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卷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卷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卷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卷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扬弃模式。认真检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能够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个因落后而挨打的泱泱大国在面临现代化的西方时,对待自己的传统文明一开始总是摆脱不了爱恨二元的极化态度:一方面,保守人士紧抱传统文化糟粕甚至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不放,即使洞察到工业化是西方文明的强盛之道,依旧死守“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的态度;另一方面,那些“全盘西化”的激进派,又走到了彻底抛弃传统文化的另一端,坚信“根本不净,百事皆非”。其实,不仅在中国知识界,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将传统与现代置于不可调和的两端也还是一种流行的叙事模式。比如,在整个冷战时代,为了与彼时如火如茶的共产主义文明竞争,在马克思主义之外为欠发达国家确立一条以美国为标准的发展之路,在美国学者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之上建立起的现代化理论,实际上成了为美国战后国际政策辩解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成了美国学者雷迅马所说的“非共产党宣言”。在这一理论构架下,传统必被视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时必须抛弃的重负。尽管在百余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上述传统—现代的二元观点及为追求现代化执意抛弃传统的主张不时浮现,但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挑战之中,也有许多人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备资源。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面对这份丰厚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费孝通穷其一生也在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因为中国的变迁“不会是西方世界的复制品或者传统的复旧”。当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非决然对立的,不是说传统就是现代,或者说在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当保留所有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面对优劣网在、良莠共存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所以,费孝通在提倡形成“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时,也强调这一主张“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历史证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扬弃之途,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中的第二条道路,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百余年间,这场“结合”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追求、人生信仰、治理理念和价值判断等方面存在诸多内在契洽性,越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这场结合就越加水乳交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现代化以蓬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也使马克思主义屹立不倒,成为一种新质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摘编自周晓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扬弃模式》)材料二:记者:你说到了对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扬弃”问题。在你看来,这些典籍里的“精华”到底有哪些?陈江: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其一,就是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在《易经》《尚书》等典籍里都有表述。中国人做事情都讲究与时节合拍,讲究天人合一。这种观点很符合现代文明的需要。其二,就是对人的重视。中国人有“民本思想”,讲“民贵君轻”。当然,这与现在讲的民主还是有本质区别,古人讲“民本”主要是从满足人民需求以维护政权的角度去谈的。要继承“精华”,还涉及一个转化性解释的问题,就是让今天的年轻人从现代文明的角度去理解古代思想。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术界一齐去努力。记者:你的学生和你接触到的年轻人,他们对于传统典籍的态度是什么?陈江:我的学生都是研究古代历史的,但我也会对他们说,对里面的思想观点未必一定要接受,还是要辩证地去学习。至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青年学生,他们现在接触传统典籍的确比较少了。有的人会觉得这些传统典籍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其实青年人对典籍接触少甚至很反感,我都觉得可以理解。主要还是应该要教育界来进行接反思:到底应该向青年人传递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普及传统文化?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陈江:现在有一股“汉服热”,青年人以为穿着汉服就是传统文化了,这简直是闹着玩,这种拙劣的仿古,显示一些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只是皮毛,很浅薄,现在还有一种“女德班”,那我更是反对的。古代的孝道是讲究对父母的绝对服从,这和今天我们倡导的对父母的爱完全是两回事。甚至现在还有人对青年人灌输所谓“孝道”,那就是害人。这些都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我还是觉得,要对青年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做到两点,一是要有“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今天的青年人。二是要讲究普及的方式。《典籍里的中国》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摘编自陈江访谈录《普及传统文化要讲究“扬弃”和形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真检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会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对待自己的传统文明总是摆脱不了爱恨二元的极化态度。