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2F/wKhkGWcGrMmAOylGAAMOb6hZEAs639.jpg)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2F/wKhkGWcGrMmAOylGAAMOb6hZEAs6392.jpg)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2F/wKhkGWcGrMmAOylGAAMOb6hZEAs6393.jpg)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2F/wKhkGWcGrMmAOylGAAMOb6hZEAs6394.jpg)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A/2F/wKhkGWcGrMmAOylGAAMOb6hZEAs6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校2022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谈及南诏人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北宋都城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所记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从而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会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8.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分别对不同时期杂剧繁荣的盛况有所记载。B.据说,当时北曲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乐风与南曲截然不同,不能与南曲互相调节,这跟它存于北地有关。C.元明之际的传奇出自杂剧,但与之前的杂剧有不同之处:后者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据说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9.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B.宋室南渡后的杂剧,保持了当年开封时期的特点,也难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响,这使杂剧更为繁复多变。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D.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会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10.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非常繁荣,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这三者繁荣的标志分别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8.B9.D10.南宋杂剧:杂剧数量多。元杂剧:杂剧名家辈出。传奇:涌现了不少很有分量的名作家与名作。8.试题分析: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记载的内容,称不上是“杂剧繁荣的盛况”;C杂剧折数与主唱人数的确有限制,但出场人物并无限制;D在北京演出,并曾轰动一时的是洪昇的《长生殿》,原文并无《桃花扇》在北京演出的信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A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并非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而是为了说明当时北宋都城开封有浅斟低唱的风气;B“杂剧更为繁复多变”以偏概全,应该是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多变;C或然理解成必然,《琵琶记》曾在南京演出只是推测,并无确实演出的实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解答该题,要把握原文,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第一点可以从第二段中“从而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复而多变化”一句中提炼出来;第二点可以从第三段中“杂剧名家辈出,不断会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一句中提炼;第三点可以从五六段进行概括,注意其中提到的名作家以及名篇,如: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经济增长对英文的影响①经济繁荣和语言丰富度,会有密切的关系吗?应该是吧,因为“男人有钱就变坏”(下一句是“女人变坏就有钱”),有了钱名堂就多,各式各样的名词和形容词自然跟着多起来。经济增长后,国际贸易更频繁,新产品、新名词、新概念跟着增加。这项逻辑大概没有人反对,有数字证明吗?有。②Reksulak,Shughart,Tollison这三位经济学家,2004年发表一篇论文,运用《牛津英文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以下统称OED)第2版的光盘内容,证实在公元252﹣1985年间,英文受到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依据他们的数据,现今使用英文的人口超过3亿,比使用中文的7.5亿人口少一半以上。但英文是44国的官方语言,这44国的总人口超过16亿,占人类的1\4。现今常用的英文字大约有20万,德文约18.4万,法文约10万,所以用英文来研究与语言的成长,应该有重要的代表意义。③OED第二版的20册在1989年发行,合计21730页,共收录291500个词,选用250万条引句来解说词义。现在正在编辑第3版,预算额是5500万美元;2005年11月时,已收录301100个词,每年约新增4000个新字词。OED的电子版1988年问世,2002年时是版本3,各校图书馆大都有在线版可用。④公元252﹣1985年间,被OED引用的引句,分布在哪些世纪呢?