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第二单元 进阶一 第7课 兼 爱_第1页
09 第二单元 进阶一 第7课 兼 爱_第2页
09 第二单元 进阶一 第7课 兼 爱_第3页
09 第二单元 进阶一 第7课 兼 爱_第4页
09 第二单元 进阶一 第7课 兼 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进阶一教材单元文本学习第7课兼爱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说理的写法,体会《墨子》“意显而语质”的行文风格。3.感悟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具体内涵。

[文化常识]大夫、家、诸侯[国学经典]①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②是名也,止于是实也。

(《墨子·经说上》)3.必会学考对接通假字的翻译

一、文意理解(第1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____)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____)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____)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__)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记基础知识事务于是治疗不开篇指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第2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____)乱之所自起。当(______________)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________)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____)父之不慈(____)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__________________)者,亦然。考察同“尝”,尝试使受损失即使慈爱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盗爱其室(__),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____________)、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________),具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矣。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

卿大夫的封地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具,完备、齐全分析原因,列举事例,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起

不相爱”。(第3段)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____________________)施(____)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________)。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相当于“何”“怎么”实行同“无”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第4段)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____)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____)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互相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二、基础梳理(一)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当察乱何自起“__”,同“__”,____2.故不孝不慈亡“__”,同“__”,____3.故盗贼有亡“__”,同“__”当

尝尝试亡无没有有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1.恶(1)恶施不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相恶则乱(__________)(3)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___)代词,wū,相当于“何”“怎么”动词,憎恶名词,罪恶,邪恶2.故(1)故亏父而自利(__________)(2)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墨池记》)(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______________)(4)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5)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6)此物故非西产(《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所以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旧、交情形容词,旧、老副词,故意;特意副词,同“固”,本来3.若(1)若使天下兼相爱(________________)(2)爱人若爱其身(__________)(3)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______________)(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____________)连词,假使,如果副词,就像动词,同,相当动词,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人称代词,你4.焉(1)焉能治之(_________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4)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______________)(5)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于是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代词,代指老师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活用现象。1.故亏父而自利(__________________)2.故窃异室以利其室(____________________)3.故贼人以利其身(________________)使动用法,使受损失使动用法,使……受利名词作动词,残害(四)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词的古义。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古义:__________今义:攻击别人。2.大夫各爱其家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医生。给人治疗。古代官职名。3.视弟子与臣若其身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徒弟。弟弟、儿子。(五)请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当察乱何自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起不相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都是由不相爱产生的。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

《兼爱》中说:“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把社会混乱的根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主张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以代替“偏爱”,他终生热忱向往和执着追求实现兼爱的理想。庄子称赞道:“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在墨子之后出生的孟子也不得不为墨子克己利人、救国救民的高尚情操所感动,称赞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适用角度]博爱和谐克己利人为天下人谋福利阅读主题素材1.名句识记(1)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墨子·鲁问》)[名句翻译]

现在如果送给别人很少的东西,却希望人家回报很多的东西,那么,人们就会怕你再送东西给自己了。[适用角度]

付出与回报付出的效果(2)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墨子·尚同》)[名句翻译]

所以古代的圣人能够把事情办成功、名垂后世,没有其他特殊原因,说:只是能够以尚同的原则来行使政事。[适用角度]

成功的原因服从上级(3)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者,当天之志而不可不察也。(《墨子·天志》)[名句翻译]

假如现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心中真想行仁义,求做上士,上则想适合圣王之道,下则想符合国家与百姓之利,那就不可不认真考察上天的意志了。[适用角度]

