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指南_第1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指南_第2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指南_第3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指南_第4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指南TOC\o"1-2"\h\u12380第1章农业资源概述 3179611.1农业资源分类与分布 3313631.2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4224381.3农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432606第2章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 44512.1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4105252.1.1水资源评价 556042.1.2水需求预测 571012.1.3水资源调配技术 519382.2节水灌溉技术 5261462.2.1喷灌技术 5219452.2.2微灌技术 5206862.2.3膜下滴灌技术 5324972.2.4适应性灌溉技术 5244692.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5248132.3.1雨水收集与利用 514792.3.2再生水利用 693512.3.3海水淡化与利用 6185782.3.4农业排水利用 68959第3章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6106833.1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 6221233.1.1土地资源评价 6176313.1.2土地资源规划 6139293.2土地整理与改良技术 671163.2.1土地整理技术 7111483.2.2土地改良技术 7129953.3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 7223093.3.1耕地质量提升 7255003.3.2耕地保护 76737第4章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7182034.1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 7241764.1.1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8199724.1.2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8293084.1.3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8122024.2畜禽遗传资源利用 8112144.2.1畜禽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 8169054.2.2畜禽遗传资源鉴定与评价 8118604.2.3畜禽遗传资源创新利用 8122094.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980144.3.1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 9250994.3.2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9243234.3.3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 9273274.3.4农业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与培训 92319第5章农业能源利用与节约 9197765.1农业能源类型与利用现状 9143975.2生物能源技术 9209395.3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1012803第6章农业物质资源利用与节约 1054736.1农药、化肥利用与替代技术 10325466.1.1农药合理使用技术 10262406.1.2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10250756.1.3农药、化肥替代技术 11155236.2农膜回收与利用技术 11246786.2.1农膜减量技术 11186486.2.2农膜回收技术 1117326.2.3农膜再利用技术 11204576.3农业机械节能与减排 11291036.3.1农业机械选型与优化 11171326.3.2农业机械作业管理 11248246.3.3农业机械节能技术应用 11289846.3.4农业机械减排技术 1125150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181877.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 12229047.2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利用 12262197.3农业废弃物材料化利用 127890第8章农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 1351298.1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13257448.2农业生态恢复技术 13408.2.1植被恢复技术 13278498.2.2土壤改良技术 13296578.2.3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1356918.2.4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3279228.3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13165218.3.1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4185268.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4193618.3.3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4212788.3.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4231678.3.5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43550第9章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 1466399.1农业资源监测技术 14151409.1.1地面监测技术 1480589.1.2遥感技术 1446139.1.3航空监测技术 14136839.2农业资源信息化管理 1533049.2.1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 15267469.2.2农业资源信息平台构建 15313329.2.3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应用 15141969.3农业资源预警与应对 15178669.3.1农业资源预警体系构建 15123959.3.2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15156269.3.3农业资源应对策略 1518774第10章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政策与措施 15176610.1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 153175710.1.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152138310.1.2部门规章与政策 16997710.1.3地方政策与法规 162533110.2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的激励机制 167110.2.1政策引导 16613110.2.2资金支持 16605110.2.3税收优惠 161725810.3农业资源利用与节约的实践案例与推广 1670310.3.1农业节水技术 162949010.3.2精准施肥技术 162949810.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61047510.3.4生态农业模式 16第1章农业资源概述1.1农业资源分类与分布农业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支持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按照其性质和功能,农业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土地资源:包括耕地、园地、草地、水面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2)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3)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光、热、水、风等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4)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5)农业技术资源:包括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业设施等,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而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1.2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产品供应充足。但是在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尤其是水资源、化肥、农药等,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2)资源破坏严重: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行为导致农业资源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等。(3)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过度依赖某一种资源,导致资源过度消耗。(4)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1.3农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农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2)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3)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4)保障粮食安全:节约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2章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技术2.1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方法。