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主推荐课《天上的街市》案例分析
(上课铃响起)罗、云、谭三位教师站在讲台上。
罗:上课
生:老师好!
罗、云、谭:同学们好,请坐!
云: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所
作的一首诗。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又改
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
象征他们生活的幸福美好,反衬了当时社会的不安稳和人民的痛苦。这首诗既隐
含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怒以及幻灭的悲哀,更寄托着作者对光明幸福的
热烈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翘首企盼,表现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仍不失赤子之心的
襟怀与品格。全诗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很值得朗读,尤其是诗歌运
用了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我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了这首诗,通过学习这首诗,
能够培养我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同时能更好的运用于写作中,也能激发我们对
诗歌的兴趣。
谭:同学们,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知道吗?
生1:知道。
谭:好,这位同学能不能上来给大家讲解这个故事呢?大家欢迎。
生1:牛郎是南阳城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
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条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
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
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
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
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
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
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
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掌声响起)
罗:同学们,牛郎织女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无不令我们感动,那么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看一下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又过着怎样的生
活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请同学们看着这段填空一起回答。
生: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
者)o代表着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居(《屈
原》)
谭:请同学们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下。《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起!
生:齐读
谭:同学们读得还不错,就是语速太快,诗歌朗读要注意它的节奏、停顿、
重音,还有一定要投入感情才能读得更好。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下?(学生都
踊跃举起手)
生2:读
谭:读得不错,大家掌声!(掌声响起)
生3:读
谭:这两位同学都读得不错,但是感情不够饱满,我为大家示范朗读一下。
(师读)
生:好!
谭:请同学们按照朗读要求再把这首诗朗读一下。
生:齐读
云:有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内容呢?
生2:诗人看到满天的星星,仿佛看到天上点着无数的街灯,还看到热闹的
街市,街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珍奇的物品,还看到一条又清又浅的河流,牛郎织
女正骑在牛背上玩耍,还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
罗:描绘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探讨一下以下几个问题:1、此诗运用了
什么手法描绘了这些画面,是怎么体现的?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
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探讨
好了踊跃发言。
生:(站起来)讨论(陆续坐下去)
罗:每个小组都讨论好了,请哪位小组来说说?
生1:我代表第三小组发言,这首诗运用了想象联想的手法,因为这首诗所
描绘的画面都是诗人想象的,像描绘的天上的街市摆列着一些人间都没有的物品,
还看到牛郎织女在天街玩耍,这些都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回答完毕,请其他小
组给予补充和点评。
生4:第三小组回答得不错,只是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我也认为这首诗运
用了想象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一排排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还想象天上的
美好情景。
罗:谁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呢?
生5:我代表第五小组发言,诗中所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能
够天天在一起。而民间传说的是凄美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王母娘娘不准他
们二人相见,他们只能每年的七夕节鹊桥相会。
生6:前面两个小组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都比较完整。这首诗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天上的生活是美好的,而人间的生活是痛苦
的,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罗: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请同学
们看导学案,一起朗读一下。
生2:通过背景的了解,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
明未来的向往,对新生、自由生活的追求。
罗:回答得相当准确,诗人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描绘就是为了表达他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边
读边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
生:齐读
云: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按要
求写一段话。(学生写)
生1:老师,写好了。
云:大家都写好了吗?
生:好了。
云:有谁愿意展示你的作品让我们大家都分享一下呢。(生展示)
谭: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发言也很积极,今天表现最优秀的小组是第三
小组,表现最优秀的个人是xx,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掌声)
罗: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我们三个有这次机会展示自己,非常感谢X老
师,感谢她的指导能让我们走完这堂课,只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以后一定会更加
努力,将来也真能做一名出色的老师。下面请X老师给我们作点评。
师:本次自主推荐课,所上内容选自教材,由她们三位自主编写导学案,自
主讲授。他们团结协作,在上这堂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非常认真的备课,并
且不懂就问,全班同学积极参与,使核心目标顺利完成。她们三位今天的表现想
当不错,只是声音不够洪亮,还没完全吃透教材,没有完全关注学生,对回答问
题的学生要适当给予表扬,对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要多给予机会,希三位能够再
接再厉!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推荐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
罗、谭、云: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负老师的期望,
下课!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作者在黑暗的现实生活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编织出一
幅天上美景,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既是培养
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好范本,又是训练创造性思维难得的佳篇。这首诗的语
言在理解上不难,诗歌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学体裁。因此,我让学生选择了这
首诗。选好之后由学生自主编写导学案,自主讲授。在他们精心备课的过程中我
也给予了认真的指导。在课堂上全班同学的表现也很积极,大家团结一致,较好
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课型在平时虽然也在不断尝试,学生也都想展示自己,
我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平时的课堂有些随心所欲,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这堂精心准备的课堂,既有收获也还存在很多不足。
1.学生备课时所备内容太多,抓不住文章重难点。
2.学生由于对教材没有吃透,在讲解时讲得不透,对讲解的内容也不是很熟
悉,因此思路比较乱。
3.学生上课的声音不够洪亮。
4.学生上课时不能很好的关注学生,总是爱看着课本。
5.学生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也没有给予充分、精细的指导,并且对
这种课型还比较陌生,因此我也还有许多有待改进,有待学习。
这种课型也得让学生不断尝试,只有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改进,不
断进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一定会坚持不懈!
