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

友情提示:共15篇(组),设题68题

【孙权劝学】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逐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卿今当途掌事

(2)蒙蒋以军中多务

2.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但m涉猎锐不可当

B.大有所地开卷有至

C.见往事耳住事依依

D.削目相待削骨疗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L当道、当权推辞2.B3.(1)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4.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

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讲使他人信服的道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

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

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当权。

(2)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辞,推辞。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A.应当/抵挡;

B.都是好处;

C.历史/过去的事;

D,擦/刮除;

故选Bo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

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重点词:

(1)但,只;当,应当;见往事,了解历史。

(2)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即,就;更,重新。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启示感悟。

根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分析,孙权在劝诫吕蒙时,没有强硬的命令,而是诚恳地给对方讲道理,并且

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更好的说服吕蒙。根据“蒙乃始就学”分析,吕蒙知错就改,说做就做,

立即开始学习。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分析,鲁肃赞扬吕蒙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

绩,说明学习要有专注力和毅力,还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

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

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

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

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袁子才①自谓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阅时既久,

积成卷帙②,自备作诗文时之獭祭③。晚年于幼时事,辄能津津道之,盖凡有闻见,无不笔之于

册,披书④握管,寒暑无间也。

(节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袁子才:袁枚,字子才。清朝诗人、散文家。②卷帙:这里指书籍。③獭祭(t

fiji):比喻堆积成文,罗列典故。这里指书籍。④披书:翻阅书籍。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蒙殍以军中多务()

(2)书复吴下阿蒙()

(3)即更即目相待()

(4)披书握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是其智弗若与

B.及鲁肃过寻阳冬日中则如盘盂

C.自备作诗文时之獭祭虽与之俱学

D.敢看书必加摘录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袁子才自谓幼时记性不佳,故看书必加摘录。

8.甲乙两文中的吕蒙、袁子才在学习路上各自遇到了什么问题?想一想,他们分别是如

何克服的?

【答案】5.推托不再是擦拭笔6.B7.(1)只是应当粗略

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袁子才自己说小时候记性不好,因此看书一定会摘取抄录。8.①

吕蒙遇到“军中多务”的问题,袁子才遇到“幼时记性不佳”的问题;吕蒙边治理军务边读书,

袁子才”摘录,分门别类"''凡有闻见,无不笔之于册”。②吕蒙面对军中事务多影响读书的问

题,利用军旅闲暇时间刻苦读书;袁子才针对自己小时候记性不好的问题,看书就摘取抄录,

把书按照内容分别归入各种门类,并且注重积累日常的所见所闻。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

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2)句意为: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非复:不再是;

(3)句意为: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舌U:擦拭;

(4)句意为:翻阅书籍时就握着笔。管:笔。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成为/因为;

B.均为“等到”;

C.助词,的/代词,代指认真学习的那个人;

D.所以/原因;

故选Bo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重点词语: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

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重点词语:自谓:自己说。幼时,小时候。故:所以。必:一定。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挑战:根据乙文“蒙辞以军中多务”可知,对于吕蒙来说挑战是“军中事务繁多”;

应对:根据乙文孙权的做法、劝告“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及

吕蒙的表现“乃始就学”可知,吕蒙的应对之法是“利用军旅闲暇刻苦读书”。

乙,挑战:根据丙文“袁子才自谓幼时记性不”可知,对于袁子才来说挑战是“自己小时

候记性不好”。

应对:根据丙文“故看书必加摘录,分门别类。以补健忘”可知,袁子才的应对之法是“看

书一定会摘取抄录,并把书按照内容分别归入各种门类,用来弥补健忘”。

【点睛】参考译文:

(乙)袁子才自己说小时候记性不好,因此看书一定会摘取抄录,并把书按照特性分别归

入各种门类,用来弥补健忘。(因为)阅读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所摘录的)累积成了书籍,

(这成为)自己准备创作诗文时(所用到)的书籍。(袁子才)晚年对小时候的事情,总是能

津津有味地谈论它,大概有所听和所见的,没有一个不用笔写在典籍上,翻阅书籍时就握着笔,

一整年没有间断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日:“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御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日:''秦

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

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

寿流涕而去。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但:但是

B.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

c.奉使为善者惧是:这

D.相寿流涕而去去:离开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蒙/乃始就学B.非复/吴下阿蒙

C.蒙辞/以军中多务D.见/往事耳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12.【甲】文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13.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9.A10.C1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

学官吗?