B.在整个冷战时代,美国学者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成了为美国战后国际政策辩解的意识形态,即所谓的“非共产党宣言”。C.要继承典籍里的“精华”,就要进行转化性解释,要让今天的年轻人从现代文明的角度去理解古代思想,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D.当代青年人对典籍接触少甚至很反感,对此教育界要进行反思,思考应该向青年人传递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普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一现代的二元观点不时浮现,但已有许多人意识到,要总结并承继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主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B.中国的变迁“不会是西方世界的复制品或者传统的复旧”,我们要努力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C.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扬弃之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D.对于“汉服热”,陈江非常严肃地指出其中的问题,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只是皮毛,很浅薄,强调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去伪存真。3.下列选项中,填入材料二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是如何看待青年人穿汉服这一现象的B.今天的青年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C.你认为在青年中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哪些问题D.你觉得向当今青年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哪里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横线处的论证效果。(4分)5.“国潮”如今在年轻人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美妆、潮玩、汉服、文旅等国潮消费热度都在不断攀升,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我们该如何引导“国潮”健康发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者如斯苍耳孔子的一句名言令人体味不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且不说我坐轮渡或帆船过江看见船舷边那不尽而逝的流水,心底会自然回荡起它的余韵;即便在日常生活的琐碎间隙,亦不时生出如许之喟叹。孔夫子是一个思者,更是一个诗者。深而思之,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另一面,我不禁又生出“存者亦如斯”之慨。何以有“存者亦如斯”?应该说,它是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连带出来的,如同连体婴儿一样。表面看来,逝者与存者是相互对峙、界线分明的。其实那“逝者”不正是“存者”的一部分?或者那“存者”又无不处于“逝者”之中?流逝的和留存的,互为因果,流转如轮,刻刻不息。凝定的状态,不过是只能栖停于稳固态的人的一种幻觉而已,正如“此刻”戏“现在”的概念,它也只是不断流来又不停流去的时间之一环。在另一个意义上,逝者指向死的,存者指向生的。“存”与“逝”可以兑换成另一对词:“生”与“死”。然而从古至今,“者”的代词用法范围缩小了,在文言中,“者”无所不可“代”,它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包容性。而在现代汉语中,“者”已缩小到只指代人,成了人的标志:“逝者”即死去的人。但在孔子时代,“逝者”可以包括一切逝去之物,当然包括死者。从作为生存者的人来说,人是世间有灵性的存在者,同样共时地处于“逝”与“存”,或者“死”与“生”的状态中。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生存者,他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东西在“流逝”,在“减少”,直到减少到无“存”可“逝”之时,无“生”可“死”之时。这意味着一个人活着,其实就内含了“存”与“逝”的对峙,“生”与“死”的转换。“所剩时间不多了”“来日无多”“日子过得太快了”“死神在后面追赶”等,都是它的世俗性的表达。每个生存者都是以生者的躯形遮挡了另一个人、另一个自己:逝者。意识不到逝者以及存者者与逝者之美联的生者,就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存者,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残缺的生者。而当一个人意识到活着就等于死去时,他的生命躯体已全部被逝者占据,存者已无立锥之地。这时逝者就是死者,而这个人就是先行在思想中直面存在理由遭到毁灭的人,并反抗死亡之虚无对存在意义无情吞噬的人。黑格尔说:“死亡本来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自然事物的直接的消逝;其次是死亡的只是自然事物,通过自然事物的死亡,就有了一种更高的精神的东西产生,从这种更高的东西之中自然的部分消逝了。”黑格尔所说的精神是一种更高更绝对的东西,它本身已包含了自然事物作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确信并拷问这个逝者是需要勇气的。凡对生命抱有怜惜之情和有所思悟的人,无不对这个需逝者留恋与追思,同时又无不感到这个逝者的压迫和催促。赫拉充里特所说的“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在我看来,其意不仅在于“河流”在“逝”,也在于踏入河流的“人”在“逝”。而一般的理解大都偏于前一种意思,这是失之偏颇的。即便河流不变,这个自己和那个自己所踏进的河流也是不一样的。当人们指着死去的人说:瞧,那是逝者。其实那也不是真正的逝者,而是生者和逝者曾经共有并遗存的一具皮囊而已。真实的或模拟的逝者只部分地存在于回忆之中。这个存者和逝者,构成了我所理解的哲学意义上的存在者。孔子是第一个看见“逝者”的吗?我想他在流水那儿瞥见了它隐秘的影子,这时孔子是一个朴素的在者,一个领悟“逝”与“存”的思者和诗者。可以说,此在和彼在,实在和虚在,与石头、树、机器轰鸣、网络,以及山间墓地、深埋的青铜一起,构成在者的世界。一个生存者既是存者,也是逝者,但他只有领悟到彼在与虚在,融身于双重世界之中,并确信存者面对逝者的力量,才称得上是一个在者中的生存者。(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逝者与存者在表面上是相互对峙、界线分明的,其实逝者与存者的内涵是相同的,都是指事物存在的状态。B.在文言中,“者”无所不可代,而在现代汉语中,“者”只指代人,因而“逝者如斯”的意义古今是不同的。C.人若对生命抱有怜惜之情,则会对逝者留恋,会感到逝者的压迫和催促,确信并拷问“逝者”是需要勇气的。D.黑格尔认为,人是由精神与肉体两部分组成的,人死之后,消逝的只是人的肉体,但会留下比肉体更高的精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中将“逝者与存者的关系”比作“连体婴儿”,使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B.