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5156第1章绪论 393081.1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概念 393921.2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3262861.3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的关系 45623第2章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 4117162.1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494922.2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4132922.3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522073第3章文化遗产的种类与价值 5151763.1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 5161043.1.1按照存在形态分类 560303.1.2按照历史时期分类 6120913.1.3按照价值属性分类 6242603.2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 667003.2.1历史价值 6166083.2.2艺术价值 6238533.2.3科学价值 6177873.2.4社会价值 7188483.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7266093.3.1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799643.3.2促进文化发展 734913.3.3传承历史文化 7230953.3.4促进经济发展 7284773.3.5增进国际交流 72331第4章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754134.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7304094.2常用文物保护技术简介 8185684.3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86005第5章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设计 896305.1展览策划的基本原则 8297045.1.1科学性原则 884615.1.2教育性原则 921455.1.3创新性原则 986175.1.4可持续性原则 9227095.2展览内容设计与组织 963605.2.1展览主题确定 978795.2.2展览结构布局 959845.2.3展品选择与布局 9138445.2.4展览文字与图示设计 924175.3展览形式设计与实施 9261475.3.1空间设计 9235845.3.2展示手法 9257575.3.3灯光与色彩设计 1081225.3.4展览设施与导览系统 10299125.3.5展览宣传与推广 105517第6章博物馆教育与公共服务 10309646.1博物馆教育理念与目标 10197386.1.1理念阐述 10104386.1.2目标定位 10214626.2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1013076.2.1活动策划 10214676.2.2活动实施 1146386.3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185076.3.1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11312076.3.2公共服务优化 1129393第7章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与政策 111177.1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政策 11109567.1.1《世界遗产公约》(WorldHeritageConvention) 11155367.1.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fortheSafeguarding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12297577.1.3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他重要文件 12261367.2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262277.2.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2177417.2.2《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1292007.2.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1214407.3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 12230927.3.1平遥古城保护 12225917.3.2长城保护 12288527.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37622第8章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 13268048.1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与机制 13125898.1.1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设置 13155918.1.2文化遗产管理政策法规 1319128.1.3文化遗产管理队伍建设 13181688.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 13126898.2.1分类保护 1388098.2.2整体保护 14312768.2.3科学利用 14326248.2.4社会参与 14265448.3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4117058.3.1文化遗产旅游规划 14272528.3.2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 1497808.3.3文化遗产旅游市场营销 144638.3.4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 1421594第9章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 14140349.1数字化管理概述 1488459.2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建设 154209.2.1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15108769.2.2数字化资源建设内容 1558389.2.3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 15127279.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15174199.3.1数字化保护 1571289.3.2数字化传播 1571第10章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的未来展望 16176510.1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1253810.1.1挑战 161122810.1.2机遇 163047110.2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理念 161139810.2.1新趋势 161016710.2.2新理念 1726410.3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事业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 173138610.3.1创新实践 17275910.3.2发展路径 17第1章绪论1.1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概念博物馆是一个致力于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及其环境的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机构。它承担着保存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精髓、促进社会教育和科研发展的重要职责。博物馆内的藏品是历史、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代遗址、历史建筑、墓葬、石刻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涵盖传统技艺、民俗、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1.2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底蕴。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具有以下重要性: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象征,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文化遗产是科研和教育的宝贵资源,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社会发展和文明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3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的关系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和展示场所,承担着保护、研究和传播文化遗产的使命。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藏品的保存、修复、展示和解读,为公众提供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的窗口。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制定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博物馆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举办展览和学术研究,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专业人才,为文化遗产管理提供支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贡献力量。第2章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2.1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博物馆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个名为“缪斯神庙”的机构,用以收藏和研究各类艺术品及稀有物品,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原型。罗马帝国的兴起,博物馆的概念传入罗马,出现了以展示艺术品和珍品为主的博物馆。在中世纪,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低谷期,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博物馆事业才重新焕发生机。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纷纷建立博物馆,旨在传承文化、弘扬艺术。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梵蒂冈博物馆和乌菲齐美术馆。18世纪末至19世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进,博物馆逐渐走向大众化。博物馆不再仅仅是皇室和贵族的私有财产,而是开始向公众开放,成为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此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2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博物馆事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各国认识到博物馆在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的重要地位,纷纷加大对博物馆建设的投入。