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高登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高登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高登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高登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高登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高登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气象大家——叶笃正2005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这幅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2005年,91岁高龄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几百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但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叶笃正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他还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2002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以叶笃正的名字命名。(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B.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中国此领域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C.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D.叶笃正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他获得了“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E.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2)作为气象学家,叶笃正的贡献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答:(3)“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这种治学精神在叶笃正后来的治学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答:(4)“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体现了叶笃正哪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8分)答:参考答案:(1)BC(A“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D叶笃正获奖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E“更光彩”不是贡献大,这是叶笃正对别人贡献的肯定和赞美。)(5分,选对一个得2分,两个得5分)(2)①他带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成员画了第一张天气图,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②他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并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③他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④他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概括三点即可,每点2分)(3)①打破常规的教学:他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②一切从事实出发,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③朝前看,视野开阔:1984年,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每点2分)(4)①淡泊,谦虚。叶笃正在气象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却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在所里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②开拓进取。叶笃正说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明他认为科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朝前看,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年近古稀还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③热爱事业,乐于奉献。90岁高龄,仍愿意和大家一起做研究。91岁,每周一三五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④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根据淅江省教育考试院、淅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网易新闻)材料二: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一一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环球时报)材料三: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人民网)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相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C.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B.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C.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D.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E.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9.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7.C

8.BE

9.①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材料一介绍上海浙江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用了列数字,但没有引言论。开头引教育部长的话是说明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故本题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不可能”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E项,曲解文意,应该是“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故本题选BE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第一是要把握材料内容,然后要注意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理解作答。材料二中说:“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这就启发教育改革应该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材料三中说“……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所以,这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又一个启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系列活动来辅助,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综上,本题可以从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和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辅助教学等方面回答。【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咸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时长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80岁。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注]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广东原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所谓“影画合璧”,即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20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吸引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有删改)【注】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相关链接:①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子,潮汕屋脊上的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②经过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所以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③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诗人的使命是爱,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人民。陈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多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陈复礼镜头下的作品就像唐朝诗人王维的渗透着画意的诗句一样,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所以广东原省委书记王匡评价陈复礼“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B.陈复礼的“影画合璧”是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在照片中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等方式融入照片的新型作品。C.因为陈老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时的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时的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等,所以他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D.陈复礼的作品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是因为先生用他六十多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咸、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B.陈复礼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C.陈复礼最初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入这一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D.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是价值连城。E.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9.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参考答案:7.B

8.CD

9.①在风光摄影中彰显中国画意,使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②将传统艺术如书法、篆刻、诗词等融入摄影,高扬起“中国气派”的旗帜;③在兼具各种文化元素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影画合璧”的发明与独创。7.试题分析:文中“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结合”。8.试题分析:A项,“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错误。文中说陈复礼看到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后开始对摄影着迷,可以看出郎静山比陈复礼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要早;而关于吴印咸的涉足时间文中没有提及。B项,“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错误。文中有“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E项,“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错误。文中说着重体现“美”的是陈复礼的风光摄影,而体现“真”“善”的是陈复礼的写实性较强的作品。9.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重把握题干的要求的具体指向,“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意思是陈复礼在摄影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在筛选信息时,就可以把陈复礼在摄影中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找出来,然后概括即可。比如第四段,主要介绍了陈复礼的摄影具有浓厚的丹青气息,把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了摄影;第五段,写陈复礼把书法、篆刻、诗歌等融入摄影艺术中;第六段,写陈复礼发明了“影画合璧”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节选)贾珍夫妻至晚饭后方过荣府来。只见贾赦贾政都在贾母房内坐着说闲话,与贾母取笑。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皆在地下侍立。贾珍来了,都一一见过。说了两句话后,贾母命坐,贾珍方在近门小杌子上告了坐,警身侧坐。贾母笑问道:“这两日你宝兄弟的箭如何了?”贾珍忙起身笑道:“大长进了,不但样式好,而且弓也长了一个力气。”贾母道:“这也够了,且别贪力,仔细努伤。”贾珍忙答应几个“是”。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贾珍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西瓜往年都还可以,不知今年怎么就不好了。”贾政道:“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贾母笑道:“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说着,便起身扶着宝玉的肩,带领众人齐往园中来。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于是令人向围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请出来。贾琏宝玉等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于是又击鼓,便从贾政传起,可巧传至宝玉鼓止。宝玉因贾政在坐,自是踧不安,花偏又在他手内,因想:“说笑话倘或不发笑,又说没口才,连一笑话不能说,何况是别的,这有不是。若说好了,又说正经的不会,只惯油嘴贫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说的好。”乃起身辞道:“我不能说笑话,求再限别的罢了。”贾政道:“既这样,限一个‘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诗。若好,便赏你,若不好,明日仔细。”贾母忙道:“好好的行令,如何又要作诗?”贾政道:“他能的。”贾母听说:“既这样就作。”命人取了纸笔来,贾政道:“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试试你这几年的情思。”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贾政看了,点头不语。贾母见这般,知无甚大不好,便问:“怎么样?”贾政因欲贾母喜悦,便说:“难为他。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贾母道:“这就罢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这就该奖励他,以后越发上心了。”贾政道:“正是。”因回头命个老嬷嬷出去吩咐书房内的小厮,“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给他。”宝玉忙拜谢,仍复归座行令。……不料这次花却在贾环手里。贾环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今见宝玉作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说的贾赦等都笑了。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政听说,忙劝说:“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了。”说着便斟上酒,又行了一回令。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自然外头还有相公们候着,也不可轻忽了他们。况且二更多了,你们散了,再让我和姑娘们多乐一回,好歇着了。”贾赦等听了,方止了令,又大家公进了一杯酒,方带着子侄们出去了。6.此文段所在章回的回目上有“异兆”二字,从选段看,贾府在中秋节有什么样的“异兆”?作者写这些异兆有什么作用?(4分)答:

