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5届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5届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5届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5届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宿州市2025届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安徽省宿州市2025届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需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右图示意宿州市某中学地理爱好小组于2024年3月20日日出时刻拍摄的该县城一人工隧道景观图片(图片中右侧远端隧道口的亮光为日光),隧道穿越植被覆盖的低缓小山丘。据此完成1~3题。1.景观图片中小轿车正在行进的路段马路主导走向为A.东-西走向B.南一北走向C.东南-西北走向D.东北一西南走向2.该县城修建此人工隧道的根本目的是A.削减植被破坏,爱护生态环境B.增加人文景观,增加旅游吸引力C.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营成本D.避开城区内涝,提升群众满足度3.从空间大尺度角度推断景观图片中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针阔混交林读“2024年长三角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据表”,完成4~6题。4.甲、乙、丙、丁表示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沪、浙、苏、皖B.浙、苏、皖、沪C.苏、皖、沪、浙D.皖、沪、浙、苏5.推想导致2024年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因素是A.医疗水平B.年龄结构C.人口数量D.文化程度6.促进丁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实力②加强漂亮乡村建设③实施全面开放的城市落户政策④共建长三角城市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复原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相宜修建采石场B.②处相宜修建大型水库C.③处地下水资源丰富D.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8.③处飞来峰岩石与周边岩石明显不同,其成因最可能是A.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而成B.地势低洼,流水搬运积累而成C.背斜顶部岩石破裂,易受侵蚀而成D.岩层断裂,外力搬运侵蚀而成2024年3月23日,22万吨级的巨型集装箱货轮“长赐号”搁浅苏伊士运输河之中,造成了举世罕见的“堵船”奇观。苏伊士运输河为了适应国际航运日益发展的须要历经多次拓宽、加深和扩建、新建。读苏伊士运输河位置示意图,完成9~11题。9.苏伊士运输河1859年开凿,1869年峻工,历时10年之久。除因当时开凿运输河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外,不利于苏伊士运输河修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高温潮湿,丛林密布B.燥热干燥,水源短缺C.寒冷干燥,冻土广布D.地形坎坷,沙漠广布10.这次苏伊士运输河“堵船”奇观的根本缘由是苏伊士运输河因泥沙淤积,航道窄而浅。该运输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与动力分别是A.沙漠风力B.高山冰川C.尼罗河流水D.大陆架海水11.苏伊士运输河连通红海与地中海,但红海比地中海的盐度更高,主要缘由是A.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密度流将地中海中的盐类物质输送到红海B.众多陆地径流注入,河流将陆地上的盐类物质搬运到红海C.红海属于内海,海疆封闭不利于同外海进行水体交换,盐分不易流失D.红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时间长,且纬度较低,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做答。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芋又称“红薯”,是地下块茎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安徽省泗县大路口乡位于黄淮海平原南部,山芋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有“中国山芋之乡”称号。当地采纳起垄方式种植山芋。下图示意当地山芋和起垄种植山芋景观。大路口乡农夫利用山芋粉加工粉丝,热销全国各地,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山芋粉加工过程中,废水排放导致水体富养分化。为了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某同学依据循环经济的原理绘制了该地“生态农业循环示意图”(见下图)。(1)简析大路口乡种植山芋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2)当地春季采纳地膜覆盖培植山芋,待小麦收割后,剪山芋秧苗扦插,说明先培植山芋秧苗再剪切扦插的理由。(4分)(3)当地采纳起垄方式种植山芋,说明其合理性。(6分)(4)据“生态农业循环示意图”,分析循环经济对当地发展的意义(8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冲积扇是山麓地带常见的典型河流积累地貌,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为内陆山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下图示意“1810-2010年天山南麓某冲积扇耕地面积及耕地平均海拔改变柱状图”。(1)描述该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2)从土壤角度分析1850年之前该冲积扇耕地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区的缘由。(4分)(3)说出1960-1995年耕地改变特点,并分析缘由。(8分)(4)为改善该冲积扇的生态环境,当地逐步实施生态退耕。据图推断该冲积扇实施生态退耕的最可能时期,并说明理由。(6分)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如今,长征沿线已成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密集带和热点旅游线路。下图为“重走长征路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指出此旅游线路采纳“以线串点”规划的主要缘由,并简析“重走长征路”的意义。-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我国“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肯定时间内干脆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说明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目的,并分析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应实行的主要措施。地理参考答案(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CBABCDDBAD36.(24分)(1)地处温带,生长季光热足够;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冲积土壤,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延长生长时间,增加产量,提升山芋的品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起垄种植增加土壤厚度,有利于地下块茎生长;起垄种植增大行距,增加土地受光面,利于通风透光;起垄方式种植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4)依托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面粉和山芋粉加工、家庭饲养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夫收入;废水、废渣、粪便资源化,削减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7.(22分)(1)在河流上游(或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砾石和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积累体。(每点2分,共4分)(2)冲积扇海拔较低的地区位于冲积扇边缘地带,沉积物粒径较小,以泥沙为主,土壤疏松肥沃,相宜耕作。(4分)(3)特点:耕地面积减小;耕地平均海拔上升。(每点2分,共4分)缘由:水资源利用过度,冲积扇前沿(河流末端)海拔较低的耕地发生荒漠化被弃耕;人口增加,耕地需求量增大,冲积扇上部海拔较高的土地被开垦成耕地。(每点2分,共4分)(4)时期:1995—2010年。(2分)理由:生态退耕说明耕地面积减小,1995—2010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小,耕地平均海拔也显著下降,说明冲积扇较高海拔处实施了生态退耕。(4分)43.(10分)主要缘由: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以增加巡游价值和深度体验的吸引力。(4分)主动意义:回顾历史、弘扬革命文化;接受红色传统教化、激昂民族精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沿线地区居民收入,帮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每点2分,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