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2360第1章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3235101.1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3232771.1.1保障粮食安全 3200071.1.2促进经济发展 382951.1.3维护生态环境 3280441.1.4实现社会公平 490541.2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4121201.2.1利用现状 4131911.2.2存在问题 423894第2章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4288682.1我国土地管理法律体系 4102642.2乡村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5179第3章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5165923.1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545083.2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6243183.2.1土地利用结构 676673.2.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308353.3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6155613.3.1规划目标 6262293.3.2规划原则 6283813.3.3规划内容 718700第4章乡村土地整理与复垦 754294.1土地整理概述 7168394.1.1土地权属调整 7259484.1.2土地物理整理 7106054.1.3土地生态整理 742834.2土地复垦技术 8165074.2.1污染土地治理 8163044.2.2退化土地修复 862434.2.3废弃土地复垦 8179894.3乡村土地整理与复垦实践 891854.3.1农用地整理 8265504.3.2废弃土地复垦 838164.3.3乡村土地综合整理 8264174.3.4土地整理与复垦项目实施 817131第5章乡村土地利用与保护 8223785.1耕地保护 9252415.1.1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9266185.1.2耕地保护措施 982545.2生态用地保护 998985.2.1生态用地保护的意义 9113705.2.2生态用地保护措施 971885.3乡村土地利用与保护策略 998655.3.1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997895.3.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919445.3.3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9187115.3.4强化土地利用监管 10325345.3.5推进土地整治工程 10112835.3.6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1015583第6章乡村土地市场管理 10299846.1土地市场概述 10139836.1.1土地市场概念 10299026.1.2乡村土地市场的分类 10117586.1.3乡村土地市场的作用 10298126.2乡村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1093146.2.1土地市场交易主体 10160026.2.2土地市场交易方式 1054006.2.3土地市场交易规则 10313356.2.4土地市场交易监管 11182956.3乡村土地市场管理措施 111856.3.1完善土地市场法律法规 11279806.3.2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交易平台 11126696.3.3加强土地市场交易监管 1136826.3.4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 11260436.3.5加强土地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157036.3.6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中介机构 1178866.3.7加强土地市场政策宣传和培训 1115589第7章乡村土地产权制度 11268927.1土地产权概述 1123127.2乡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 12216797.2.1土地产权归属 12256247.2.2土地使用权 12161817.2.3土地收益权 12124207.2.4土地处置权 12144787.3乡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 1283797.3.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12273357.3.2放活土地使用权 12150047.3.3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12246067.3.4加强土地监管 1250667.3.5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138862第8章乡村土地评估与监测 13300288.1土地评估概述 13188698.1.1土地评估概念 13187708.1.2土地评估原则 13280038.1.3土地评估内容 1331098.2乡村土地评估方法 14296828.2.1定性评估方法 143888.2.2定量评估方法 1457168.3乡村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4148458.3.1土地利用现状监测 1463068.3.2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1441038.3.3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分析 14243928.3.4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1417125第9章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1438129.1可持续发展理论 14178119.2乡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 1551019.3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1519035第10章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案例解析 15628410.1国内外乡村土地资源管理经验 16607610.1.1国内乡村土地资源管理经验 162517310.1.2国外乡村土地资源管理经验 162297710.2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16787810.2.1案例一:某地区乡村土地整治项目 163149910.2.2案例二:某地区乡村土地流转项目 16734510.3乡村土地资源管理启示与建议 17第1章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概述1.1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土地资源作为国家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保障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1.1.2促进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3维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对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可以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1.1.4实现社会公平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土地权益分配,公平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1.2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1.2.1利用现状我国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乡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耕地被征用,转为非农用地。(2)土地利用效益低。部分乡村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粗放,产出效益较低,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3)生态保护压力加大。部分乡村地区过度开发、乱采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保护压力日益加大。1.2.2存在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乡村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土地产出效益。(2)土地权益保障不足。部分乡村地区土地征收、流转过程中,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3)生态破坏严重。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行为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4)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体系不完善,管理手段和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效果的发挥。第2章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2.1我国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我国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是根据国家宪法构建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宪法:宪法为土地管理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其中明确了国家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监督管理等基本原则。(2)土地管理法律: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这些法律对土地的管理、使用、保护、征收、补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3)行政法规:国务院发布的土地管理相关行政法规,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土地复垦规定》等,对土地管理法律的具体实施进行规定。(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地方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办法和规定。(5)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发布的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对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指导。2.2乡村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乡村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土地管理法》:明确国家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规定,是乡村土地管理的基础法律。(2)《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则、程序、双方权利义务等,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3)《土地复垦规定》:明确了因建设占用、挖掘等活动造成的土地破坏,需要进行复垦的责任主体和复垦要求。