B.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C.通过胞吞方式吞噬病毒D.能够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4)图中的细胞③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细胞②产生的____________作用下,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5)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_______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利副交感神经对同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到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制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交感神经能使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等,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所以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增加,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2、C【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错误;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B错误;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Ⅱ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D【解析】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2、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对内环境稳态机制的认识。4、A【解析】培养基的类型(1)按物理性质分:名称特征功能固体培养基外观显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液体培养基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2)按化学性质分:名称特征功能天然培养基用于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配成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类、鉴定(3)按功能分: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A、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A正确;B、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用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B错误;C、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会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C错误;D、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可能含有多种细菌,也可能只含有一种细菌,D错误。故选A。5、C【解析】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通常相反,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与之相反,D错误。故选C。6、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变异株的培育过程。①是chIL基因与质粒重组形成质粒1的过程;②是红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1重组形成质粒2的过程;③是将重组质粒2导入有chIL基因的蓝藻细胞,并同源替换chIL基因,最终获得无chIL基因的蓝细菌。【详解】A、①②过程切割的位点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正确;B、①②过程都是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因此都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正确;C、终止子是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终止密码子在mRNA上,不在基因上,C错误;D、②过程插入了红霉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蓝细菌为素材,结合变异株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7、B【解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详解】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B、激素的本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神经递质一般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B错误;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C正确;D、体温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作用,因此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D正确。故选B。8、A【解析】A、有氧呼吸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不可能成为内环境中的成分,A正确。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B错误;C、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C错误;D、Na+可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伴X隐性遗传③.HhXTXt④.HHXTY或HhXTY⑤.1/36⑥.1/60000⑦.3/5【解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2),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系谱图可知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①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XTY或2/3HhXTY。②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几率是2/3,为XTXt的几率是1/2,所以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1/2×1/2=1/4;因此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③Ⅱ-7为Hh的几率是2/3,Ⅱ-8为Hh的几率是10-4,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0-4×1/4=1/60000。④由于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为hh的概率为2/3×1/4=1/6。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所以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6:(1-1/6)=3/5。【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对人类遗传病后代的发病概率进行预测,本题的难点是(2)用分解组合法能简化问题解决①②,③结合题干信息“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进行计算,④注意审题是携带者占正常的比例。10、(1).次生演替(2).逐渐增加(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正相关)(4).(5).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6).样方(7).垂直结构(8).适度砍伐成树,既可以增加防护林物种的丰富度而提高其稳定性,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9).重度人工干扰,导致防护林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弱,就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10).这提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好绿水青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叶面积指数增加,光能截获率、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都增加,而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也逐渐增加。2、根据柱形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详解】(1)该地区生物群落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所以为次生演替;由表格可知,该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增加,光能截获率、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都增加,说明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从光能的截获率可以看出,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合色素相对含量增多,光能截获率升高,两者呈正相关。(3)生产者的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由表格可计算出,1953年的呼吸量为17.43-1.5=15.93[t/(hm2·a)],1973年的呼吸量为55.50-14.52=40.983[t/(hm2·a)],1984年的呼吸量为116.61-23.88=92.733[t/(hm2·a)],1996年的呼吸量为150.81-26.00=124.813[t/(hm2·a)],通过描点并连线得出生产者的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4)通过分析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5)对于植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空间上的分布(分层)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6)适度的人工干扰(主要是砍伐成树)可以增加森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这给我们启示是适度砍伐成树,既可以增加防护林物种的丰富度而提高其稳定性,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重度人工干扰会适得其反,重度人工干扰,导致防护林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弱,就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好绿水青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进行比较,平时善于总结记忆;具有一定的曲线表格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图中获得有效解题信息11、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②.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③.不能④.本实验只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具有促进作用)⑤.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来看,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形成的α角度最大,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α角度⑥.将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若形成的α角度大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2.0mmol/L若形成的α角度小于15度,则待测样液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8mmol/L【解析】1、胚芽鞘之所以弯曲生长,是因为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造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匀。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生长素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由图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玉米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2)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胚芽鞘左侧生长就越快,α角就越大,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弱,α角就越小,最小为0,与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6m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2.0mmol/L的溶液α形成的角度变小,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与生长素溶液浓度为0比较,表格中不同的生长素浓度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条件下,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强,形成的α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都更弱,形成的α角度就会更小,上述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如浓度0.8mmol/L和浓度2.0mmol/L)形成相同的α角,说明这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并促进生长的作用相同,从而形成的α角度相同。(4)由上题可知,这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8mmol/L还是2.0mmol/L,如果将这个待测样液稀释2倍,重复上述实验,生长素浓度为0.8mmol/L稀释后变成0.4mmol/L,生长素浓度为2.0mmol/L稀释后变成1.0mmol/L,对照表格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4mmol/L的α角为7度(小于15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