(2)自己陈述曾经在秦王府做幕僚。12.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

吕蒙学识进步。13.示例:怀有一颗谦虚的心,就会受益颇丰。唐太宗正是听取了魏征的

建议,终于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青史。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广泛听取他人有益的建议,

并把这些建议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是。

故选Ao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

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

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在主谓之间断开,故断为:蒙/辞以军中多务。

故选Co

1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陈,陈述。尝,曾经。

1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

结合内容,从“大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中可知,

写鲁肃的神态、语言、动作,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

1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

甲文中,吕蒙听从孙权的劝说开始学习,最终增长了学识。乙文中,李世民听取魏征的建

议,拒绝了昔日朋友,反映了他做事公平公正。因此,吕蒙与李世民的共同之处为善于听取别

人的建议,也启示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吕蒙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告诉我们要多读

书,开阔视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据此分析,

联系实际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自己陈述说曾经在秦王府工作过。皇上李世

民怜悯他,想听从他的申说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征规劝说:“在您做秦王时身边的人,朝廷

内外十分多,恐怕人人都依仗恩宠偏爱,这足以让好人害怕。”皇上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对

庞相寿说:“我过去为秦王,只是一个王府的主人;现在处于皇上的高位,是天下的主人,不

能独自偏袒老朋友,大臣所执行的法令是这样,我怎么敢违反呢!”于是赐给他丝织品打发他

走。庞相寿流着眼泪走了。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轨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音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狮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送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①音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甫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

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

备不虞?”肃造次①应日:“临时施宜。”管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

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②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

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②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

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

心率如此。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造次:轻率地。②就:靠近。③拊:抚摸。

14.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权悉以兵并蒙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蒙屯下

(2)肃意尚等蒙

(3)遂往遍蒙

(4)蒙摩以军中多务.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因为肃画五策。

17.结合文具体内容,谈一谈【乙】文中鲁肃“越席就之”的原因。

18.【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吕蒙学识的进步,但表现的方法不同?请简要说说。

【答案】14.权/悉以兵并蒙15.经过轻视、小看、瞧不起拜

访、拜见推托(推辞、拒绝)16.(1)你说你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2)于

是就替鲁肃谋划了五条对策。17.从吕蒙角度:吕蒙惊人才略(给鲁肃出计谋中展现),

吕蒙宽广的胸襟(自己轻视吕蒙,而吕蒙却依然给自己出谋划策)或者从鲁肃角度:鲁肃佩服

吕蒙,鲁肃的宽广胸襟。18.甲主要是通过鲁肃“大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结

友”行为,主要是从侧面(间接)表现吕蒙学识进步;乙文是既详细描吕蒙写给鲁肃出的计谋

中展现的惊人才略,又写“鲁肃越席就之”“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结友”行为,是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解析】1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

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本句句

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其中,“权”是主语,“悉以兵并蒙”是谓语部分。

故断句为:权/悉以兵并蒙。

15.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1)句意为: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过:经过。

(2)句意为: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轻:轻视、小看、瞧不起。

(3)句意为:就去拜访吕蒙。诣:拜访、拜见。

(4)句意为:吕蒙用军队中多事务来推脱。辞:推托(推辞、拒绝)。

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可采取直接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特

殊句式。注意重点字词:

(1)孰:谁;若:像;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2)因:于是;为:给;画:筹划;五策:五个应急方案。

17.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从吕蒙的角度:依据乙文①段”甫意尚轻蒙”、“管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

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可知,从吕蒙能给鲁肃出计谋,看出吕蒙惊人才略;

还能看出,在鲁肃自己轻视吕蒙的情况下,吕蒙却依然给鲁肃出谋划策,从中表现了吕蒙宽广

的胸襟。

从鲁肃角度:依据乙文①段“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可知看出,鲁肃佩服吕蒙,所以才有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样的行为,

也从中可以看出鲁肃心胸宽广。

18.本题考查分析刻画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依据甲文,依据“大惊曰:'狮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送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主要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行为,表现出吕蒙学识的进步。这是采用侧面(间接)描写的手法

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依据乙文“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

时施宜。'管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可

知,文中描绘了吕蒙写给鲁肃出的计谋,从中表现了吕蒙惊人才略;依据“肃于是越席就之,

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两别”可知,这是通过

“鲁肃越席就之”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行为,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吕