(2)博物馆类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历史、艺术、自然等博物馆外,还涌现出科技、民俗、专题等新型博物馆。(3)博物馆功能拓展。博物馆从单纯的展示、收藏功能,拓展为教育、科研、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机构。(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各国博物馆之间通过联合办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共享资源,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2.3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我国博物馆事业始于20世纪初,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1)博物馆数量和类型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我国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超过6000座,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技等多个领域。(2)博物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加大对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许多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和设施更新,提高了观众参观体验。(3)博物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逐步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4)博物馆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我国博物馆在普及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博物馆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我国博物馆与世界各国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共同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第3章文化遗产的种类与价值3.1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我们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以下是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3.1.1按照存在形态分类(1)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遗址、墓葬、石刻、壁画、雕塑等实物。(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实物文化遗产。3.1.2按照历史时期分类(1)古代文化遗产:指产生于古代的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遗产。(2)近现代文化遗产:指产生于近现代的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遗产。3.1.3按照价值属性分类(1)历史价值:指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见证作用。(2)艺术价值:指文化遗产在艺术创作、审美观念、技艺水平等方面的价值。(3)科学价值:指文化遗产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价值。(4)社会价值:指文化遗产在维护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3.2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思想观念等。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传承历史。3.2.2艺术价值文化遗产是人类艺术创作的结晶,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审美观念、技艺水平和创造力。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遗产本身,还体现在对后代艺术创作的影响和启示。3.2.3科学价值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信息,如古建筑、遗址等反映了当时的工程技术、建筑材料等科学技术水平。一些传统手工艺技艺、传统医药等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3.2.4社会价值文化遗产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3.1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尊重和交流。3.3.2促进文化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源泉。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3.3.3传承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有助于将历史文化传递给后代,使子孙后代能够了解和尊重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3.3.4促进经济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和人才。3.3.5增进国际交流文化遗产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国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友谊与合作。第4章文化遗产保护技术4.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如下:(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文物过程中,应注重预防措施,降低文物受损风险,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理。(2)尊重原貌,最小干预。在保护文物时,应尊重文物的历史原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保持文物的真实性。(3)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同时充分考虑文物的合理利用,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4)系统管理,持续监测。建立完善的文物管理系统,对文物进行持续监测,保证文物安全。4.2常用文物保护技术简介常用文物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清洗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文物表面的污垢、附着物等,恢复文物原貌。(2)加固技术:对文物结构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常用加固材料有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3)修复技术:针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包括补全缺失部分、恢复损坏结构等,使其尽可能恢复原状。(4)防护技术:通过表面涂覆、封护等措施,防止文物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侵蚀。4.3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数字化采集与记录:利用三维扫描、摄影测量等技术,对文物进行高精度、全方位的采集与记录,为保护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虚拟修复:通过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为实际修复提供参考方案,降低修复风险。(3)数字展示: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展示给公众,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监测与预警: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遗产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掌握文物状况,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第5章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设计5.1展览策划的基本原则5.1.1科学性原则展览策划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展览内容真实可靠,尊重历史事实,准确传递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5.1.2教育性原则展览策划应注重教育性,以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目标,引导观众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5.1.3创新性原则展览策划应具有创新性,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表现手法,使展览形式新颖独特,吸引观众参观。5.1.4可持续性原则展览策划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注重展览的长远发展。5.2展览内容设计与组织5.2.1展览主题确定明确展览主题,结合博物馆定位和馆藏特点,突出展览的核心价值。5.2.2展览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展览空间,将展品按照时间、地域、类别等进行科学分类,形成清晰、有序的展览结构。5.2.3展品选择与布局精选具有代表性和教育价值的展品,注重展品的互补性,使展品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提升展览的整体效果。5.2.4展览文字与图示设计编写简洁明了的展览文字,搭配恰当的图示,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及其背景。5.3展览形式设计与实施5.3.1空间设计根据展览主题和展品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展览空间,充分考虑观众的参观动线,提高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5.3.2展示手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丰富展示手法,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5.3.3灯光与色彩设计合理配置灯光,突出展品特点,同时注重色彩搭配,营造舒适、和谐的展览氛围。5.3.4展览设施与导览系统配置完善的展览设施,如展柜、展板、互动装置等,同时建立便捷的导览系统,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5.3.5展览宣传与推广制定针对性的展览宣传方案,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扩大展览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参观。第6章博物馆教育与公共服务6.1博物馆教育理念与目标6.1.1理念阐述博物馆教育应以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普及知识、提升素养为核心理念。