7.此文段所在章回的回目上有“悲音”二字,从选段看,贾府中哪些人在中秋节发出了什么样的悲音?这些悲音反应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5分)答:

8.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写了一个宝玉受罚写诗,为什么还要写贾环受罚写诗?(5分)答:

9.此文段所写的中秋夜宴在贾府中颇有“最后的晚餐”的意味,但夜宴的排场却“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6、文段中所写异兆都由贾母说出的,其一说:“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其二说:“你们散了,再让我和姑娘们多乐一回,好歇着了。”前一个异兆暗示了贾府表面看起来富丽堂皇、豪华显贵,实际如西瓜一样,只是表面好看,而内部已腐朽空虚,日渐败落。后一个异兆是在贾母不经意间说出的,它有双关意,一是明义,即时间晚了,劝贾赦贾政等男人们“散了”,而隐喻义则是说昌盛兴旺的豪门大族的栋梁贾政等的招罪免官,最终使贾府彻底败落。7、贾母的悲音:“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往年中秋人多,今年人少了。表现了贾母这位贾府的最高精神领袖已明显地感觉出这个显赫的贵族大家庭从人丁兴旺到逐年减少,已露出了江河日下、日渐萧条的没落兆头。贾政的悲音:哀叹贾宝玉与贾环兄弟俩是一对不爱念书的“难兄难弟”;还说贾环论不上“世袭的前程”。贾宝玉与贾环是贾府的后继人,但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读书无长进就等于没有前程,所以贾政对自己的子弟很不满意,在预料到贾府将会后继无人中感到伤感。8、贾宝玉与贾环都是贾政之子,虽然宝玉是正妻生的,属于嫡出子弟,而贾环是姨娘生的,是庶出子弟,但如果嫡生子弟实在不成器了,让庶生子弟继承家业也是合乎常理的。作者将这两个有望继承贾家大业的嗣子都玩劣不务正业的玩劣品性一并展现,为贾府最终的衰败与没落作好了充分的铺垫。9、此文段虽写的是中秋佳节的盛宴,不但常陪着贾母的女眷们都在,连贾赦、贾政等一并都到齐了。但从人物及场面氛围的描写来看,很有些惨淡与凄凉。而文段里对夜宴环境的描写可见贾府很希望全家人在一起乐乐融融地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但是,主观的努力并不能排解客观的衰落,这华丽的环境布置反倒反衬出了人心的悲凉。同时,也暗示着贾府里以后不再有这样的聚合与排场,正如贾母说“都散了”。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毛大福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节选自《聊斋志异》)[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②数事:数件。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毛货金饰

货:出卖B.官不信,械之

械:用枷锁拘禁C.阴遣人访履主

阴:暗中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遑:通“惶”,恐惧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敷药如法,乃行

解毛缚,狼乃俱去C.狼以喙拄地大嗥

臣以供养无主D.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救治狼后,就独自回家。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看到毛大福被捆绑着,就愤怒地奔向差役。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参考答案:11、D(遑,闲暇)12、B(A,代词,代狼;动词,到。B,均是“才”。C,介词,用、把;介词,因为。D,表修饰,表转折。)13、A(是在狼的护送下回家)6.(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废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tì)裂,剔取割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以其集归之

归:还给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C.不牵世俗趋舍

牵:牵连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而集录之以为十卷A.

{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B.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此其可以叹息流涕C.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D.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如“金玉”、人乃“特立”的一组是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A.

{

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B.

{

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文章已自行于天下C.

{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D.

{

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流传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参考译文】我的友人苏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苏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虽然它被埋没而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经常常自动地放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丝毫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眼前的却重视久远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不再被压抑的时候,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呢?”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但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安无事。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而且替当代那些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担任要职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推崇。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却不顾及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死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看他感到高不可攀,但一接近他就感到和蔼可亲,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人攻击他驱逐他,意图不在子美身上。凭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即使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的工作我不过问,他有他的理想,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慈善医疗事业,我也会和他致力于此方面的事业。B.课堂教育是显性的训导,校园文化是隐性的教诲,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和各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成长。C.佛山秋色、行通济、西樵山万人斋宴、官窑生菜会等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佛山民众追捧,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D.能否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身为……出身,句式杂糅。取其一即可。B项,“发挥”和“机会”搭配不当,应在“各种”前加个动词“创造”。C项,后面分句“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省略的主语不当。应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