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目(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2课四层学习内容1——落实必备知识四层学习内容2——强化关键能力四层学习内容3·4——浸润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课后素养评价目录落实必备知识四层学习内容1一、作者简介见上一篇《改造我们的学习》。课文助读与拓展二、背景链接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定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一、词语运用1.实验·试验语言建构与运用辨异同两个词都有“检查、检验”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实验:①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②指实验的工作。续表辨异同试验:①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②旧时指考试。“试验”是试用验证“已有”的,“实验”是抽象知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操作。准运用(1)莱特兄弟进行了无数次飞行______。(2)为了研究出水稻新品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水稻基因分解______。试验实验2.反映·反应辨异同两个词都有“引起相应表现”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反映: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③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④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①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化学反应。③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④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准运用有群众______,个别领导对群众意见______过度,甚至出现打击报复群众的情况。反映反应3.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辨异同“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还形容水不停地流。“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滔滔不绝”偏重于口才好,“侃侃而谈”则偏重于说话时的从容神态。准运用(1)荆江情深,黄鹤绕枝。各兄弟省区市与湖北的深厚情谊,如滚滚长江,__________。(2)面对外国记者的无中生有、挑拨离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__________,用毋庸置疑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居心叵测的提问。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二、语病知识——动宾搭配不当[示例]
我们的同志应当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解决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分析]“解决”应改为“完成”。[名师点拨]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否则就是动宾搭配不当。要特别注意:①当动词后带两个或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某一个宾语常常与动词不搭配;②多个动词后带一个宾语时,也常存在某一个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的情况。例1:几声鸟鸣打破了沉寂的环境。分析:这里的谓语是“打破”,而宾语是“环境”,显然不能说“打破环境”,可以改成“几声鸟鸣打破了环境的沉寂”,就说得通了。例2: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总理的报告。分析:宾语中心语是“报告”,“注视”不能支配“报告”,而“倾听”可以支配“报告”,可以将“注视和”删掉。[即时训练]
请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如有,请改正。1.他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并修改:安排“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都是说得通的,但是不能安排“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应改为“他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妥善解决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2.文章通过那些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高尚的心灵。分析并修改:“揭露……心灵”搭配不当,“揭露”应改为“展示”。3.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分析并修改:可提高“师资水平”,但不可提高“教学设备”,应改为“提高师资水平和配备教学设备”。强化关键能力四层学习内容2一、理清行文脉络文本整体把握二、把握主旨大意本文针对当时一些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模糊认识,简要解说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科学论断,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三、内容理解赏析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上掉下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还独立存在着所谓的“精神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B.“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C.“有时候有些失败”中“有时候”指敌强我弱的时候,“有些”的言外之意是这种时候的失败不能一概而论。D.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只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验证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解析: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的原因还有“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2.下列关于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从反面接连提出三个问题,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中心论点更加突出,也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B.“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只能”强调没有例外,语气肯定,“正确”修饰限制“思想”,明确了论述的范围。√C.“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一句中“往往”既说明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又说明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概如此。D.结尾总结全文,联系实际,要求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指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意义。解析:“开头从反面接连提出三个问题”错,并非“反面”。微点赏析(一)
理解文本的观点、思想1.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怎样提出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重点任务突破提出方式:设问设答,先“破”后“立”。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设问,先从反面答两个“不是”,“破”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答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论点。好处:这种写法开篇提出论题,在对比中自然地引出论点,能引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参考答案: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还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只有一段,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参考答案: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种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是全文的总纲。第二部分,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讲认识的两个飞跃,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阐释。第三部分,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尾,点明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意义。4.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①文章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问题,结尾部分用“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来呼应。②文章开头说“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结尾用“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来呼应。③“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相呼应。“凤头”靓丽,先声夺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运用一个问句开头,接着将这个问句分成两个角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紧接着作者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一锤定音,顺势引出正确的观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样开头,引人思考,一步步引入正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论点。阅读表达共促精彩的“凤头”可以吸引评卷人的目光,激发阅卷老师的兴趣,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常用的议论文开头法有以下几种:1.直入式:文章开头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点明写作主题。这样的开头讲究要言不烦,片言明旨,寥寥数语即能概括全文内容。2.引入式:叙述一段故事,创设一种情境;引用一句名言、歌词。3.