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浓度较低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等离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而组织液与淋巴、淋巴与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共同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相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组织液大部分会通过回流重新进入血浆中,少部分渗入到淋巴中,A正确;B、肾炎会导致蛋白质随尿液流失,从而使血浆的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中增多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和生成组织液相比,由于组织细胞的代谢作用排出二氧化碳进入组织液,使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C错误;D、HCO3-、HPO42-等缓冲物质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2.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②Na+、K+平衡③CO2、O2平衡④体温平衡⑤氨基酸平衡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在体内干脆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在内环境中通过调整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④体温调整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②Na+、K+平衡、③CO2、O2平衡和⑤氨基酸平衡属于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平衡,①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可选的为②③④⑤,C选项正确。【点睛】须要留意内环境在多细胞生物中指细胞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ATP和ADP的平衡通常伴随着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场所通常在细胞内,且题中特指细胞中ATP和ADP的平衡,因ATP和ADP的平衡则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②发烧时采纳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通来协助降低体温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整”应驾驭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整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整;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①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于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存在组织液。①正确。②对高烧病人,可以实行协助措施降低体温,但不能加棉被,否则会使散热渠道不畅,导致体温的上升,②错误。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多,所以组织液增加,组织液回流形成淋巴,淋巴增加,③正确。④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④错误。⑤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吸水增多,则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⑤正确。【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内环境稳态失调症,对于内环境组成和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的理解及对各种内环境稳态失调症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4.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赐予相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更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1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电位变更曲线B.乙图①②段大量内流并消耗能量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缘由: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缘由: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复原为静息电位。【详解】A、由图可知,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更曲线,A错误;B、乙图①②段大量内流,方式为帮助扩散,不须要消耗能量,B错误;C、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即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故选C。5.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一样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⑤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呼吸急促,与此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脑干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状况是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3、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①错误;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一样,而与膜外相反,②错误;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会听不懂别人的谈话,③错误;④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④正确;⑤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整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呼吸急促,与此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脑干,⑤正确。故选D。6.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TRH浓度(mU/L)健康人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注射TRH前<10<10<1010~40注射TRH后10~4010~40<10>40下列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病人甲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B.病人乙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干脆注射TRH进行治疗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D.TRH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甲、乙、丙患者均出现低甲状腺激素症状,由图表数据可知,与健康人相比,乙患者注射TRH前后,TSH含量均不发生变更,说明该病人垂体有问题;病人丙注射TRH前后,TSH含量均比正常人高,很可能是甲状腺有问题,TSH不能有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病人甲注射TRH前,TSH含量较低,注射TRH后,TSH含量上升,很可能是下丘脑有问题。【详解】病人甲注射TRH前,TSH含量较低,注射TRH后,TSH含量上升,很可能是下丘脑有问题,该病人体内TRH分泌不足,含量偏低,A错误;病人乙注射TRH前后,TSH含量不变,故属于垂体缺陷型,应干脆注射TSH进行治疗,B错误;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须要注射甲状腺激素,C正确;TRH是由下丘脑分泌、释放的一种激素,D错误。故选C。7.下图表示人体以反馈调整的方式保持血糖平衡的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整)。A~E表示组织器官,a~d表示分泌物。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A.C为肾上腺,物质b与物质c是协同作用B.D是胰岛,d为胰岛素C.C分泌的物质能上升血糖,c能促进E内有机物水解D.A能通过分泌激素干脆参加调整血糖平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分析图示可知,D为胰岛,d为胰岛素,c为胰高血糖素;C为肾上腺,b为肾上腺素,a为糖皮质激素;A为下丘脑,B为垂体,E为肝脏。【详解】A、依据以上分析已知,C为肾上腺素,b为肾上腺素,c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协同调整血糖浓度上升,A正确;B、依据以上分析已知,D为胰岛,d为胰岛素,B正确;C、据图分析,C分泌的两种物质都能上升血糖;c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脏内肝糖原水解产生葡萄糖,C正确;D、A是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调整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参加调整血糖平衡,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抓住图示中“血糖上升”和“血糖下降”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题意并围绕“血糖调整”的过程和图示分析绽开联想,进而明辨图中相应器官及激素的名称。8.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起先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次数指标123456789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试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整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整方式属于神经调整D.依据试验数据,可推想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由25℃→0℃,皮肤血流量会减慢,对应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先增加,对应A;随后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对应B。【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肤血流量,A错误;B、试验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先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整,B正确;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皮肤血流量会减慢,汗腺分泌削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属于神经-体液调整,C错误;D、依据试验数据,13min时小鼠的TRH和TSH均小于26min时,故可推想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小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D错误。故选B。9.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整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增加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整方式属于负反馈调整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整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有垂体后叶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汲取,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详解】A、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增加,则对水重汲取增加,导致血量增加,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B错误;CD、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整属于负反馈调整,同时还属于神经—体液调整,C、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水盐平衡调整,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相关学问,能结合题图,分析各项,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给试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a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b为血糖补充速率B.