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1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2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3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4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目录鹊桥仙(纤云弄巧)静女疏通诗歌大意一、作品简介《静女》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拓展资料链接二、诗歌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恋歌,一位青年男子抒写他心中火一般的恋情。全诗共分三章,层层推转,画面联翩。第一章写赴约。美丽文静的姑娘主动向小伙子约会,说在城角的地方等他。小伙子高高兴兴地跑去,却不见人。原来姑娘有意在跟他开玩笑,藏到隐蔽处去了,害得小伙子焦灼地搔着头踱来踱去地张望。这一章共四句。前两句叙事,交代背景,点明约会的事件。其中首句对姑娘既称“静女”,又别夸其“姝”,可谓赞不胜赞,显露出小伙子无限倾倒的心态。后两句描写践约时的情景,一句写恋人,一句写自己。“爱而不见”写女孩子顽皮活泼的性格,“搔首踟蹰”写小伙子期而不得的焦急神情,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第二章写受赠。漂亮的恋人不仅来了,而且情意深长地赠给他一枝“彤管”。彤管究系何物,历来众说纷纭。从字面上看,应是红色管状物;从诗意推勘,当与下章的“荑”为同一物。“荑”是初生的茅草,那么彤管应是红色管茎的茅草。由于彤管是心爱的恋人所赠,小伙子觉得它分外美好可爱。把对赠者的一片深情通过对其赠物的赞颂表现出来,爱屋及乌,曲折含蓄,隽永有味。第三章写把物思人。小伙子思念自己的恋人,不禁又抚玩起那株赠草,并热情讴歌以寄相思之情:从郊野处赠给我的这株红茅,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二人约会处在城角,正连郊野,从“爱而不见”可以约略窥见其处草木丛生之状,故可称其地为“牧”。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第一、二两章所写的全是追忆,这一章才是写面前的实景。末尾两句收结得尤奇。刚刚还在极口夸赞红茅之美,陡起波澜,出人意表,妙趣横生,而抒发的情意却更为深挚。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首

(题材)诗,诗歌以

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位男青年

的情景,表现了男青年对姑娘的

之情。

参考答案:爱情第一与恋人约会爱恋随堂综合训练2.此诗是从

一方来写的,诗中并未直接出现

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男青年姑娘二、微点深意细探究3.下列对《静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红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解析:“借代的手法”错,应是比喻的手法。√4.下列对《静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B.第二、三两章从诗意的递进来看,是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情景,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C.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呈现出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为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意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首尾呼应。解析:第二、三两章写的是“痴情的小伙子”的回忆,而非“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情景”。5.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6.找出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参考答案:①精心选择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个细节。“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了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②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7.情境式默写。(1)《静女》中,叙述美丽的姑娘约定与情人相会的句子是“

”。

(2)《静女》中,“

”两句写姑娘约会时故意躲起来,让小伙子焦急不安,表现了姑娘顽皮可爱的性格。

(3)《静女》中,“

”两句说茅草本身不美,因为是美人送的才美,这是典型的爱屋及乌、移情于物。

答案:(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涉江采芙蓉疏通诗歌大意一、作品简介《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年文人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有机构成的诗集。这19首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所作,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在内容上多表现夫妻、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或士人的失意之感,感情深沉曲折,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从这一侧面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逐渐没落的时代面貌。拓展资料链接二、诗歌赏析《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中的“芙蓉”(荷花)与“夫容”谐音,即丈夫的面容,故“涉江采芙蓉”之人为“思妇”。“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有很多的兰草,发出阵阵幽香。这里以花喻人,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兰泽”有很多美女。“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却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丈夫。采莲是快乐的,而“思妇”却是忧伤的,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采用“悬想”写法,转换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怀着无限的思念之情,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得坚决。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得“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最后两句的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种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本诗由采芙蓉“欲遗谁”写起,进而抒发感情。“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抒发了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抒发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参考答案:漂泊之苦、思乡之痛思念之情和离居的无奈随堂综合训练二、微点深意细探究2.下列对《涉江采芙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以引起下文赠送远人之念。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相亲之人的习俗。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同心而离居”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解析:

“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里,在风和日丽的宜人气候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解析:

“含蓄”错,应是“直接了当”。√4.《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5.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这两句自问自答,巧妙地传递出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为黯然神伤做了铺垫。6.情境式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远离故乡的丈夫的思念。

(2)《涉江采芙蓉》中,“

”两句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相爱的决心。

(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

(4)《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5)《涉江采芙蓉》中,“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6)《涉江采芙蓉》中,写采莲人自问自答的诗句是“

?