表1世纪百分比百分比累计1至12世纪1.01.013世纪1.02.014世纪3.55.515世纪4.510.016世纪10.020.017世纪16.036.018世纪11.047.019世纪31.078.020世纪20.098.0无法辨别年代0.598.5⑤我们很容易看出,被引用最多的著作发表在三个阶段:(1)17世纪(16%),这是重商主义蓬勃发展的阶段。(2)19世纪(31%)这是蒸汽机广泛应用、产业革命大跃进的时期。(3)20世纪(20%),这是科技大成长、新兴国家独立、两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激增的世纪。⑥现在看来公元252~1985年间,新增的230719个英文字词,分布在哪几个世纪:表2世纪新字词累计字词数百分比百分比累计1至12世纪768176813.333.3313世纪5014126952.175.5014世纪16561292567.1812.6815世纪16102453586.9819.6616世纪358108116815.5235.1817世纪4677312794120.2755.4518世纪217351496769.4264.8719世纪6055921023526.2591.1220世纪204842307198.88100.00⑦与表1对照,从表2中,我们可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接下来要玩经济学界最擅长的游戏:经济因素和英文字词的成长之间,有统计上的相关性吗?简单地说,就是要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以“新增字词”为“被解释性变量”,然后用人口、GNP、进口额、出口额、政府收入这6项,当作“解释性变量”,来看双方的相关性。资料是1830~1969年间的年度统计,为什么限定在1830~1969年?因为1830年之前无可信的经济统计数字可用,1969年是因为OED内最近的引句是1969年引用的,所以只挑出这140年来回归分析。对语言学界而言,这可能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轻松一下嘛,看经济学界有什么好论点可提供。⑧先说这个回归分析的整体解释度有多高。非常高,R平方值都在0.85~0.89;作者宣称他们编织的渔网,一次就可以抓到这个大湖里八九成的鱼虾。换句话说,英文字词的增长速度,和上述6项经济变量之间,有85%~89%的统计相关,在实证研究上算是非常显著。因果关系的方向,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语词的增长。⑨接下来看个别变数的状况,答案恐怕会引起较多争议。(1)人口的增加和GNP的增加,对新字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愈多,国家愈富有,新字词怎么反而会减少?应该是相反吧!(2)政府收入(税收)和支出(公共建设)的增加,也会显著减少新字词,这实在违反常识。(3)出口额增加,与新字词的增加有密切关系;这合乎预期,因为要卖东西到各国,必须学习更多外国文字与观念。(4)进口额增加,会减少新字词的增加。这又违反常识了;半个世纪以来进口的商品,不知给我们的文字带来多少丰富的内容。
⑩我的意见是:这样的回归分析,得到违反常识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作者硬讲了许多理由,来说明这些结果并非不合理,反而让人更难接受。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说服力,太冗长,有不少偏离主题的内容,在竞争性很强的期刊市场上,应该没有刊登的价值。我觉得有趣的部分,是它对OED内容的各种统计分析:各世纪间新字词的分布状况(见其表1、表2)。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义,是在提醒语言学界说,不要忽略经济因素对语言丰富化的影响。(赖建诚《经济史的趣味》)(1)第①段中“这项逻辑”是指。(2)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3)下列对文中“回归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回归分析的高解释度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英文词语增长的原因。B.文中作者认为挑出140年来做回归分析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C.它用来研究英文字词的增长速度与6项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D.因为回归分析得到的是违反常识的结果,所以很难让人接受。(4)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⑦段横线处的内容。参考答案:答案:(1)答案示例:经济繁荣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经济的繁荣与语言丰富度有密切关系。(2)用数字阐明英文是占比最高的官方语言,证明用英文来研究与语言的成长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数据详实更有说服力。(3)C(4)答案示例:在指出回归分析部分结果让人难以接受,以及三位经济学家论文缺陷的基础上,强调其价值和意义。照应上文(总结上文),使议论更全面更严密。同时呼应了引文出处《经济史趣味》的书题。(5)答案示例:1、英文字词增加最多的三个阶段是16世纪(15.52%)、17世纪(20.27%)、19世纪(26.25%),说明经济因素与英文字词的成长有关联;2、但是科技大成长的20世纪新词增加的百分比(8.88%)反而减少。【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段的基本能力。(2)本题理解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3)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的基本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段的基本能力。(5)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段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要找到原文依据,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这项逻辑”具体语段在第一自然段,主要是丰富了语言,肯定语言与经济繁荣的关系极为密切。(2)本题理解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本的核心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二段划线的句子用一系列的数字表明使用英语人数最多,证明语言对于人的成长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引用数据使文本内容更加具体准确。