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从摘樱桃开始》_第1页
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从摘樱桃开始》_第2页
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从摘樱桃开始》_第3页
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从摘樱桃开始》_第4页
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从摘樱桃开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考场真题】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开始”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芳草地》投稿。(50分)(1)请以“从____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从摘樱桃开始“卖樱桃,酸甜可口的樱桃……”走在放学的路上,听着道路两边小商贩的叫卖声,不免口中生津。忆甜每年的五月,老家门前的樱桃树上总会缀满晶莹剔透的樱桃,我自然也能吃到这样的美味。奶奶也总会在周末,在我放学回到家之前,挑选上好的樱桃,择好、洗净,摆在餐桌上,等我享用。我呢,自然是拿起来就吃,一口下去,酸甜怡人,满口生“香”,最过瘾的是,可以放开吃,不必顾及形象,这时候,奶奶总会笑嘻嘻地看着我:“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今天回到家,一定也不会例外的。失望“我回来了”打开门,屋里静悄悄的。咦,家里没人?没有预想的回应、预期的美味,我顿觉失望。“妈,你们都去哪儿了……”我拨通电话抱怨道。“我们都在医院,你奶奶从老家门口的樱桃树上跌了下来,肋骨折了,在医院……”妈妈后面说了什么,我没听清,奶奶怎么会从树上跌下来?上树摘樱桃了?她已过花甲,怎么能爬高呢?果然,匆忙赶到了医院,才知道,奶奶是为了让我能及时吃到最爱的樱桃,才自己回老家的……力行老家门口樱桃树枝繁叶茂,圆溜溜的樱桃挂满枝头,像无数个晶莹闪烁的红玛瑙。站在树下,抬手轻轻一拨,那称心如意的红樱桃就会滑到手里。越往上,樱桃越红艳润泽,奶奶定是为了让我吃到更红更大的樱桃,才爬上树的……我寻着奶奶的足迹往上攀,想在枝枝丫丫间站稳,着实不易,更何况还得抬手去拣摘?怎能不危险。带着亲手摘的樱桃,我到医院看奶奶。“奶奶,您吃”我拿起一颗涨鼓鼓的樱桃,放在奶奶嘴边。“我孙子给我摘的樱桃,真甜……”“那好,以后每年摘樱桃的任务都交给我吧,我摘的甜呀!”“我孙子长大了,真懂事”。病房里溢满笑声……【专家解读】(1)今年河南中考作文在延续2020年河南中考任务驱动式作文这一作文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即题目中加入了具体的情境。而在形式上又与前几年的命题形式有所相似,即一个命题(半命题)作文与一个材料作文相结合的形式。写作模式仍是二选一。(2)今年河南中考作文整体而言稳中有变,具备全国视野,符合当下命题的潮流趋势。命题设计的情境是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向学生征稿。河南中考作文从2020年起已经明确了文体要求,不再有“文体不限”这种要求。总体来说,今年的作文其写作要求更为具体,两个题目都在情境沉浸和任务驱动之下,提供了具体的写作支架。记叙文体的写作是要向《成长轨迹》栏目投稿,议论文体的写作是要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命题的支架作用主要体现于情境中这两个投稿的栏目名称有助于考生打开写作思路、确定写作内容,同时也能帮助考生再次确认写作文体。(3)2022年河南中考作文预测:作文题可能会延续2021年的命题风格,抑或仍以往年的传统作文的形式呈现。无论以哪种形式命题,作文的文体仍会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后的作文命题中,书信、演讲稿等实用类文体也可能会有所涉及。由历年作文真题中的材料来看,中考作文所选材料大多紧扣学生成长经历、社会日常生活以及时事热点问题。因此,要想在中招考试中写好作文,需要学生在平时能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综合以上分析,为了能应对2022年考场作文的各种变化,考生需对传统的命题形式与新型命题形式都多动加关注。另外,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仅要针对常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进行练习,还要兼顾到书信、演讲稿等实用类文体的练习。【真题解读】河南省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都采用了“二选一”的考题形式。2017年的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_的我”和以关于燕子高飞前需要先低飞以积蓄力量的一段话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18年的是命题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和以两则在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上截然不同的名言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19年的是半命题作文“____让我更出彩”和以时钟与指南针之间关于指向的对话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20年的则是命题作文“我的危机故事”和以对于危机意识的解释为材料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写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的记叙文或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议论文。