文章直接引用孔子、黑格尔、赫拉克里特等名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C.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阐述逝者与存者的对立,再阐述两者的紧密联系。D.文章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地探讨了“逝者”与“存者”的关系以及其哲学意义。8.结合全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话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体味?(4分)9.文章的标题为“在者如斯”,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逝者”,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这样安排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有删改)材料二: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①,数蒙引见,任心弹射,肆其欺罔,令在上震怒,臣下无以自安。内外知其不可,而莫能论诤。给事中魏征正色而奏之曰:“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诬房玄龄,斥退张亮,无所肃厉②,徒损圣明。道路之人,皆兴谤议。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群臣。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空使臣下离心。以玄龄、亮之徒,犹不可得伸其枉直,其余疏贱,孰能免其欺罔?伏愿陛下留意再思。自驱使二人以来,有一弘益,臣即甘心斧钺,受不忠之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崇德,岂可进奸而自损乎?”太宗欣然纳之,赐征绢五百匹。其万纪又奸状渐露,仁发亦解黜,万纪贬连州司马③。朝廷咸相庆贺焉。(选自《贞观政要·直谏》,有删改)[注]①谮毁:进谗言,说别人的坏话。②肃厉:整肃激励。③司马:官名。唐代各州的佐官有司马,后成为空名,用以安置朝廷贬斥的官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无贤则A不闻B极言C不闻极D言E则奸人F比周G百邪H悉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指安全、平安,与《礼记·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义不同。B.殆,指危险,与成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殆”意义不同。C.数,指屡次、多次,与《五石之瓠》中“不过数金”的“数”意义不同。D.焉,语气词,与《墨子·兼爱》中“焉能治之”的“焉”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子进言激烈,君主就要震怒,臣子就会危险,这样犯危而没有好处可得的事情,不贤能的人是不会去做的。B.齐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鲍叔主动起身祝酒,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齐桓公感谢鲍叔的直言。C.权万纪、李仁发作为御史官被皇上召见时常常任意告发诋毁,使皇上对其他臣子的所作所为震怒,臣子们惶恐不安。D.魏征向皇上直言权万纪、李仁发是小人,二人把诋毁、攻击、告发作为直言,诬陷房玄龄,斥退张亮,蒙蔽皇上,损害皇上的圣明。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4分)(2)若信狎回邪,犹不可以小谋大,群臣素无矫伪,空使臣下离心。(4分)14.为什么齐桓公能成就霸业、唐太宗可以成就贞观之治?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注]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望”字总领了后面的五句,“消魂”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B.次句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写泾水盘旋弯曲,环绕着村庄静静地流淌。C.颔联描绘了大片良田无人耕种变成了牧场的景象,紧扣了首联的“荒郊”二字。D.颈联寓情于景,积雪茫茫,山岭苍茫,夕阳西坠,云烟弥漫,绿树昏暗。16.结尾句“思”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杭州丝绸、绍兴黄酒、安吉白茶……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浙江特产,拥有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属性与历史底蕴,构成极具辨识度与竞争力的地域产品特色和产业优势。有观点认为,与高产值的现代制造业相比,历史经典产业的体量不大,没必要“小题大做”。但事实上,对于这样的产业并不能单纯以规模衡量价值,而要放在文化传承、非遗保护、育才富民等视野下观察。不过,壮大历史经典产业亟待创新手段,解决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过矛盾。一方面,①____________。无论是手艺传承,还是产品创新,当前都面临着人才不足的挑战。要大力发展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工匠培养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既懂传统文化,又掌握传统手艺,还会经营管理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②____________。近年来一些老字号产品因款式缺少新意、功能设计不足引起竞争力下降,因此要推动老字号产品朝着差异化、潮流化方向。此外,还要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出更多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感染力强、符合消费者审美的文创产品。如此,方能守住“老味道”。18.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生活中,一些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看电视、用手机时,喜欢把音量调得很大;与人聊天时,嗓门也越来越大,而且常常需要对方重复好几遍,才能明白什么意思……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老年人很可能发生了听力损失。老年听力损失是一种听觉功能下降的生理现象。有些老年人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或者需要对方多次重复,担心误解别人的意思,逐渐拒绝与他人交流。久而久之,老年人可能产生孤独感,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听力损失还会增加安全风险,比如在马路上没有听见汽车鸣笛,可能会因为躲闪不及引发意外。老年听力损失,与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代谢性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中与人交流时,听不见或听不清别人讲话,看电视、用手机时需要将音量调得很大,使用上述自测方法后有些声音听不清,如听不清揉搓塑料袋、敲桌子的声音,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听力损失,建议尽快就医。