(3)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A、从原文第八段“因果关系的方向,是经济蓬勃带动新语词的增长”可以得知,这是因果关联;B、“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不严谨,原文表述为“所以只挑出这140年来回归分析。对语言学界而言,这可能是奇怪或可笑的做法,轻松一下嘛,看经济学界有什么好论点可提供”;D、“因为回归分析得到的是违反常识的结果,所以很难让人接受”强加因果,原文“这样的回归分析,得到违反常识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段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把握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内容方面的具体作用。最后一段强调了文章所论述的基本作用,表明其价值和意义,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全文,使文章议论更为严密紧凑。(5)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明确上下文内容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可以得知,经济因素与英文字词的成长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衔接时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增加最多的三个阶段”“经济因素与英文字词的成长有关联”“20世纪百分比不增反减”。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洚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芫的地上升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莱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四就获了这个奖。有朋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莱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炷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顽任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里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莱籽沟,也是芥子之微。佛经中说:须你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中国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村庆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失去自己的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先生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着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个庙,那里原来有个祠。当然,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个“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一个村庄重新成为一个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一个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这个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回到家乡。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他现在正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想起钱穆先生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②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原因。(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参考答案:答案:(1)作者释“垒”的繁体字写法,说明“垒”的文化内涵,突出土地上拓荒、劳作的可贵,“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扎根乡村,目的是传承、重振文化,同样是拓荒之举。(4分。每点2分)(2)①指昔盛今衰,表达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2分)②比喻边行动边探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检验可借鉴,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2分)(3)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使村庄失去传统和想象力。现代传媒削弱村庄文化,人们失去文化信仰。游子远去不返,使村庄失去文化循环。(6分,每点2分)(4)新疆菜籽沟小如芥子;刘亮程的乡村文化建设譬如芥子中点灯;芥子虽小能容纳须弥,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能透射出中国文化的希望。(6分,每点2分)【考点】散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摘要句子含义。(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试题解析:(1)“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芫的地上升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这句话形象的阐释了“垒”的文化内涵。“莱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这句话告诉我们,“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是扎根乡村,传承文化。