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阅卷人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得分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参与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原核生物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且都是自养生物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细胞结构D.支原体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的部分缺失2.在原始海洋这盆“热汤”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溶酶体膜、线粒体内膜、视网膜均属于生物膜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C.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由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共同决定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X在顺浓度梯度下可将Na+转运进入细胞,同时可借助膜两侧Na+浓度差的势能将葡萄糖逆浓度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a+浓度差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没有影响B.核糖体合成X后直接由囊泡将其运输至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C.Na+和葡萄糖均由X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两者的运输方式相同D.虽然X既可转运Na+又可转运葡萄糖,但其在转运物质时仍具有特异性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B.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黑色素积累的结果C.细胞凋亡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D.不同细胞凋亡速率迥异,与其功能相关5.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有多对遗传因子共同控制并且各自独立遗传(用基因A/a、B/b……表示),用纯合花的顶生和纯合腋生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顶生:腋生=6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相对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B.将F1进行测交,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1/8C.将F2中顶生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5/63D.让F2植株中顶生个体进行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所占比例为37/636.某动物(2n=22)精巢中正常细胞分裂某时期核DNA数=染色单体数=a,染色体数=1/2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等于22,则该时期细胞内含有两条性染色体B.若a等于22,则该时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C.若a等于44,则该时期细胞中部不可能发生明显缢裂D.若a等于44,则该时期的细胞中可能正发生染色体互换7.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其表达情况可能有差异B.基因不能通过其转录产物控制生物的性状C.转录和翻译时碱基的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并非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8.研究微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们发现,微生物不仅随着其早期现代人类宿主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而变得多样化,而且它们通过限制自己在肠道中的生活,跟随着人类协同进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B.决定人体肠道中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基因型频率和肠道环境C.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D.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9.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重要的调节内容。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可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B.乙烯可在果实等植物即将成熟的部位合成C.脱落酸能够促进气孔关闭和维持种子休眠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变形成的氨基酸10.欲探究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图中横坐标表示的不同取样时间B.实验中每次取样前均应振荡试管,否则统计结果会偏大C.在较高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才会呈现“S”形增长D.实验结果可说明马铃薯溶液比5%葡萄糖溶液更适宜培养酵母菌11.鳄雀鳝起初是作为观赏动物引入我国的,但其生性凶残,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鳄雀鳝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我国应该全面禁止引入外来物种C.应加强“生物入侵”的宣传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发展D.鳄雀鳝用于人类观赏属于直接价值,其一定还存着潜在价值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对胚胎工程技术进行讨论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通过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B.乙同学:使用显微操作可将桑葚胚中的内细胞团均分,以防止影响胚胎发育C.丙同学:将不同的三个胚胎移植入同一代孕母体可获得性状不同的三胞胎D.丁同学:将精子和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后转移至试管中培养直至获得试管婴儿13.酶的抑制剂分为可逆型抑制剂(与酶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活性能恢复)和不可逆型抑制剂(与酶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活性不能恢复)。物质P对酶A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为了探究物质P属于哪种类型的抑制剂,某同学进行如下相关实验:试管甲:加入酶A和底物;试管乙,加入酶A、底物和物质P试管丙:加入酶A和物质P,透析去除物质P后再加入底物;分别检测三支试管中的酶活力。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单位时间内试管甲中的产物生成量明显多于试管乙B.若试管乙的酶活力低于试管丙,则物质P为可逆型抑制剂C.实验说明酶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抑制酶活性D.若试管乙的酶活力与试管丙相同,则物质P为不可逆型抑制剂14.某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收养的(和他们不存在遗传学关系)。如图是该家庭有关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Ⅱ-1是收养的,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Ⅱ-1是收养的,则含隐性基因的个体会患病C.若Ⅱ-2是收养的,则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患病D.若Ⅱ-2是收养的,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5.听觉是人体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其产生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听觉在人出生后无需训练即可具有,其产生过程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B.听觉细胞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只能作用于听毛神经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C.老年人听觉逐渐丧失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参与D.听毛细胞是听觉通路中的感受器,组织液中K+浓度升高,其更容易产生兴奋16.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选择培养基,接种后应立即倒置,以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B.