君子之志为国家、百姓的利益奋斗实行仁义2.主题阅读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1)回望墨子的思想,我们会发现,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墨子认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是治愈社会疾病的良药。个体必须不分彼此地关心他人利益,无论他们是否相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里,确知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社会其他成员都是安全的,一个人才能在社会里轻松地获取安全感。(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爱人之心,是人的天性,但也具有差异性:爱自己胜过爱人,爱亲人胜过生人。而墨子的兼爱是在此基础上赋予其功利性与平等性,强调了爱人与爱己、利人与利己的逻辑关联,得出“只要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地爱他人,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太平”的结论。着实,由于这一逻辑关系的前提是难以成立的,“世人不情愿吃自己兼爱的亏,却情愿享别人兼爱的福”,使得“人人相亲相利”的局面难以实现,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兼爱思想的力量并没有因为理想的困难而减弱。(3)陶行知留学回国后放弃了北大教职,来到偏僻的晓庄,致力于农民的开化教育。张桂梅创办了华坪女高,引领了多少山村少女走出贫困落后。疫情中的逆行者们离开了安全与稳妥,走向了危险与不确定,庇护了身后千万群众。引领着这些英雄的,是担当、责任,更是视他人为己身,爱他人若爱己,忧他人之忧,悲他人之悲的,平等的,无私的,由对个体推至对普罗大众的兼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秦汉以后,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卿: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吟诵国学经典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明理知义]

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成长启示]凡是能成就大事者一定有坚强的意志来作为其精神支柱,尽管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要坚持自己的真理。这些人有革命的先驱,有民族的英雄,有文学界的泰斗,有正义的捍卫者,更有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言语诚实是修身的基本要求。孔子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以诚信对待事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做一个有责任感,对历史负责的人,这就是大智慧者。2.是名也,止于是实也。(《墨子·经说上》)[明理知义]名声和实际并不相同,最终会因为不符而消亡。[成长启示]名声和实际是相辅相成,互为发生的条件。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有好的名声,是因为这个人具有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并且为人低调善良。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能够受到众人的点赞。一个人名声越好,行事就会越正直,从而让自己达到名副其实的境地。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自主预习任务单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出身于“贱人”,甘愿与下层人民为伍,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苛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墨子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礼乐繁饰;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他的尚同、尚贤、非攻、尊天等思想,与儒家大致相同;他的兼爱、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则与儒家对立。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一书是记录墨子思想政治主张的文献,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今仅存五十三篇。书中极力主张“兼爱”和“非攻”,宣扬“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张不分贫富贵贱,大家都“兼相爱,交互利”。[名家评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毛泽东假若墨子不绝,汉以来的历史绝不会如此。——陈独秀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鲁迅[人物逸事]