21.根据文本信息,用一句话为“老年听力损失”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75个字。(4分)22.省略号具有多种用法,对文章的表达有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材料第一段中省略号的用法和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谓“自胜者强”,是指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赢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喜欢跟别人竞争,却不愿好好面对自己,克服自己的弱点。其实,只有改进自我、战胜自我,才能强大自我、成就自我。请根据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以“自胜者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B(不是“美国学者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的现代化理论)2.A(“以此为主”于文无据,文中讲的“必备资源”)3.D(陈江的话包含两层意思,先指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阐述了向当今青年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点,因此排除A、B两项,如果选C项,既与上文“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普及传统文化”不衔接,又让后面的内容显得答非所问,因此D项最恰当)4.①画横线处运用举例论证,具体列举了毛泽东、习近平、费孝通的例子,有力论证了“有许多人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备资源”这一观点。②画横线处引用了毛泽东、习近平的具体语句,进一步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备资源”的道理,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国潮”不是中国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挖掘其背后的内涵、文化理念的表达等,②“国潮”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随,要加以甄别,用“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国潮”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体现中国现代化的新质文明。(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C(A项,于文无据,逝者与存者的内涵并不是相同的。B项,“逝者如斯”的意义古今是相同的。D项,“人是由精神与肉体两部分组成的”理解错误,原文为“黑格尔所说的精神……包含了自然事物作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7.C(文章中并没有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只是在逐步深入地分析逝者与存者的关系)8.①看见那不尽而逝的流水,心底会自然回荡起它的余韵,让作者生出“存者亦如斯”之慨。②让作者产生了对人生存的状态与意义的思考。(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在者如斯”这一内容是由“逝者如斯”这一内容引发而来的,“在者”与“逝者”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并同时存在的两部分,②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说明,只有通过与“逝者如斯”对照解说才能更加清楚透彻地阐释“在者如斯”的内涵。(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CEG[(原文标点)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11.B(A项,“静而后能安”的“安”意为“性情安和”。B项,意义相同,都是“危险”的意思,C项,“不过数金”的“数”意为“几”,D项,“焉能治之”的“焉”意为“于是”)12.B(“主动起身”错误,材料一“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可见是齐桓公让鲍叔起身祝酒)13.(1)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所以”“虽”“危”各1分,大意1分)(2)即使真的信任亲近这些不正之人,也不能用小人来算计大臣,臣下们本来就没有矫诈虚假,(这样做)只会使臣下们离心。(“狎”“谋”“素”各1分,大意1分)14.①臣子直言进谏,鲍叔、魏征敢于直言进谏。②君主虚心接纳直言,齐桓公、唐太宗都虚心接纳了臣子的直言。(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臣下进言激切,君主就会发怒,君主发怒,劝谏的人就危险,除了贤明的人,谁肯去冒这危险?如果不是贤明的人,就要凭着进言谋求私利了;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这危险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贤的君主身边没有贤人。没有贤人就听不到言辞激切的进言,听不到言辞激切的进言,奸人就会结党营私,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产生。像这样,国家就无法生存了。凡是国家的生存,君主的平安,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在一起喝酒,喝得正高兴,桓公对鲍叔说:“何不起身敬酒祝寿?”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逃亡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被囚禁的情景,希望宁戚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齐桓公离开席位对鲍叔拜了两次,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都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就能有幸没有危险了!”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和桓公畅所欲言的,正因为可以畅所欲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业材料二:贞观五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和侍御史李仁发,都因告密、诬陷、毁谤,多次被太宗召见,他们任意告发攻击别人,极尽欺蒙之能事,使得皇上(对其他臣子的所作所为)震怒,而臣下惊恐不安。朝廷内外的人都知道不对,但没有谁能向太宗议论谏诤。给事中魏征严肃地上奏说:“权万纪、李仁发都是小人,不识大体,认为诬陷诽谤是对的,揭发阴私才是正直的,凡是被他们告发攻击的人,都并非真正有罪,陛下掩盖他们的短处,完全听信他们,他们就施展奸谋,对下拉拢,对上欺瞒,干了许多无礼的事情,来博取刚强耿直的美名。他们诬陷房玄龄,斥退张亮,并不能整肃朝廷,却白白地损害了圣上的英明,路上的人,都纷纷指责议论,我私自猜测圣上的心意,一定不会认为他们谋虑深长,可以委以国家栋梁的重任,大概是利用他们无所避忌的言行,来警戒督促群臣,即使真的信任亲近这些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