欲获得强分解效果的菌落,可选择甲图中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II菌落C.乙图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划线前必须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方可获得单菌落D.乙图第二次后的划线起点为上次末端,每次划线都要灼烧接种环,共需灼烧3次阅卷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得分17.将某种蔬菜的离体叶片置于密闭容器内,在黑暗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t1、t2、t3分别表示10~30℃之间的三个不同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t1~t3中最有利于蔬菜叶片储藏的温度是,判断的理由是。(2)图中不同温度下,蔬菜叶片呼吸速率不同,主要原因是。通过图示信息,(填“能”或“不能”)确定温度t1、t2和t3的大小关系,判断的依据是。(3)图中呼吸速率可通过检测密闭容器内(填两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计算。18.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已知家蚕的正常体色与油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油斑为隐性性状。Z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该对基因在幼蚕体表上没有相应的表现型,但不含B基因的个体会出现致死效应。A/a和B/b两对基因的距离较近,不会发生交换,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雄蚕体质强壮、结茧层率高、蚕丝多,在经济上有更大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雄蚕的致死基因来源于(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2)油斑基因和致死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常作为遗传标记用于筛选雄幼蚕。为了大概率地从杂交后代的幼蚕中挑选出雄蚕,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从子代中筛选雄蚕(要求:写出杂交实验过程图解,包括相应的基因型、表现型及筛选方法)。19.世界田径锦标赛第六个比赛日在争夺女子铁饼决赛中,中国选手冯彬第一投即掷出69.12米,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并夺冠。如图是冯彬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餐后冯彬胃内的食物和胃酸进入小肠,刺激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促胰液素,该激素通过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进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2)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它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后,又会反过来抑制分泌物甲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该调节机制在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对于维持机体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稳态是指。(3)当血糖浓度降低时,2~2.5h机体内分泌物乙增多,该过程涉及的反射弧为;分泌物乙作用是。20.马尾松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树种,是南方低山丘陵区域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湿地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是我国的引入种,是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研究人员选择密度和林分年龄(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相似的马尾松与湿地松人工林样地,测定生物量、估算生产力(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种植马尾松和湿地松进行荒山造林,使群落发生演替。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不同,这种演替方式具有(答两点)等特点。(2)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增长最快是在第年林龄期间。植树造林前期(填“马尾松”或“湿地松”)的生长速度较快,依据是。21.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目前中国已经上市的疫苗中有重组蛋白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等。科研人员选择了SARS-CoV-2的S蛋白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制备了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可得到含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的S蛋白基因序列,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S蛋白基因,可采取的方法是,该方法的实质是进行。该过程需要人工合成部分核苷酸片段,合成的该片段具有的特点是(答两点)。(2)获得足够量的S蛋白基因后须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如图2是相关的质粒,要保证S蛋白基因的正确表达,需选用和HindⅢ酶进行切割,且不破坏标记基因。(3)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腺病毒中原有与复制相关的基因剔除,替换为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与重组蛋白疫苗相比,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效果更好,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细胞中参与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正确;
B、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既有自养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又有异养生物(如腐生细菌等),B错误;
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答案】A【解析】【解答】A、视网膜不属于生物膜,A错误;
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依赖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C正确;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由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共同决定,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依赖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3.【答案】D【解析】【解答】A、由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浓度差的势能有关,故Na+浓度差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有影响,A错误;
B、X为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转运蛋白在核糖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上合成多肽链后,还需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最后由囊泡将其运输至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X既可转运Na+又可转运葡萄糖,但是X与Na+葡萄糖的结合位点不同,其仍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4.【答案】B【解析】【解答】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萋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等是细胞衰老特征之一,A正确;
B、皮肤上的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的结果,不是黑色素累积,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的功能决定细胞凋亡的速率,如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珀病菌等,所以白细胞调亡的速率很快。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衰老的特征有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萋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5.【答案】C【解析】【解答】A、顶生和腋生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由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比63:1,和为64=43,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顶生和腋生,A正确;