修辞式:排比句,句式整齐,气势充沛,极富感染力;比喻句、拟人句,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设问句,则让读者一开始便生发好奇感,产生阅读兴趣。总之,运用修辞法设置文章的开头,使读者开篇即能体味到飞扬的文采。4.对照式:正反对照,集中论点。5.置疑式:设置悬念或连用问句,让读者一开始便生发好奇感。6.题记式:题记是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它或牵引内容,或揭示主旨,或交代写作缘起,或渲染气氛,一个精彩的题记或生动形象或富含哲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针对练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请以《免疫力》为题目,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拟写文章的开头。参考示例:(示例一)对照式开头:网络普及,自媒体繁荣,一些平台因为具有超强免疫力,弘扬了时代正能量;一些平台却因为缺少免疫力,传播了社会负能量。(示例二)引入式、置疑式开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前路的曲折漫长,拒绝了外界诱惑的三闾大夫如是低喃。恍然间,我已踏上了人生的征途,面对徐徐展开的路途,如果没有超强的头脑免疫力,又怎能承时代星火,坚定信念,以身报家国?浸润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层学习内容3·4语言建构与运用——议论文语言的“辞采”追求[源于课堂]这两篇文章高屋建瓴,论述酣畅淋漓。作者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比如引入鲜活灵动的口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俗语、对联等,使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学科素养统率下的探究活动[拓向课外]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谨、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文采。有文采,是议论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评分标准,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何让议论的语言有文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增强语势1.巧用排比排比句有增强语势的作用,这是我们在作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不加选择地使用,不免落入窠臼,但是根据需要,适时巧妙地使用,往往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2.巧用对称对称是很多人写作时经常追求的一种语言形式,一般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严格的对称,精确到每一个短语,不仅追求形似,而且追求神似。这样的文段,不仅让人感受到整齐划一的形式美、语言优美的风采美,更让人叹服作者遣词造句能力的娴熟与高超。3.连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连续使用反问,有增强语势的作用。(二)引用名言(或诗句)1.引用名言(或诗句)+议论分析首先根据论点的需要,引用恰当的名言(或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阐述,同时搭建起引文与论点之间的桥梁,彰显广度。2.引用名言(或诗句)+名人事迹+议论分析精选恰如其分的名言(或诗句),之后再用名人事迹来印证名言,使得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水乳交融,更有力地突出中心论点。3.N个名人与N个名句连用+议论分析(亦可在前)几个名人和他们各自的名句连在一起用,然后加以分析来论证观点。议论分析可以在前,亦可在后,这样不仅能充分论证观点,也能彰显作者思想内蕴的丰厚。(三)句式灵活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一般地说,长句字数较多,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它一般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往往富有深沉的内涵。短句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读起来省力、易懂。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可以使文章显出音乐美。2.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写作时可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以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3.交错运用肯定句与否定句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来表示,也可用否定判断来表示。对事物作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语气较重,否定句语气较轻,双重否定语气最重。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交错使用,能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四)用语简洁1.巧用短语短语结构简单,表意清楚。在写作中多用短语,句式简练,言简意赅,使文章读起来轻松明快。2.巧用文言适当地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或句式,有利于语意和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觉到古典的气息,而且使语言简洁凝练、干净利落。[贵在融通]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请写一段文字,表达对中华文明的赞颂之情。要求辞采优美,200字左右。参考示例: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中华文明正是从这积淀中来。中华文明多彩而美丽,我们能听到秦汉关中大地雄浑的呐喊,我们能看到盛唐万国来朝的博大气象,我们能感受到宋代杏花烟雨的柔情、明清市井的喧闹与繁华。历史的沉淀让我们的文明绵延不断,经历了五千年的狂风骤雨,中华文明依旧在这儿。地域的辽阔让我们的文明多元包容,将一切冲突与龃龉化为“和合”之境界。这一切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韧性,这份韧性对于个人、群体、国家、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民族精神能延续不断,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题目准确,凸显主旨。韩
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核心价值引领下的群文阅读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开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引,明确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具有一脉相承优秀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屹立不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70年前,当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新中国家门口肆意燃起战火,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退缩,而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以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国威军威,以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之一——“民族风骨”的延续。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中华民族素来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中国人民深知,只有万众一心、勠力同心,才能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和拼搏精神。70年前的那场伟大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凝聚起恢宏力量。广大志愿军将士在前方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后方大力支援、同仇敌忾,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勠力同心成为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之二——“民族力量”的展示。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伟大抗美援朝战争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血性。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这些在战火硝烟中涌现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彰显了民族气节和民族血性;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做人梯、烈火烧身岿然不动……这些大无畏的英雄壮举是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的民族血性的缩影。当年的硝烟虽已远去,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长存,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长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在新时代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里,我们要发扬英勇顽强的作风和舍生忘死的精神,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靠民族血性创造新的奇迹。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之三——“民族血性”的凸显。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最终胜利,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充满智慧的民族。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一次次在困境中奋起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锻造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必胜信念的底气所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从不向困难和挑战低头,而是永远满怀希望、主动担当,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我们更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之四——“民族智慧”的证明。四重意义的论述都采用了相似的思路,即围绕分论点,以因果分析法展开,由历史到当代,由具体到普遍。(202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课后素养评价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及现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老专家陈克明惊叹“变化太大”。而这变化,更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一根粗细只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的细丝,却怎么也拉不断。如果把它做成直径12毫米粗,就能拉动46吨重物,而同样粗的钢绳只能拉动8吨。“它的防切割性很强。如果做成衣服,那就是武林中传说的‘软猬甲’了。”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负责人说。这根细丝,既不是棉线,也不是蚕丝,而是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历经十几年研制出的F⁃12高强有机纤维。此前,在国际上这类纤维作为航天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①