在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功能的基础上,强化教育功能,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公众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6.1.2目标定位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应致力于:(1)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公众文化素养;(2)培养公众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3)增强公众对国家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4)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6.2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6.2.1活动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等受众特点,设计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2)创新性:结合馆藏特色,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参与度;(3)教育性:保证活动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4)互动性:注重观众参与,提高活动效果。6.2.2活动实施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筹备: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做好前期宣传和报名工作;(2)现场组织: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注意观众安全,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3)活动总结: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参考。6.3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3.1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览服务:提供专业的讲解员,为观众提供导览服务;(2)教育服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满足不同观众的教育需求;(3)信息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博物馆相关信息,方便观众了解和参观;(4)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条件。6.3.2公共服务优化博物馆公共服务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2)拓展服务内容:根据观众需求,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3)创新服务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服务形式,提高观众体验;(4)加强与社会合作: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第7章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与政策7.1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政策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由来已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与政策。本节主要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规及政策。7.1.1《世界遗产公约》(WorldHeritageConvention)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世界范围内具有特殊文化或自然价值的遗产,保证其得到妥善保护和管理。7.1.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fortheSafeguarding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口头传统等。7.1.3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他重要文件国际社会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如《华盛顿宪章》(1964年)、《墨西哥城宣言》(1982年)等,为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7.2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7.2.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82年颁布实施,后经过多次修订,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7.2.2《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我国颁布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原则、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7.2.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7.3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分析。7.3.1平遥古城保护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遵循了《世界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了综合治理、规划保护、限制开发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古城的历史风貌。7.3.2长城保护长城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了的高度重视。通过实施长城保护工程,加强监管,开展长城保护研究,提高了长城的保护水平。7.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命名代表性传承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第8章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8.1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与机制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与机制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与机制:8.1.1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设置我国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文化行政部门,以及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遗产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8.1.2文化遗产管理政策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为文化遗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8.1.3文化遗产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遗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是保证文化遗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我国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8.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是保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护与利用策略:8.2.1分类保护根据文化遗产的类型、价值和保存状况,采取分类保护措施,如对濒危文化遗产实施抢救性保护,对一般性文化遗产实施预防性保护。8.2.2整体保护将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保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8.2.3科学利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8.2.4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形成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格局。8.3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是文化遗产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3.1文化遗产旅游规划结合文化遗产特点和地域特色,编制科学合理的文化遗产旅游规划,保证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相互促进。8.3.2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8.3.3文化遗产旅游市场营销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加强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提高文化遗产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3.4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保证旅游活动不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实现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9章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9.1数字化管理概述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数字化管理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博物馆及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本章将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角度,分析其发展现状、技术手段及应用策略。9.2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建设9.2.1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文物信息的全面、准确、高效采集与存储,为公众提供便捷、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9.2.2数字化资源建设内容(1)文物数字化采集:采用高精度扫描、摄影等技术,对文物进行三维模型、纹理、影像等信息的采集。(2)文物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包括文物基本信息、历史背景、研究成果等在内的综合信息数据库。(3)数字展示系统: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观览体验。9.2.3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1)统一标准:制定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存储、管理、共享等环节的标准规范。(2)整合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互惠互利。(3)持续更新:根据博物馆业务发展和观众需求,不断丰富和更新数字化资源。9.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9.3.1数字化保护(1)数字化记录:采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2)数字化修复:运用数字图像处理、虚拟修复等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