《扁鹊见蔡桓公》案例分析
明志芬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没有?
生:没有。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本文
选自《韩非子》。故事中的扁鹊,(课件展示)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
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
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
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
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
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
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一
生:蔡桓公。
师:对,蔡国的国君蔡桓公。“见”,是什么意思?
生:进见。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音宏亮,节奏把握也很好。可是还有几个小地方读得
不是那么准确。(课件展示)198页第三行“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在这里“好”
是什么意思?
生:喜欢。
师:这是一个动词。还有199页倒数第三行“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
这里“齐”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一个通假字吧!
师:对,它确实是通假字,这是文言文所特有的一种现象。(课件展示)通假
字的产生,是由于古代文字比较少,文字常常不够用,当作者在叙述一件事的时
候,如果没有这个字,就用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产生了通假字。
请大家把刚才的通假字划出来,199页注解⑩,“齐”通“剂二大家还能找出课
文中其他的通假字吗?
生1:199页注解⑨,“汤熨之所及也”中的“汤”通“烫”,用热水焙。
生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还”同“旋”是“回转、调转”
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整。课文中一共有三个通假字,一起说:(课件展
示)“齐”通“剂”,“汤”通"烫”,“还”通“旋工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从
整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下面老师请大家再看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
复述的要求是这样的: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生动一
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复述,四名同学为一组。如果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可以
先在小组内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就举手,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准备好了吗?开
始。
师: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1:“立有间”的“间”怎么讲?
生2:“间”是“一会儿”的意思。
生3:“桓侯遂死”的“遂”怎样解释?
生4:“于是,就”,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生5:“臣是以无请也”我不会翻译。
生6:“无请”,就是不再问,不再说话,意思是“我因此就不说话了”。
生7:“疾在媵理”的“疾”怎么解释?
生8:“疾”就是“小疾”的意思。
师:古汉语中“疾”是“小病”的意思,而“病”就是“大病”、“比较
厉害的病”,词义是有差别的。
生1:还有“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望”怎么讲?
生2:“望”就是“看二
师:怎样看?对,是“远远的看”。“转身就走”中的“走”怎么讲?
生:跑。
师: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汉语“走”中就是“跑”的意思。这篇文章
写于战国末年,距今2200多年了,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下面,请一位同学复
述课文。(生复述故事)
师:复述得真不错!不过,还有几个小地方不够准确,谁能补充?
生1:应该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他说的是“爱好”。
生2:“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应该是“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
办法了”。
生3:还有一个小地方。199页第四行“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那位
同学说“不治将会更加深下去”,应译成“更加严重”、“更加厉害”。
师:这样更准确。刚才通过同学们复述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下面
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故事的结局是桓侯死了,那么是谁断送了桓侯的性命呢?
也就是说:(课件展示)桓侯之死谁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
看法,不求观点一致,但求自圆其说。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同学发
言。(学生小组讨论很热烈)
生:我认为是桓侯自己,因为他不听别人的意见,耽误了病情。
师:扁鹊给他提了几次建议?
生:三次。
师:当扁鹊第一次指出他有病的时候,桓侯怎么说?
生:桓侯说:“寡人无疾。”
师:如果你是桓侯,请想像一下,你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语气、动作、神情?
生1:他会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寡一人一无一疾。”(作摆手状)
生2:我想桓侯应该是非常生气,满脸怒色,使劲地拍一下桌子,说:“寡
人无疾!”(作拍案状,师生大笑)
生3:他当时可能正在看奏折,会把奏折使劲一摔,说:“寡人无疾!”
师:当时的奏折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用麻绳或皮条串起来,叫“策(册)
这一摔,声音很大,群臣俱惊。
生4:他还会说:“我没有病。不信咱们就比试比试。”(双手作格斗状,众
生大笑)
师:(笑)这样做未免有失一国之君的风度吧!