与“垒”的文化内涵相关联。(2)要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重要的是知道成语的意思。①铜驼荆棘:指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黍离麦秀:哀伤亡国之辞。②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3)从“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一句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对村庄的影响。“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此句可以看出现代传媒对村庄文化的影响。“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此句也交代了另一个原因。(4)此题考生要找准答题方向,然后结合作品内涵进行分析、评价。应注意的是,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需要从文本中挖掘整理相关信息,并联系自己的感悟组织作答。【点评】画线句子相关句子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徒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选自《三国志》,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惇常为裨将
裨将:副将
B.责以宝货
责:索取C.我但欲乞资用去耳
用:享用
D.转领河南尹
转:调动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夏侯惇“深受重用”的一组是①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②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③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④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⑤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⑥出人卧内,诸将莫得比也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侯惇十四岁时就杀了侮辱他老师的人,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勇武与刚烈,因此受到魏太祖的赏识与重用。B.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夏侯惇,并果断击杀那些劫持人质的人,他的做法后来得到了曹操的充分肯定。C.在跟随魏太祖征讨吕布的战争中,夏侯惇被箭射伤了左眼,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出色表现通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来了。D.夏侯惇一生多次身兼数职,竭诚为魏太祖效力,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魏太祖的识人之智。参考答案:8.C
9.A
10.A5.李好义,下邽人。祖师中,建炎间以白丁守华州,积官忠州团练使。父定一,兴州中军统制。好义弱冠从军,善骑射,西边第一。初以准备将讨文州蕃部有功,开禧初,韩侂胄开边,吴曦主师,好义为兴州正将,数请出精兵袭金人,曦蓄异谋,不纳。会曦遣李贵追杀宣抚程松,贵语其徒曰:“程宣抚朝廷重臣,不可杀。”好义知其赤心,可以所谋告之。贵遂约李彪、张渊等,好义又密结亲卫军黄术、赵亮等。女弟夫杨君玉亦与知,好义戒言曰:“此事誓死报国,救四蜀生灵,慎毋泄。”留其母以质。既而君玉与李坤辰者来,坤辰因言安丙亦与合江仓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好义遂遣君玉偕坤辰约巨源以报丙。丙遂与好义约二月晦举事。好义夜飨士,麾众受甲,与好古、好仁及子姓拜决于家庙,嘱妻马氏曰:“日出无耗,当自为计,死生从此决矣。”马氏叱之曰:“汝为朝廷诛贼,何以家为?我决不辱李家门户。”好义喜曰:“妇人女子尚念朝廷不爱性命,我辈当如何?”众皆踊跃。时伪宫门洞开,好义大呼而入曰:“奉朝廷密诏,安长史为宣抚,令我诛反贼,敢抗者夷其族。”曦护卫千兵皆弃梃而走。曦闻外哄,仓皇而起。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亟驰告丙宣诏,军民拜舞,欢声动天地,持曦首抚定城中,市不改肆。好义请乘时取关外四州,好义率众攻城,亲犯矢石,人人乐死,以少击众,前无留敌。金西和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军民欢呼迎拜,籍府库以归于官。好义喜诵《孟子》及《左传》,以为终身行此足矣。诛曦时,惟幼子植留家。迄事,人争冒功赏,君玉欲注植名,好义指心曰:“惟此物不可欺。”(节选自《宋史·李好义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
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B.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C.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D.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B.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除“晦”“朔”外,“望”指农历十五日,
“既望”指农历十六日。C.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纪传体春秋史,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好义年少有为,早年就建立功勋。他年纪轻轻就任兴州中军统制,擅长骑马射箭,在西部边境名列第一,并以准备将身份讨伐文州的蕃部有功。B.李好义嫉恶如仇,坚决诛杀奸贼。吴曦叛宋降金时,李好义和李贵、杨君玉等人冲进吴曦内宫,并宣称是奉密诏合力杀死吴曦。C.李好义竭诚报国,忠义至诚感人。诛杀吴曦时,他带领同宗子弟义无反顾;诛杀吴曦后,他英勇无畏,乘机率众夺取关外四州。D.李好义通晓大义,惯于正道直行。诛杀吴曦后,人人争功冒领奖赏,杨君玉想把并未参与的李植的名字也写上,李好义绝不同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而君玉与李坤辰者来,坤辰因言安丙亦与合江仓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2)金西和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军民欢呼迎拜,籍府库以归于官。参考答案:4.B5.D