(教师备选)1.墨子救宋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后,墨子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郢都后,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劝说楚王和鲁班,最终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这就是“墨子救宋”的故事。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下起大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那时宋国人并不知道墨子为他们免除了一场战祸。2.快马加鞭墨子责备耕柱子。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或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说:“为什么要鞭策快马呢?”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认为你也是值得鞭策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1.《墨子》《墨子》自战国中后期成书之后,屡遭变故,先秦的完本现已不可考见。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先秦诸子之书时,《墨子》有七十一篇,但传世本只剩下五十三篇。一般认为,今本《墨子》的前两篇,即《亲士》和《修身》,应当是墨子自己的著作;接下来的五篇,即《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是墨子逝世后他的弟子根据他中年时期讲学的记录增益而成,是墨子思想的纲要。《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墨子》一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2.孝慈孝慈,意思是指对上孝敬,对下慈爱。孝敬父母、慈爱子女、亲善兄弟姊妹,这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______”。父与子、兄与弟、君与臣,都是更加爱自己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别人;诸侯、大夫自爱其国与家,而不爱他人之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阅读鉴赏活动单不相爱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必知乱之所自起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活动一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1.阅读《兼爱》,请分析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梳理他所论述的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见教材P52“学习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章先用类比的方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祸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祸乱的原因,说明治理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以引起下文。接着论述了社会祸乱的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即“起不相爱”。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会发生损人利己,小至盗贼偷窃抢劫,大至诸侯大夫互相攻伐的事情。最后提出补救的办法,就是要人们“兼相爱”,这样就“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而天下能得到治理。2.请简要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见教材P52“学习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类比论证,如以医生治病必知病因作类比,论证圣人治理天下祸乱的状况必须知道祸乱产生的原因,富于启发性,使读者容易理解。举例论证,如论证天下之乱起自“不相爱”时,作者列举了子不爱父、弟不爱兄、臣不爱君等事例,还举了盗贼盗窃、大夫诸侯兼并攻伐等事例,进行具体论述,说服力强。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从反面进行论证,分析“不相爱”的害处,第3段从正面进行论证,分析“兼相爱”的好处,正反对比,突出了中心论点。活动二分析作者文风形成的原因3.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如课文第1段,只保留以下文字就可见其大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而实际文字却多出了一两倍。在先秦诸子中,这种表达风格自成一家。联系相关背景,分析墨子为何这样表达。(见教材P52“学习提示”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墨子》用语特别浅显,还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又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再总结。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从这些思想倾向和历史记载的“巨子”事迹来看,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则主张爱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有什么异同?(见教材P52“学习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相同之处:①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二者皆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弱上显然是相通的。②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都是产生于社会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不同之处:①具体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没有尊卑、亲疏、贵贱的差别,即“兼相爱”,借此达到利人如己、无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②爱的倾向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总体看来,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而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别和等级的爱,它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己。通假字的翻译[从教材中学]本课中有几个比较典型的通假字,如“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故不孝不慈亡”,“亡”同“无”,没有;“故盗贼有亡”,“有”同“又”。拓展运用活动单[到高考中去]通假,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高考对通假字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句子的翻译中,有时体现在词语题中,甚至在断句题或文意理解题与判断题中都有所体现。在此,我们重点研究翻译句子中通假字的翻译方法。(一)掌握判断是否通假的两个条件1.通假字自身特点:(1)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已看不出相通了),(2)字形相似。2.语境条件,在具体句子中,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通假。(二)答题方法1.联系语境法在解释某个通假字时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以声求义”,找出它的本字,而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一句中,“蚤”字若按其本义“跳蚤”来理解,句子就解释不通,若能弄明白“蚤”在这里是通假字,同“早”,那么句意就豁然明朗了。2.掌握规律法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代可能变得读音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或相近。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这里的“趣”同“促”,意为“催促”,两个字古代同音,今天却不同音了。3.联系所学法一般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推断验证。[迁移应用]1.(2023·全国乙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节选自《韩非子·十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反”同“返”,“返回”的意思;“诛”为“责罚”的意思。句中“首”是“第一”的意思;“其”为副词,表示推测,“大概”的意思。这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责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是第一个了。【参考译文】从前晋国公子重耳外出流亡,经过曹国,曹国国君在行礼时偷看了重耳的骈肋。釐负羁与叔瞻侍候在曹君跟前。叔瞻对曹国国君说:“我看这晋公子,不是一般人。君主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果有机会回国当了君主而起兵,恐怕会对曹国有伤害。君主不如现在杀了他。”曹国国君不听。釐负羁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他的妻子问道:“夫君从外面回来一脸不快,是为了什么?”釐负羁回答说:“我听说有福轮不到我,有祸会连累我。今天我们国君召见晋公子,对待他很没有礼貌。我当时也在跟前,才闷闷不乐。”他的妻子说:“我看那晋公子,将来是一个大国君主的样子;他身边的侍从,也是大国卿相的样子。如今穷途潦倒而逃亡,路过曹国,曹国却对他们无礼。这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责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是第一个了。你为什么不先把自己与曹君区别开来呢?”釐负羁说:“好吧。”2.(2020·江苏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尔”,你们;“识”,同“志”,记;“绝”,动词,断绝、杜绝;“他肠”,其他念想;“食”,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食此土”,省略句兼状语后置,(于)此土食。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参考译文】不久,转任河南左辖。日夜置身文书簿册中,体力逐渐耗损。太夫人常常劝告方伯公:“该要休息了!当下不能焚琴煮鹤(这里指糟蹋身体)来求温饱,你难道没有到双田种庄稼,喝东湖水的打算?”方伯公曰:“你所说的隐居生活是让妻子儿女生活艰难,你如果这样说又为难什么呢!”癸未年需依官员等第调任官职,最终请求告老回乡,顺从了太夫人的意愿。平素家居曾对儿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多年享受俸禄,稍微扩充了家里的田地房屋,但这些不会全给你们,而要推让来赡养整个家族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感念祖辈父辈的余荫,也让你们明白不可以独自享有这些。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素家居的话语就像这样识大体。一、主题感悟与写作“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位十九岁戍边战士日记中的这句话令人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