2021年河南省中考作文形式依然按照河南省一直以来的“二选一”惯例与2020年命题形式相似,但又有变化,即变成了“材料+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形式,给考生发挥个人优势的选择权利,符合河南省中考试题稳中有变、尊重差异个性的一贯倾向。本次作文命题的关键词是“开始”。中学生对“开始”一词并不陌生,它的意思是着手进行,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步。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从____开始”。这个题目示了“我”是文章的主角,写作时应该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主要写“我”的所思、所做、所感。题目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这就要求考生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同时重在书写与“成长足迹”相关的内容。考生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补全题目。“合适的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意义,比如可填写“脚下”“一个微笑”“抬头”等,所填写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不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再者,文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与所填内容相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能够从所叙述的事情中悟出一个道理,所选择的事例还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感染力。另外,这个“开始”应该意味着悟出了道理以后要在行动上作出改变。“开始”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去“开始”,这些都要在文中表达出来。【名师解题】2021年河南卷中考作文命题的关键词是“开始”,其字面意思是“从头起;从某一点起”“动手做;着手进行”,所给话题并未限定立意方向,需进一步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具体情境进行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是“从____开始”。题目中明确要求“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一方面暗含了“有‘我’”的要求,考生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主要写“我”之所思所做、所感;另一方面要求所写内容和“成长足迹”相关,这就限定了文题中所填人的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成长”的意义,必须是积极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而不能胡乱填写“偷盗”“骄傲”等负面内容。另外,行文中除了交代清楚与所填内容相关的事情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所叙述的事情中获得感悟,并注意突出所选择事例的真实性、感染力和典型性。【考题分析】综观今年河南省中考作文的两道试题,均属中规中矩的命题思路,不存在偏、奇、冷、怪等故弄玄虚的意味。从写作基本功而论,只要在初中阶段对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等文体有大致掌握,又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且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平时又注重文章的谋篇布局,完成这两篇作文,应该很顺畅。这两篇作文题、从命题角度讲,富有诗情画意,也富含时代气息。《芳草地》杂志本身便富有象征意义。考生是否可以这样想,我们的新中国是不是像一片辽阔的芳草地?我们的校园是不是一片宽阔的芳草地?我们的家园是不是一片宽阔的芳草地?再如,我们所面对的知识领域,我们所享受的美好生活,我们所要为之奋斗的未来,等等,这些美好的事物是不是都可以算得上是富有魅力的“芳草地”呢?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哪一个题目都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作文题目一旦和现实生活有了关联,自然就会使身处其中的考生有话可说了。审题时,考生要对这两道题有一个总体把握。这两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均要围绕“开始”这个话题来落笔,无论是选择半命题作文“从____开始”,还是给材料后让你谈观点的议论文,在写作时一定不能忘了“开始”这个话题。如果你选定的作文中忽略了“开始”这个限定,那就有跑偏的危险了。【命题透视】2021年河南中考作文延续往年传统,由一个原点,延伸出两个写作任务;主题上涉及教育引导和思辨两类,文体要求也和去年一样,或写记叙文,或写议论文。写作情境是给校报投稿,分别“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了写作的目的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第一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词在“开始”中。蕴含着第一次,尝试、人生新的起跑线、转折点、变化点等内涵,若能从为什么开始、如何开始、开始的经历和体悟、开始后的思想和精神的变化,回忆借鉴教材中《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思维就能打开,在选材上,要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补充的词语有“现在”“当下”“脚下”“挫折”“失败”“心”“沟通”等。