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锦瑟课后素养评价目录书愤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疏通诗歌大意拓展资料链接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世称高常侍。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以七言古诗见长。早期的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但其诗歌的主要成就是边塞诗。其诗风粗犷豪放,遒劲有力,语言洗练苍劲,情感深沉雄厚。续表主要作品著作有《高常侍集》。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人物评价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沧浪诗话》评价高适: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二、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732),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在东北边塞军事上,下过一番功夫。开元二十一年(733)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假以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击叛奚余党,初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此篇。三、诗歌赏析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写战乱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恩宠,将军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埋下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的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写到了傍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本诗的主旨句。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但此段因内容需要,犹着意作对仗。而且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后两句写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空。随堂即时训练战败汉将恃宠贪功汉将纵情声色二、微点深意细探究2.“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参考答案: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3.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①“萧条”写出了自然条件的恶劣;②“凭陵”表现了敌人来势凶猛,战斗力强;③“风雨”表现了天气之恶劣。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揭示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有力地揭示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5.“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中景色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本句写了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景象,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6.试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7.情境式默写。(1)《燕歌行并序》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的句子是“
,
”。
(2)《燕歌行并序》中“
,
”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3)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突出表现士兵们不为功勋、质朴善良的诗句是“
,
”。
(4)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
,
”。
(5)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诗人想起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将军李广时,发出感慨道“
,
”。
答案:(1)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4)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凭箜篌引疏通诗歌大意拓展资料链接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李贺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续表主要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有《昌谷集》。人物评价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他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二、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李贺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李凭当时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因善于弹奏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境界奇幻,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三、诗歌赏析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充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作者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综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作者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空。随堂即时训练正面侧面二、微点深意细探究2.本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首联开门见山,借箜篌构造精良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词,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既点明了演奏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环境。“张”字是演奏的动作,很容易引起高远饱满、直上云天的联想。“空山”紧承上句,写音乐效果,空旷山野上的流云听到这夺人魂魄的乐声都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该句成功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此句成功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这样写能够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自然地将豪壮、幽怨、凄凉、欢愉等声音联系在一起,如此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富于变化的乐声,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才华。而且听觉与视觉兼具,美不胜收,使作者的奇特想象、绝妙构思具体可感,具有形神兼备之妙。4.后八句描写乐声,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参考答案:后八句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音乐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想象丰富,动静结合。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作者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5.情境式默写。(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
”,甚至让“
”,可见其巨大的感染力。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诗句是“
,
”。
(3)《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运用瑰丽的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侧面烘托了李凭的高超技艺。
(4)《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于听众的梦幻中写出李凭技艺的诡谲怪异。
答案:(1)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锦瑟疏通诗歌大意拓展资料链接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过着位卑禄微的潦倒生活,四十六岁时抑郁而终。续表主要作品《随师东》《有感二首》《富平少侯》《北齐二首》《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人物评价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诗人被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卷入了牛李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形成了其诗朦胧难解的特点。三、诗歌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有人说它是一首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它是一首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它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多种说法。诗中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手法。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开头两个字。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颔联和颈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啼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着;鲛人泣珠,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良玉生烟,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的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括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空。随堂即时训练望帝“托”悲切之意“沧海”明珠“蓝田”玉烟二、微点深意细探究2.请从诗中找出表明全诗内容(诗眼)的三个字:
;再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诗眼)的两个字:
。
答案:思华年惘然3.首联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被埋没于世的悲愤。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4.用典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诗歌原文典故对表现人物感情的作用庄生晓梦迷蝴蝶①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借此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景。②望帝啼鹃借此以冤情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之情。③鲛人泣珠④⑤⑥⑦参考答案:①庄周梦蝶②望帝春心托杜鹃③沧海月明珠有泪④明月珠泪,构成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复杂的怅惘情怀。⑤蓝田日暖玉生烟⑥良玉生烟⑦借此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5.情境式默写。(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抒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
,
”。
(2)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望帝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达诗人怅惘痛苦心情的句子是“
,
”。