B、若涉及3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相关基因,63:1中的1即腋生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余基因型个体的表型为顶生,F1进行测交,即AaBbCc×aabbcc,腋生植株(aabbcc)所占比例为(1/2)3=1/8,B正确;
C、测交要产生腋生后代,则F1的顶生个体必定能产生abc的配子,只有8/63AaBbCc、4/63AaBbcc、4/63AabbCc、4/63aaBbCc、2/63Aabbcc、2/63aaBbcc、2/63aabbCc符合条件,分别测交后,产生腋生植株(aabbcc)的比例为8/63×(1/2)3+4/63×(1/2)2+2/63×1/2×3=5/63,C错误;
D、只有产生abc配子的顶生个体自交才会出现aabbcc个体,即才会出现性状分离。由C选项可知,8/63AaBbCc、4/63AaBbcc、4/63AabbCc、4/63aaBbCc、2/63Aabbcc、2/63aaBbcc、2/63aabbCc个体自交均会出现性状分离,故F2顶生个体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占比例为:1-8/63-(4/63)×3-(2/63)×3=37/63,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答案】D【解析】【解答】A、若a等于22,则该时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内含有1条性染色体,A错误;
B、若a等于22,则该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
C、若a等于44,则该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细胞中部可能发生明显缢裂,C错误;
D、若a等于44,则该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能正发生染色体互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某动物(2n=22)精巢中正常细胞分裂某时期核DNA数=染色单体数a,染色体数=1/2a,若a等于22,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若a等于44,则该细胞处于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或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7.【答案】B【解析】【解答】A、由于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观遗传等现象,因此即使基因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其表达情况也会出现差异,A正确;
B、基因可能通过其转录产物RNA控制生物的性状,比如酶、反义RNA等,B错误;
C、转录时碱基配对方式有A-U、C-G、G-C、T-A4种,翻译时碱基配对方式有A-U、C-G、G-C,U-A4种,两种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
D、某些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基因表达过程不包含转录,只发生翻译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这一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8.【答案】B【解析】【解答】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肠道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肠道环境,不是基因型频率,B错误;
C、微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能够发生各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D、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微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能够发生各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9.【答案】D【解析】【解答】A、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可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以降低代谢,提高抗逆性,A正确;
B、乙烯在植物各部位都能合成,主要分布在植株的果实等即将成熟的部位,B正确;
C、脱落酸能促进孔关闭和维持种子休眠,C正确;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变形成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氨基酸,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作用:10.【答案】D【解析】【解答】A、图中横坐标表示取样时间,但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培养时间、培养所用营养液的成分,A错误;
B、实验中每次取样前均应先振荡试管,以使菌体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否则,若在试管靠近上部取样,则会导致结果偏小;若在下部取样,则会导致结果偏大,B错误;
C、从图示可看出,三种不同营养条件的营养液中,在一定的时间内均会出现“S”形增长,C错误;
D、比较各组,5%葡萄糖溶液+马铃薯溶液组在培养过程中菌体数量增加最快,且峰值最高,更适宜培养酵母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的数量增长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关系:
11.【答案】B【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鳄雀鳝属于动物,为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虽然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但是有的外来物种却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当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应理性对待外来物种,B错误;
C、通过此事例说明,应加强对公众“生物入侵”的宣传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发展,C正确;
D、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其一定还存在潜在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有三种: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是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12.【答案】C【解析】【解答】A、胚胎分割可产生多个胚胎,胚胎移植是让早期胚胎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均无法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A错误;
B、内细胞团存在于囊胚而不是桑葚胚中,B错误;
C、胚胎移植从理论上可将不同性状的多个早期胚胎移植到同一代孕母体子宫内,这样可分娩出性状不同的幼体,C正确;
D、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母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胚胎发育的过程:
①卵裂期,特点:在透明带内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少。
②桑椹胚,特点: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
③囊胚,特点: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外为滋养层细胞,将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称为孵化。
④原肠胚,特点:有了内胚层和外胚层的分化,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滋养层发育为胎儿的胎膜和胎盘。13.【答案】C【解析】【解答】A、试管乙比试管甲多加入了物质P,物质P抑制酶的活性,所以单位时间内试管甲的产物生成量多于试管乙,A正确;
B、试管丙加入了酶A和物质P,透析后再加入底物;若P为可逆型抑制剂,则透析后去除抑制剂P,酶的活性恢复,试管乙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试管丙,B正确;
C、酶抑制剂可能与酶结合后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酶活性,也可能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而抑制酶活性,但本实验无法说明抑制剂作用的具体机制,C错误;