(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占用等方面进行规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村庄和集镇的建设规划、用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定,指导乡村地区的有序发展。(6)地方性乡村土地管理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乡村土地管理法规和规章,如《某省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对乡村土地管理进行具体规定。第3章乡村土地利用规划3.1土地利用规划概述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在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方法的系统安排,旨在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优化空间布局、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3.2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2.1土地利用结构乡村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等。分析乡村土地利用现状,要详细调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等。3.2.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效率低:乡村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闲置、粗放利用现象,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2)土地资源退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部分土地资源出现退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乡村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比例失衡。3.3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3.3.1规划目标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具体目标如下:(1)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3)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4)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3.3.2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乡村地域特点,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模式。(3)农民利益优先原则: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公众参与原则: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3.3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乡村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各类土地利用比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土地整理和复垦:加强乡村土地整理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乡村基础设施用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需求。(4)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5)村庄规划:结合乡村实际,编制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组织、资金、政策等保障机制,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第4章乡村土地整理与复垦4.1土地整理概述乡村土地整理是针对乡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碎片化、闲置和低效利用等现象进行的土地调整和优化。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土地整理包括土地权属调整、土地物理整理和土地生态整理等方面。本节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土地整理进行概述。4.1.1土地权属调整土地权属调整是乡村土地整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土地权属确认、土地权属变更和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等内容。通过土地权属调整,明确土地权利主体,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法律保障。4.1.2土地物理整理土地物理整理是对土地进行实际的改造和调整,包括土地平整、土地改良、灌溉排水设施建设等。通过土地物理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产量。4.1.3土地生态整理土地生态整理是针对乡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采取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等措施,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4.2土地复垦技术土地复垦是对废弃、退化、污染等不能正常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使其重新具备利用价值。乡村土地复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污染土地治理针对乡村地区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降低污染物浓度,恢复土壤生态功能。4.2.2退化土地修复针对土地退化现象,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土地抗侵蚀能力,改善土地质量。4.2.3废弃土地复垦对乡村地区废弃的土地,如工矿废弃地、采石场等,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使其重新具备利用价值。4.3乡村土地整理与复垦实践在乡村土地整理与复垦实践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土地整理和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以下是一些乡村土地整理与复垦实践的案例:4.3.1农用地整理通过对农用地进行权属调整、物理整理和生态整理,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4.3.2废弃土地复垦对乡村废弃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如工矿废弃地复垦、荒山荒地治理等,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改善生态环境。4.3.3乡村土地综合整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土地进行综合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4.3.4土地整理与复垦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群众参与,保证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项目监管,保证土地整理与复垦效果。第5章乡村土地利用与保护5.1耕地保护5.1.1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是乡村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耕地保护是乡村土地利用与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5.1.2耕地保护措施(1)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不恶化;(2)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提高耕地地力,改善土壤结构;(3)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与数量;(4)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利用效率;(5)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保护执法监管。5.2生态用地保护5.2.1生态用地保护的意义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2.2生态用地保护措施(1)加强生态用地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用地保护目标与任务;(2)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用地质量;(3)加大生态用地保护力度,禁止非法占用生态用地;(4)优化生态用地结构,提高生态用地效益;(5)建立健全生态用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执法监管。5.3乡村土地利用与保护策略5.3.1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根据乡村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先保障耕地和生态用地,优化乡村土地利用布局。5.3.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作用,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5.3.3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益;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5.3.4强化土地利用监管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监管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保证土地利用与保护的合规性。5.3.5推进土地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程,提高乡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乡村生态环境。5.3.6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第6章乡村土地市场管理6.1土地市场概述6.1.1土地市场概念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及衍生权益进行交易的市场。乡村土地市场是我国土地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6.1.2乡村土地市场的分类乡村土地市场主要包括耕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市场。各类市场在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6.1.3乡村土地市场的作用乡村土地市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2乡村土地市场运行机制6.2.1土地市场交易主体乡村土地市场交易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等。6.2.2土地市场交易方式乡村土地市场交易方式主要包括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6.2.3土地市场交易规则乡村土地市场交易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同时要符合当地制定的交易政策。