6.A7.(1)(5分)不久杨君玉与一个叫李坤辰的到来,李坤辰就说起安丙也和合江仓杨巨源暗地里结交忠义人士想要对付吴曦。(2)(5分)金国的西和节度使完颜钦奔逃,李好义整顿部队入城,军民欢呼迎接下拜,登记府库收归官府。4.5.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D项中,《左传》是编年体。《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6.试题解析:A项中,担任“兴州中军统制”的是李好义的父亲。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7.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题中重点词语(1)“既而”“阴结”“图”(2)“奔遁”“整众”“籍”。参考译文:李好义是下邽人。祖父李师中,建炎年间以平民身份守卫华州,累积做官到忠州团练使。父亲李定一,是兴州中军统制。李好义二十岁就参军,擅长骑马射箭,在西部边境数第一。最初以准备将讨伐文州的蕃部有功,开禧初年,韩侂胄开拓边界,吴曦掌管军队,李好义是兴州正将,多次请求派出精兵袭击金兵,吴曦心中有别的图谋,不采纳。正好吴曦派遣李贵追杀宣抚程松,李贵对手下人说:“程宣抚是朝廷重臣,不能杀害。”李好义知道他的忠心,可以把自己的计谋告诉他。李贵于是联络了李彪、张渊等人,李好义又秘密接纳了亲卫军的黄术、赵亮等人。妹夫杨君玉也参与,李好义告诫说:“这事是誓死报效国家,拯救四蜀的生灵,千万不要泄露。”就留下他的母亲作为人质。不久杨君玉与一个叫李坤辰的到来,李坤辰就说起安丙也和合江仓杨巨源暗地里结交忠义人士想要对付吴曦。李好义就派遣杨君玉与李坤辰一道联络杨巨源并报告安丙。安丙就与李好义约定二月最后一天起事。李好义夜里犒劳士兵,指挥众人穿上铠甲,与李好古、李好仁以及子侄同姓在家庙参拜诀别,叮嘱妻子马氏说:“日出时没有消息,你就自己做打算,死生从此永别了。”马氏斥责他说:“你为朝廷诛杀贼子,还考虑什么家?我决不会辱没李家的门户。”李好义高兴地说:“妇人女子尚且顾念朝廷不爱惜性命,我们应当怎样?”众人都很踊跃。这时伪宫的大门洞开,李好义大声呼喊着进去说:“奉朝廷的密诏,安长史任宣抚,命令我诛杀反贼,胆敢违抗的就灭其族。”吴曦的护卫千兵全都扔掉棍棒逃跑。吴曦听到外面吵闹,仓皇起床。吴曦逃跑,李贵追上后,用手抓住他的发髻,举刃砍中吴曦的面颊,吴曦一向勇猛有力,将李贵扑倒在地起不来,李好义急忙叫王换向他的腰上砍了两斧头,吴曦负痛松开了手,李贵起身后就砍了他的脑袋,带领众人簇拥着吴曦的首级出了伪宫,急驰报告,安丙宣读诏书,军民下拜起舞,欢呼声惊天动地,拿着吴曦的首级安抚城里,市场不停止交易。李好义请求乘机夺取关外四州,李好义率领众人攻城,亲自冒着飞箭滚石,人人奋勇不怕死,以较少的兵力攻击众多敌人,前面没有敢停留的敌兵。金国的西和节度使完颜钦奔逃,李好义整顿部队入城,军民欢呼迎接下拜,登记府库收归官府。李好义喜欢读《孟子》及《左传》,认为终身按这个行事就足够了。诛杀吴曦时,只有小儿子李植留在家里。事情结束后,人人争报功劳冒领奖赏,杨君玉想把李植的名字也写上,李好义指着心口说:“只有这东西不能欺骗。”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①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注】①路寝:帝王正殿所在。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是,只不过B.退适路寝听政
适:恰好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参考答案:4.B(适:前往)5.A(③是作者的观点;④是孝宗去世留下的遗憾;⑥是作者的建议。)6.B(不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而是内朝制度没有恢复,从文中“岂非内朝之遗制乎”“今内朝未复”可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某校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此日我们举行百日誓师大会,旨在让大家增强紧迫感,提升信心,合理规划,再度冲刺。如何度过100天?鄙人给大家提几条建议……莘莘学子们都要正确处理好听讲、考试和做题之间的关系,通过听讲把知识串成体系,通过考试查找漏洞,通过练习提升不足。万不可不听课乱做题,或光听课不做题……① 改
;
② 改
;③ 改
;
④
改
;⑤ 改
。参考答案:①“此日”改为“今天”;(书面语改口语)②“旨在”改为“目的是”(书面语改口语);③“鄙人”改为“我”(书面语改口语,且场合不对);④“莘莘学子们”改为“每一个同学”(书面语改口语,且有语病);⑤“提升”改为“弥补”(搭配不当)。【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特征,明确关键词的谦敬和语意轻重,仔细判断正误,准确解题。这里是校长对学生的演讲稿,虽然是较正式的场合,但是不必过于书面语,也不必过于文绉绉,故“此日”“旨在”“鄙人”“莘莘学子们”都要改成口语。而且“莘莘学子们”是病句,因为“莘莘学子”是集合名词,不能与“们”连用;“提升不足”搭配不当,对应“漏洞”一词,这里应该改为“弥补”。【点睛】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类试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战争大片《敦刻尔克》在中国上映两周以来,票房总体不错。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衰干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比较这两部电影。《敦刻尔克》是诺兰拍摄的最接近写实的一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做了不小的“跨界”尝试。然而,《敦刻尔克》的画面和影像传递出了一种________的理智与情感。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敦刻尔克大溃败发生的历史原因,更看不到当时的老牌帝国衰亡的政治、经济缘起。有评论家对他的做法____________,称诺兰表达的是去历史化的英美中心主义,将英法自身被困敦刻尔克的历史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敦刻尔克》和《战狼2》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均不具有可比性。在主题立意上呈现的更是不能__________的两种时代精神。具体说,《敦刻尔克》中大量镜头呈现的是__________的帝国士兵,(