2.1.1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是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主要包括水资源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的评价。通过水资源评价,了解区域水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2.1.2水需求预测水需求预测是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溉面积等因素的分析,预测农业用水需求,为水资源合理调配提供参考。2.1.3水资源调配技术水资源调配技术包括地表水调配、地下水调配和跨区域水资源调配。通过优化调配,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量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2.2.1喷灌技术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特点。2.2.2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等,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2.2.3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将滴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具有节水、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等优点。2.2.4适应性灌溉技术适应性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实时调整灌溉制度,实现节水、高产的目标。2.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是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节主要介绍几种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技术。2.3.1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收集屋顶、路面等区域的雨水,用于灌溉、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2.3.2再生水利用再生水是指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再次利用的水资源。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可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需求。2.3.3海水淡化与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用于农业灌溉。海水直接用于养殖、植物生长等也是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方式。2.3.4农业排水利用将农田排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降低农业用水量。第3章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3.1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础,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的相关内容。3.1.1土地资源评价(1)评价目的:明确土地资源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及潜力,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指标体系法、综合评价法、空间分析法和生态位模型法等。(3)评价指标: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选取土地质量、土地生产力、土地生态功能、土地利用现状等指标。3.1.2土地资源规划(1)规划目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2)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规模、强度和生态保护等方面。(3)规划方法:采用GIS技术、线性规划、目标规划等方法,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3.2土地整理与改良技术土地整理与改良是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土地整理与改良的相关技术。3.2.1土地整理技术(1)工程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梯田建设、水土保持等。(2)生物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植树造林、草地改良等。(3)农业技术措施:包括耕作制度改革、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等。3.2.2土地改良技术(1)土壤改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结构、肥力和生态环境。(2)盐碱地治理:通过排灌、土壤改良、生物治理等技术,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荒漠化治理:采用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工程措施等技术,防治荒漠化。3.3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升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3.1耕地质量提升(1)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2)土壤调理: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3.3.2耕地保护(1)耕地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2)耕地质量监测: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3)耕地生态保护:加强耕地生态建设,防治耕地退化,保障耕地生态安全。第4章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4.1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4.1.1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收集和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开展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前提。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和种子管理部门应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源不丧失。同时采用低温保存、离体保存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珍贵种质资源进行长期保存。4.1.2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对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揭示其遗传特性、性状表现和利用价值,为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表型鉴定、基因型鉴定和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1.3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以农作物种质资源为基础,运用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手段,创新育种材料,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新品种。同时加强优异基因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4.2畜禽遗传资源利用畜禽遗传资源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蛋、奶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4.2.1畜禽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保证珍贵遗传资源不丧失。采用冷冻精液、胚胎冷冻等生物技术手段,对优良遗传资源进行长期保存。4.2.2畜禽遗传资源鉴定与评价对收集的畜禽遗传资源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掌握其生产功能、抗病功能、繁殖功能等性状特点,为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4.2.3畜禽遗传资源创新利用运用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手段,创新畜禽育种材料,选育适应我国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节粮的新品种。同时加强国内外畜禽遗传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国际竞争力。4.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4.3.1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管。4.3.2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采取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4.3.3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3.4农业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5章农业能源利用与节约5.1农业能源类型与利用现状农业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质能源、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质能源是农业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农业机械动力和农产品加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我国农业能源利用现状如下:(1)能源结构以生物质能源为主,但利用率较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2)化石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步减少,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替代。(3)可再生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占比较低。5.2生物能源技术生物能源技术是指将生物质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通过高效燃烧设备将生物质直接转化为热能,用于供暖、烘干等。(2)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将生物质原料压缩成棒状、颗粒状等成型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和便于储存运输。