”。

答案:(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5)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疏通诗歌大意一、作家作品拓展资料链接作者生平

李煜(937—978),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开宝四年(971)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被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续表主要作品现存词30多首,收在《南唐二主词》中。人物评价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其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二、背景链接李煜当政期间,不理国事,沉迷声色,逃避现实,结果宋兵南下,只得屈辱投降。在汴京,他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故而心头时时被对故国的追忆、怀恋和在今朝的屈辱、悔恨填满。受此情支配,他的词也笔随情至,多描写故国,追恋往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这种情境下的产物,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三、诗歌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和人生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小楼“东风”带来自然界的美好气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感触,反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感受季节的轮回。回想南唐的王朝——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看到窗外的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依然还在,只是人已衰老。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以上六句,词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永恒和人事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一江春水”作答,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极为贴切形象。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真情实感。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全词的“词眼”是

参考答案:愁2.全词由实景

、小楼东风,写到对

的回忆,抒发了词人的

之痛。

参考答案:春花秋月故国美好往事亡国随堂综合训练二、微点深意细探究3.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既写出了良辰美景,又写出了时光的推移;继之以“何时了”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伤。B.三、四句写主人公难以承受回首往事的痛苦。月夜里,于“小楼”“东风”之中,却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故国”里的帝王生活。C.“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宫女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D.“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极写“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中蕴含了忧愤。解析:对“朱颜改”分析有误,“朱颜改”是说红润的脸色变得苍白、憔悴。√4.下列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B.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C.“朱颜”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D.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具体的本体“愁”,接着以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解析:

“具体”错,应为“抽象”。√5.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找到对比之处,然后分析对比的内容,最后表述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表达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或“蕴含着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之短暂无常的哲理,将词人心灵上的忧思难平曲折传出”)。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7.情境式默写。(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表达作者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

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鹊桥仙(纤云弄巧)疏通诗歌大意一、作家作品拓展资料链接作者生平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1094),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今属湖南),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哲宗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赵煦崩,弟赵佶即位,重用旧党臣子,秦观放还横州,八月十二日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时卒。因其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续表主要作品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劝善录》、《逆旅集》等。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人物评价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二、背景链接相传牛郎织女因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的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三、诗歌赏析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吟唱对象的情词。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从汉代以来,流传非常广泛,以这个故事为创作题材的诗歌,古来很多。牛郎和织女是很恩爱的一对情侣,但是上天竟然罚他们远隔银河两岸,一年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会面一次,而且当夜就要分开。这对情侣的遭遇多么不幸,多么值得同情。上天多么狠心,多么令人憎恶。古来关于这个题材的诗歌的主题大都在这些方面,但秦观的这首词却一反传统,不是表现对牛郎织女的同情,而是对他们进行热情的歌颂,从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三句描写的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纤云弄巧”,写云天之景。这绚丽的云彩,衬托着情侣的美好相逢。词人还设想,这彩云是织女的巧手绣成的。“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传恨”,互相诉说长期离别的憾恨。这是“暗度”之后,相逢之时的情形。为适合词律,作此调整。“银汉迢迢暗度”,情侣慢慢地渡过银河幽会,极富仙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对牛郎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同时补一笔景物描写,“金”“玉”显然带有褒扬和赞美的感情色彩。这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词人认为,这对情侣尽管一年才能相会一次,但是他们的爱情坚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不衰,而且恩爱弥笃。这样理想、圣洁、永恒的“真爱”,相会一次,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下片写牛郎织女的离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又是热情的赞美。这温柔缠绵的挚爱,就像那迢迢银汉之水,既深且长。“如梦”,一是甜美,二是短暂,二者兼备。正当他们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时候,分手的时间到了。“忍顾鹊桥归路”,哪能忍心回头看那回去的路呢?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但是不忍别,也不得不别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热情歌颂,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在词人看来,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一、整体把握知情感1.品味本词,填充下面结构图示中的空缺内容。随堂综合训练参考答案:(1)鹊桥相会(2)评价相会(3)离别之苦(4)久长、朝朝暮暮二、微点深意细探究2.下列对《鹊桥仙(纤云弄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热情歌颂了诚挚不渝的爱情。B.“迢迢”写出了银河的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从而突出了相思之苦。C.“暗”字既点出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为晚上,也描绘出了相会时的无声无息。D.“顾”指回头。“忍顾鹊桥归路”意为忍着痛苦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解析:

“忍”意为“怎忍,岂忍”,这句话的意思是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3.下列对《鹊桥仙(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