蒙学识的进步。

【点睛】参考译文:

(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

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

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

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

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

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

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走近吕蒙拍他的背说:“吕子明啊,

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

交为挚友后分别。

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

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

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

吕蒙又找到了数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

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

备不虞?”肃造次应日:“临时施宜。”蒙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

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

也。"逆拜欲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9.【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不可以故意待也

(2)遂往道蒙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

A.随意B.仓猝C.普辩D.片刻

23.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D.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感受为吕蒙增添读书的动力。

24.【乙】文中吕蒙令鲁肃“刮目相特”的具体表现是(1)—;(2)—;(3)鲁肃由“造

次”至“越席就之”的行为变化表现出对吕蒙的—之意。

25.【甲】、【乙】两文皆表现了吕蒙“就学”的成效,但在叙事详略及细节刻画上差异显

著。请结合两文的不同出处,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

【答案】19.司马光20.(1)过去的,原来的(2)拜访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

读,了解历史罢了。22.A23.C24.主动提出问题准确分析形势、提

供有效策略敬佩25.甲文出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主要记录

史事,所以叙事较完整,主要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乙文出自《吕蒙传》,是人物传记,既有

语言描写,又有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描写,着重讲述人物,还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敬佩的

态度变化。

【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文章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

说下,开始努力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当鲁肃再见到吕蒙时感叹吕蒙的进步,

并和他结为好友的故事。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故:过去的,原来的。

(2)句意: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诣:拜访。

2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肃造次应日"意为:鲁肃轻慢的说。造次:轻慢、随意;

故选Ao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现身说法,

以自身为例勉励吕蒙读书,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Co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二空,结合“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蒙日: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等内容可知,吕蒙令

鲁肃“刮目相特”的具体表现是:主动提出问题准确分析形势、提供有效策略;

三空,“造次”意为:随意、轻慢;结合“蒙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

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

至于此也'”可知,当吕蒙主动提出问题准确分析形势并提供有效策略,鲁肃由“造次”至“越

席就之”的行为变化表现出对吕蒙的敬佩欣赏之意。

2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出自《资治通鉴》,该著作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

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以叙事为主,主要突出吕蒙读书前后

的变化。

【乙】文出自《吕蒙传》,是人物传记,文中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

人物形象,着重讲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同时还重点表现出鲁肃对吕蒙变化的钦佩和

赞赏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乙】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

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拜访他。”

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

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

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为鲁肃想了五

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

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

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木兰诗】

(六)阅读下面古诗文《木兰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复唧唧(唧唧:叹息声)B.阿爸无大儿(阿爷:指爷爷)

C.出郢相扶将(郭:外城)D.蓍我旧时裳(著:穿)

2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28.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9.《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请你结合诗句说一说有何特色?

30.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26.B27.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28.(可汗给木兰)记很大的功,

赏赐很多的财物。29.①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例如;“问女何所思,问

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②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例如:“爷娘闻女来,出

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家人为迎接木兰归

来做准备。③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

雄雌”比喻风趣又切合全文的内容。30.原因一:木兰人物很传奇,她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驰骋沙场,立下战功。原因二:木兰人物性格很丰富,忠孝两全;聪明机智;功成身退,

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失女孩子爱美的天性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2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B.有误,“阿爷无大儿”意思是父亲没有大儿子,阿爷指父亲,而不是指爷爷;

故选Bo

2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

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黄河”和“黑山”都是具体的地点名,而

且“旦辞”和“暮至”形成对比,显示出木兰行军速度快,分别在其后断开一处,故断句为: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2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

分补充完整。

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

功劳极高;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9.本题考查作品的语言特色,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

如: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口语色彩明显,如第②段中“问女何所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状态,神气跃然,如第③段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如第⑦段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

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

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3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知,她勤劳善良。

根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可知,她坚毅勇敢。

根据“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知,她关爱亲人。

根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知,她报效国家。

根据“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她不慕高官厚禄

又热爱家园生活。

根据“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可知,她机敏活泼。

木兰身上的这些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木兰拒绝高官厚禄,回归田园,也

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点睛】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

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

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

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

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

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

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

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

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

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

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

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

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七)节目组搜集了以下两个人物的事迹材料,请你按相关要求完成任务。

【甲】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

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荀灌(节选)

荀法小女灌,幼有奇节。感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

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

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送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