生5:还会把正在批奏折的笔一扔,说“寡人无疾!”(作掷笔状)
生6:他当时正坐在桌子边,一生气,把桌子掀了。
师:噢,很有可能,他还可能把长袍的大袖子一拂,说:“寡人无疾!”还可
能扭过脸不看扁鹊,一点也不客气。(板书:一见无疾)第二次进见时,桓侯有
什么反映?
生:桓侯不应,桓侯又不悦。(板书:不应不悦)
师:第三次呢?
生:桓候又不应,桓候又不悦。(板书:不应不悦)
师:至此扁鹊已给他提了三次建议,当他第四次进见时,桓侯又有什么反映
呢?
生:当扁鹊第四次进见时,桓侯见到他就像见了冤家似的掉头就跑。(生笑)
师:(笑)是桓侯掉头就跑吗?跑的是谁呀?
生:扁鹊。
师:对,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板书:四见使人问之)
师:那么是他幡然悔悟,想请扁鹊回来为他治病吗?
生:不是,他是好奇。
师:仅仅是好奇,那么他派去的这名使者会怎样问扁鹊呢?
生:你为什么见了我的君主转身就跑呢?
师:根据当时的情形,使者确实可能会这样问。下面听清老师的要求,我的
问题难度要加大了:你能用文言文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你为何望桓侯而还走?
师:可以,不过还要改一改,最好不要说“你”,改成一一
生:“君”,“君为何望桓侯而还走?”
师:很好,还可以怎样表达?
生:他还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三番五次来打扰我的君主?”
师:用文言文怎么说?
生:君为何多次扰我主?师:很好。他还可能会说:“君见我主而还走,何故?”
还会说:'前者君三度见桓侯必言有疾,今望桓侯而还走,何也?”都有可能。可
是,扁鹊已经无回天之力了,桓侯最后还是死了。(板书:死)以上观点认为桓侯
之死是桓侯之过,是他咎由自取。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我认为是扁鹊的过错,他当时可以找多个人来劝说桓侯,这样桓侯作为
一国之君就能不死,国家就会安定。
生:扁鹊没有强谏桓侯,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
师:我们知道救死扶伤是一个医生的职责。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而当桓侯
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时,他却逃到了秦国,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大家同意这一观
占吗?
八、、J*
生:不同意。他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杀头。
师:对,他如果不逃秦,很有可能被杀掉。他逃到秦国的举动,反映出扁鹊
生:机灵。因为他要不逃走就会被杀掉,天下还有许多疾病需要他去医治。
师:“机灵”一词一般都是说孩子,这儿形容扁鹊,用“机警”或“机智”
比较好。当然,扁鹊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他后来在秦国行医,秦国有个
太监非常嫉妒扁鹊的医术高明,就派人把扁鹊刺死了,这是后话。扁鹊的逃秦一
方反映他的机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桓侯为人的一一
生:残暴、蛮横。
师:桓侯的傲慢、固执、不听劝告,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么,我们从桓侯
之死可以得出哪些教训呢?
生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听从别人的劝
告,这样其实是自己害自己。
生2: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克服。防患于未然,才能不断
进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深刻!(鼓掌)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忠告,特别
是那些不太好听,有些刺耳的忠告。中国有句老话怎么说?
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生笑)
生:忠言逆耳利于行。
师:“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史记》里的一句话,说得
非常好。桓侯明明有病,可是他却偏偏不肯承认,更不愿意接受治疗,大家能用
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吗?
生:(齐答)讳疾忌医。
师:有了病,又不愿治疗,结果怎样了?
生:死了。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一一
生:(齐答)不可救药。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
点学会一句话的翻译:“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记住两个成语;讳疾忌医、不可
救药;记住三个通假字:“齐”通“剂”,“汤”通"烫”,“还”通“旋工这是一
篇寓言(板书),"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话。《扁鹊见
蔡桓公》这则寓言正是通过一则小故事阐述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请大家看下面这
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了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阅读、翻译,教师个别指点)
师:(手执菱角)大家见过菱角吗?吃过吗?怎么吃?
生:剥了皮吃。
师:剥了皮,吃里面的果肉。最后一个小问题:菱角是长在山上,还是长在
水里呢?
生:水里。
师:可是,有个北方人却不这样认为。请一位同学把故事讲一讲。
生: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这
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问话的人又说:“你
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师:这个同学翻译得非常好!(鼓掌)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
生: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
对一件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否则就会闹出笑话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是太好了!(鼓掌)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的至理名
言。
生:做人要诚实。
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要敢于承认,要接受别人的帮助。
师:他说得多好啊!那么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生:有吧!有时上课老师问我们这个问题懂不懂,有些同学明明不会,也说
会。
师:你这样做过吗?