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促进人体对血糖的汲取、利用和转化。横坐标从左到右,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使得血糖的补充速率渐渐下降和血糖的消耗速率上升,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即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率。【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率,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A错误;B、胰岛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血浆胰岛素浓度上升,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曲线a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B错误;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约为0.8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约为3.8mg/kg.min,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故C错误;D、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对血糖的汲取、利用和转化,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结合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分析血糖含量、血糖的补充速率和血糖的消耗速率。11.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养分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是有机物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不肯定是相同的D.酶也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常温常压下顺当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养分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惟一功能是同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详解】A、信号分子不肯定是有机物,如CO2、NO等,A错误;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可能位于细胞膜上,也可能位于细胞内,B错误;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不肯定相同,如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也能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正确;D、酶不属于信号分子,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B.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干脆由记忆细胞产生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答案】A【解析】【分析】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其次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解酶,A正确;B、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也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C、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而青霉素能杀菌不属于人体的免疫,C错误;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不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D错误。故选A。13.当细胞癌变后,它会产生某种特别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加人体其次、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实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丙细胞D.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缘由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癌细胞呈递给甲细胞,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丙细胞干脆作用于癌细胞,因此“抗原提呈细胞”是吞噬细胞,甲细胞是T淋巴细胞,乙细胞是记忆细胞,丙细胞是效应T细胞。【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加人体其次、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A正确;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实力细胞是甲(T细胞)和乙(记忆细胞),B正确;C、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由此可知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C错误;D、依据题干信息“癌细胞的特别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因此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缘由之一,D正确。故选C。14.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像。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像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答案】D【解析】【分析】身体可以损难过脏瓣膜,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自身免疫病。【详解】A属于对外来器官排异,正常机体也可以进行,A错误;B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过敏反应,B错误;C属于免疫免疫缺陷病,C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D正确。15.豌豆种子刚萌发时,只有一个主茎,没有侧枝;切除主茎顶端,常会长出甲、乙两个侧枝(图①)。若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图②);若同时切除甲、乙的顶芽,其侧芽均明显生长(图③)。图②试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最合理的假说是A.甲枝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B.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C.乙枝顶芽产生的IAA通过极性运输运到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D.乙枝顶芽产生的IAA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的缘由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并积累在侧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顶芽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后侧芽可以生长,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若“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成立的话,那么乙枝顶芽没有切除,乙枝的侧芽应当生长,这与试验结果冲突,A错误;B、与③结果比较,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不成立,B错误;C、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所以乙侧枝顶芽产生的IAA不能运到甲的侧芽,C错误;D、乙枝顶芽产生的IAA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所以图②试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D正确。故选D。16.某生物爱好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试验,试验结果如下:组别ABCD2,4-D溶液浓度abc0平均株高(cm)20293516下列关于此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D组的作用是比照B.A、B、C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b<aC.该试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D.该试验结果表明2,4-D溶液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试验,要求考生能依据比照试验设计原则分析表中数据,推断出该试验的试验组和比照组、试验目的和试验变量,结合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分析数据,进行推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D组的2,4—D溶液浓度为0,说明D组是空白比照组,设置D组的作用是比照,A正确;Abc浓度下均为促进生长,但是依据株高无法确定abc浓度大小,因此A、B、C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b<a,B正确;比照试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比照原则,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本试验的自变量是处理幼苗的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幼苗的株高,故试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C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B、C三组的幼苗平均株高均大于D组,说明A、B、C三组的D组的2,4—D溶液均能促进幼苗生长,而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促进生长与“浓度”有关,表现为“两重性”特点。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苯乙酸和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整剂B.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部位的运输形式是极性运输C.激素调整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一部分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整基因组的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苍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苯乙酸是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激素,不是植物生长调整剂,α-萘乙酸(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整剂,A正确;B、生长素在植物体成熟组织部位的运输形式是非极性运输,B错误;C、激素调整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一部分,C正确;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整基因组的表达,C正确。故选B。18.