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思路本节课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为核心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感受压强的变化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压强的计算公式。

4.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实践操作与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科学探究的实践技能;通过压强公式的推导,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最后,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力学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力的概念,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但压强作为力的一个新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建立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此外,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对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可能存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通过激发兴趣和增强互动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习惯,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相关章节,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收集与压强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图片,制作PPT,包含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实验结果的图表。

3.实验器材:准备压力计、不同面积的受力面、砝码、实验记录表等,确保实验安全、准确进行。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交流。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的PPT,明确预习目标为理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压强的变化?”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指导。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理解压强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并记录对预习问题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反馈。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针尖和锤子敲击钉子的效果,引出压强课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面积下的压强变化。

-解答疑问: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压强的实际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压强变化。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实验中的观察和疑问,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清晰讲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压强的变化。

-合作学习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计算不同情境下压强的作业,巩固知识点。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视频和文章,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对压强计算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压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预习、实验和拓展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能够区分压强与力的关系,了解压强的影响因素,如受力面积和作用力的大小。

2.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压强的变化,学会使用压力计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逐步形成了对压强概念的科学认识。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压强的应用,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任务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平面上的压强、分析不同压强条件下的物体行为等,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6.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实验和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与同伴有效沟通,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共同分析数据,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体现: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压强的定义,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为P=F/A,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作用力,A代表受力面积。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压强的计算公式,如在不同面积的支持面上放置相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和记录压力计的读数,从而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学生能够应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解释为什么图钉的尖端比头部尖锐,或者为什么载重汽车通常使用宽轮胎。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对压强知识的深入探讨。

-学生在课后拓展学习中,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文章,对压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将压强知识与物理学的其他领域,如流体力学和材料科学联系起来。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独立计算不同情境下的压强值,分析压强的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如压强增大导致物体变形等。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入了生活实例,如使用宽轮胎的载重汽车和尖锐的图钉,以激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压强的应用。

2.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压强的知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在监控学生预习进度时,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细致的了解,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预习效果不佳。

2.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候实验操作时间紧张,学生未能充分进行探究和讨论。

3.在教学方法上,我意识到可能过于依赖讲授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方法。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的预习进度,我计划在预习任务中加入简单的在线小测验,这样可以在学生提交预习成果时,快速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反馈。

2.对于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我将在课前做好详细的时间规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3.在教学方法上,我打算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更多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我的讲授。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课后作业1.题目:计算液体压强

任务:某水池底部面积为10平方米,水池内水深为2米。请计算水池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是多少帕斯卡(Pa)。已知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²(m/s²)。

解答:液体压强P=液体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液柱高度h=1000kg/m³×9.8m/s²×2m=19600Pa

2.题目: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任务:一个重为500牛顿(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2平方米(m²)的水平地面上。请计算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并讨论如果将物体的受力面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压强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压强P=力F/受力面积A=500N/0.2m²=2500Pa。如果受力面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即A'=2A,压强P'=F/A'=500N/(2×0.2m²)=1250Pa,压强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3.题目:压强的实际应用

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答:实验设计: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将其完全装满水并密封。然后将瓶子倒置,观察瓶子是否会保持不漏水。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因为外界的大气压强阻止了水从瓶子中流出。

4.题目:压强变化的影响

任务:一个正方体铁块重10牛顿(N),边长为2分米(dm)。当它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计算其对地面的压强。如果将该铁块浸入水中,其底部距离水面1分米(dm),请计算此时铁块底部受到的压强。

解答:铁块对地面的压强P1=F/A=10N/(0.2m×0.2m)=250Pa。铁块在水中的压强P2=液体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液柱高度h=1000kg/m³×9.8m/s²×0.1m=980Pa。

5.题目:压强与浮力

任务:一个体积为0.5立方米(m³)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木块的密度为500千克/立方米(kg/m³)。请计算木块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并解释为什么木块能够浮在水面上。

解答:浮力Fb=液体密度ρ×重力加速度g×排开液体的体积V=1000kg/m³×9.8m/s²×0.5m³=4900N。木块能够浮在水面上,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