要写一段自己成长中的经历,注重通过具体的场景、细节表现自己的成长,注意要选择小细节彰显大主题,通过小事件写出自己的成长感悟。如“从你黯然落泪的那一刻开始”,“黯然落泪”勾起的可能是一段生活往事,一个生活场景;再如“从读懂你灿烂的微笑开始”,我们眼前出现的或许是老师鼓励赞许的笑容,或许是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走向刑场时面带微笑的坚定从容。所填的那个时间、那个事件,应该是文章要突出的一个节点,从那以后“开始”,“我”成长的足迹就发生了变化。考生应该思考并在文中交代清楚: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变化了?变化以后是什么样子?这就要求文章写人和事,写出变化的过程,不能只关注某个节点,也不可叙述这个节点之后便一闪而过。“开始”,表明要写清楚“开始”的前因后果,要有过程,要有变化。如果能将记叙和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让起因更合理,经过有详略,结果有分量,生动体现个人成长的主题。写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路。一、从摘樱桃开始,我循着奶奶的足迹往上攀,带着亲手摘的樱桃,到医院看奶奶。“奶奶,您吃。”我拿起一颗胀鼓鼓的樱桃,放在奶奶嘴边。“我孙子给我摘的樱桃,真甜……”“那好,以后每年摘樱桃的任务都交给我吧,我摘的甜呀!”“我孙子长大了,真懂事……”病房里溢满笑声……二、也许你因为没有时间出去踏青而惋惜,没关系,从一本书开始,拿起朱自清的《春》细细阅读,或是吟诵贺知章的《咏柳》。此时你的脑海中就有那白如雪、红似火、粉若霞的一朵朵鲜花,你也许还能呼吸到空气中那夹杂着淡淡青草味的花香,你也许会惊叹那似剪刀的春风。这种亲近自然的阅读,总能使人暂时忘却人生的烦恼,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三、前世界首富巴菲特,当他的儿子创办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时,也只把自己当作一个客户投资了较少的股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从当火车职员白手起家;作家小仲马,在躲开父亲的光辉后,发表了作品《茶花女》。像这样从零开始,艰苦创业的成功者数不胜数,时刻激励着我们自立自强,干自己的一番事业。从零开始,是一次次决定和改变一生的选择,是一种自立自强的心态,是走向成功的伟大起点。四、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通过具体事例的阐释,明白当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当厄运和火祸降临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导航】“从____开始”,它的含义是说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由什么触发引起。所以文章前面应该有一个铺垫,比如人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遇到迷茫而没有方向感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由什么或者由谁来帮助你开启了新的篇章。因为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那么,考生便可将这道作文题补充为“从发奋读书开始”“从打好基础开始”“从做一名好少年开始”“从记住父母(老师)的一句叮咛开始”“从零开始”“从自信开始”“从做个‘有心人’开始”,等等,只要在空缺处填上有故事可讲的内容,根据记叙文的格式,写一篇具备记叙文六要素的考场作文即可。【思路导航】1、从一次家庭变故开始,“我”真正成长了。家庭的变故促使“我”成长。可以写家人身患重病,母亲一度痛不欲生,“我”成了家里新的顶梁柱;可以写父母离异,“我”重新认识生活,生活原来也会这样辛苦;还可以写家里做生意失败……这些家庭变故让“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2、一次意外的经历,让“我”收获了许多。一次意外的经历让“我”收获良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击碎了“我”所有的青春梦想,但“我”学会了从困难中站起来,重新开始;与好朋友因一场误会有了矛盾,但“我”学会了化解它,学会了珍惜友谊;一个同学生病了,“我”突然被告知要代替他在全校面前进行演讲,经过这次演讲,“我”变得自信了。3、从那一刻开始,“我”感受到了温暖。那一刻,可以是钱包丢失了,可以是演讲失败了,可以是暴雨天没带雨具……在这些时刻,“我”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亲朋好友的安慰、同学的热心帮助等,“我”感受到了温暖。【构思角度提示】1、从一次家庭变故开始,“我”意识到了责任。可以写家里生意失败,爸妈每天奔波劳碌,没过多久,两个人都瘦了,为了减轻爸妈的负担,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开始承担起一部分家务,还经営和爸妈聊天,帮他们舒缓心情。这次变故,让“我”意识到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温暖的家庭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共同经营。2、从那次成功开始,“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可以写“我”曾因口吃而害怕在人前开口,一次阅读课上,语文老师叫“我”起来朗读一段文字,一紧张,“我”的口吃更加严重了,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像“我”想象中一样嘲笑“我”,而是耐心地鼓励“我”,在那堂课上,“我”第一次在人前读完了一段文章,听着同学们的掌声,成功的喜悦溢满“我”的内心。【写作指导】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