(3)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热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制备液体燃料,如生物柴油、乙醇等。(4)生物质气体燃料技术:利用生物质发酵、气化等方法产生可燃气体,如生物质燃气、生物甲烷等。5.3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是提高农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秸秆能源化利用:通过直接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发酵等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热能、电能等。(2)粪便能源化利用:利用厌氧发酵等技术,将动物粪便转化为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3)农产品加工剩余物能源化利用: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用于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等。(4)农业废弃物混合利用:将不同类型的农业废弃物进行混合处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农业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6章农业物质资源利用与节约6.1农药、化肥利用与替代技术6.1.1农药合理使用技术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及使用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采用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优先采用生物农药、低毒农药和环保型农药。6.1.2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供肥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采用有机肥、微生物肥、缓释肥等替代部分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6.1.3农药、化肥替代技术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降低农药使用量。利用有机废弃物、绿肥、生物有机肥等替代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依赖。6.2农膜回收与利用技术6.2.1农膜减量技术选用高质量、易降解的农膜,减少农膜使用量。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替代技术,降低地膜使用需求。6.2.2农膜回收技术推广农膜回收机械,提高农膜回收效率。建立农膜回收体系,实现农膜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6.2.3农膜再利用技术开展农膜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将回收的农膜进行再生造粒,生产新型农膜或其他塑料制品。6.3农业机械节能与减排6.3.1农业机械选型与优化根据作物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选择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对现有农业机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能耗。6.3.2农业机械作业管理制定合理的农业机械作业计划,减少空驶和重复作业。加强农业机械维护保养,保证机械运行状态良好,降低能耗。6.3.3农业机械节能技术应用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如节能型拖拉机、插秧机等。采用精准施肥、喷洒农药等技术,提高作业质量,减少能源消耗。6.3.4农业机械减排技术开展农业机械排放控制技术研究,采用尾气净化、燃油添加剂等手段,降低农业机械排放污染物。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农业机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稻壳、农膜、动物粪便、病死畜禽尸体等。这些废弃物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若合理利用,可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如下:(1)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遍布全国各地,尤其以粮食主产区为甚。(2)数量庞大: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废弃物产量逐年增加。(3)利用价值高:农业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营养元素和生物质能,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4)环境污染:农业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7.2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利用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利用是将废弃物作为饲料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其营养价值,降低环境污染。主要方法如下:(1)直接利用:将作物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直接作为饲料,适用于反刍动物。(2)发酵处理: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蛋白、高营养的饲料。(3)青贮饲料:将作物秸秆、玉米芯等废弃物进行青贮处理,提高其饲用价值。(4)添加剂处理:在农业废弃物中添加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7.3农业废弃物材料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材料化利用是将废弃物转化为新型材料,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主要途径如下:(1)基质材料:利用作物秸秆、稻壳等废弃物制备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2)生物炭: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炭化处理,制备生物炭,用作土壤改良剂、吸附剂等。(3)生物塑料: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4)能源材料: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油等。通过以上途径,农业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第8章农业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8.1农业生态系统概述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它包括作物、土壤、水分、大气和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维持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8.2农业生态恢复技术农业生态恢复技术旨在修复受损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业生态恢复技术:8.2.1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农业生态恢复的基础。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地恢复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8.2.2土壤改良技术针对土壤退化问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如施用有机肥、生物肥,进行深翻松土,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8.2.3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8.2.4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作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采用轮作、间作、混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3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8.3.1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明确农业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依据。8.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8.3.3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8.3.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评估农业生态状况,为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8.3.5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恢复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9章农业资源监测与管理9.1农业资源监测技术9.1.1地面监测技术地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气象和生物等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对农业资源关键指标的连续监测,为合理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9.1.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对农业资源进行快速、大范围监测。主要包括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等多种技术手段。9.1.3航空监测技术航空监测技术通过无人机、有人机等载体搭载传感器,对农业资源实施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监测,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9.2农业资源信息化管理9.2.1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农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土壤、气象、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数据,为农业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9.2.2农业资源信息平台构建整合农业资源监测数据,构建农业资源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