6.2.4土地市场交易监管对乡村土地市场交易进行监管,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市场秩序。6.3乡村土地市场管理措施6.3.1完善土地市场法律法规加强乡村土地市场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土地市场交易提供法律保障。6.3.2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建立乡村土地市场交易平台,规范交易行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6.3.3加强土地市场交易监管加大对乡村土地市场交易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6.3.4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完善土地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为交易双方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6.3.5加强土地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土地市场服务体系,为交易主体提供政策咨询、交易指导等服务。6.3.6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土地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提高土地市场专业化水平。6.3.7加强土地市场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大乡村土地市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政策意识和市场意识,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市场参与能力。第7章乡村土地产权制度7.1土地产权概述土地产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益的总称,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土地产权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乡村土地产权主要指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派生出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明确乡村土地产权,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7.2乡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7.2.1土地产权归属我国乡村土地产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部分处置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包括村集体、村民小组和乡镇集体等。7.2.2土地使用权乡村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土地权益,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农民居住和生活保障的重要来源。7.2.3土地收益权乡村土地收益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收益等。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土地收益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7.2.4土地处置权乡村土地处置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租赁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乡村土地处置权受到一定限制,如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等。7.3乡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7.3.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乡村土地产权归属,加强土地登记和确权工作,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同时摸索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制度,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7.3.2放活土地使用权扩大农民土地使用权,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7.3.3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收益分配,保障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合理权益。7.3.4加强土地监管建立健全乡村土地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7.3.5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总结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借鉴。第8章乡村土地评估与监测8.1土地评估概述乡村土地评估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评价乡村土地的质量、利用价值和潜力,为土地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章主要从土地评估的概念、原则、内容等方面进行概述。8.1.1土地评估概念土地评估是指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及其利用现状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的质量、利用价值和潜力的一种活动。8.1.2土地评估原则(1)科学性原则:土地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估。(2)客观性原则:土地评估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3)系统性原则:土地评估应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和利用现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4)动态性原则:土地评估应考虑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评估方法和指标。8.1.3土地评估内容(1)土地自然属性评价: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等。(2)土地社会经济属性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等。(3)土地利用价值评价:包括土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4)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分析土地资源在现有利用条件下,提高利用效率、增加利用价值的可能性。8.2乡村土地评估方法乡村土地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8.2.1定性评估方法(1)专家咨询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和判断。(2)比较法:通过对相似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比较,分析乡村土地的特点和优势。8.2.2定量评估方法(1)指标体系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评价。(2)模型评估法:运用数学模型,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8.3乡村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乡村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对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8.3.1土地利用现状监测通过遥感、地面调查等方法,获取乡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变化。8.3.2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分析乡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规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8.3.3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分析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分析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为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3.4土地利用政策建议根据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乡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9章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9.1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节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生态平衡。探讨如何在乡村土地资源管理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9.2乡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本节重点分析乡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论述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建设等方面。探讨生态环境对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反馈作用,如土壤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乡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制,为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9.3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本节提出针对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从政策层面,建议完善土地管理法规,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技术层面,推广节地、节水、节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还需加强乡村土地整治,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具体策略如下:(1)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2)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3)加强乡村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4)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率,降低农业对土地资源的压力。(5)推广乡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高乡村土地利用效益。(6)加强乡村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