D、若物质P为不可逆型抑制剂,酶的活性不能恢复,透析后酶促反应速率为试管丙与试管乙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催化剂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活剂或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
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和pH)。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14.【答案】C【解析】【解答】A、若Ⅱ-1是收养的,则I-1和I-2是Ⅱ-2的亲生父母,他们都不患该遗传病,因此无法判断基因的位置和致病基因的显隐性,A错误;
B、若Ⅱ-1是收养的,则I-1和1-2是Ⅱ-2的亲生父母,他们都不患该遗传病,因此无法判断基因的位置和致病基因的显隐性,B错误;
C、若Ⅱ-2是收养的,I-1和I-2表现正常,儿子患病,则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患病,C正确;
D、若Ⅱ-2是收养的,I-1和I-2表现正常,儿子患病,可见该疾病是隐性遗传病,但无法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或2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15.【答案】D【解析】【解答】A、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效应,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A错误;
B、神经递质属于信息分子,听毛细胞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只能作用于听觉神经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B错误;
C、老年人听觉逐渐丧失是一个器官老化的过程,不是新的学习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
D、由图可知,听毛细胞是听觉通路中的感受器,听毛细胞的兴奋由K内流引起,内环境中K浓度升高,K通道打开,其内流速度会加快,更容易产生兴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16.【答案】B【解析】【解答】A、甲培养基可以筛选微生物,属于鉴别培养基,接种后应立即倒置,以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培养基,A错误;
B、透明圈的越大的分解菌的分解能力越强,则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越大,所以选择甲图中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II菌落,B正确;
C、乙图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划线前不需要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C错误;
D、乙图第二次后的划线起点为上次末端,接种前需要灼烧接种环,每次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所以共需灼烧4次,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17.【答案】(1)t3;蔬菜的贮藏应选择呼吸速率较低的环境,t3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消耗的有机物少,有利于叶片贮藏且贮藏时间长(2)不同温度下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不能;因为,在小于a℃范围内,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在大于a后,温度越高,酶活性越低,当温度为b℃时,酶活性为0,另外在m、n两点,温度不同,但酶活性相同。(3)O2或CO2【解析】【解答】(1)蔬菜的贮藏应选择呼吸速率较低的环境,据图分析可知,t3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消耗的有机物少,有利于叶片贮藏且贮藏时间长,因此选择t3;
(2)不同温度下细胞呼吸率不同,是因为不同温度下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通过图示,不能确定t1、t2、t3的大小关系,当温度小于a℃时,温度越高,酶活性越强,在大于a后,温度越高,酶活性越低,当温度为b℃时,酶活性为0,另外在m、n两点,温度不同,但酶活性相同。
(3)测定呼吸速率可用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即密闭容器内O2的浓度变化,或CO2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因此可以通过O2或CO2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分析】呼吸作用指将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异化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8.【答案】(1)父本;若母本含有b基因,则母本是致死的(不存在基因型为ZW的雌蚕)(2)杂合油斑雄蚕正常体色雌蚕PZaBZab×ZABW↓F1ZABZaBZABZabZaBWZabW正常体色雄蚕正常体色雄蚕油斑雌蚕致死筛选方法:在子代中挑选体色正常的幼蚕,即为雄蚕【解析】【解答】(1)b基因为致死基因,雌蚕的基因型只能为ZBW,不能为子代提供b基因,因此只有父本能提供b基因,即雄蚕的致死基因来源于父本。
(2)用杂合油质色雄蚕和正常体色雌蚕作为亲本杂交,子代中雄蚕均为体色正常,雌蚕均为油质色,且部分雌蚕死亡,因此可方便、快速地从杂交后代的幼蚕中挑选出雄蚕。遗传图解如下:杂合油斑雄蚕正常体色雌蚕PZaBZab×ZABW↓F1ZABZaBZABZabZaBWZabW正常体色雄蚕正常体色雄蚕油斑雌蚕致死筛选方法:在子代中挑选体色正常的幼蚕,即为雄蚕【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伴性遗传:有一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19.【答案】(1)小肠黏膜;体液(2)反馈;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析】【解答】(1)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它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后,又会反过来抑制分泌物甲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负反馈调节,可使激素水平维持在一定水平;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3)当血糖浓度降低时,2~2.5h机体内分泌物乙增多,物质乙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该过程涉及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物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如下:
20.【答案】(1)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演替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2)20~24;湿地松;林龄较小时,湿地松的平均生产力和连年生产力均高于马尾松【解析】【解答】(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种植马尾松和湿地松进行荒山造林,使群落发生次生演替。
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还有: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由图可知,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增长呈“S”型曲线,K值为400t/(hm2),在K/2值即200t/(hm2)时,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增长最快,对应的时间是在林龄约为20~24年期间。湿地松种群生物量增长呈“S”型曲线,K值约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产品召回风险承担协议书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私下股份分配与成果转化协议书
- 2025年度再婚家庭婚姻和解及子女抚养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年鉴图文编纂及出版协议
- 2025年度安防系统智能化升级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咨询合同模板
- 旅游景区民宿租赁居间合同
- 2025年度保险销售人员劳动合同解除与赔偿规范
- 2025年度三年劳动合同涨薪与员工职业规划辅导合同
- 2025年度双方经济纠纷一次性解决及确认协议
- 2022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英语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 Q∕GDW 10354-2020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培优补差记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
-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 产品结构设计(课堂PPT)
- 第九课_静止的生命
- 尖尖的东西我不碰(课堂PPT)
- 工程勘察和设计承揽业务的范围
- 数字化影像与PACS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