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赛。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

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荀灌》)

【注释】①督厉:勉励。厉,通“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

子周抚。④史乘(cheng):指一般的史书。

3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关山廖若飞

(2)赏赐百千强

(3)又为初羊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4)以十三龄之弱女

3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33.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

34.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

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请写出你的发现。

【答案】31.①越过②有余③写信④凭,凭借32.敌人听说救兵到了,

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33.①荀灌年纪虽小,却敢于挺身而出,有胆有识;②率领

军马,突出重围,勇武过人;③见石览请援兵,代父写信与周访,智谋过人。34.【乙】

文对荀灌“突围求援”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意在表现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有胆有识

的品格,突出其“奇"。【甲】文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生活一笔带过,重点铺陈战前及战后情

况,意在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以及不恋富贵,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

【解析】3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

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

见的实词。

(1)句意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度:越过。

(2)句意为: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有余。

(3)句意为:又替荀松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书:写信。

(4)句意为:凭借十三岁年龄的弱女子。以:凭,凭借。

3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册U”“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闻:听说;走:跑。句意:

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3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提

取。说出荀灌的“奇”,通过“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可以看出荀灌年纪虽然很小,

却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胆识;通过“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

可以看出她有大将之才,勇武过人,能够率领军马突出重围;通过“自诣览乞师,又为松书与

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松”,可以看出她智谋过人,

危急时刻拜访石览请求援兵后,又代父写信与周访寻求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4.文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征战生活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笔带过,通过“东

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和“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重点铺陈战前及战后情况,意在突出木兰

不仅具有英雄品格,同样还有女儿情态,歌颂了她在国家危难时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和孝敬父

母,不慕名利的高洁情操。

【点睛】参考译文:

【乙】荀松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非凡的节操。荀松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

薄弱,粮食吃光,想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如何突围求救却没有办法。荀灌当时

十三岁就率领几十名勇士,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敌人在后面追得很急,荀灌督促勉励

战士,一边战斗,一边向前冲,得以进入鲁阳山,才甩掉了追兵。她亲自拜访石览,请求派兵

救援,又替荀松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因而使荀松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

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松。敌人听说救兵来到,随即分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

劳啊。当时的人们感叹道:“凭借十三岁年龄的弱女子,单独挺身而出,突围求援,这样的奇

女子,在前代的史书中都未曾有过啊!”

(八)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

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

益信。

3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赏赐百千强

②对镜帖花黄

③小鞍马

④木兰乃易男装

36.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37.出自甲文最后一段的成语是,意思。

38.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这一主题,请找出分别是哪一句?

甲文: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木兰代父从军,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在中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众多

是女英雄。请你举出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行为。

【答案】35.①有余②通“贴”,粘贴③购买④换36.①征战多年,经

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②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因此更加相

信这个道理了。37.扑朔迷离原指分辨兔子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

辨别清楚。38.甲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文: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39.示例:穆桂英,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在抗击

辽的入侵时,她与杨家诸将领一道,屡建战功。在她丈夫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誓死不说八路军的下落,惨遭杀害等。(举一例即可)

【详解】L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①句意: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强:读qidng,有余。

②句意: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在额上贴上花黄。帖:通“贴”,粘贴。

③句意:买了骏马和马鞍。市:动词,买。

④句意:木兰便女扮男装。易:换。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句注意互文的翻译方式,不能翻译成“将军战死,壮士归来”。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

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观,看。之,的。因,因此。益,更加。

3.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一句中蕴含的成语是:扑朔迷离。

原句的意思是“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所以容易辨认”,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甲

文体现这个主题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文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意思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都体现这

个主题。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积累的事例中选择女英雄的事例,简洁的语言概括解答即可。

示例: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

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

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示例: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是唯一

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参考译文】

【乙】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

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

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

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

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九)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节选自《木兰诗》)

【乙】

英烈夫人者,韩靳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

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日:“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

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

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

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日:“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

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

其四肢者进一阶。

(节选自《英烈夫人祠记》)

【丙】

王昭君(其二)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①王昭君:名婿,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后昭君出塞,单于上

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40.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愿地千里足课内积累法(1)______

限身不为男课内迁移法: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2)______

儿灵也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心情。③情(3)______(填序

于是算少懈

趣。号)

腰腹为敌刃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4)______

割裂

41.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4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43.下列是关于三篇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梁红玉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

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