);《战狼2》则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形象,反映了中国的强势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衷在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来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B.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电影。C.档期离《战狼2》很近,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于在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来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比较。D.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于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电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匪夷所思
不以为意
一视同仁
抱头鼠窜B.不可理喻
不以为然
相提并论
狼奔豕突C.不可理喻
不以为意
一视同仁
狼奔豕突D.匪夷所思
不以为然
相提并论
抱头鼠窜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帝国的没落体现在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中B.没落的帝国体现在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中C.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言说着帝国的没落D.他们的惶恐甚至责骂言说着没落的帝国参考答案:17.D
18.D
19.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由于档期离《战狼2》很近,使不少中国影迷热衷于从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比较这两部电影”,该句有两个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使……”的结构导致主语残缺,可以删除“使”;二是“从……”成分残缺,“从”后缺少介词宾语中心词,应为“从……方面”。A项,“在电影叙事风格、制作水准及蕴含的历史价值观来”成分残缺,“在”后缺少宾语中心词;B项,“由于……,使……”成分残缺,属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C项,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档期”,句意还没有表达清楚,第二句的主语就变成“影迷”,且“在……”成分残缺。故选D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第一处,是说《敦刻尔克》的画面和影像传递出了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理智与情感,强调其怪异、不同寻常之处,与“固执”“蛮横”无关,应使用“匪夷所思”。“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第二处,是说有的评论家对他的做法不认可,应使用“不以为然”。“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第三处,这是一个否定句,是不能把二者混在一起看待,应使用“相提并论”。“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第四处,文中是形容“帝国士兵”逃走的狼狈相,应使用“抱头鼠窜”。故选D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括号后面是分号,这就提示考生,前后内容的并列性,要根据内容的对照性和结构的一致性来分析,语段中把《敦刻尔克》和《战狼2》中的士兵形象进行比较,括号中要填写的是《敦刻尔克》中的士兵形象,应从士兵的角度来说,这就排除AB两项,这两项的主语不是士兵,与前文不连贯;从分号前后内容的对照来看,后面说《战狼2》中的士兵形象“反映了中国的强势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由此可见,前面《敦刻尔克》中帝国士兵的形象应是体现“帝国的没落”,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融合教育课件
- 2025-2030全球空气制纯水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3-HAP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阻燃聚乙烯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数据安全交换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口服固体制剂用冷铝包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无缝合金钛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纯度2-氯吡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地磅测试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仓库地板标记胶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一章 物流营销概述
- 血液灌流流程及注意事项详细图解
- 5A+Chapter+2+Turning+over+a+new+leaf 英语精讲课件
- 相交线教学课件
-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
- 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标准化实施图册
- 西藏自治区建筑与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ge680ct用户学习aw4.6软件手册autobone xpress指南中文
- 2023年高一年级必修二语文背诵篇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