(4)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以“鲛人泣珠”“良玉生烟”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书愤疏通诗歌大意拓展资料链接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后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他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续表主要作品《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人物评价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皆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沉郁悲凉的特点,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二、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当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眼看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就要化为泡影,陆游在悲愤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三、诗歌赏析《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间两联属对工稳,尤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对政治生活的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虽悲愤却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空。随堂即时训练追忆过去豪气冲天壮志未酬矢志北伐二、微点深意细探究2.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愤”的?参考答案: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全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全诗以“愤”为基调,不是一怒了之,而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前四句重在激愤,后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3.有人把“气如山”理解为“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结合本诗谈谈自己的理解。参考答案:理解成“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只是对单个句子的理解,这样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上下句,却是说不通的。承上句理解,“早岁那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的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诗人也曾在此两地亲自上前线,勘察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将报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为具体、鲜明,故“气如山”作“豪气如山”理解更佳。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4.颈联中的“空自许”应当如何理解?它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自许“塞上长城”是陆游毕生的抱负,可惜他被贬,未能尽展其才,所以“空自许”。流露出诗人抱负难施、壮志难酬的惆怅与痛心之情。5.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参考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典型,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火热的战斗生活。(1)陆游的《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诗句是“
,
”。
(2)陆游在《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展现壮阔的战争场面的诗句是“
,
”。
(3)陆游《书愤》中用“
,
”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愤慨悲凉。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
(5)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6)《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
”。
答案:(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课后素养评价一、语基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许:期望,期许。√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项,“中国”,古义为“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B项,“动摇”,古义为“摇曳不定”;今义为“不稳固,不坚定”。C项,“人事”,古义为“交游”;今义为“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3.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耐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却无人欣赏。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的对比,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字,沉痛至极。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解析:
“寂寞”“冷清”“悲怆凄凉”错,这两句渲染的是恬淡、清新的意境。√4.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题干中的诗句与A、B、D三项均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5.从①~⑥的诗句中选取4句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四个空白处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
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
的风雪酷寒;这里有
的慷慨悲壮,有
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并序》)的极度愤慨……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②“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③“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⑤“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A.⑤②③④
B.②①③⑤C.③②④⑥
D.④③①⑥√解析:根据诗句可知,①抒发慷慨悲壮的豪情,②描写出征行人匆匆的情状,③渲染衬托雪域的酷寒,④描述北方广阔沙漠上的雄奇景观,⑤叙述送别的场面,⑥抒发思乡的愁绪。再结合题干的语境可得出D项正确。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很多人都说,
①
。因为李商隐是缠绵悱恻的,他的很多诗的情意都是非常长远、不能隔断、不能舍弃、不能自已的,所以很多人以为李商隐所写的都是爱情诗。那杜甫呢?杜甫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写的都是忠爱的。
②
,后世学杜甫学得最好的就是李商隐。
③
:一种方式就是表面学得很像,比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那是完全模仿杜甫写人民的疾苦;另一种方式就是李商隐学到了杜甫艺术性的句法,就像这句“桂花吹断月中香”,就是在学杜甫的句法。
答:①
②
③
解析:从层次上看,这段话第一层次写李(商隐)杜(甫)诗歌内容的“异”;第二层次写李杜诗歌的“同”,即李商隐学杜甫作诗,在内容和句法方面的相同之处。因此第①②空把这两层意思表达出来即可。第③空,应填介绍李商隐向杜甫学习的总写句,从后文“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等句子可推断出答案。参考答案:①李商隐跟杜甫迥然不同②可是如果从学作诗的角度来说③李商隐学杜甫有两种方式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锦瑟》一诗中,“
,
”两句,表现出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诗人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2)《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追忆时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诗句是“
,
”。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直接描摹音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
”。
(4)《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来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
,
”。
(5)《书愤》中运用白描手法回顾两次抗金之胜,表明收复之志的诗句是“
,
”。
(6)《书愤》中运用用典和比喻的手法,表明诗人年华已老但收复之志不移的诗句是“
,
”。
(7)《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诗人爱国热情、暗讽南宋无为的诗句是“
,
”。
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课内阅读(一)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8~9题。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B.“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C.结尾两句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每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把毛打湿,也不肯离去。D.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解析: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演奏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9.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二)阅读陆游《书愤》,完成10~11题。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B.诗的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描写,写理想,是实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现实,是虚写。√C.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D.尾联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解析:颈联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描写,写理想,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现实,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表现诗人的悲愤。11.结合全诗,应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请简析。参考答案:①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下,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多年前的抗金经历。愤中有豪言壮志。②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抒发了诗人的沉痛、感伤之情。③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但诗人并不绝望,诗中还蕴含着诗人豪壮的感情。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听颖师①弹琴韩
愈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③。划然变轩昂④,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⑤。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⑥。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
①颖师: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②昵昵:亲热的样子。③尔汝: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21.2-2024平流层飞艇通用技术要求第2部分:推进系统
- 2024年度涵洞施工劳务分包合同6篇
- 2024年度北京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合同
- 2024年度地铁车辆段租赁合同
- 2024年度美甲店员工福利合同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同:我方为委托方乙方为研发方
- 2024年度股权激励合同的保密条款
- 2024年度电力线路铁塔焊接工程合同2篇
- 注塑部安全培训
- 金太阳课件演讲
-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 心理健康专题课件25心理健康
- (新版)碳排放管理员(技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课件】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网络存储技术及应用(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AG玻璃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Growatt 2500-6000MTL-S古瑞瓦特光伏逆变器用户手册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 气胸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