生:做过。
师:很诚实。(稍停)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故事中的北方人掩
饰的是自己的无知,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理。俗
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
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缺点、错误。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大家
说是吗?今天的作业:(课件展示)你还读过其他的寓言故事吗?明天上课讲给同学
们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谢谢大家!
《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
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四个环节:一是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通过课件介绍扁鹊的相关故事,以达到了解扁鹊的目标,并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二是通过朗读让学生掌握文中
通假字及其他重要字词,能疏通课文内容。三是以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为主线,
通过研读蔡桓公的反映,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想象来丰富文
本,并且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
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四是通过拓展来巩固课文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
深入明白故事蕴含的道路。一堂课下来,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不足也有很多,具
体是:
优点:
1.我能够引导学生从了解扁鹊医术入手,紧扣主题,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合
作的学习氛围,学生热情度高,积极回答问题。
2.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运用体会、想象等形式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有提升的读、
理解。
3.教法、学法灵活,学生展示比较精彩。我让学生边揣摩人物的心理边表演,
这样更形象更直接。学生对此特感兴趣,就连平时不喜欢表现的也积极的参与到
表演中来。
4.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参与率较高,问题设计有针对性,设计新意,自
主合作较充分,读悟表演结合得好。最主要的是本文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较
高。
缺点:
1.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由于本节课上有表演的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
充分的调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在表演时,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
纪律,使课堂有一些混乱。
2.在课堂流程和重点环节还需要进行锤炼。由于备课还不够充分,在课堂
流程上不够流畅,老师的语言不够锤炼,环节过度还欠自然。
3.重点字词讲解不到位,主要讲解了几个通假字以及学生不能理解的几个疑
难字词。文中还有几个多义词以及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型没有讲解。这样没能更好
的抓住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如
何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更好的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将更
加努力锤炼自己。
《羚羊木雕》案例分析
明志芬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重难点: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一样是友谊,你们会选择哪
一样呢?
二、自主学习
1.独学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见黑板)
词语填空(见黑板)
自己朗读,勾画出语言、动作、心里、神态、外貌描写的句子,做好批注
2.对学与群学
交流讨论,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然后选好角色分角色朗读,最后交流
3.展示:角色朗读,代表发言
三、检测反馈
妈妈:
爸爸:
万芳:
我:
四、合作探究: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六、巩固拓展: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一个人物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万芳,
父母发现后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向万芳要回
木雕,“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此文讲述的是一件有关子女和父母之
间的事情,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和现在社会中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的热点话
题紧密联系,学生对它很是感兴趣。另外,这篇课文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
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而且人物的神态、动作,尤其是语言十分贴近人物身
份、个性。文章内容含概量十分大,在教学中必须有所取舍。因此,根据本教材
的特点和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从人物入手的方式,将朗读、情节分析和
主题的感悟作为此文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将更大的自由给学生,让
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体验人物的思想
情感,从而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
识,学会如何与他人、家人沟通。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课
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以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为教学重点,以感
知课文,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看法观点为教学难点。
在上述目标和内容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两个教学策略的实
施:
一、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
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而且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将外部
的语言文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
读应该说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所以,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放在了十
分重要的位子上。课前,先让学生按照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通过分角色朗
读,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主题思想、作者创作意图的把握,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此事的一
些看法,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表现积极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以上环节,这篇课文我感觉上得较灵活,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比较活跃。
但此文的教学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很多地方感到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我
在指导和点拨上做得不好,也没有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批注,还有由于一堂课
教学任务的设计不好,时间把握不准,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另
外,有些学生由于胆小,不能上台很好的展示自己。这些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我的叔叔于勒》案例分析
明志芬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
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
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
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
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
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
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
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
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
意图I。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
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
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
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
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
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一小说的线索,这
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
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一一[赶]于勒一一[赞]于勒一一[骂]于勒一一
[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一一[盼]于勒一一[赞]于勒一一[骂]于勒一一
[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
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
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
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
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
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
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
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①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
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
23段)
②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
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③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
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
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④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
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
段)
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
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
“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
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
四、说读,对人物说话。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
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
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
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
学习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
想的实施是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
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
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
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
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自习除外),
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
二、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
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
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
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
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
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
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
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
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
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
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
有据,切近题旨。
还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
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
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
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
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
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
《最后一课》案例分析
明志芬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听读、默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
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
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
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
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
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
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
请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
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
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
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的。(板书作者:都德)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一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文章思路为何?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
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
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第一部分(1一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
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默读一一感悟思想,体验情感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
结合课后练习一,边读边思考,念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由小组代表
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小弗郎士的思想情感变化:
A.从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