下列关于“探讨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预试验缩小NAA浓度的探究范围B.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相同C.试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多带一些幼叶或幼芽D.统计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答案】C【解析】【分析】探讨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试验中,自变量是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因变量是生根的数目。【详解】A、该试验可通过预试验缩小a-萘乙酸(NAA)浓度的探究范围,为正式试验做打算,A正确;B、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当一样,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相宜,B正确;C、试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少带一些幼叶或幼芽,假如幼芽过多生长素浓度会较高,再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会抑制生根,C错误;D、统计肯定时间内插条的生根条数并得出试验结论,D正确。故选C。【点睛】留意:除了自变量NAA浓度之外的无关变量应当保持一样,以减小误差。19.科研人员以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试验,试验数据如图1所示;赤霉素可通过提高IAA含量来促进植株高度增加,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涉及试验的自变量是光质,图2中的X、Y分别表示促进、抑制B.由图1可以看出,蓝光通过提高IAA氧化酶活性来降低IAA含量,进而影响植株的高度C.由图2可以看出,酶1的活性和本酶2的活性都能够影响IAA的含量D.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发挥作用的时效长于IAA,从肯定程度上反映了IAA氧化酶具有高效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试验的自变量是光质,蓝光下植株的高度、生长素含量都降低,而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上升,说明蓝光通过提高IAA氧化酶活性来降低IAA含量,进而影响植株的高度的;图2中酶1能促进色氨酸转化为IAA,而酶2能促进IAA氧化,而赤霉素可通过提高IAA含量来促进植株高度增加,所以图中X表示促进、Y表示抑制。【详解】A、依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试验的自变量是光质,图2中X表示促进、Y表示抑制,A正确;B、依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试验结果说明蓝光通过提高IAA氧化酶活性来降低IAA含量,进而影响植株的高度,B正确;C、由图2可以看出,酶1能促进色氨酸转化为IAA,而酶2能促进IAA氧化,因此酶1的活性和酶2的活性都能够影响IAA的含量,C正确;D、因IAA氧化酶的专一性,即IAA氧化酶能削减IAA,但不能使生长素类似物削减,由此可推想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发挥作用时间长于IAA,D错误。故选D。20.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是通过传递信息,变更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B.甲激素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C.丙所发挥的作用会因细胞的成熟状况不同而有差异D.NAA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接触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苍老和脱落。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详解】A、甲、乙、丙都是植物激素,都不干脆参加细胞代谢,而是通过传递信息,变更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A正确;B、甲是脱落酸,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B正确;C、丙是生长素,其发挥的作用会因细胞的成熟状况不同而有差异,C正确;D、NAA为生长素类似物,其能够促进没有授粉的子房发育为无子果实,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21.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通道),通道打开,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通道)打开,肌质网中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骨骼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变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轴突末梢释放ACh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想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症状。(4)细胞外对存在“膜屏障作用”(即在膜上形成屏障,使内流削减)。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答案】(1).效应器(2).由正变负(3).胞吐(4).肌肉持续收缩(5).肌无力(肌肉松弛、肌肉无法收缩等)【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1)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指由传出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而图示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所以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其膜外变更为由正变负。(2)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的。(3)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分解Ach的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Ach的分解受到抑制,则Ach会持续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肌肉持续收缩症状。(4)细胞外对存在“膜屏障作用”,当血钙含量偏高,使钠离子内流削减,进而引起肌无力症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驾驭反射弧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学问,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明确兴奋在突触以及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2.下丘脑是间脑的组成部分,是调整内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下图所示下丘脑参加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整过程。请回答:(1)由图可知,下丘脑产生____________两类信息分子来调整机体生命活动,从而实现内环境稳态。(2)若图中的“信号刺激”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则推想“信息刺激”是__________。若图中“信号刺激”为血糖浓度过高,则正常状况下,胰岛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会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整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_________过程,使体温稳定于肯定水平。腺体A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其缘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递质和激素(2).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3).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产热和散热(5).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信号刺激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可通过传出神经干脆调整胰岛对激素的分泌;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某内分泌腺,促进内分泌腺对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丘脑还能合成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来维持水盐平衡。【详解】(1)下丘脑可产生神经递质和激素两类信息分子,通过细胞间的信息沟通调整机体的稳态。(2)下丘脑还有调整水盐平衡的功能,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可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活动,使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汲取,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复原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过高,则正常状况下,胰岛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3)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整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稳定于肯定水平。腺体A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才有能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结合“下丘脑是机体调整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对题图的解读:下丘脑是血糖平衡中枢、水盐平衡中枢、体温调整中枢,可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等方式调整内环境稳态。23.病毒同全部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实力,是一种体积特别微小,结构极其简洁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靠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的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回答下列有关病毒的问题:I.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下图为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穿孔素—颗粒酶系统的胞素作用(1)免疫系统能歼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中的细胞毒细胞指的是____________细胞,靶细胞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细胞。(2)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___________(填理化性质)变更而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凋亡或坏死)。Ⅱ.登革热就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下图为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实力下降,其主要缘由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含量上升,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答案】(1).防卫(2).效应T细胞(3).肝脏或肝(或被侵染的肝细胞)(4).渗透压(5).凋亡(6).抗原(7).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8).甲状腺激素(9).肾上腺素【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Ⅰ(1)免疫系统能歼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胞毒细胞能够作用于靶细胞,因此其应当是效应T细胞;图中被乙肝病毒入侵的靶细胞主要指的是被侵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