。F⁃12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强有机纤维材料的空白。
目前,我国“F-12纤维—纤维织物—柔性功能复合材料—材料制品”产业链初步形成。这样的例子,
②
。在巩固固体装备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发明专利有580余件的形成了覆盖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已成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重要的领跑者、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
③
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钱学森曾这样评价。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
②
③
解析:第①处,结合后文“F⁃12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强有机纤维材料的空白”和前文的“此前”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F⁃12这类纤维作为航天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的保密性,故此处可填“秘而不宣”或“秘不示人”。秘而不宣: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第②处,结合后文“在巩固固体装备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发明专利有580余件”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像F⁃12研制成功并应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例子很多,故此处可填“不胜枚举”或“数不胜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第③处,结合后文“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阶段”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国人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故此处可填“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不依靠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参考答案:①秘而不宣(或“秘不示人”)
②不胜枚举(或“数不胜数”“比比皆是”)
③自力更生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解析: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拿出来单独成句即可。从“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已成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重要的领跑者、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部分可以提取出句子的主干。剩下的部分“发明专利有580余件的形成了覆盖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的”是一个大定语。根据内容分层,可以拆成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发明专利有580余件”,已经极为简洁,可以保留;第二个分句“形成了覆盖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虽然长,但是表意完整,可以保留。参考答案: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已成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重要领跑者、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明专利有580余件,形成了覆盖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A.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老专家陈克明惊叹“变化太大”。B.如果做成衣服,那就是武林中传说的“软猬甲”了。C.我国“F-12纤维—纤维织物—柔性功能复合材料—材料制品”产业链初步形成。D.那个有“素质”的人正在不顾周围人厌恶的目光,将车内垃圾随意丢弃在十字路口。√解析:例句的引号表强调。A项,表引用。B项,表特定称谓。C项,表强调。D项,表讽刺和否定。(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阅读的本质是学习。作家、艺术家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走好立己铸己之路,离不开阅读;激发创意灵感、丰厚审美修养、锤炼艺术表达,奉献精湛精美之作,更离不开阅读。读理论,搞懂为谁创作、如何创作的根本道理,才能坚守人民立场,把稳创作方向。
①
,领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精神,才能厚植创造根基,展现中华文化神采。读历史,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才能树立大历史观,纳山河于笔端,汇百代于当下。读新作,感知新时代新征程大千气象,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把创造写到民族复兴、人民奋斗的史诗上。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投身创作实践,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学真知、悟真谛的不二法门。对于作家、艺术家而言,阅读是“输入”,
②
,二者同根同源,互促互通。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讲,阅读的归宿是创作,阅读的成果是作品。只有紧扣创作这一中心任务,在生动的艺术实践中,把阅读书籍与阅读生活融通起来,把读懂典籍与读懂现实贯通起来,把理论知识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以阅读提升创作之力,以作品彰显阅读之效,
③
,用有所成。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解析:“纳山河于笔端”“汇百代于当下”都是动宾补的结构,句式对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相同位置的词汇形成对偶,“纳”与“汇”,动词对动词;“山河”与“百代”,空间名词与时间名词相对;“于笔端”与“于当下”,介宾短语相对。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语言典雅端庄,突出了阅读历史的作用。用动词“纳”和“汇”分别形容“山河”与“百代”,赋予其物的特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把山河、百代当作物品收纳汇集,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阅读历史可以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开拓视野的巨大作用。参考答案:①运用了对偶。“纳”与“汇”,动词对动词;“山河”与“百代”,空间名词与时间名词相对;“于笔端”与“于当下”,介宾短语相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语言典雅端庄,突出了阅读历史的作用。②“纳山河”与“汇百代”运用比拟,把山河、百代当作物品收纳汇集,增强了表达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阅读历史的作用。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①
②
③
解析:第①处,根据前后信息“阅读的本质是学习……离不开阅读……更离不开阅读”“读理论”“读历史”“读新作”可推断,应填“读经典”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前面“阅读是‘输入’”,后面“二者同根同源,互促互通”可推断,应填“创作是‘输出’”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此处是阅读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与后面“用有所成”衔接,应填“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之类的内容。参考答案:①读经典(或“读典籍”)
②创作是“输出”③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地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不这样,与长征一样,还是要流血,要亡党亡国的。(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赢在人才!》,《北京日报》)材料三: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用方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农产品仓储保鲜技术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消防排烟系统产品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智能家居设备研发与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旅游包车应急预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专业市场租赁与经营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员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LED灯具音响设备批发市场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种植与农业旅游开发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充电桩安装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合同3篇
- 临时运输安全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下半年贵州高速公路集团限公司统一公开招聘11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资产评估服务房屋征收项目测绘实施方案
- 2025年经济形势会议讲话报告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测试卷(含答案)
- 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3篇
- 2024年度顺丰快递冷链物流服务合同3篇
- 六年级下册【默写表】(牛津上海版、深圳版)(汉译英)
- 合同签订培训
-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铁路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金融AI:颠覆与重塑-深化理解AI在金融行业的实践与挑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