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4、陈嘉庚办学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十七岁时远涉

重洋,一边打工,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国,兴办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

己的全部力量。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

教学时间:第8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

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重洋诚信积蓄耽误欺侮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赚()悔()

骄()谦()诲()

侨()歉()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有所积蓄

陈嘉庚拼命赚钱办学校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源源不断

15、舞动的北京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内容,并告诉我们,这个会徽受到了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赞扬,国际奥委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本课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

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

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9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

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

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

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

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1)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一分一总)

(2)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上部传统印章

奥运会徽成功

下部北京2008

16、大使馆妈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为人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上海陈飞机到布拉格,由于听不懂外语,

手足无措的年轻人得到了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照顾,他顺利到达荷兰之后写了一封感谢信,

称大使为妈妈,在信中也表达了自己云元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

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时间:第9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

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

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

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

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

怀抱中幸福生活。

六、作业给父母将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6,大使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一一感激与爱戴,热爱祖国

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要求: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

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5、能说会道-一家乡的变化

6、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9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一、学习“语海畅游”。

4、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5、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7、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8、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9、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10、出示幻灯: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11、出示课本重的病句。

(1)指导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12、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

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7、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8、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9、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10、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我们

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十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默写《凉州词》

2、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十二、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十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十四、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十五、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

出发言代表。

十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十七、笔下生辉一一写“家乡”

4、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5、反馈思考情况。

6、幻灯出示要求:

(7)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8)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写一篇想象作文。

(9)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

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1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十八、总结

十九、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

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二十、作业

7、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8、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9、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单元后记:

17、莲叶青青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欣赏荷花的时候,想起了祖母来--祖国是十分爱惜莲叶的,她种的

荷花下的工夫人是让人吃惊的,把冒尖的莲叶看成是新生的孙子。倒茶水让邻居进门欣赏莲

叶,但是,当有个孩子需要莲叶治病的时候,祖母却大方地剪下了心爱的莲叶。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时间:第11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

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

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

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18、萧山杨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看着杨梅就想起自己小学时代的一位金老师,金老师非常注重鼓励

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导一个新奇的天地,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的事。多么令人尊敬的

老师啊,多么真挚的师生之情啊!

教学要求

L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

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

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一一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初()()

阅()()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一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

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一一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一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一一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

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

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

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

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

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18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关心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爱护思念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

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文章结构:(1~4)儿子遇难f(5~23)抢救儿子f(24)父子拥抱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

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间:第12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

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

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

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

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

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L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

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

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

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

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

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

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0)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

的儿子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

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

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

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

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0*母亲的呼唤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我在儿时虽然不理解母亲的呼唤,但在海边的那一次,母亲散乱的头发、喜

极而泣的神情、声嘶力竭的呼唤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长大后,我从母亲那一声声的呼唤声

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亲情和关爱,这呼唤就是伟大的母爱。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时间:第12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呼()幸()视()

遇()乎()辛()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L“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臧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

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

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一一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

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

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

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再讲讲你的感受母爱的故事。

[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难忘的教诲》:母亲教育孩子不要讥笑别人,要学会自己奋斗,学会去掉不必要

的负担,快乐地生活。

《可贵的沉默》: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快乐

20母亲的呼唤难忘亲切甜蜜

渴望

语文百花园五

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要求:

7、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8、积少成多一《送孟浩然之广陵》

9、阅读平台一《心灵创可贴》

10、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1、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12、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一《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12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一、学习“语海畅游”。

13、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14、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15、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16、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6、出示课本例子

7、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8、(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9、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

爱呀!”

10、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4、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2、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1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1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

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二十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十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二十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二十四、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二十五、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二十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二十七、笔下生辉--一写“家乡”

7、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8、反馈思考情况。

9、幻灯出示要求:

(1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1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1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十八、总结

二十九、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三十、作业

10、完成习作

1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1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单元后记:

21、爬山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的事。课文先讲了二十六年前一个夏日的清晨,

父亲带我去“爬山”,然后讲了在爬山过程中,父亲教育"我"、启发“我最后讲了在晚

上,父子二人下山回家。父亲通过爬山这边件事,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

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学习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意思,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二是结

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设计理念:

1、学习《爬山》该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里。为文本的人和事

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

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习方式上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煌、智、慧”6个字。要求掌握

的词有“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父亲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给人的深刻启示。

难点: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爬过山吗?能把你爬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2、看来每个人对爬山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体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爬山》(板书:

爬山)课文围绕爬山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想知道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1)课件演示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

2、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读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1)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

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放手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学生会谈到父亲所说的话,能有自己初步的理解,这样既能了

解学生的感受,又能根据学情进行下面的教学。)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